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戌。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

作者&投稿:广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戊。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统治时期赋税徭役沉重,极大地破坏了生产,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材料二反映了汉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赋税较轻,使天下富足安定。?(2)统治者的赋税沉重,则百姓负担沉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人民贫困劳累,经济停滞,会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甚至危及统治;统治者减轻赋税,则农民安心生产,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社会财富也相应增加,有利于巩固统治。?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朝赋税繁重,占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时徭役繁重,男子服役占总人口的多数,这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和徭役,人民负担有所减轻,这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富裕,也巩固了汉王朝的封建统治。从秦汉实行的不同政策可以看出,统治者的不同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巩固统治,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过,后人将其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秦王朝采取横征暴敛的政策,赋税和劳役都非常繁重,民众生活十分困苦。(3分)
第二段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盛世的局面。(3分)
(2)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轻徭薄赋、劝农稼穑。第二,宽减刑法。第三,削藩,平定七国之乱。(任答两点,即给4分)
评述: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5分)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食贱...
(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6分)(2)同:一定程度上都遭到顽固派反对,但都取得成效。(3分)异:最终结果不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王安石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废除,最终失败了。(6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同:都面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贫困;都以理财,缓解民困为重要内容。(4分)异:刘晏注重安民、养民,政府让利于民,王安石注重富国强兵;刘晏精选训练有素、廉洁的士人执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给小人可乘之机;刘晏措施得力,落到实处,王安石变法在执行过程中变味走样。(8分)(2)措施要得力;...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对外...
改订新约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处境。(7分,回答其中1点可得2分)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依据“今当统一告成之际,应进一步而遵正当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并结合所学知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
(2分)(3)前提:赎买土地。(2分)不符合实际。(1分)理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2分)(4)关键所在:改革者没有满足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基本要求。(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可以看出...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宗之立...
照抄原文不给分) 试题分析:(1)这一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首先要能大体读懂这段文字,找出属于背景的段落,即“盖自太祖以来,……知吏治之得失”,然后将这一段文字分出层次,最后把每层的意思用现代文表达出来即可。(2)这一题答题思路与上一题相同,只...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上若决...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制度局;制定章程。(3分)(2)问题:说明资产阶级在封建地主阶级面前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联系:这就导致资产阶级不敢和封建地主阶级彻底决裂,不敢发动人民群众,最终被封建顽固势力所镇压。(7分)(3)自上而下的改良;改革措施很不彻底;改革面临的阻力巨大。(5分)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 ...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5分)(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10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改革目的的掌握。分析解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紧...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
(2分)(2)基本情况: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扶植。(7分)(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2分)(4)积极影响: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谬(努)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努(奴隶)。 ——《史记·券68商君列传》 材料二: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工业、手工业的生产,是...

在(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动乱的...
目的上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实际效果: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9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动乱的隐患远未消除。内有武臣拥兵自重,掣肘皇,权,外有契丹重兵胁边,伺机进犯;二是急需充实和调整各级统治机构,稳定社会秩序...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 -
少审复方:[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6分)(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任答三点即可 6分)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3分)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罗马王政时代第六王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约公元前578年一前534年)实行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他废除罗马... -
少审复方:[答案](1)按照地域划分居民代替血缘部落;(2分)按财产原则划分等级改组军队;(2分)赋予公民大会最高国家权力.(2分) (2)罗马吸收大批外来移民为公民,扩大公民基础;(3分)罗马解决了城邦体制下的国家发展问题为此后罗马的强大奠定基础...

南汇区14712059241: (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 -
少审复方:[答案] (1)目的:(4分)整治官场腐败;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查制度;督促一切政务进行.特点:(5分)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分工具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逐层落实与考查(责任制);加强了内阁集权;可操作性强.( 6选5)(2)作用:(6分)吏治...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 -
少审复方:[答案](1)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废除井田制;重视农业;平抑物价;加强法制——《法经》.(4分,任意四点... (1分)(理由可综合第一层次中两种答案,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上谕,陆续推行新政.1901年,清政府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 -
少审复方:[答案]⑴措施:筹饷练兵,改革军制;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振兴商务,奖励实业.(6分) ⑵清末新军的出现使革命党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新政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筹...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 -
少审复方:[答案](1)背景:政治上,英国确立完善了资本主义政权,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6分)认识:社会济贫法极为苛刻的救济条件,让许多贫困者难以得...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 -
少审复方:[答案] (1)同:都面临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贫困;都以理财,缓解民困为重要内容.(4分)异:刘晏注重安民、养民,政府让利于民,王安石注重富国强兵;刘晏精选训练有素、廉洁的士人执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给小人可乘之机...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嘉永年间(1848 - 1854)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 -
少审复方:[答案] (1)含意: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4分)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使日本军事力量集中,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 -
少审复方:[答案] (1)原因: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2分)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2分)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2分)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分)(2)影响: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

南汇区14712059241: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有元一代始终存在.至元二年(1265年)置大宗正府,“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 -
少审复方:[答案] (1)特点: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司法权比较分散,各领其事,不相统摄;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重视监察.(8分)(2)评价: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局面;司...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