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 唐僧的原型是?

作者&投稿:初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游记中 唐僧的原型是?~

  唐僧的原型就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和尚玄奘,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二、玄奘西游取经的过程简介如下:  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我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  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 ,其先颍川人[2] ,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二月初五夜半时刻,玄奘的弟子询问道:“师傅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这句话的意思是问玄奘是否已经决定生到弥勒身边。玄奘回到:“得生。”在留下这最后的两个字后,玄奘就此圆寂。唐高宗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地说到:“朕失国宝矣!”而后下诏,罢朝数日,命户部下拨玄奘下葬的全部费用,允许京城所有寺庙的僧众参加玄奘的葬礼。其后,玄奘被葬于浐水之滨。朝野送葬之人达百万余众,每天前来墓地吊唁的的民众络绎不绝。
直到现在,玄奘的影响还在持续着,虽然他所翻译的经卷已大部分遗失,但他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刻苦专研、惜时如金的治学态度,给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来的名字叫做陈祎是法相宗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唐僧。

玄奘在贞观元年的时候一个人向西边徒步走了五万多里的路,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

玄奘取经的过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学遍了当时的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总共给唐朝带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

扩展资料: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说的这么一句话: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意思是说:今年我六十五岁了,一定是会死在这座玉华寺里,佛经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翻不完,你们大家加把劲儿,努力一点,不要怕辛劳。

在玄奘大师的一生中,第一次发出了这种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以后,他自己就觉得体力开始衰竭,甚至觉得自己行将就木。

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意思是你们在送我的时候,一定要节俭,不要用很多的礼节,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静的地方,不要靠近宫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大师开始《大宝积经》的翻译,玄奘大师在勉强翻译了开头的几行以后,突然停了下来,他犹豫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他的弟子。

他说:这部《大宝积经》的分量不亚于《大般若经》,我自己觉得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足以再翻译如此大部的佛经了,死期已至不是将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经到了,不远了。

说完这句话以后,玄奘大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后可以预见的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拜佛像,为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唐僧的原型就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和尚玄奘,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二、玄奘西游取经的过程简介如下:
  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我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
  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在《西游记》中的唐僧,是按照唐朝高僧玄奘为原型创作的人物。玄奘一生中游历过一百多个国家,回到唐朝以后又将这些经历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其实就是借鉴了《大唐西域记》。

玄奘是唐朝时期的著名高僧,他的原名叫做陈祎,从小于洛州缑氏长大,但是他的先祖其实是颍川人,不知为何到了玄奘这一代就搬来了洛州缑氏。玄奘从小就非常喜欢儒家思想,小时候还跟着父亲学了《孝经》这样的儒家经典书籍,后来玄奘的父亲不幸去世,玄奘便与自己的二哥在如今洛阳市的净土寺出家了。玄奘出家的时候还是隋朝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玄奘年纪也不过十岁出头,所以在名气方面并不是很高,故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玄奘。

贞观三年,此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玄奘选择了西行去寻找佛教思想的根源,同时也是借鉴、学习一下其他国家的佛教思想。经过近二十年的西行,玄奘终于了却心愿回到了唐朝,在这次旅行中,玄奘一共走了一万三千多里路,经过了高昌国、犍双罗国、迦湿弥罗国等国家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玄奘也因为西行之旅而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一位和尚,其他国家的人都称玄奘为“唐僧”或者“三藏法师”。

明朝时期的作家吴承恩当初决定写《西游记》的时候,就是以“唐僧取经”为故事蓝本,《西游记》中的故事线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而得来的,而“唐僧取经”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其实就是唐朝时期的玄奘法师,《西游记》中的唐僧又名唐三藏、三藏法师等,这些名号也都是唐朝时期的高僧玄奘的法号。



在现实生活中,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师则是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誉满天下的高僧。玄奘为何被称为“唐僧”呢?《西游记》里说:“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 ”这里所说的“三藏”是佛教经典之经、律、论三部分,他能获此称号,可见其佛学造诣之深。
唐僧俗姓陈,名讳。他自幼家贫,随二哥长捷法师到寺院,一面识字,一面习经十一岁上即能诵读《维摩诘经》 、《法华经》 ,十三岁就出家做了僧人。此后,他上长安,下成都,赴荆州、到扬州,拜十三位名僧为师,遍寻经籍,刻苦钻研,二十几岁就有了很大名气。玄奘在钻研佛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佛经词意晦涩,有的佛经残缺不全,有的佛经精芜杂存有的佛经译释矛盾,不但给僧人的学习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佛学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他决心西行,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 今印度 去寻师访学,把佛经之真谛带回中华大地。
然而,西行取经谈何容易一开始,他就遭到了朝廷的反对。因为唐朝初年,政令不全,疆域不广,从国家安全考虑,朝廷严禁僧俗出蕃。因此,他上表请求去天竺求法之举,被官府严辞拒绝。但他痴心不改,在京城跟天竺人学习梵文梵语,暗暗做着日后取经的准备。贞观三年八月他决定违禁出国。他西行的第一站是金城 今兰州市 。
在这里,他设坛讲经,筹集路费。许多西域商人慕名前来听讲,对他的西行之举都大力支持。第二站是姑臧县今武威市 ,这里已经贴出了朝廷要捉拿他的公文,他不敢停留,只好星夜兼程,直奔玉门关。过了玉门关,他差点被边防部队的兵士用箭射死。校尉王祥拦住他,劝他不要冒险西行,他谢绝了;用逮捕治罪威胁他,他也不怕;王祥被他的诚心感动,不忍心为难他,遂为他置备了路上用品,派人送了他一程。
出了敦煌,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他硬是死里逃生,闯了过来;又过了天山要塞,才来到高昌国。在高昌国,他受到了空前的礼遇。国王对他极为尊崇,听他讲经说法,与他结拜兄弟,并挽留他住下来,让全国人民都作他的弟子,玄奘却不为所动,高昌国王见强留不得,遂敕令殿中郎携带绫帛五百匹,书信二十四封,给随骑六十,将他护送到突厥叶户的牙所。当时,大雪山以北六十多个国家都是突厥叶户的部属,多亏高昌国王以统玄奘之兄的身分为他西行打开了通路。
离开高昌国后,玄奘经过十六个国家到了铁门关,开始进入五百里路的无人区。接着又转入一千多里的“睹货罗” 即搏叉河 再经过四十多个国家到了傅喝国。从这里又翻过了七百多里的雪山,到了梵衍国。以后就是迦毕试国、滥波国、迦罗曷国、健驮罗国、乌长那国……。终于百折不挠,备尝艰辛、历经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到达了那烂陀寺—— —“西天”取经的目的地。
在那烂陀这个天竺佛教界的最高学府里,玄奘受到了名闻天下的戒贤大法师的隆重的接待。在那烂陀寺,他受戒贤法师指点,终日孜孜以求,把《瑜伽师地论》读得滚瓜烂熟,还学习了大、小乘的各种经典。后来,他又广游天竺,不仅精通了内明 佛典 ,还学习了因明 逻辑学 声明、 文字音韵学 、工巧明 工艺、技术、历算 、医方明、医药学 以及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典等。在全天竺的“无遮”大会上,玄奘宣讲《会宗论》和《制恶见论》 ,声明“其有能破一偈者,当截舌而谢之” ,在场的僧俗六千多人,“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从此,唐僧的声名威震天竺。
唐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长安,受到数十万人的盛大欢迎,后来到洛阳,受到唐太宗的接见。以后在长安弘福祠寺翻译带回来的佛经。他带回的梵文贝叶经五百二十箧计六百五十七部。在以后的十九年里,他与前来协助译经的高僧们,一直潜心从事翻译工作。所译佛经无一不是晓畅明快,旨意通达,准确雅致,卷卷精妙,被世世代代奉为佛学范本。
玄奘还由自己口述,别人记录,写成了十二卷的史地著作《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西行的见闻,极具地理、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料价值。他还谢绝了太宗劝他归俗参政的建议,始终以讲经、论道、译著、弘法为己任,直到六十三岁圆寂为止。入土那天,送葬队伍长达四十里,足见人们对他仰慕之深。玄奘西行1370年纪念之际,大型禅画《玄奘西行途中》(郭德福绘)被载入《世界美术集》
著名小说《西游记》把玄奘(唐僧,唐三藏)说成是佛祖弟子罗汉金蝉子转世,虽然作者取材于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故事,但基本上仍属于作者构想、创造的人物和故事,不应将之误解为史实或归类为历史小说。吴承恩以玄奘大师为原型,以西行取经为线索,写出了《西游记》,不过,书中的唐僧,远远不及现实中的玄奘之一角。

提起《西游记》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唐僧师徒,也是特别受人们喜欢的神话人物。在故事中唐僧也叫唐三藏,前世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尊称为“三藏法师”,在敦煌的壁画里就有唐僧取经的故事,后来不断变化,演变成了现在的《西游记》。

西游记里的唐僧原形其实是唐朝的玄奘。唐玄奘出生于河南,13岁时在洛阳出家,他在贞观年间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圣典,他的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制恶建论》等,还翻译很多印度佛经,为中印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将唐僧描绘了成一位坚韧不拔,性格执着的人,他对徒弟要求很严格,经常教导徒儿以慈悲为怀,作为一个僧人,他心怀大爱乐善好施,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坚持自己从不懈怠,也不为财色所迷惑,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而唐僧正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玄奘13岁出家皈依佛门,他经常挑灯夜读,对佛家的经典研修不断,而在取经的路上,年轻的玄奘为求佛法真谛,一路上千难万阻,也没能阻挡他的决心,等他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已经是年逾50岁的老人了。

这样坚强的性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坚强的品质。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




鹤城区19459824777: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玄奘 B.鉴真 -
乜凤复方:[答案]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鹤城区19459824777: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乜凤复方:[选项] A. 鉴真 B. 玄奘 C. 郑和 D. 张骞

鹤城区19459824777: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历史人物原型是[ ] -
乜凤复方:[选项] A. 玄奘 B. 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 禄东赞

鹤城区19459824777: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哪位神仙转世而来? -
乜凤复方: 金蝉子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鹤城区19459824777: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是唐代的() -
乜凤复方:[答案] 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是唐代的(玄奘).玄奘,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又称玉华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

鹤城区19459824777: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是唐朝的 - ________ - 法师;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 - ________ - 曾六次东渡,终于到日本,被日本人民尊为“过海大师”. -
乜凤复方:[答案] 玄奘;鉴真

鹤城区19459824777: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乜凤复方: a

鹤城区19459824777: 《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其人物创作的原型是中国唐代的高僧玄奘.玄奘于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佛教最高学府那兰陀寺学习.645... -
乜凤复方:[选项] A. 从长安出发时,长安高温多雨 B. 从长安出发时,那兰陀高温多雨 C. 回到长安时,长安寒冷干燥 D. 回到长安时,那兰陀炎热干燥

鹤城区19459824777: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的 - --------. -
乜凤复方: 玄奘,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又称玉华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 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鹤城区19459824777: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西游记》里的唐僧,他的原型是唐代僧人( ),这波名著的作者是( )代的( ). -
乜凤复方: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西游记》里的唐僧,他的原型是唐代僧人(玄奘),这波名著的作者是(明代)代的(吴承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