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方的什么时候?那个时候西方哲学上有什么著名的人?

作者&投稿:云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方哲学主要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西方哲学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 '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 '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研究转变

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是相对人的感觉而言的;高尔吉亚又认为一切都同样假。自称为'爱智者'的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③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感觉不可能是真正知识的源泉,而真知是不朽灵魂对理念的 '回忆'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但他又提出了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在 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等。它们在前人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涉及了伦理问题及宗教问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系统化阶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哲学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后期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11世纪初至14世纪初,在中世纪早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以法兰西经院哲学家罗瑟林为代表的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以基督教哲学家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实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实在,认为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承认原罪实在,认为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实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等等。

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由于教会的衰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萌发,中世纪哲学逐渐向近代哲学过渡。

三、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形成的。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开始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意大利的B.特莱西奥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G.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

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中不少人是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混在一起,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带上了不少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以F.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以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但是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

以笛卡尔和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笛卡尔提出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公理也是人生固有的、天赋的。不过,他除了承认精神实体独立存在外,还承认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并把这两个相对的独立的实体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以巴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巴克莱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休谟则进一步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18世纪,除了存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从西方近代哲学第二阶段的总体来看,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色。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有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占居中心地位。康德承认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存在一个'物自体',它是感觉经验的来源,但却永远不能被认识。物自体的刺激使人产生感觉经验,然后认识主体感性,知性分别与时空、12范畴等认识的先天形式相结合,整理感觉经验材料,以达到对现象的系统认识;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它要求认识世界的本质,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费希特则进一步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了客体'非我',又进一步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谢林创立了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表面相反,实则同一,都是浑然一体的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不同阶段。黑格尔把整个世界视为'绝对理念'自身演化的过程,认为绝对理念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统一使绝对理念自身沿着正、反、合三段论的模式进行着概念的演化,以至使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又产生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大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神学'。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神和上帝是人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创造了神和上帝,不是神和上帝创造了人。自然界产生了人,人及其思维器官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界,思维便不能存在,不是精神产生自然,而是自然产生了精神。不过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在世界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系统,还有朝鲜哲学、日本哲学、巴基斯坦哲学、斯里兰卡哲学、越南哲学、伊朗哲学、阿拉伯哲学、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哲学。

它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三大哲学传统的影响,但又具有各自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其中,阿拉伯哲学在中世纪起到了向西欧传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媒介作用,它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亦有重大发展,成为世界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都算吧,
弗兰西斯·培根
笛卡尔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莱布尼茨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尼采等等

文章如下:
现代西方哲学是理性主义的败退,非理性主义的泛滥。现代西方哲学中代表理性主义的一派——实证主义,为理性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即将人类的认识限定于主观经验范围内,认为主观经验以外的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而非理性主义则连这一条界线都否认掉了。现代西方哲学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哲学无用论。我想这是我们这些崇尚理性、爱好哲学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从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有人看作是哲学的进步,也有看到的是哲学的退步。在我看来既不是进步,也不是退步,而是理性由于没能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而处于暂时的弱势。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一派——实证主义,不是在解决休谟对理性的诘难,而是在回避问题——他们将休谟对理性的诘难上升为实证主义原则。要想解救理性、拯救哲学就必须设法解决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能否解决?如果能解决,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我个人认为,休谟问题在有限性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完全解决,但休谟问题也无法否定理性的能力和作用。休谟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主观和客观,或者说是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是认识论在先?还是本体论在先?从认识论角度讲,是先有人类的认识才能进而有人类对宇宙本体的认识;但是从本体论角度讲,却是先有宇宙的存在才能产生具有认识能力的人。这两者谁在先,谁在后?是要针对性的看的。
休谟对自我的否定和对归纳法的诘难,都涉及到主观和客观或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关系问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确立的是一种主观主义、个体主义哲学,近现代哲学普遍都有这个特点。在笛卡尔那里,“我”是一种作为个体的主观意识,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或整体性的事物。但是休谟却发现,“我”没有知觉基本,“自我无非是一簇或一组不同的知觉,以不可思议的快速彼此接替,而且处于不绝的流变和运动中”。但知觉却是一个涉及到客观性的东西,知觉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把握。笛卡尔的怀疑是建设性的,它为认识论哲学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因此他从“我”出发是行的通的。但是休谟的怀疑却是破坏性的,它破坏了笛卡尔的哲学基础,因此他没有停留在笛卡尔的那个“我”的基础上,他寻找到了比“我”更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顺着休谟的路往下走,我们就必然追寻到宇宙的客观存在这类客体性和本体性问题。
休谟认为归纳法只是人的心理“习惯”和“信念”,而不可能得到逻辑上的证明,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人类的认识不仅仅只是人类的认识功能和认识能力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涉及到客观世界本身的结构和状况的问题。如果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千变万化的,那么人类的认识能力再强,我们也无法认识世界。因此,如果我们要考察世界的可认识性、归纳法的有效性,我们不能仅仅只考察人类理性的能力、功能问题,我们还必须考察客观世界本身的结构和状况。
休谟问题说透了其实反映的是自笛卡尔以来的以认识论哲学为第一要义的哲学的根本症结,休谟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只能重回本体论、客体性哲学。穆勒用“自然齐一律”来解释归纳法的有效性就是这一思路,我用“宇宙统一性”来解释归纳法的有效性可以看作是这一思路的进一步发展。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评论穆勒的这思想曾说,“这个学说,如果贯彻始终(没有做到),会导致一唯理主义的科学,至少在理论上有可能促成一绝对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梯利《西方哲学史》第571页)。我的“宇宙统一性”导致的也是类似的结果。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说,“直到卢梭时代为止,哲学界是有某种统一的。这种统一暂时消失了,但也许不会长久消失。从理性主义上重新战胜人心,能够使这种统一恢复,但是用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济于事,因为对支配权的要求只会酿成纷争。”(罗素《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七章 卡尔·马克思”)。我认为,要想从理性主义上重新战胜人心只有靠这种方法。
当然,许多哲学家都认为穆勒犯了循环论证,因为穆勒是用“自然齐一律”解释归纳法的有效性的,但“自然齐一律”却又只能是通过归纳法归纳出来的。不过我认为如果说穆勒的是循环论证,那也是“破缺”的循环论证,“破缺”的循环论证的实质就是螺旋性上升。其实,认识论和本体论的“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螺旋性上升关系,归纳法和“自然齐一律”的“破缺”的循环论证就是对此的反映。这种“破缺”的循环论证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只可能由无限来解决。在有限性的条件下,我们要者坚信归纳法的有效性,不对它进行怀疑和寻求解释;要者就坚信“自然齐一律”或“宇宙的统一性”的正确性。要想解释归纳法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回到坚信“自然齐一律”或“宇宙的统一性”的正确性;要卢解释“自然齐一律”或“宇宙的统一性”,我们就必须回到坚信归纳法的有效性。两者必须居其一,我们人类不可能指望能完全解释一切。当然,这两者坚信谁,我们要根据人类的特定发展需要。
在人类的早期,我们是理性有余,知识不足(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智力,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人类是由猿质变为人的早期,人类拥有了人的智力,但还不拥有对自然同样多的知识。)因此在当时,人类在没有对归纳法进行怀疑的情况下就在无意识的运用这种方法认识世界,早期的宇宙论哲学就是在这种无意识的坚信归纳法的正确性、运用归纳法的情况下进行的。当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到了一定程度,人类就发现自己需要对人类的理性、人类的认识本身进行反省,认识论哲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当然,可悲的是,只有古希腊人认识到了需要对人类的理性本身进行反省,从而其哲学开始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苏格拉底是这种转向的代表),其它国家或地区都还只停留在本体论、宇宙论哲学的基础上。不过,在认识论哲学发展到休谟那时,人类又认识到了认识论哲学的问题,这样我们又有必要重回本体论哲学。
当然,江上朗网友以前在批评我的“宇宙统一性”原理时认为,我的“宇宙统一性”只是信念,而信念是不能当作基本原理来运用的。我想说的,信念是可以当作基本原理运用的。何谓基本信念?最基本的信念莫过于公理或定律,而公理或定律不过是人们非常相信的规律吧了——相信到了不需要解释的程度,不过是人类的基本信念。不过我本人是不大喜欢停留在公理这一层面上的,所以我还是对“宇宙的统一性”进行了解释: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凭什么说宇宙是统一的?我的回答是枣这是一个需要用实践来证明的问题。如果人类的认知活动能够不断的持续下去,这本身就是对“宇宙是统一的”这一原理的最好证明。但是,如果人类的认知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之后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话,这就可能说明宇宙只统一到了这一层次。因此,人类的认知发展到哪个阶段,宇宙的统一性就证明到了哪个阶段。我们只有完全认识清楚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源才能完全证明我们的宇宙是完全统一的。”——摘自《认识论的终结》
江上朗网友是我在网上认识的对西方哲学认识的比较透彻的少数网友之一,但我觉得了解西方哲学的人都会发现你的哲学主要是对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改造。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主要盛行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了六、七十年代已被科学历史主义取代。另外,我觉得你也过于看重现代语言哲学的合理性和地位。我还是我上面的观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是对休谟问题的回避,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是在理性主义遇到难题之后乘机泛滥的。要想重振理性的光荣,重振哲学的地位,我们就必须设法解决休谟问题。而要想解决休谟问题,我们就必须对发源于笛卡尔的近现代认识论哲学进行反省,这样我们就必须又回到本体论哲学。
当然你的“假设—实践”是有新意的,这里又有对中国古代哲学重实践的肯定,这是我很乐意看到的。不过,我还是认为你的“假设—实践”难以解释“假设”的随意性问题。你的“假设理论*真性的度量”一段,我认为并不是在解释假设的随意性,而是在解释有了假设的情况下如何检验假设的可靠性,并且你这里的思想与现代逻辑学中的概率逻辑的差别好象不大。
对于谓我自然等网友,我觉得你们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理解的确实还不够,这是很大的缺憾,需要弥补,否则将很大的时间精力用在追求真理上,最后的结果却是如江上朗网友所言,在重复别人的工作。
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我的观点也需要历史来检验。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也就是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
这个时候对应着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时期。
古罗马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这个时候著名的人不多,很多都是我们没听过的。
唯物主义有卢克莱修,
西塞罗的折中主义,还有很多。。。。
这个时期比较大的事情就是基督教的产生,奥古斯丁是这个时期著名的神学人物,开启了神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大门。

ps:至于楼上说的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时期的人物,都是公元前,和魏晋南北朝不对应,和中国的春秋战国对应。

魏晋南北朝,可是长达近400多年的一个长时期
大体上东西罗马帝国和这一时期相当。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公元400年左右,西罗马灭亡。东罗马一直延续下去。
这段时间,欧洲相对较乱。就是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文化上没有什么建树了。
你自己感兴趣的话,可以用东罗马,中世纪,为关键词,搜索哲学家,学者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876.htm
以上是我搜到的一个资料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还有中世纪的宗教刚兴起


魏晋南北朝指的是什么时期?
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三个阶段,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两晋(265年-420年)与南北朝(4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到589年。1、曹魏:公元220年到265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共历五帝、46年。2、蜀汉:公元221年到263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共...

魏晋南北朝是什么时期?
(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魏晋南北朝指哪五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顺序:北朝:十六国,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南朝:东晋,宋,齐,梁,陈。魏晋南北朝“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南朝指宋、齐、梁、陈,北朝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扩展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顺序:北朝:十六国,北魏,西魏...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是多少年到多少年?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

魏晋南北朝是哪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指东汉末年分裂为三国鼎立之势,后来三国归晋不久又再次分裂,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隋朝建立后,重新一统天下。时间大概在公元220年--公元581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

魏晋南北朝的朝代顺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顺序:魏始于220年;西晋265年至316年,东晋316年至420年;南北朝420年至589年。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间表
公元300年开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这个时候最早的南北朝雏形开始,也就是东晋16国,公元384年北方为前秦统一,淝水之战保住了汉人的风骨。公元420年草根出身的刘裕,杀了五位皇帝,改晋为宋,南朝开始。从公元220年到420年整整200年的时间,为魏晋时期。公元435年,拓跋家族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

魏晋南北朝是什么时候
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

三国魏晋南北朝是指一个时期吗
三国魏晋南北朝不是同一个时期是三个时期,分为三国时期,晋朝和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

魏晋南北朝是指哪四个朝代?
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3)西魏,公元534...

南郑县18357785195: 中古时期指的是什么? -
石哄润肺: 『中古时代』这个名词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中古时代的开始,标示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咸信古典时期的古代历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时代的结束,则指示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重生)的...

南郑县18357785195: 魏晋南北朝的朝代顺序是什么? -
石哄润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时期的一段时期,大致时间跨度从220年到589年,期间历经魏、晋、南朝、北朝等朝代.朝代的顺序如下:1. 魏朝(220年-265年):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权,由曹操的儿子曹丕篡魏称帝.2. 西晋(265年-316年):三国时...

南郑县18357785195: 秦汉美术时期是西方的什么时候 -
石哄润肺: 秦汉时期,是指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 年 . 西方同期为罗马共和国后期与罗马帝国前期(以公元前57年为界)

南郑县18357785195: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文化时代分别是? -
石哄润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南郑县18357785195: 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国家及各自起讫时间? -
石哄润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南郑县18357785195: 先秦两汉,元代,明代,清代,宋代,隋唐,魏晋南北朝,按朝代先后排序? -
石哄润肺: 我教你一首诗吧,很简单,我非常喜欢历史,这首诗送给你.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你这个问题的先后排序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

南郑县1835778519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何时代特征 -
石哄润肺: 一、社会大分裂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民族大融合 魏晋...

南郑县18357785195: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
石哄润肺: 西晋 东晋 南北朝:在史上一般和魏、两晋、南北朝合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西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0年曹丕称帝到...

南郑县18357785195: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分期是? -
石哄润肺: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蜀」、「吴」两国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南郑县18357785195: 夏商周与魏唐南北朝时期的年代是如何划分的? -
石哄润肺: 夏商周断代是我国史学界一项大工程,结论如下: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年代划分:三国 220年 -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