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简介及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爱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渊源

历史起源

汉剧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名楚调、汉调。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对湘剧、川剧、赣剧、桂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都有影响。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流传到北京,加入徽调班社演唱,逐渐融合演变而成京剧。

民国元年( 1912 年),定名为汉剧。抗日战争爆发后,汉剧艺人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汉剧流动演出队。1962年建立了武汉汉剧院,主要演员有陈伯华等。

发展过程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中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

汉调二簧最初的发祥地为 *** 蒿坪河一带。最早的班社活动可以追溯到乾隆二年(1737年)。1958年,据老艺人冯仁才、邱盛茂口述,蒿坪河东门寺的乐楼(戏台)上曾有"乾隆二年八月干胜班在此破台"的题壁。生于乾隆三十六年的蒿坪河艺人杨履泰(杨家家谱),曾于乾隆末期至嘉庆年间领泰丰班在蒿坪河一带演出,享名一时。嘉庆至道光年间,杨履泰与其子杨金年继续领班演唱,并于西乡沙河坝、屈家河,首次创办了汉调二簧科班,收徒六十余人,为二簧培养出"鸿"、"来"两辈艺人。"来"字辈最杰出的艺人为查来松和屈来寿,"鸿"字辈最杰出的艺人为贺鸿生。两辈艺人分散于安康、汉中、商洛、关中及四川等地领班演出,并不断在各地举办科班,教授学徒,遂使汉调二簧在各地得以传播和发展。在其流行过程中,因受各地语言、民歌、地方戏曲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汉中、安康、关中、商镇四路二簧,清末民初出现了班社林立,艺人辈出的兴盛局面。

汉剧属皮簧腔系,早期称"楚腔"、"楚调",以后又称"汉调"、"汉戏",俗称"二簧"。在鄂北有"一清二黄三越调"的谚语,在鄂东又有"一清二弹"之说,称汉剧为"乱弹"或"弹戏"。文献记载中曾有"湖广调"、"黄腔"、"皮簧"等称谓。辛亥革命前仍称"汉调",从民国初年起开始改称"汉剧"。其主要声腔为西皮、二簧,在地方剧种中开创皮、簧合奏之先河,从而形成皮簧声腔系统。汉剧流行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及其邻近的、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二簧兴起于长江中下游,系由安徽安庆徽班二黄发展而来。传入湖北的四平腔吹腔,经湖北艺人加工发展而成。西皮是由传入鄂西北襄阳一带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来。汉剧前身为楚调。清朝中叶一些文献对此曾有记载。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吴太初所著《燕兰小普》中记有:名伶时瑶卿"爱歌楚调一番新"。楚伶王湘云擅长《卖饽饽》,唱荆江秧歌、沙湖绵(沔)阳小曲。清范锴在其《汉口丛谈》中也曾记载:"汉口楚调著名演员李翠官、隶荣庆部,擅长《贵妃醉酒》、《潘尼追舟》、《玉堂春》"。

汉调西皮、二簧合流并用,乃经过长期逐渐融合过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印的叶调元所著《汉口竹枝词》中对这一融合曾有记载:"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汉口向有十余班,今止三部。"上述描写的是叶调元于道光十三年重游汉口时的见闻。书中还记述了前辈演员与当时演员在艺术上的继承关系,说"小金当日姓名香,喉似笙箫舌似簧。二十年来谁嗣响,风流不坠是胡郎。"从他的记述中可以看出,早在嘉庆末年,在汉口就有十余个唱汉调的戏班,他们既唱西皮,又唱二簧;既有正调,又有反调,已经是一个声腔完备的剧种。故汉调与皮簧在湖北的合流时间,应为嘉庆年间。

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湖北汉调艺人米应先、余三胜、王洪贵、李六等先后赴京,搭春台、和春等徽班,以中州韵湖广音演唱皮簧,出现了"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局面。根据在湖北发现的汉调艺人米应先、余三胜等人的家谱等史料,证明当时北京的徽班,有的就曾以汉调艺人为骨干。米应先(1780-1832年)就曾以演《战长沙》中关羽而名誉京师。余三声(1802-1866年),道光初年入京,曾掌管当时享誉京城的"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多年。春台班当时亦以汉调演员为台柱,以汉调皮黄为主要唱腔而蜚声梨园。

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北各城镇经济繁荣,商旅云集,会馆庙宇林立,戏楼遍布,汉调戏班、科班亦随之兴起,为汉调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汉剧在湖北的发展史上曾依流行区域而划分为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湖北方言叫作"路子"。 襄河路子以襄阳、樊城为中心,流行于光化、谷城、南漳、钟祥等地,以洪兴班最著名。襄樊又是"襄阳调"即西皮腔的兴发之地;府河路子以安陆为中心,流行于随县、枣阳以南、黄陂、孝感以北各城镇,以安陆桂林班最为著名;荆河路子以荆州、沙市为中心,流行于长江流域的荆河一线的宜昌、枝江、公安、石首、监利等地;汉河路子分为上下两路。上路以汉口为中心,下路以黄冈、大冶为中心,流行于鄂城、浠水、蕲春、阳新、通山一带。

清咸丰以后,受战乱影响,汉调曾一度衰落。同治、光绪年间汉口被辟为商埠后,汉调各路名演员、名教师又重新聚集于此,并举办了天(老天字科)、双、喜三届科班,培养出一批后来享誉剧坛的汉调著名演员,如一末任天全、五丑汪天中、六外陈旺喜、七小黄双喜、八贴罗金喜、陶四喜、十杂王洪喜等。辛亥革命后,又有陈国新、张鉴堂等在"春满茶园"先后开办了天(小天字科)、春、长字三届科班,培养出吴天保、周天栋、郑天龙等一批优秀演员。这时期,汉剧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汉剧艺人数量大为增加。余洪元、傅心一、陈国新等此时曾组织汉剧公会,登记会员最多时曾达七千人,而且一些流动班社的艺人尚未包括在内。到大革命时期,汉剧又突破陈规,吸收女艺人参加演出,并举办训 *** 学社(又名新化女科班),培养出以新化钗(即陈伯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女演员。这一时期,汉剧在武汉再次出现了繁荣景象。汉剧艺人广泛与各剧种,特别是向京剧学习交流,使汉剧表演艺术得到了改进和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汉剧艺人回响中国 *** 的号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郭沫若、田汉、洪深等人的领导下,组织了十个汉剧流动宣传队,由傅心一、吴天保、周天栋等率领,分赴川、湘、鄂西等大后方演出。在重庆、成都一带演出了《淝水之战》、《江汉渔歌》、《文天祥》、《岳飞》等剧目,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傅心一还在重庆北碚开办汉剧训练班,学生毕业后组成"五一汉剧团",抗日战争胜利回鄂后改名为黄石市汉剧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剧再一次获得蓬勃发展的机遇。全省相继成立了二十多个汉剧团。1962年武汉市成立了武汉汉剧院,由陈伯华任院长,吴天保、胡桂林、李罗克任副院长,承担起研究和革新汉剧的重任。1958年湖北省戏曲研究所举办了汉剧演员进修班,湖北省和武汉市戏曲学校分别开办了汉剧科,集中各行的优秀师资,培养出一批汉剧人才。 一批经过加工整理的传统剧目,如《宇宙锋》、《二度梅》、《断桥》、《兴汉图》、《水擒庞德》、《斩窦娥》、《急子回国》、《详状审陶》等曾在全国和湖北省历届戏曲会演中获奖或受到好评。其中,《宇宙锋》于1954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二度梅》于1959年由武汉电影制片厂拍成黑白影片;新编历史剧《闯王旗》于1978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影片;移植剧目《借牛》于1966年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审陶大》、《磐河桥》、《扫雪打碗》等剧被拍成资料片。

文化特征

声腔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罗罗腔也用得较多,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末角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西皮也称"下腔",定la-mi弦,唱腔高亢激越,爽朗流畅;节奏灵活多变,可塑性强,使用范围较广。西皮板式比较完整,有【慢板】(习称慢西皮)、【正板】(习称中西皮)、【快板】(习称快西皮)、【西皮垛子】、【西皮一字】,以及属散板类的【摇板】、【散板】、【导板】、【滚板】等。其中,【西皮垛子】是运用较多又最具特色的一种独立板式,其唱腔字多腔少,节奏紧凑,适于叙事,是西皮中常用的一种板式。二簧也称"上把",定sol-re弦,曲调柔和委婉,舒展流畅,节奏较平稳。板式有【二簧慢板】、【二簧垛板】、【二流】、【二流垛子】、【夹板】,以及属散板类的【摇板】、【散板】、【滚板】、【导板】等。【二流】是主要板式,有快、慢之分。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曲调和特定唱腔。如襄阳调、九腔十八板、灯笼竿、西反腔、黄反腔、马蹄调、琵琶词等。

汉剧唱腔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的杂曲小调,包括【昆腔】、【罗罗腔】(七句半),【渭腔】、【耍孩儿】、【银纽丝】、【凤阳歌】、【鸳鸯鸟】、【过关调】等数十余种,以及民歌、杂曲等。多用于富有喜剧色彩、生活气息浓厚的小戏。汉剧的曲牌也十分丰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按使用乐器的不同,分为唢呐曲牌、笛子曲牌、丝弦曲牌;根据曲调性能和使用范围,又分为军乐、礼乐、宴乐、物乐、喜乐、哀乐、神乐七类。这些曲牌或衔接唱腔,或配合身段、渲染气氛,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有些戏如《天官赐福》、《草场会》、《大封相》、《五才子》等,则是专唱曲牌的剧目。

伴奏乐器

汉剧的伴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唱腔使用不同的伴奏乐器,皮簧腔主要以胡琴伴奏为主,唢呐二簧、罗罗腔、昆腔曲牌等,则以唢呐或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近几十年来,文武场乐器有较大改进,如胡琴改为京胡;汉锣、汉钹改为音调高昂的奉锣、苏拨。汉剧锣鼓经十分丰富,打法多样,基本锣鼓点约有一百六十多个。大体上可分为[大打]、[小打]、[川打]、[干打]、[湿打]五种组合方式。其中,由马锣、边鼓、大锣、钹组合而成的[川打],具有节奏鲜明、气氛强烈的特点,对于刻画粗犷、剽悍的人物形象和烘托场上火爆热烈的气氛,能起到独特的表现作用,主要用于西皮唱腔及舞蹈、武打的伴奏。如在《马武闹馆》、《扎高围滩》、《双卖武》等花脸、武生戏中,均用[川打]来衬托草莽英雄洒脱粗犷的性格,效果不错。

角色

汉剧与湖北清戏、湖北越调在民间素有"一清、二黄、三越调"之说。其分行均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十大行当。末、丑、夫用本嗓(俗称"堂音");生以本嗓为主,并夹用边音(俗称"本夹边");净、杂用边嗓;旦、小生用小嗓。

一末为老年生角,剧中多饰演年老的帝王、宰相、高官、学士、贤士、义仆等正面人物。末角中的代表人物是余洪元。他最先对唱腔、表演做了突破性尝试,创造了深沉苍劲、醇厚优美的"余派"唱腔,将末角艺术推向高峰。他在《兴汉图》、《白帝城》中饰演的刘备,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在《两狼山》中扮演的杨继业,以慷慨悲壮的〔二簧慢板〕,把汉剧〔反二簧〕唱腔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末角任天全、蔡炳南、胡双喜、刘炳南、魏平原、胡桂林、余春衡等也颇负盛名。

二净为唱工花脸,剧中多饰演谏臣名将,如《大保国》中徐延昭、《白良关》中的尉迟恭、《下河东》中的赵匡胤等。此外也扮演奸雄暴君,如《雁门关》中的潘仁美、《捉放曹》中的曹操、《毒胞兄》中的杨广等。二净以唱边音为主,行"背弓"腔,难度大。知名净角有罗敢生、郑万年、余洪奎、朱洪寿等。

三生为中年生角,重唱工,多扮演慷慨激昂、忠诚耿直的正面人物,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法门寺》中的赵廉等。知名生角有冷少鸣(作品有《探母见娘》、《樊城路会》、《辕门斩子》),陈丁已、钱文奎、吴天保、尹春保、何鸣凤、徐继声等。其中以吴天保成就最大。他勇于革新,创造了高亢激昂、行腔峭拔的"吴派"唱腔。三生所扮人物大都是文的;虽有武的,但也以文唱为主,唱、念、做兼重的戏很多。由于重唱,又被称为"铁扁担行"。

四旦多饰演大家闺秀、中年妇女、皇后王妃和贞女烈妇,如《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大保国》中的李艳妃、《二王图》中的贺后等。本角色表演端庄凝重,娟秀大方,重唱工。知名旦角有李彩云、刘顺娥、陈伯华、邓云凤、钱华等。她们的唱腔各有特色,其中以陈伯华成就最为突出。她融青衣、花旦、闺门旦于一炉,创造了华丽多彩的"陈派"唱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五丑应工剧目很宽,可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如老年的贫婆、幼稚的娃娃、昏聩的帝王、狡诈的小吏、耿直的老翁等。其表演以诙谐风趣为主,做工繁重,重腿功,讲究"裆劲"、"矮子步"等。

六外为重做工的生角,戏路较宽,如《群英会》中的鲁肃、《表功》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均以表演见长。如《表功》中的秦琼,念白多达百余句,边念边做,腰、腿、身、手、髯口、眼神各显其能,均有交代。

七小包括文、武小生。文戏如《贩马记》中的赵宠、《二度梅》中的梅良玉、《花田错》中的卞生等;武戏的靠把戏有《芦花荡》的周瑜、《黄鹤楼》中的赵云、《白门楼》中的吕布等。赤膊生(短打小生)常演《武松打虎》、《快活林》等。知名小生有喻俊卿、黄双喜、董金林、李四立等。

八贴是以做工为主的花旦,多扮演年轻少女、 *** 泼辣的 *** ,如《花田错》中的春兰、《乌龙院》中阎惜姣、《翠屏山》中的潘巧云等。也扮演与四旦同工的妇女,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反八卦》中的柴夫人等。近世著名花旦有罗金喜、钟华卿、董瑶阶、小翠喜、万盏灯等。其中以董瑶阶最为有名,被尊为花旦中的魁首。

九夫多扮演老年妇女,在表演风格上有贫富之分,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十杂为做工花脸,多扮演勇猛憨直的武将或飞扬跋扈的权臣。如张飞、马武、呼延赞等,以做和打见长。

代表剧目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多是历史演义故事和民间传说,代表性剧目有《斩李虎》《哭祖庙》《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扣花鼓》《合银牌》等。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专唱曲牌的剧目有《大赐福》《草场会》《五才子》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

传承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剧曾一度蓬勃发展,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地汉剧团急剧减少,至今湖北省境内仅存两个专业汉剧院团,许多剧目和传统技艺正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失传,汉剧的整体状态与前景不容乐观,急需加以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陈伯华,女,1919年03月24日出生。2008年2月15日,陈伯华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市申报。项目名称:汉剧。

胡和颜,女,1947年11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胡和颜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市申报。项目名称:汉剧。

程彩萍,女,1944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程彩萍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市申报。项目名称:汉剧。

程良美,男,1941年7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程良美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市申报。项目名称:汉剧。

姚长生,男,1948年2月出生。2017年12月28日,姚长生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武汉市申报。项目名称:汉剧。

保护措施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区委、区 *** 从2002年起实施了汉剧剧种保护工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重点解决了影响汉剧发展的。场子、苗子、票子、路子、班子"等问题。通过剧种保护工程的实施,汉剧在安康失传的危险已不复存在,安康汉剧团发展势头良好,艺术生产和演出实现了正常化,重新占领了城乡文艺演出市场,成为汉滨区乃至全市发展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武汉汉剧院获得"汉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3月24日至4月24日,武汉举办纪念陈伯华大师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暨首届中国武汉汉剧艺术节。

2018年11月21日晚,数百名德国观众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走进柏林海军上将剧场,观赏了一场由武汉汉剧院带来的中国传统戏剧汉剧演出。

2018年8月21日,大型原创汉剧《优孟衣冠》在安徽大剧院首演,拉开了全国巡演序幕,陆续在安徽、江西、湖南、广州、武汉等地开展十场演出。

荣誉表彰

2018年年初,大型原创汉剧《优孟衣冠》经过层层筛选,从全国申报的上万部剧目中脱颖而出,正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被纳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2018年11月28日,武汉理工大学的汉剧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醉玲珑简介及详细资料
角色介绍 刘诗诗 饰演 凤卿尘 凤卿尘是巫族的圣巫女,她看假柔弱,实则刚强。狡黠聪慧,内心充满韧性和对自我及命运的抗争意识,成熟独立。陈伟霆 饰演 元凌 元凌则是西魏皇子,玄甲军统帅,素有战神之称!他充满狼性、心思深沉,隐忍自负,凡事有极强的掌控性和包容力。看似冷漠绝情,实际情深...

最后的舞请和我一起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环球集团会长之子姜贤宇(池城饰)是被寄予厚望的集团继承人,然而他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学习摄影。金融界巨头汉城金融会长的独生女尹秀珍(李宝英饰)与贤宇青梅竹马,秀珍一直深爱着贤宇,可贤宇一直只把她当做妹妹看待。剧照 为了继续完成自己的摄影梦想,贤宇同父亲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围城简介及详细资料
倪以临 柔嘉姑妈 女佣 吴云芳 方鹏图 刘昌伟 简介 :方鸿渐二弟 方鹏图妻子 曾丹 方凤鸣 吴天戈 简介 :方鸿渐三弟 沈太太 张芝华 其它演员 康群智、曹秋根、谢洪俊、王又龙、兰之光、朱申嘉、袁之远、张之华、杨仲文、宋宁奇、刘芳、申怀琪、攸翔飞、沈星浩、夏晓昀(本剧副导演)、钱青青(本...

从将军到士兵简介及详细资料
王朝天前妻,纵队医院副院长。李露瑾是一个把爱深埋心底的,基本上可以说成是一个压抑著自己的,十分强烈的矛盾体。用她的话来说,和王朝天之间,不是不爱了,不是没法爱,是不知道如何爱。雪原演员 王梓桐 剧中王梓桐与饰演自己父亲的于荣光一起踏上进疆之路,途中遭遇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但...

隐形的翅膀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照 2.该剧拍摄时,有一场贾静雯扇女儿耳光的戏,这场戏拍了七八遍才过。3.该剧最初的剧名是《冰点》,后来改成《木樨与玫瑰》,还曾叫《迷失》和《宽恕》,最终确定片名为《隐形的翅膀》。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平台 2016年7月2日 泉州一套 剧集评价 剧中的高雄由于年少轻狂的错误...

赏金猎人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赏金猎人》剧照 清朝末年,江南小镇的富商白老爷被人杀死,酿成地方大案。赏金猎人聘远受命前往白沙镇侦破疑案,他慢慢发现白老爷是因为知道一个秘密而死的。白家的四位夫人、日本人、土匪纷纷浮出水面,都为了这个秘密费尽心机。随着案情逐渐水落石出,聘远发现原来自己父亲和白老爷之...

神捕简介及详细资料
张保金 万子和 简介 :单元一:《北关喋血》配音 :王希华 高牧春 老杆儿 简介 :单元一:《北关喋血》、单元三:《华严四惑》配音 :赵明哲 何晴 曹翠莺 简介 :单元一:《北关喋血》、单元二:《碾玉观音》配音 :魏晶琦 岳跃利 赵无忌 简介 :单元一:《北关喋血》配音 :官志宏...

案发现场简介及详细资料
案发现场简介及详细资料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茅台真假怎么辨别?假标是什么样的?会哭的礼物17 2022-10-15 · TA获得超过79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11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影片评价 电视剧《案发现场》主要表现中国大陆公安人员在...

伤心童话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影视公司宣传企划杨佳(刘诗诗饰)得了怪病,命悬一线。暗恋她的程式设计师刘同(胡夏饰)为使她不留遗憾,决定在她每次昏迷苏醒之际,以穿越之名为她圆梦。但,刘同的行动并不顺利,除了突 *** 况带来的穿帮,还有来自情敌的奋力阻挠、戳穿。刘同竭尽全力与重重困难斗智斗勇,结果却完全出...

戏曲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五》剧则造就了茅威涛、何赛飞、陶慧敏等明星。 新世纪初期 新世纪,著名导演张元拍摄了戏曲片《江姐》,《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拍摄了戏曲片《春闺梦》。今天,戏曲片已经从电影胶片,走向电视、走向网路视频。戏曲片不单单是戏曲电影了,新科技的诞生,特别是不同影像记录模式的诞生网路视频的传播,使得戏曲片获得了新...

巫溪县15755432055: 戏剧的资料 -
农晨欣民: 我简单复制一些,具体的自己去百度百科里找! 京剧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的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 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

巫溪县15755432055: 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生活地区的代表剧种的主要特点 陕西汉中 -
农晨欣民: 【汉剧——汉调二黄】汉剧分为汉调桄桄、汉调郿鄠和汉调二簧.它的唱腔带有深厚的民间色彩,起调高、发音重、供肠垛段艹灯讹犬番华高亢浑厚、慷慨激昂.行腔吐字典雅明快,富有“陕味”.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的大型剧种,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

巫溪县15755432055: 介绍几部最新汉剧吧?~!~!
农晨欣民: 钱的战争,空中之城,梅丽大邱攻防战,黑道奶爸

巫溪县15755432055: 有关京剧的资料谁知到 -
农晨欣民: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 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

巫溪县15755432055: 一些关于戏曲艺术的资料 -
农晨欣民: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

巫溪县15755432055: 中国传统戏曲介绍 -
农晨欣民: 北京市:京剧 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 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中...

巫溪县15755432055: 请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以下几种戏曲.谢谢~ -
农晨欣民: 京剧:当今的国粹. 昆曲:百戏之祖. 越剧:流行江浙一带的戏曲. 豫剧: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戏曲. 粤剧:广东代表剧种. 川剧:说起变脸,人们马上会想到川剧. 秦腔:“吼”是秦腔非常著名的特色. 评剧:通俗易懂的北方剧种. 晋剧:山西代表剧种. 汉剧: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二黄”由此而来. 河北梆子:河北主要剧种. 湘剧: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的湖南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湖南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醴陵花鼓戏等六个流派的花鼓戏, 总称为湖南花鼓戏.

巫溪县15755432055: 京剧的简介~~(100字) -
农晨欣民: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巫溪县15755432055: 求京剧《伐子都》的内容简介……(具体点的) -
农晨欣民: 一名《牛脾山》,又名《罚子都》及《搴旗夺车》.见《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伐许》,《列国演义》第六——七回.武生戏,以扑跌见长.滇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同州梆子有此剧目,汉剧、湘剧有《牛脾山》,川剧、桂剧有《取华城...

巫溪县15755432055: 几个主要戏曲剧种及简介 -
农晨欣民: 十大剧种:10 沪剧,9越调,8吕剧,7黄梅戏,6曲剧,5昆曲,4越剧,3评剧,2豫剧,1京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