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的代表艺人

作者&投稿:李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溧阳有哪些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民俗工艺?~

阳有每年的四月初八,正是乌饭树叶吐翠泛青的时候,为纪念目莲救母,民间就家家吃乌饭。
跳幡神
溧阳社渚镇的傩文化是溧阳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苏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傩(nuo,音同挪),即假面跳神,是原始狩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有着约3000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农村。傩文化主要包含傩坛、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和傩俗等内容,是古代人与神灵的对话方式,后来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美好愿望、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跳幡神,在溧阳以嵩里村幡神声势最盛、最为有名,整个舞蹈节奏欢腾红火、引人入胜,内容驱邪避魔、降福纳祥,舞姿兼有巫舞和中国汉族古典舞的韵味,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民俗风情,是溧阳民间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15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据局面。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这是第三次大迁徒。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众。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巨族分居,乃散布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其实为第六子),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室97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石壁寨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就在此时,“散居于汀州、邵武各属的客家人,再迁梅州”。客家人从中原迁徒到中国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岛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分都经过了汀州宁化石壁。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旋又南下,史可法殉难,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风血雨,遍于国中。清兵入闽,汀州、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四川。”。


  清同治年间,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于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台湾、香港、澳门、南洋群岛,甚而远至欧、美各洲。这是第五次大迁徙,是太平军失败以后的属于世界范围的迁移。


  客家先民东晋以前的居地,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县境,弘农在今河南灵宝县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寿县境内,新蔡即今河南新蔡县,安丰在今河南渭川固始等县附近。客家先民未必尽出于此,然此实为他们基本住地,欲考证客家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岁时节令的民俗活动起源很早,如春节,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过年”的传统也起源于上古。除过年过节,还有四时节令,以及其它俗信纪念。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善良心灵,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姑娘梳辫,少妇盘髻。劳动者则多穿对补救短衫的,俗称褂哩。读了书的男子多改着西式裤。


  鞋袜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妇女自制的。

韩起祥(1915~1989)
中国陕北说书演员。男,汉族,陕西横山人。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能说唱几十部书,会弹50多种民歌小调,是陕甘宁边区的盲演员。他自编自演了500多个新段子,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间艺术特点。他还改革了说书的音乐伴奏,增加了梆子、耍板等乐器,并创造性地把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户等剧种的曲调融于说书中,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满。几十年中,他克服困难,坚持深入农村 ,为广大农民演出 ,为曲艺界树立了榜样。代表作有《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等。
张俊功(1932年—2008年)
中国陕北说书演员。男,汉族, 陕北横山县人,陕北说书的一位改革者,一生致力于民间说书,是陕北说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早在上个世纪在70年代,张俊功扬起了改革说书的大旗,把坐场改为走场,把一人改为多人,自成一派。改革后的陕北说书,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应答,有了身段及表情表演,并且讲究舞台风度、手、眼、法、步等规范。张俊功对陕北说书的改革,使这项民间艺术得以大力发展。主要作品有《说唐全传》、《金镯玉环记》、《对鞋记》、《观灯记》、《杨家将》等。
解明生
延安市安塞县人,是张俊功年龄最长的徒弟,半盲人,53岁。1964年,随师傅张俊公学艺,是安塞曲艺队队长曾于199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
曹伯炎
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男,陕北延川县人,1962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优秀青年艺术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延安曲艺馆任职。他表演的陕北说书,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文艺演出、比赛并获奖,十七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节目。
还有田治枝等众多的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为陕北的说书艺术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陕北民间说书艺人边志亚传承弘扬孝道美德




陕北说书在哪里学习
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有影响的说书艺人还有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

别具一格的陕北说书的艺术特色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城市文化 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艺术特色与表演特征 陕北方音——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着名艺人韩起祥等的...

说书的说书由来
陕北说书是由最初盲人行乞、谋生的一种手段演变而来的。旧社会,因出“天花”(麻疹)或其它原因致盲的孩子,为谋求生存,父母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送他们拜师学书演唱。学成后,就走村串乡说唱,混一碗饭吃。像著名的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张俊功等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说书...

著名的评书艺术家有哪些人?
关于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等等著名评书演员,大家已经知道的很多了,我给大家说一位评书艺人,她在评书上的 历史 地位非同小可,刘兰芳最初播讲的长篇评书《明英烈》是她整理的。她就是冀派评书的代表人,段绍舫。 冀东段派评书起始人为唐山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的父亲段荣华(1901—1976)。冀东段派评书的代表人当...

横山说书简要介绍
宋代时,说书艺术已十分丰富,经过长期实践与创新,吸收了眉户、秦腔、道情和信天游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说书艺术。1888年至1892年,横山说书内容日益繁盛,出现了如刘麻子、张信等知名说书艺人,艺术传承不断发展。以党岔韩起祥为代表,横山说书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进入繁荣阶段,新秧歌运动推动了其在陕北各地...

陕北说书郝喜宁是不是已死了
不是的。郝喜宁,陕北自编自唱民间说书艺人。郝喜宁,陕北自编自唱民间说书艺人。单曲郝喜宁-陕北说书。

说书人有多少年的传统和历史了?
从唐朝开始,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对大众讲经,分僧讲和俗讲,俗讲内容通俗易懂,情节精彩,演变为唐传奇,到宋代形成话本。元明时,一些文人总结记录汇集前朝话本,加上个人改编,著成演义一类小说。说书人至少在唐朝就开始形成了。

以下同属于“鞍山评书”代表人物的是()
【答案】:C 评书,大约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来北京时传下来的。北京评书:连丽如,作品有《大隋唐》、《三国演义》、《龙图公案》等;天津评书:刘立福;,作品有《聊斋志异》、《名优奇冤》、《义侠传奇》等;辽宁评书:袁阔成,“袁派评书”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泊梁山》、《...

说书是什么意思
不少评书艺人和作家合作出版了一大批现代评书及新编历史评书。 自古以来评书艺人很多,如今更是百家争鸣,涌现了一批一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等为代表的评书名家,深受广大评书爱好者的喜爱。 说书人表演道具很简单,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如此却能将中华洋洋五千年的历史传闻表达出来,确属...

陕北说书好学吗现在
不好学。在陕北说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起祥的女儿韩应莲看来,年轻人喜欢说书的不多,学起来难,观众和徒弟都不好找,面临着作品脱离现代生活、说书艺人青黄不接的问题。

黄山市15774621432: 陕北说书 - 搜狗百科
相群鼻窦: 马美如,1993年12月8日出生在陕北靖边.马美如身高1米五,是陕北说书网红.12岁时,本该上学的年龄,却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因为年龄太小,家人想到了她的亲姑姑...

黄山市15774621432: 陕北网红马美如多大年龄了? -
相群鼻窦: 截止2021年,网红马美如28岁.马美如,1993年12月8日出生在陕北靖边.12岁就开始打杂、报幕、说书,跟着戏班走街串巷,她的学艺生涯是从最基层的农村红白喜事开始,过去这个行业被很多人瞧不起,一首陕北新民歌“泪蛋蛋掉在酒杯...

黄山市15774621432: 介绍"说书"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
相群鼻窦: 陕北说书是陕北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深受陕北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喜爱.陕北说书最适宜在田间地头、庭院炕头上演出,听众可以是几百或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个人.说书艺人一般为一个人,怀抱三弦或琵琶,脚绑木板,手弹三弦脚打板,...

黄山市15774621432: 说书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相群鼻窦: 唐朝

黄山市15774621432: 朗诵与说书有什么本质区别! -
相群鼻窦: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

黄山市15774621432: 张俊功陕北说书经典中《懒大嫂》和《武二郎打会》的主演是谁? -
相群鼻窦: 主演是张俊功,配合的是他儿子张和平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