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中,曹丕不仁不孝,可为何曹操却还会认为这种特征的这个儿子是大器之才?

作者&投稿:以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中国历史年代表∶
1、原始社会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
约前2528年-前2029年(约500年)
2、先秦时期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3、秦汉时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汉朝∶
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东汉∶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汉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吴;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吴∶222年-280年(58年)
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
西晋∶265年-316年(51年)
东晋∶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齐∶ 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陈∶ 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东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5、隋唐时期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唐朝(618年—907年)包含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后期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
武周∶690年-705年(15年)
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202年)
6、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891年-979年(89年)包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7、宋元时期
宋∶960年-1279年(320年) 含北宋,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66年)
元∶271年-1368年(98年)
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
8、辽金夏
辽朝∶916 年-1125年(210年)
西辽∶1124年-1218年(94年)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大理国包含前大理,后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316年)。
9、明清时期
明 ∶1368年-1644年(277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19年)
后金∶1616年-1636年(21年)
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
10、近代时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38年)
11、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经历了几个社会形态∶
一、原始社会
人类蒙昧时代∶公元前100世纪以前
旧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00世纪-公元前41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三皇(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公元前41世纪到公元前26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五帝(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约前26世纪-前2070年
二、奴隶社会
1、萌芽阶段∶ 前2070年-前1559年
2、发展阶段∶前1559年-前1046年
3、衰落阶段∶前1046年--前221年
三、封建社会
1、萌芽发展阶段∶前841年--前221年
2、大一统时期∶前221年--316年
3、大分裂时期∶420年--581年
4、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907年
5、民族分裂时期∶916年--1271年
6、封建没落时期∶1271--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封建崩溃时期∶1840-1912年
2、封建终结时期∶1912-1949年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1988年-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年表

相对于曹丕,曹操更喜欢的是曹植,他对曹植也寄予厚望,一度把他当作接班人来考虑,但是最后为何却舍曹植而取曹丕呢?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曹丕和曹植自身的原因。

这个是最主要的。可以这么说,曹操的才情和权谋刚好在曹植和曹丕身上得到不同的体现:曹植才情有余,权谋不足,平时可以滔滔不绝,但是曹植文人习气严重,该有的毛病他都有比如放浪不羁,率性而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曹操曾有一次想让曹植出征,结果酗酒的曹植没放在心上照样喝得酊酩大醉,结果错过了出征的时间。要知道曹操曾经专门颁发过禁酒令,曹植的诸多行为让曹操很失望。

曹丕不同,他知道自己才情不如弟弟曹植,但是他深得曹操权谋真传。曹丕隐忍,有心计,善于伪装,虽然有些行为是刻意而为但却能做到滴水不漏。

曹丕的这些心计和行为曹操岂能不知?但是对于曹操而言,一个只会吟诗作对,一个权谋机变深得自己真传,即使他再喜欢曹植,他也宁愿选择曹丕。

2、两人身边的幕僚各不相同。

曹丕身边有”太子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司马懿不用说了吧,陈群此人是曹魏的一个牛人,影响了其后几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度”就是出自于他的手,后面两人看似没什么名气,但是曹丕之所以能上位,吴质却是帮了不少忙。

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曹操有次出征,曹丕和曹植送行,曹植文采好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吴质出主意让曹丕啥话不说,就是哭,一副担心父亲安危和舍不得的样子。这是做给曹操看的,也是做给群臣看的,这一局为曹丕得分不少。

反观曹植身边是些什么人,一个恃才傲物不知收敛的杨修,丁仪、丁廙兄弟两人也成不了大气,和曹丕的太子四友一对比,高下立判。

3、群臣的态度。

曹植虽得曹操喜爱,但是朝中大臣大都倾向曹丕,就连深藏不露,明哲保身的贾诩都明确支持曹丕。

4、曹昂已死,当时曹丕就是长子。

自来废长立幼很容易出变故。贾诩的一句“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不由得曹操不考虑到立曹植的后果。

5、相对于曹植而言,曹丕在军中的根基比曹植要深厚得多,曹魏宗室第二代中的中坚人物比如曹真,夏侯尚等人都和曹丕交好。

所以曹丕具备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懂权谋,有心计;身边的谋臣得力,获得朝中和军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又是嫡长子,这才是曹操最终放弃曹植选择曹丕的真正原因。

扩展资料

曹丕曹植立嗣之争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

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踪,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

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

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尤其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植



  (1)遗传了他的一大特点:知错而不认错(前面荀彧也有讲到)

  例:话说自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后,刘备越发感觉危机四伏,随时可能有性命之虞,加之献帝嘱托自己要在外边成就一番事业,便下定决心早日离开许都脱离曹操的监控。机会终于来了,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主动请缨,曹操一时脑筋短路,不仅给了5万精兵,还给了兵符,备行色匆忙急切切前往徐州。程昱得见,立刻晋见曹操,说此举怕是纵虎归山啊,操是何等人物,一听“备行色匆忙”立刻就全明白了,即遣张辽、许禇率精骑追刘备回朝,备也不是省油的灯,好容易飞鸟出笼,哪肯轻易就范?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辞,并预做了准备,张、许只得悻悻而归。回禀曹操,操沉思片刻,笑着说:这次用刘备是用对了,程昱不解,操立即一二三说了一大堆,程昱郁闷而出,遇见荀彧,细说了详由,最后问:明明是主公错了,却偏偏不承认,何故?荀哈哈笑曰:明明是你错了,如何却说主公错了呢?人主者,知错改错不认错,决不可认错!

  大家可能会说:凡人皆有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从英雄的角度去看问题,方可领会其中意义。这就是盖世英豪和市井小民的区别。

  先来看看曹操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这样做的吧,在政治条件下,有许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原因的。政治有他特有的方式。作为对历史有重大影响力的曹操有着超凡的政治能力,其实他自己恐怕也想着认错,可是他不能。在小说中错杀二蔡后秘密处决蒋干就能说明这一点; 在复杂的军事环境里也不许他说自己做错了,正所谓军心不可乱。
  再回到我们身边看看,我们有几个人是想曹操那样作用几个州,军民数百万计。 所以 如果我们不是政治需要,不是军事战略。仅仅是普通生活的民众,这种不认错的座右铭不要也罢。可他曹啊瞒是坐拥大半天下的君王,他能跟普通老百姓相比吗?他的这种做法,作为他的接班人也必须领悟和掌握,只有这样他的曹氏的伟业才能得到延续!

  (2)曹丕深谋远虑,聪明透顶
  例1:他用毒杀害了曹冲,并且让毒蛇咬伤自己,使自己中毒,把凶手的嫌疑洗掉,使自己的罪证销声匿迹。。。(其实并没有瞒过曹操,在灵堂上曹操就知道是他做的,可曹操杀了他,就没有再合适的立储对象了。所以曹操对荀彧说,以后谁在提此事,可先斩后奏 。可这件事也让曹操见识到了曹丕还是很有计谋的)

  例2:司马懿是个旷世雄才,诸位公子中却只有曹丕拉扯和他的关系,体现了他那双知贤识才的慧眼,而这正是一个君王最需要的东西(唐太宗的贞观盛世)

  例3:曹操修建孔雀台(孔雀台自古都是皇家的象征),所有的公子文臣都在孔雀台作诗,曹植的诗是气势恢宏的,有劝进之意,而曹丕呢,他的诗没有劝进之意,而是要曹操忠诚。。。“当时有数官未到,说明人心大多还是向汉。。。”这是司马懿后来说的(片中有)。那么在这种场合下,谁劝进,就跟天下人结仇,而曹丕说出忠臣之道,也就让天下人感觉他是一个忠忠实实得人。

  好了,这就是我的看法。。
  其实,曹丕生活在乱世帝王家之中,就像一只狮子生活一望无际的草原中一样,透过这自由,如果你能感受到某种伟大声音的呼唤,能够在这呼唤声中感受到某种让你的灵魂燃烧的东西,那么你无疑就是一个具有狮子般勃勃雄心的人。

  而曹丕就感受到了。。。。。。

  谢谢你问出了这个问题,回答完后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各有所长:机会是平等的

曹植的文才是无庸置疑繁的,才高八斗就是说他。因为才华横溢,而“特见宠爱”长期的得到了父亲的宠爱自然十分自得,甚至放纵。作为一个文人,他有文人一个很到的共同点,张扬、爱表现。而政治斗争中需要的是城府而非张扬。
曹丕,曹昂死后作为长子的他,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一直得不到父亲的宠爱,所以一直都在担心储君的位子会被两个弟弟夺去。正因如此他必须长期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父亲面前做的乖巧些,不遗余力的巴结父亲周围的谋士。长期的压抑势必会造成人性的扭曲。但这样也加深他的城府。
总而言之,二人各有优、缺点。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兄弟之间还得进行真正的较量
就现有史书而言,曹丕与曹植进行了两场比试,主考官就是曹操。
一、曹操在邺都建造铜爵台后,率诸子登台作赋,这当然是曹植的拿手好戏,他“援笔即成,且文笔可观”显然这场比试曹植获得了胜利,史载“太祖甚异之”
二、有一年,曹操率军攻打孙权,诸子前来送行。曹植出口成章,大概就是一些歌功颂德之类的辞赋,曹操十分高兴,群臣也十分佩服。这时,曹丕急了,没有出口成章的本领的他,难道干看着么?这时,他的重要党羽吴质悄悄怕到他的身边对他说:“等会你什么都不说,哭就可以了”。这招果然有效,曹丕哭的青衫尽湿,哭的曹操和群臣都十分感动,把这与曹植的文章相比曹植的文章就过于浮华、不实了。这场比试曹丕胜。
两兄弟各有所长,想分出个高低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再者曹操年年出兵,处处征伐他也没那么多的精力来为这两个儿子布置考题。那么究竟成败与否、花落谁家,兄弟间还要暗地里给对方布置陷阱。
有一次,曹丕请吴质为他商量对策,为了不引起父亲的注意,把吴质藏与大簏中,对别人说里面装的是绢丝,被杨修看见了,立即向曹操报告,曹操派人去追查次事,伍质让人在用大簏装绢,曹操派人搜查,里面没人只有丝绸。于是曹操就疑心杨修要害曹丕,恶之。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显然结局是对曹植不利的。曹植阵营中的人只知道主动“攻击”对方,而曹丕阵营恰好利用了这点,“以守为攻”抓区对方进攻时的缺陷。“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结交的党羽:问题的另一关键
结交党羽在古代政治斗争中是正常的,有是必要的。曹操对此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甚至亲自帮几个儿子拉党羽,以试其能力。
曹丕的重要党羽,史称“太子四友”,即吴质、朱铄、陈群、司马懿。他们四个的作风似乎与曹丕很像。曹丕善于掩饰自己,他们更能掩饰。朱铄、陈群、司马懿实在很难承认他们是曹丕的党羽,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与争储之事一字,就连在曹丕这边表现最活泼的吴质史书给予的评价也是“善处其兄弟之间”。很清楚他们做到了帮助曹丕却又让人看不出来他们帮助过。
在看下曹植那边,且不提那个仗着自己才华嚣张惯了的杨修。另外的来年各个丁氏兄弟也是直接与曹丕翻脸。
兄长丁仪,有才,有是曹操老朋友的儿子。曹操听说他的才华后想把女儿嫁给他丕闲着无聊跑去跟曹操说:“听说丁仪是个独眼龙,你把我妹妹嫁他不太好吧。”曹操点头,此事作罢。不久丁仪来了,与曹操交流了一会,曹操长叹:“哎!丁仪是个人才啊!就算两个眼睛都没了都可以配我的女儿,我这儿子害人啊!”丁仪知道后很不爽,带着怨恨与报复的心理与弟弟一同加入了曹植的阵营。当然,是公开的与曹丕作对。
就党羽对立储的态度来看,高低立现。
除了自己阵营中本有的党羽,他们各自所结交与亲近的人也很能说明问题。
曹丕礼敬与曹操身边的没一个谋士,如贾诩、荀彧等,并主动询问所谓“自固之术”贾诩给他的回答是:“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也就是说让他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做一个好儿子就可以了,而曹丕也确实如此做的(至少是表面上)效果很明显。曹丕所结交的人中肯定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但曹丕没有表现出来,依旧与之交好这充分说明曹丕善于掩饰自己这是政治斗争必备的。
而曹植那方,用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来说明。
有一次,曹操为儿子选党羽,为曹植选的是素有声望的刑颙,这人有德行,而曹植没有能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刑颙做了曹植的家臣后对曹植的要求十分严厉。曹植对此十分反感,反而亲近建安七子之一的庶子刘侦,置父亲所选的人才与不顾,连刘侦都决的太过分了点。
相比较,很明显曹植所亲近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好文才的人。而曹丕所结交的都是曹操的重臣,一旦曹操要询问谋士们的意见,曹丕所结交的人当然更有发言权。可以说曹丕此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储君之位
果然,当曹操询问中谋士意见时,无论为曹丕所结交的,如贾诩;为曹植所远离的,如刑颙,都向曹植投出了反对的一票。

而正在此时,曹植发酒疯似的过驰道,开司马门出。勃然大怒的曹操,即立曹丕为太子。
喜形于色的曹丕搂住辛 的脖子说:“辛君知我喜不?”长期被自己所抑制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但他不能太开心,他依旧要夹着尾巴做人。是的,前后太突然了,他知道光凭几个谋士的话显然不足以说服曹操。曹丕被立位太子是否仅是曹操惩罚曹植而送给曹丕的一个礼物呢?说不准哪天曹植边乖了,有把自己给废了?

一直偏向曹植的天平
是的,他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
可以说曹操的始终都是向着曹植的。从早年留曹植守邺都对他说的那句:“可不勉与?”到杀谋士 一直到死他都是向着曹植的。
曹操晚年杀了许多人,如杨修、崔琰、毛阶。晚年的嗜杀不是因为多疑。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曹植能顺利即位。
杨修且不提。
崔琰、毛阶是因为点芝麻大的小事被一些人检举揭发,被曹操砍了。要知道曹操对待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都十分宽容,又怎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要了这些老革命的命呢?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为了曹植,曹操是始终希望曹植能即位的,而崔琰、毛阶却首先给出了反对的一票,曹操杀了他正好可以告诉其他谋士:“再敢说曹植不能当太子的,就是这个下场”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曹丕已经当上了太子之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让他与徐晃去营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曹植此去虽有风险,但跟着徐晃这样的老将军安全是有了保障,一旦在荆州的作战中小有成就,那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自然是最好的继承人。就此时,身为太子而应留守邺都的曹丕不知道坐哪班飞机到了许昌。并灌醉了曹植,只曹植“醉不能受命”大怒之下的曹操把他没坐热的官罢了。

谁也不会想到,第二年曹操就病故了。临终前的曹操显的更加异常,他没有召集身边的顾命大臣,也没有让留守邺都的曹丕回来交代事情。而是把留守长安的曹彰叫了回来,就在曹彰前往许昌的途中,曹操病死。
曹彰与曹植见面后,对曹植说:“父亲叫我来,是想让你即位的。”这个曹植当然知道。但现在的曹植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说:“你没看到袁家兄弟么?”终于,曹植与那本唾手可得的王位失之交臂。而欣喜若狂,终于可以不在担心自己的地位的曹丕。他杀了丁氏一族;杀了曹彰,贬了曹植……政治斗争本就是血腥的前夜。

首先,在军师天赋上,曹丕远远胜于其他其他兄弟,而在诗词歌赋上,不能说第一,也不输给其他兄弟。而且曹丕识时务,曹植死板。

这样类似的情况就好比刘备和曹操,刘备人品高尚,曹操人品低略,但是曹操却能一统天下,曹操就是看到了曹丕这样的特点,知道曹丕能成就自己的大业。因为当时天下混乱,必须靠武力征服天下然后施行仁义,如果群雄割据让曹植来掌管魏国,那也是会施行不下去的,而曹丕就是延续曹操自己霸王之道的最佳人选。

1.曹丕能为了自己的前途杀了兄弟,说明他心很狠,对于做大事者心狠手辣是要具备的,不然会构成别人威胁他。刘邦为了逃命把儿子推下车,让车子更快。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扬言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刘邦却问项羽要父亲的肉汤吃。这就是成大事者,心狠手辣。曹操知道这个问题。

2到死都抵赖,这需要何等的勇气来做。其可说明曹丕的奸诈。然而乱世需要这样的人。

3仁义之君是在和平时代守江山的必须人才。而不仁不义的奸诈之君是乱世统一的人才。比如:朱元璋的恶行。


新三国里,刘备何时称帝?曹操称帝了吗?
新三国里,刘备在第七十七集里称帝。历史时间:公元221年,刘都城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曹操没有称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的。也是在《新三国》的第七十七集里面。七十七集一开始就是曹丕称帝的场景。曹操虽然被追封魏武帝,但他生前一直只是汉丞相,魏王(有诸侯国号)。所以曹操的分封...

新版三国里谁害死了曹冲
新版《三国》里曹丕害死了曹冲。在新版《三国》中曹冲死于第45集:曹操回到长安,百官和儿子们前来迎接。曹操最宠爱曹冲,曹丕顺着曹操的心意夸奖弟弟聪明。这一幕让司马懿看在眼里,认为曹丕才是曹操数子中心机最深者。回到家中,曹操得知马腾的军队已经退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考校完功课,曹操命司马懿...

新三国和楚汉传奇相同的演员
2、于和伟:在新三国中饰演刘备,在楚汉传奇中饰演秦始皇。3、徐文广:在新三国中饰演赵高,在楚汉传奇中饰演樊哙。4、康凯:在新三国中饰演曹丕,在楚汉传奇中饰演张飞。5、李依晓:在新三国中饰演静姝,在楚汉传奇中饰演虞姬。6、曹魏人物:在新三国中饰演曹操、荀彧等角色,在楚汉传奇中饰演秦二世、...

《新三国》曹操是在哪一集死的?
73集。许昌城内,曹操收到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曹操下令厚葬关羽。在关羽出殡之日,曹操头痛病发,医官建议速请华佗前来救治。曹操多疑不治。不久,东吴孙权上表曹操请其自立为帝,曹操予以拒绝。曹操病情加重,临终前曹操厉声质问曹丕是否是杀死曹冲的凶手,曹丕死不承认。曹操释然,终将大业传给曹丕。不...

《新三国》曹丕为什么能在世子之争中获得胜利
而真正跟曹丕棋逢对手的是曹植,曹昂征战时牺牲,曹冲早夭。然而在多才才艺的曹丕之后又出了一个曹植,并且在文学造诣上更胜兄长一筹,也是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两兄弟之后的夺嫡之争。曹植在新三国中是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他是一个狂狷老辣的成熟政治家。因为曹操长期的不确定到底要立谁为...

新三国中曹丕是个猥琐的人,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曹植?
其四:跟第二条差不多吧,曹植虽然是几个兄弟中才气、名气最高的,但其不喜欢争斗,也就是现在的没有政治抱负,所以将来即使继位也不会有大气候,并且很正直肯定不会像曹丕一样;其五:在曹操未死的时候,司马给了曹丕不少的帮助,而曹丕也一直把他当做老师对待,如果曹丕继位将来自己肯定会得到重用...

新三国曹丕曹植是谁扮演的 太恶心了 曹丕的嘴唇有痉挛吗,即使不是好...
洛神里面那个还能忍,到后面又是黑化了,动画三国里面那个本来很帅气的,结果后来突然长相就扭曲了,也不知道是怎么被摧残成那样子的。我也就把这些曹丕全看了,这个新三国不能说赞美了曹丕,起码没“太过分地”埋汰他...虽然神马杀曹冲,铜雀台上憋成那样,七步诗都是假的,不过看着还可以。这个曹植...

三国曹丕未称帝就追曹操为武皇帝了???
直接说到了曹丕改年号,追封曹操的事情。所以被楼主误会了。因为我想新三国的工作人员再怎么白痴,应该也知道只有皇帝才能改年号的, 并且如果当时曹丕未称帝还只是魏王的话,一个王怎么能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帝呢,这简直就是笑话啊。 我想新三国的工作人员再傻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吧。

新三国把曹丕叫二公子,曹冲叫少公子,为什么成为观众的笑柄?
可能是因为曹昂死后曹丕就成大公子了,曹冲排第四,貌似没什么错啊。可能是观众没文化吧,认为曹丕就是老大

新三国好像没有出现贾诩……
在新三国中却没有出现贾诩这个人物,有很多桥段被删。贾诩和荀攸没有出现,使得许多三国爱好者对这部电视剧期待而来,失望而归。在新三国中第一次听见贾诩,是在曹丕称帝时宣布贾诩为太尉,在剧中贾诩却从没出现。《新三国》简介 《三国》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和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里为什么曹操希望曹仁坚持撒谎到底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
仝骅赫泰: 如果曹丕说确有此事,只能说明曹操培养了一个草包!只能说明曹丕不适合成为一国之君 ,如果曹丕不适合成为一国之君的话,曹丕就over了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三国曹丕称帝是哪集 -
仝骅赫泰: 新《三国》中曹丕称帝是在第76集在75集中献帝退位,76集曹丕继位,献帝死新《三国》第七十五集剧情简介: 司马懿详细分析了曹丕称帝的有利条件,曹丕欣然同意,并督促他亲自去办.司马懿顾忌司马氏祖上名望,决定暗中令华歆首倡献...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三国中,曹操知道曹丕杀了曹冲,为什么装作不知道,最后还立曹丕为世子呢? -
仝骅赫泰: 这就是新三国瞎改的地方之一,剧情的意思等于说曹操看重曹丕狠毒果敢,玩政治这种人最合适,相比起来,曹冲被弄死只能说明曹冲没有政治头脑,并不是真聪明,因此最后传给曹丕

宜州市15755508147: 曹丕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
仝骅赫泰: 一是说因为劳累,魏建立初期,曹丕对内政进行整改,还要与几个弟弟斗法,伤神,另外他年年用兵,以至于劳累而死.还有就是性格问题,他比曹操还多疑,而且他三次伐吴皆无功而返,心情自然不顺.至于曹丕怎么死的外因,大致是受风寒,导致旧疾复发,黄初六年,曹丕在伐吴期间染上风寒,因为那时是秋冬交替之时,加上长江冬天时会起雾,再加上原本曹丕可能有受伤,旧伤复发又加上染了风寒,会洛阳不久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宜州市15755508147: 曹丕为什么短命 -
仝骅赫泰: 曹家人都命短…… 曹操活到了六十几岁,算是高寿了. 司马懿熬过了曹家三代,这只能算是命吧. 曹老爹不是有头风么. 曹丕不知道,但是他本身性格比较不开朗,也就是郁郁寡欢那类型,加上长期父母兄弟的不喜爱以及权计诡诈的勾心斗角,不长命也是说的过去的. 曹睿我觉得应该是属于纵欲过度吧,他在位期间生活很乱来,所以消耗了太多精气,加上曹家本来命就不长的基因||故而也短命. 司马懿家就相反了.司马懿长命长的令人愕然. 所以一切只能说是命吧,命中注定让司马家篡了曹家,如果曹家不都那么短命的话,我想也就不会出得三分天下全归晋了.

宜州市15755508147: 曹丕为什么如此短命? -
仝骅赫泰: 原因之一,要怨曹操,他自己掌权掌得太久了,老东西不走,下面的没法上来;等到他走了,曹丕上来,已经晚了,司马懿的翅膀早硬了,曹丕没鸟办法,很快就死掉了;接下来的几位皇帝也都没能摆脱司马集团的控制,因此比较短命.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三国是曹丕杀了曹冲吗 -
仝骅赫泰: 现在跟在曹丕旁边不是有个跟班的说“蛇蛇,五步蛇麽”,曹丕就是用这蛇咬伤曹冲的,因为那天曹冲去马厩那,曹丕派人放蛇咬了曹冲,曹丕很狡猾凶残呀,自己弟弟都下这毒手,而且为什么曹丕敢放这蛇是因为当时的时代传说有一种老鼠有毒可杀人,而且这些老鼠出没在马厩,所以曹冲去到马厩就被曹丕用蛇计给害了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三国中曹操明知曹丕谋杀曹冲 为何不杀曹丕不恨他 反而传他衣钵 -
仝骅赫泰: 新中国里,曹冲被曹丕害死.这样改编,可以使电视剧情节更诡异,更吸引人.曹操的处理也算合理.因为曹操心里想的是大业.虽然喜欢冲儿,但毕竟已死,无力回天.而剩下的儿子中,就曹丕最能继承大业.为了大业,宁可放过曹丕.如果杀了曹丕,大业怎么办?曹漳是个武夫,脑袋不好使.曹植是个文学家,带兵打仗和政治谋略都不行.曹熊体弱多病,还能活几天?为了老曹的家事业得已继续,必须让曹丕继承,不能杀!而且曹丕这种为了大业不则手段的行事做风,曹操很欣赏.这才是成大业之人.刘邦逃命之时,还把老婆孩子往车下踢呢.项羽倒是重情意,结果如何呢.

宜州市15755508147: 新版三国,曹操在第几集死的? -
仝骅赫泰: 第73集死的 第73集 陆逊面见孙权,建议孙权取消其大都督之职,并请求辞职回乡读书.孙权顿感大权在握,已无掣肘.关羽阵亡的消息传来,刘备五雷轰顶,悲痛欲绝.许昌城内,曹操收到孙权送来的关羽首级,曹操下令厚葬关羽.在关羽出殡之日,曹操头痛病发,医官建议速请华佗前来救治.曹操多疑不治.不久,东吴孙权上表曹操请其自立为帝,曹操予以拒绝.曹操病情加重,临终前曹操厉声质问曹丕是否是杀死曹冲的凶手,曹丕死不承认.曹操释然,终将大业传给曹丕.不久,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大业.曹操灵前,汉献帝遭到以司马懿为首的众大臣刁难,只得忍气吞声.

宜州市15755508147: 曹丕为何死的那么早 -
仝骅赫泰: 1.曹丕性格暴躁、心胸狭窄,许多事情不能释怀,和兄弟之间的隔阂恩怨有不能很好处理. 2.曹丕虽然独断,但相当勤政,史书上就有写到国家遇到大事他经常日夜连续处理,这种情况很像后来的雍正. 3.曹丕比较好色,可能也有纵欲过度的成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