《雁门太守行》赏析

作者&投稿:任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谠《唐语林》:李贺以歌诗谒韩愈,愈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有篇《雁门太守》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缓带,命迎之。
王得臣《麈史》:长吉才力奔放,不惊众绝俗不下笔,有《雁门太守》诗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射日金鳞开。”王安石曰:“是儿言不相副也。方黑云如此,安待向日之甲光乎?”
曾季狸《艇斋诗话》:李贺《雁门太守行》语奇。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有此一语方畅(“角声满天”句下)。此等景不可无(“塞上燕脂”二句下)。起语起。赋雁门著紫土本嫩。后三语无甚生气,设为死敌之意偏欲如此,颇似败后之作。
杨慎《升庵诗话》:或问:“此诗韩、王二公去取不同,谁为是?”予曰:“宋老头巾不知诗,凡兵围城,必有怪云变气,昔人赋鸿门有‘东龙白日西龙雨’之句,解此意矣。予在滇,值安凤之变,居围城中,见日晕两重,黑云如蚊在其侧,始信贺之诗善状物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语少而劲,转出死敌意,愤咽。范梈曰:作诗要有惊人句。语险,诗便惊人。如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出。周敬曰:萃精求异,刻画点缀,真好气骨,好才思。顾璘曰:词奇而俊,前辈所称。陆时雍曰:“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二字难下;“霜重鼓寒声不起”,语甚有色。周珽曰:今观其全首,似为中唐另树旗鼓者。至末二句,雄浑尤不减初、盛风格。……长吉诗大抵创意奥而生想深,萃精求异,有不自知为古古怪怪者。他如《剑子》、《铜仙》等歌什,辄多呕心语,宜为昌黎公所知重也。
黄淳耀、黎简《李长吉集》:黎简:“声满天地”似昌黎“天狗堕地”之作篇中活句,贺其不愧作者。“霜重”句即李陵“兵气不扬”意。写败军如见(“半卷红旗”二句下)。以死作结势,结得决绝险劲(末二句下)。
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此诗言城危势亟,擐甲不休,至于哀角横秋,夕阳塞紫,满目悲凉,犹卷旆前征,有进无退。虽士气已竭,鼓声不扬,而一剑尚存,死不负国。皆极写忠诚慷慨。
薛雪《一瓢诗话》:李奉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阵前实事,千古妙语。王荆公訾之,岂疑其黑云、甲光不相属耶?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沈德潜《唐诗别裁》:阴云蔽天,忽露赤日,实有此景(“黑云压城”二句下)。字字锤炼而成,昌谷集中定推老成之作。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沉雄乃尔(“黑云压城”二句下)。警绝(“霜重鼓寒”三句下)。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闪烁纸上(“黑云压城”句下)。结更陡健。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长吉诗皆仅成章(“半卷红旗”二句下)。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此篇盖咏中夜出兵,乘间捣敌之事。“黑云压城城欲摧”,甚言寒云浓密,至云开处逗露月光与甲光相射,有似金鳞。此言初出兵时,语气甚雄壮。“角声满天”,写军中之所闻;“塞上胭脂”,写军中之所见。“半卷红旗”,见轻兵夜进之捷;“霜重鼓咽”,冒寒将战之景。末复设为誓死之词,以答君上恩礼之隆,所以明封疆臣子之志也。”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反映了爱国将士为保卫雁门而洒下鲜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珍爱之情。敌方虽大兵压境,但守城战士终于保住了雁门,赢得了胜利后,又鼓起勇气追歼敌人,“半卷”和“霜重”写出了行军的急促和环境的艰苦。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原诗:《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

雁门太守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雁门太守行》写了唐朝的雁门郡之乱。诗人李贺以恢宏激烈的战争场面为题材做成诗,想要鼓舞朝廷将士奋勇杀敌。《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

李贺最著名的一首诗
《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什么意思
赏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

雁门太守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边塞诗 主题是歌颂边塞生活 主要表达了作者打算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

雁门太守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完美的再现了当时的边疆地带的战场风光,让后来人不禁为之感叹。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的诗词一向以诡谲莫测著称,这首诗也是如此,一改以前战争诗的阴沉灰暗,反倒是浓墨重彩的运用了很多的鲜艳浓稠的色彩去描绘战场,通过这样诡异的想象,新鲜的构思,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黑云压城城欲摧 全诗总共八...

《雁门太守行》的意思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词: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赏析: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

雁门太守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中古诗 , 乐府 , 拟古 , 边塞战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

雁门太守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唐代·张祜《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 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

浦北县15585817896: 雁门太守行(唐代诗人李贺诗作) - 搜狗百科
褒菡云迪: 疏解如下: 首两句说黑云高压城上,城像力量就要被摧毁一般,云隙中射出的阳光,照在战士们的盔甲上,闪现出一片金鳞,这是描绘敌兵压境,危城将破的情景.三四两句中,(角声满天)是说日间的鏖战,(燕脂夜紫)是说战血夜凝,是描...

浦北县15585817896: 赏析:关于《雁门太守行》 -
褒菡云迪: 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

浦北县15585817896: 《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情感和名句赏析 -
褒菡云迪:[答案]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

浦北县15585817896: 《雁门太守行》赏析不是赏析整首而是赏析黑云压城城欲催中的黑云一词要求50字 - 100字 -
褒菡云迪:[答案] 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以色示物,以色感人,

浦北县15585817896: 赏析雁门太守行首联 -
褒菡云迪: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浦北县15585817896: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的赏析是什么? -
褒菡云迪:[答案] 这两句是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浦北县15585817896: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急啊!!! -
褒菡云迪:[答案] 1.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2.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 (我自己备课总结的,大该是这样)

浦北县15585817896: 《雁门太守行》的名句赏析,从写法、内容、表达效果、情感来赏析 -
褒菡云迪:[答案]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