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的政治社会

作者&投稿:闳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巴比伦文明的政治社会~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皇宫,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泥板书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土地测量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秘书,等等。在古代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书。这些泥板书标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是用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这些考古发现的资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文献,如契约、记录、文职人员的报告、法律、条例、公告等。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数学的,虽然当时两河流域的数学比古埃及的数学水平高得多,但这些数学问题和古埃及一样,涉及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在晚些时期的数学记载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时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图表以及关于日历和占星术的计算步骤了。很明显,两河流域学校存在的目的是给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员提供高级教学。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苏美尔文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语来看,可判断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学生所写的,但全文还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欧洲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和簿记。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执行纪律的人有一名勤杂工、一名教师和操场监管人。学生常常在一天内由于不同的过错要遭受几次鞭打,这些过错包括早上迟到、上课讲话、未经许可就起立或离开校园等。直到晚上,疲惫不堪的学生才能走回家,向父亲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父亲一般都是官员)。晚饭后早早上床睡觉,以保证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时候,教师还会被请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最杰出的书写者和有知识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学甚至比那些贵族出身的同学更优秀。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两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很适宜于农业生产。早在公元前3000年,那里的人们就开始引渠灌溉,早期的农业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了。1.疏导洪水灌溉良田:“奔腾咆哮的洪水没有人能跟它相斗,它们摇动了天上的一切,同时使大地发抖,冲走了收获物,当它们刚刚成熟的时候。”这是苏美尔人在泥版上留下的诗句。虽然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时,苏美尔人在狩猎的同时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但是由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降雨量大,汛期长,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上建筑大堤坝和水库不同的是,古巴比伦在洪水治理上采用疏导的方式。公元前三十世纪中期,阿卡德王国建立之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洪水治理工程。他们主要靠大规模的挖沟修渠、疏导洪水的流向以分散其流量,给洪水留下出路。这样不仅治理了洪水,而且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经济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就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障水利设施的合理利用。洪水给古巴比伦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带来了沃土,使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繁荣起来。

1、按拥有权力大小(非财产)将巴比伦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阿维鲁”,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如国王及城内多数公民。第二等级为穆什根努,为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如农村未登记的农民。第三等级为奴隶,是完全无权的人。
2、三个等级的区分主要是在法律规定的地位上。而从经济上说,前两个等级的情况较为复杂,因为阿维鲁中有奴隶主,也有非奴隶主,穆什根努中同样也有这两种情况,而二者的区别在于穆什根努是依附于王室的人,包括部分小生产者,至于奴隶则完全是奴隶主的财产。

扩展资料:1、汉穆拉比统一后,王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的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则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
2、阶级关系与土地制度:古巴比伦社会分为3个等级: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巴比伦“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过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皇宫,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泥板书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
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土地测量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秘书,等等。
在古代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书。这些泥板书标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是用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这些考古发现的资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文献,如契约、记录、文职人员的报告、法律、条例、公告等。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数学的,虽然当时两河流域的数学比古埃及的数学水平高得多,但这些数学问题和古埃及一样,涉及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在晚些时期的数学记载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时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图表以及关于日历和占星术的计算步骤了。很明显,两河流域学校存在的目的是给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员提供高级教学。
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苏美尔文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语来看,可判断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学生所写的,但全文还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欧洲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和簿记。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执行纪律的人有一名勤杂工、一名教师和操场监管人。学生常常在一天内由于不同的过错要遭受几次鞭打,这些过错包括早上迟到、上课讲话、未经许可就起立或离开校园等。直到晚上,疲惫不堪的学生才能走回家,向父亲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父亲一般都是官员)。晚饭后早早上床睡觉,以保证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时候,教师还会被请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最杰出的书写者和有知识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学甚至比那些贵族出身的同学更优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古巴比伦王国是怎样统一两河流域的?
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处,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建国初期也不甚强大,后因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逐渐强大起来,他就是古巴比伦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前1792~前1750年在位)是巴比伦历代国王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汉...

喀西特人占据了巴比伦城的具体时间是公元前多少年?
1、西台人,英文名称为Hittite Empire,这个在我国一般习惯上是翻译为“赫梯人”。2、加喜特人,Kassite,我比较习惯叫喀西特人。二、回答你的问题 1、大约公元前1595年,也有说是公元前16世纪,具体时间不可考,能查到的都是约数,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巴比伦第一王朝灭亡,这个巴比伦也就是著名的国王...

“黑马”指的是什么?
自此以后,“黑马”候选人就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句常用的术语。今天,“黑马”这一术语在新闻中已被广泛使用。现在凡具相当潜力,而又能出人意料地夺得胜利的个人或集体,人们常常称之为“黑马”。

鲁迅的《文化偏至论》的原文
而物反于穷,民意遂动,革命于是见于英,继起于美,复次则大起于法朗西,(23)扫荡门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流风至今,则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而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闲,以大归乎无差别。同是者是,独...

求鲁迅的文章
流风至今,则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而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闲,以大归乎无差别。同是者是,独是者非,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者,实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更举其他,则物质文明之进步是已。当旧教盛时,威力绝世,学者有见,大...

按“没有”的意思,写出几个带有“无”字的词语
无病呻吟 无病自炙 无补于事 无肠公子 无肠可断 无耻之尤 无出其右 无从置喙 无大不大 无大无小 无待蓍龟 无党无偏 无德而称 无的放矢 无敌天下 无敌于天下 无地可容 无地自处 无地自厝 无地自容 无颠无倒 无冬历夏 无冬无夏 无动为大 无动于中...

好听的理发店名字
3、可用红字,寓意一种颜色,红花是众人所爱的,近代红色在政治上象征革命。思想先进。多才巧智,清雅荣贵。比如长红理发店、红日理发店、红明理发店。 4、可用台字,寓意坚实有信,学问丰富,清雅多才,中年吉祥,晚年昌隆。比如龙台小勤理发店。 5、可用龙字,寓意龙为中华民族之标志,在封建社会龙是皇帝的象征。取名用...

与的读音, 组词
无与比伦 无与伦比 吾谁与归 无与 乌鸦与麻雀 无与为比 相对与绝对 微与 王贵与李香香 推与 徒与 同与 天与人归 推诚相与 所与 岁不我与 岁不与我 酸与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诉讼参与人 守恒与不守恒 授与 孰与 时不我与 竖子不足与谋 时间与空间 生杀与夺 生死与共 实与华违 社会存在与...

带逸字的褒义词成语
逸辈殊伦】 指超越同辈,无与比伦。逸尘断鞅】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逸趣横生】 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逸群绝伦】 指超出世人和同辈。逸群之才】 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逸态横生】 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逸韵高致】 高逸的风度韵致。旷世逸才】 〖解释〗...

有无成语都有哪些
【无与比伦】见“无与伦比”。【无与伦比】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没有能比得上的。【无与为比】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无伤大雅】谓只有细小的毛病,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伤大体】犹无伤大雅。【无微不至】①语出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巴比伦王国是实行什么制度的国家?
嬴急益多: 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 是国王的精神支柱. 汉谟拉比为了巩固巴比伦王国的奴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废除...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古巴比伦是民主政治的国家么?
嬴急益多: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法典表现的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但是,不是民主政治.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 -
嬴急益多: 1、古巴比伦建国历程与政治制度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苏美尔时代之后出现的是古巴比伦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到约1600年).苏美尔人和古巴比伦人之间的不同:地理和语言(重心却北移到了阿卡德,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新建的巴...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古巴比伦王国的祥细资料 -
嬴急益多: 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到了第六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力强盛,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前16世纪初为赫梯王国所灭. 公元前19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古巴比伦王...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谈一谈汉莫拉比法典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 -
嬴急益多: 汉莫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汉莫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它主要反映了王权和奴隶主阶级的强大和神圣,对奴隶犯罪严惩,说明当时奴隶阶级社会地位极端低下.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
嬴急益多: 汉莫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内容在于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为《汉谟拉比法典》是不平等的,残忍的.极力维护私有财产、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关系.例如法典规定,一个奴隶如果对奴隶主说:“你不是我的主人”那么该奴隶就要遭受奴隶主的残酷暴行.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所以归起来就是其实质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国家政治的工具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民主政治制度和汉谟拉比法典相比法律上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嬴急益多: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1.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此外还有与阶级...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谁知道关于巴比伦神话和苏美尔神话的资料?
嬴急益多: 古巴比伦历史 巴比伦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它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又称“两河流域”之间.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因而...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汉姆拉比法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哪些方面的情况? -
嬴急益多: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古巴比伦是其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虽然古巴比伦的辉煌我们在今日已无法目睹,但《汉谟拉比法典》却将古巴比伦的辉煌延续至今.让我们从侧面领略古巴比伦的风采.《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

张家口市19831293733: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伦王国的哪两种现象? -
嬴急益多: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这是成文法典里最早地一部.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而制定的.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现状.一方面,奴隶主贵族享有强大的特权.另一方面,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忍受着残酷的剥削.汉谟拉比法典非常明确的保护了奴隶主的剥削权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