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选自《宋史·应孟明传》有删节

作者&投稿:郜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2)求文言文人物传记,原文和翻译。出自于:明史. 传(选自《明史》有删改),旧唐书,宋史,节选自...~

张巡传

原文: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 张巡传》,有删节)

译文:
张巡字巡,是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通晓作战布阵的方法,气节高尚,不太注重小节,他结交的一定是有身份的官员和年高德重的人,不和平常的人结交,当时的人不可能知道,开元末年,中进士第。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出京任清河县令,治理的成绩最好,很有义节,有因为困顿归附他的人,倾尽资财救济保护毫不吝啬。再调为真源县令。当地有很多强横狡猾的人(豪强),大吏华南金建立了自己的威势恣意妄为,张巡一到任,就依法杀了他,赦免了他的党徒,(其党徒)没有不改恶从善的。
安禄山反叛,张巡就起兵讨伐叛贼,跟随他的有一千多人。张巡纵横驰骋与敌人决战。自己受了伤也不顾惜,军士们尊奉他主持军务。累积60天,大小数百战。在这个时候,君王的命令不能通达,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况报告张巡,(说)况且皇上生死不知,不如投降。这六个人都做官至开府、特进。张巡假装答应,第二天在大堂上设置天子画像,率领将士们朝拜,(将士们)人人都哭泣。张巡把六个将领带上来,用大义来责备(他们),杀了他们。


到了睢阳……皇帝有诏收任命张巡为御史中丞。(睢阳)被围困久了,粮食吃尽了,张巡的士兵大多饿死,活着的人都受了伤,气力都用尽了。张巡交出他的受妾说:“各位,我们长期缺乏粮食,但忠义一点也没减少,我很遗憾不能割下自己的肉来让大家吃,难道舍不得一个小妾而坐看着士卒受饥挨饿?”于是就杀了她来让士卒吃,在座的人都哭了。张巡强令大家吃,以至到了张网补雀挖洞捉鼠、煮衣服和弓来吃的地步。叛贼知道(城内)没有外援了,围攻更加紧急。大家商量向东撤退,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放弃了睢阳,叛贼就会乘胜击鼓向江南进攻,江淮一带一定会失守。况且率领饥饿的部队行进,一定不会成功(达到目的地)。十月癸丑,叛贼攻城,士兵都精疲力不能作战。睢阳城于是被攻陷了,张巡和许远都被抓住了。张巡的部下看见他(被俘的情形),都站直来而且哭了,张巡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张巡不屈服(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张俭传
  
原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②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③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后汉书·党锢列传》)
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主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任江夏太守。张俭最初被荐举为茂才,因为荐举他的刺史不太好,便托病不去就职。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候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诌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姓名行止(《辞源》“名行”条。在语境中似“名声品行”更好)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起来拍一拍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
  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因此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方,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荐举他为敦朴,公车特征,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

4
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
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
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
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
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
枢密使曹利用,
各欲独
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坐从幸

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
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
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
方用兵,
殊请罢内臣监兵,
不以阵图授诸将,
使得应敌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
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
..
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
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
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
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
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
降工
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

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
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

愈矣,不足为陛
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
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从幸

玉清昭应宫

幸:驾临

B
.又请出宫中长物
..
助边

长物:多余的东西

C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

临朝

方:刚刚

D
.臣老疾,行

愈矣

行:行走

2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晏殊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七岁能属文

②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③殊怒,
以笏撞之折齿

④太后以问,
殊以《周官》
后服对

⑤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⑥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殊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这充分表
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
.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
后服装应答;
陕西作战时,
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
晏殊具有文才武
略。

C
.晏殊做了宰相以后,更加选贤任能。皇帝也想凭借这些人才治理天下,
可是因为孙甫、蔡襄二人的上奏而没能推行。

D
.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有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
亲临探望,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4
分)


2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
4
分)


【参考答案】

1

D
【行:将要

2

B
【②间接;③非才能出众;⑥孙甫、蔡襄所为

3

C
【设想没能推行是因为很多小人暂时受到重用

4


1

皇帝喜欢他不欺瞒,
等他写完,
皇帝连连称好。
【参考采分点:
“爱”
“既”“数”各
1
分,句意
1
分,注意补出主语】


2
)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皇帝因为没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于是特地罢
朝两天。【参考采分点:“以„„为”“恨”“特”各
1
分,句意
1
分】

【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做江南安抚
使,
把晏殊当作神童推荐给朝廷。
皇帝下诏晏殊与一千多进士一块在朝廷上考试,
晏殊一点都不害怕,
拿着笔不一会儿就写完了。
皇帝非常赞赏,
赐给他同进士出
身。
过了二日,
又考试诗、
赋、
论。
晏殊上奏说:
“我曾经自己练习写过这篇赋,
请考试别的题目。”皇帝喜欢他不欺瞒,等他写完,皇帝连连称好。





仁宗即位,
章献明肃太后遵奉遗诏暂且垂帘听政。
宰相丁谓、
枢密使曹利用,
各自想独自参见太后,
(对于这件事)
朝中没有人敢决定这个建议的。
晏殊提出
建议说:
“向太后奏事的群臣,
太后垂帘听取
(即可)

都不能见
(太后的)
面。

方案就决定下来。

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
发怒,
用笏板打那个人,
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
御史弹劾晏殊,
晏殊被罢官做了
宣州知府。过了数月,改任应天府,延请范仲淹来教学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
校废弃,
(重新)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拜
谒。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回答。朝廷正在陕西
用兵的时候,
晏殊请求罢除内臣监兵,
不用阵图强行命令诸将,
使得将军能够根
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策略;
并且招募弓箭手,
培训他们,以备战斗。
晏殊又请求
拿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费。这些建议都被施行。

晏殊平时喜欢贤能之人,
当世知名之人士,
如范仲淹、
孔道辅皆出自他的门
下。
等到他做了宰相,
更加致力于推荐贤能之人,
而范仲淹与韩琦、
富弼都得到
提拔重用,
甚至官职做到了台阁,
增加了当时的贤能人才。
皇帝也下定决心,

凭借这些人才改革政治,
可是很多小人暂时受到重用而没能推行。
孙甫、
蔡襄上
奏说:
“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
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

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

又上奏批评晏殊役使官兵建筑出租房来谋求利益。
因为
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府。可是,
(实际上)晏殊是因为章献
太后刚刚垂帘听政,
所以,
墓志铭里不敢提到;
而他使用士兵,
是当时辅臣例行
的公开借用的情况,当时(的人)都因此认为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
晏殊疾病加剧,
皇帝乘车将探访他病情。
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
说:
“我是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不久,(晏殊)病
逝。
皇帝虽然亲临祭奠,
但皇帝因为没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
于是特地罢朝两天。
追赠
(晏殊)
司空兼侍中,
谥号元献,
用篆书在他的墓碑碑首刻上
“旧学之碑”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奏闻。”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到几个人,应孟明,是其中最合格的。”不久授任浙东提点刑狱,因为所部同原籍避嫌,改任江东。

适逢广西谋任主官,皇对宰相说:“我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无人可以替代应孟明。”就用亲笔书写的诏书赐给应孟明说:“我听说广西盐法的利弊各占一半,您到任后,自可详细查清事实。”于是晋升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当初,广西官盐交易由官府为客户运输银钞,客户不多,折半逃避,于是就强行摊派给百姓。推行了流年,公私交加诟病,追逼囚禁,民不聊生。应孟明分条陈述由驿站驰奏朝廷消除此弊端,皇帝下诏接受了他的建议。前禁军士兵朱兴集结党徒,在雷、化之间起兵作乱,声势渐长,应孟明遣将将他绑至辕门斩首。

光宗即位,升任浙西提点刑狱,不久被召回京做吏部员外郎,改任左司,升任右司,两次升迁做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授任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年,代理吏部侍郎,(不久)去世。

应孟明凭儒学努力投身政治,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官职不曾得到升迁。韩侂胄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谈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注释】

1、轮对:即“轮当面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宋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轮对”。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群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2、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晋书·陶侃传》:“侃即回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3、得无:亦作“得亡”“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

4、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宋苏轼《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于下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万历辛丑夏,﹝汤盛﹞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6、众正:众多合于正道之事。《汉书·刘向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7、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隐,痛也。”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8、自修:自然整治有序。《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匡衡﹞上疏曰:‘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9、纪纲:法度。《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汉崔瑗《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唐韩愈《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清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谒,纪纲始严肃焉。”吴晗《“一二一”惨案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10、申严: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诏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汉人军器之禁。”

11、进拟: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逢吉进拟,言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宋秦观《录壮愍刘公遗事》:“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宋赵升《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12、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沈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13、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后汉书·左雄传》:“乡官部吏,职斯禄薄……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臣素陋人,本绝分望,适野谢山川之志,辍耕无鸿鹄之叹。宦希乡部,富期农牧。”

14、引嫌:避嫌。宋徐度《却扫编》卷中:“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

15、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丰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6、无易:正确不可改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王先慎 集解:“无易者,其道不可易。”

17、官般:由政府负责运输。般,通“搬”。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福建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于是诏福建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8、抑配:强行摊派。唐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于抑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19、追逮:追逼。 宋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20、禁锢:监禁;关押。《汉书·刑法志》:“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后汉书·鲍昱传》:“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唐沈亚之《学解嘲对》:“禁锢连岁不解,岁千馀人,虽赦宥,而狱死者不可胜多矣。”唐元稹《叙奏》:“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宋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民<知与行>》:“如狱囚既被禁锢,虽知游散之有益于卫生,而不能出狱。”叶圣陶《倪焕之》二三:“所有黑铁板窗都紧紧地关上,好像中间禁锢着不知多少死囚。”

21、条具:分条开列;分条陈述。旧题宋 梅尧臣 《碧云騢》:“於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箸于篇,以备采择。”《宋史·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乃命有司条具明堂典礼以闻。”
22、驿奏:即“由驿驰奏”。文书制度名。清代官员通过驿站递送奏折向皇帝奏报事件者,称为由驿驰奏,简称驿奏。

23、禁卒:禁军中的兵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一说即“禁子”。旧时称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魏省七﹞将覆检官长州县马县尹并禁子人等俱打带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将那当牢的禁子杀了,打出牢门。”《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里肯容?连忙将监门闭上。”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头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24、党侣:党徒。

25、弄兵:喻指兴兵作乱。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谕,安史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崔铉曰:‘此陛下赤子,迫于饥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参见“弄兵潢池”。

26、权:权摄;暂时代理或兼任(官职)。《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27、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宋苏轼《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先(朱先)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鲁迅《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28、受知:受人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卢光启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濬。”清昭连《啸亭杂录·刘文定》:“﹝刘文定﹞少时家贫窭……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
29、幸迁:宠幸升迁。

30、密客:亲信。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

【原文】

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其一则孟明也。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

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奏闻。”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到几个人,应孟明,是其中最合格的。”不久授任浙东提点刑狱,因为所部同原籍避嫌,改任江东。

适逢广西谋任主官,皇对宰相说:“我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无人可以替代应孟明。”就用亲笔书写的诏书赐给应孟明说:“我听说广西盐法的利弊各占一半,您到任后,自可详细查清事实。”于是晋升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当初,广西官盐交易由官府为客户运输银钞,客户不多,折半逃避,于是就强行摊派给百姓。推行了流年,公私交加诟病,追逼囚禁,民不聊生。应孟明分条陈述由驿站驰奏朝廷消除此弊端,皇帝下诏接受了他的建议。前禁军士兵朱兴集结党徒,在雷、化之间起兵作乱,声势渐长,应孟明遣将将他绑至辕门斩首。

光宗即位,升任浙西提点刑狱,不久被召回京做吏部员外郎,改任左司,升任右司,两次升迁做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宁宗即位,授任太府卿兼吏部侍郎。庆元初年,代理吏部侍郎,(不久)去世。

应孟明凭儒学努力投身政治,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官职不曾得到升迁。韩侂胄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谈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注释】

1、轮对:即“轮当面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宋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亦省称“轮对”。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群臣。”《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2、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晋书·陶侃传》:“侃即回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3、得无:亦作“得亡”“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

4、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宋苏轼《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于下僚。”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万历辛丑夏,﹝汤盛﹞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6、众正:众多合于正道之事。《汉书·刘向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7、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隐,痛也。”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8、自修:自然整治有序。《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匡衡﹞上疏曰:‘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9、纪纲:法度。《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汉崔瑗《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唐韩愈《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清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谒,纪纲始严肃焉。”吴晗《“一二一”惨案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10、申严: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宋史·理宗纪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诏申严边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汉人军器之禁。”

11、进拟: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逢吉进拟,言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宋秦观《录壮愍刘公遗事》:“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宋赵升《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12、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沈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13、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后汉书·左雄传》:“乡官部吏,职斯禄薄……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臣素陋人,本绝分望,适野谢山川之志,辍耕无鸿鹄之叹。宦希乡部,富期农牧。”

14、引嫌:避嫌。宋徐度《却扫编》卷中:“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

15、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丰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6、无易:正确不可改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王先慎 集解:“无易者,其道不可易。”

17、官般:由政府负责运输。般,通“搬”。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福建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于是诏福建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8、抑配:强行摊派。唐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于抑配。”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19、追逮:追逼。 宋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20、禁锢:监禁;关押。《汉书·刑法志》:“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后汉书·鲍昱传》:“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唐沈亚之《学解嘲对》:“禁锢连岁不解,岁千馀人,虽赦宥,而狱死者不可胜多矣。”唐元稹《叙奏》:“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宋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民<知与行>》:“如狱囚既被禁锢,虽知游散之有益于卫生,而不能出狱。”叶圣陶《倪焕之》二三:“所有黑铁板窗都紧紧地关上,好像中间禁锢着不知多少死囚。”

21、条具:分条开列;分条陈述。旧题宋 梅尧臣 《碧云騢》:“於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箸于篇,以备采择。”《宋史·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乃命有司条具明堂典礼以闻。”
22、驿奏:即“由驿驰奏”。文书制度名。清代官员通过驿站递送奏折向皇帝奏报事件者,称为由驿驰奏,简称驿奏。

23、禁卒:禁军中的兵卒。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一说即“禁子”。旧时称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魏省七﹞将覆检官长州县马县尹并禁子人等俱打带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将那当牢的禁子杀了,打出牢门。”《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里肯容?连忙将监门闭上。”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头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24、党侣:党徒。

25、弄兵:喻指兴兵作乱。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谕,安史何人敢弄兵。”《新唐书·刘潼传》:“宰相崔铉曰:‘此陛下赤子,迫于饥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弄权不已,必至弄兵。”《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参见“弄兵潢池”。

26、权:权摄;暂时代理或兼任(官职)。《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27、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后汉书·班超传》:“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宋苏轼《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先(朱先)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鲁迅《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28、受知:受人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卢光启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濬。”清昭连《啸亭杂录·刘文定》:“﹝刘文定﹞少时家贫窭……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
29、幸迁:宠幸升迁。

30、密客:亲信。


宋史邵伯温传言文翻译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宋史邵伯温传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宋史·邵伯温传 原文 :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

岳飞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求访:寻找。 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交欢:结友。 ④饰:打扮。⑤名姝:有名的女子。 ⑥宵旰(gàn ):宵衣旰食,即天不亮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形容终日操劳国事,这里指皇上昼夜烦忧。⑦...

仲淹轶事文言文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仲淹性至孝,二岁而孤,母改嫁给长山半氏,于是他也改姓朱,直到中进士做官后,接母亲回来养老,才重新姓范,改名仲淹。 B. 仲淹谏太后临朝的事,谏罢修寺观的事,谏皇上宠幸的近臣左右滥于朝廷官员任免是很不正常的事,这一切都证明他进...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文言文翻译
2010-06-20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文言文翻译 95 2015-05-23 翻译文言文 有奏议十二卷 《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2011-11-19 翻译这两句文言文。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3 2015-02-28 文言文翻译《宋史·范应铃传》 2009-04-28 文言文<<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4 2015-06-26 翻译文言文:《宋史...

宋史张叔夜文言文阅读答案
自性周密,凡奏事及其宫者,随即烧草,故其言曰,外人不知者。家藏书万余卷。 能为之。弟张超,亦能作,集古之今书皆是体法,为《书苑》二十卷,历主客郎中。 起子:请食,以孝友闻,殿中丞;延隽,颇善,官太常少卿。 8. 宋史·列传第七十四文言文阅读答案 亲,是不是第一百七十四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

登之与晦俱曹氏婿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以下为无译文的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7. 求《宋史·隐逸上 林逋本传》原文 原文如下:《宋史·隐逸上 林逋本传》中古圣人之作《易》也,于《遁》之上九曰“肥遁,无不利”,《蛊》之上九...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
7. 文言文《仲淹宏志》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仲淹性至孝,二岁而孤,母改嫁给长山半氏,于是他也改姓朱,直到中进士做官后,...

宋史席旦传文言文
4. 文言文翻译《宋史·范应铃传》 原文:范应铃,字旗叟,丰城人。 方娠,大父梦双日照庭,应铃生。稍长,厉志于学,丞相周必大见其文,嘉赏之。 开禧元年,举进士,调永新尉。县当龙泉、茶陵溪峒之冲,寇甫平,喜乱者诈为惊扰,应铃廉得主名,捽而治之。 县十三乡,寇扰者不时,安抚使移司兼郡,初奏弛八乡民租...

《宋史·辛弃疾传》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⑧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

黄庭坚传文言文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4. 黄庭坚 宋史 古文翻译 <;黄庭坚传>>;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

渠县19318245423: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下笔已如成人)选自哪里?还有原文和译文. -
钊文希能: 【原文】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交易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以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渠县19318245423: 文言文翻译 -
钊文希能: 选自《宋史》 1、在雍丘做知县,宋徽宗想要提拔他当御史,但是他的父亲佑甫对此担忧, 2 、接到命令后,相率领召集来的两千人,大力治理河道,不到两个月,杭州人把水道治理通顺了,为杭人谋得了福利.

渠县19318245423: 文言文(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
钊文希能:[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

渠县19318245423: 文言文翻译选自《宋史王益柔》 -
钊文希能: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尚气节,喜谈论天下大事.因荫庇入仕,官至殿中丞.西夏赵元昊叛乱时,上奏边防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时,益柔写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转运使不可....

渠县19318245423: 翻译文言文7篇 -
钊文希能: 2若不受谏,安能谏人(《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译文:如果自己不接爱别人的批评和劝告,怎么能够去向别人提出批评和劝告呢?3南歧之见(选自明·柳元卿《贤奕编·警喻》) 译文: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

渠县19318245423: 文言文 出自何处? 并翻译: -
钊文希能: 这段是出自《左传》鲁隐公元年的一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此文叙述了郑庄公与其母及其弟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故事:郑庄公继位后,其母武姜与其弟共叔段合谋篡政,后郑庄公铲除了共叔段并幽禁了母亲武姜.后来,郑庄公经颍考叔的教化,“掘地见母”,最后与武姜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这几句话大意是,君子说,颖考叔,十分孝顺他的母亲,并且影响了庄公.诗经上说,孝子并不缺乏,幸福就是应该永远赐给这类人.说的是啊 颖,音ying 三声

渠县19318245423: “金子总会发光的”出自哪个朝代或者出自哪本书? -
钊文希能: 尼采:是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 韩寒:我是金子,我要发光 如此而已

渠县19318245423: 八下文学常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急】
钊文希能: 对的有:A B C . 注: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3)《口技》选自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

渠县19318245423: "孟母三迁”出自哪一本书? -
钊文希能:孟母三迁出 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白话文]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

渠县1931824542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 -
钊文希能:[答案] 1.C2.B3.D4.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B.与:介词,相当于“和”“跟”“同”.A.则:连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