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歌的和歌的美学特征

作者&投稿:韩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 优美的和歌~

珠帘锦帐不觉晓,长恨绵绵谁梦知。
《伊势集 咏亭子院长恨歌屏风》

陋室如同金玉屋,人生到处即为家。
《古今和歌集》

惊涛拍岸荒渚上,无家可归流浪儿。
《和汉朗咏集》

辽阔难波津,寂寞冬眠花;
和煦阳春玉,香艳满枝枒。
《难波津之歌》

焦急心如焚,无人问苦衷。
经年盼待久,犹不许相逢。
《后撰集》

不识武藏野,闻名亦可爱。
只因生紫草,常把我心牵。
《古今和歌六贴》

好比末松之名山,我袖天天白浪飞。
《后撰集》

百鸟争鸣万物春,独怜我已老蓬门。
《古今和歌集》

依稀恍惚还疑梦,大雪飞时得见君。
《古今和歌集》

桂殿迎初岁,桐楼媚早年。
剪花梅树下,舞燕画梁边。
《歌咏词》

春潮淹没矶头草,相见时稀相忆多。
《万叶集》

但愿天天常见面,犹如朝夕弄潮儿。
《古今和歌集》

林下衰草何憔悴,驹不食兮人不刈。
《古今和歌集》

试听杜宇正飞鸣,夏日都来宿此林。
《信明集》

犹如津国桥梁断,衰朽残年最可悲。
《细流抄》引

为了心爱者,情愿穿湿衣。
《后撰集》

若有人问答不知,切勿泄露我姓氏!
《古今和歌集》

不似明灯照,又非暗幕张。
朦胧春月夜,美景世无双。
《千里集》

山樱僻处无人见,着意留春独后开。
《古今和歌集》

竹丛林荫处,驻马小河边;
不得见君面,窥影也心甘。
《古今和歌集》

心如钓者之浮标,动荡不定逐海潮。
《古今和歌集》

悔汲山井水,虽浅却濡袖。
《古今和歌六帖》

我见一人魂,不知属谁人。
快快结前裾,使魂返其身。
吉备《见人魂歌》

若非剩有遗孤在,何以追怀逝世人?
《后撰集》

秋日生离犹恋恋,何况死别两茫茫。
《古今和歌集》

乐见今朝蟢子飞,想是夜晚我郎来。
《古今集》

年年十月愁霖雨,不及今年落泪多。
《河海抄》引

恋情倘染色,虽浓亦可观。
我今无色相,安得请君看?
《后撰集》

豆蔻年华新共枕,岂宜一夜不同衾?
《万叶集》

擅越此神垣,犯禁罪孽深。
只为情所钟,今我不惜身。
《拾遗集》

妾在三轮山下住,茅庵一室常独处。
君若恋我请光临,记取门前有杉树。
《古今和歌集》

杨桐之叶发幽香,我今特地来寻芳。
但见神女缥缈姿,共奏神乐聚一堂。
《拾遗集》

奔驰天庭之雷神,亦不拆散有情人。
《古今和歌集》

沉浮尘世间,徒自添烦恼。
何当入深山,从此出世表。
《古今和歌集》

破晓望残月,恋慕负心人。
《古今和歌集》

安得年光如轮转,夙昔之日今再来。
《伊势物语》

深山红叶无人见,好似美锦在暗中。
《古今和歌集》

欲往看山樱,朝霞迷山路。
霞亦似人心,故意与人妒。
《后拾遗集》

采薪及果蔬,汲水供佛法勤。
我因此功德,知解《法华经》。
《拾遗集》大僧正行基 作

久仰松浦岛,今日始得见。
中有渔女居,其心甚可恋,
《后撰集》

枝头花落变浓荫,绿与篱垣两不分。
《细流抄》

候鸟也知人忆昔,啼时故作昔年声。
《古今和歌六帖》

离情别绪无穷尽,日夜翘盼再见时。
《古今和歌集》

相逢诉苦时,我袖常不干。
袖上明月光,亦似带泪颜。
《古今和歌集》

行行渐觉离愁重,却羡波臣去复来。
《伊势物语》

今夕牛女会,快桨银河渡。
桨水落我身,点滴如凝露。
《古今和歌集》

若有人寻我,请君代答云:
离居须磨浦,寂寞度残生。
《古今和歌集》行平中纳言 作





面临大限悲长别,留恋残生叹命穷。
冷露凄风夜,深宫泪满襟。遥怜荒诸上,小草太孤零。
纵然伴着秋虫泣,哭尽长宵泪未干。
哭声多似虫鸣处,添得宫人泪万行。
愿君化作鸿都客,探得香魂住处来。
朱丝已绾同心结,但愿深红永不消。
屈指年来相契日,瑕疵岂止妒心深?
胸中数尽无情恨,此是与君撒手时。
琴清菊艳香闺里,不是情郎不肯留。
败壁荒山里,频年寂寂春。愿君怜抚子,叨沐雨露恩。
群花历乱开,烂漫多姿色。独怜常夏花,秀美真无匹。
哀此拂尘袖,频年泪不干。秋来风色厉,常夏早摧残。
恨君冷酷心犹痛,何事晨鸡太早鸣?
忧身未已鸡先唱,和着啼声哭到明。
重温旧梦知何日,睡眼常开直到今。
不知帚木奇离相,空作园原失路人。
蝉衣一袭余香在,睹物怀人亦可怜。
蝉衣凝露重,树密少人知。似我衫常湿,愁思可告谁?
夕颜凝露容光艳,料是伊人驻马来。
苍茫暮色蓬山隔,遥望安知是夕颜?
名花褪色终难弃,爱煞朝颜欲折难!
朝雾未晴催驾发,莫非心不在名花?
戴月披星事,我今阅历初。古来游冶客,亦解此情无?
落月随山隐,山名不可知。会当穷碧落,蓦地隐芳姿。
夕颜带露开颜笑,只为当时邂逅缘。
当时漫道容光艳,只为黄昏看不清。
闲云徜是尸灰化,遥望暮天亦可亲。
我不通音君不问,悠悠岁何使人悲。
已知浮世如蝉蜕,忽接来书命又存。
一度春风归泡影,何由诉说别离情?
荻上佳音多美意,寸心半喜半殷忧。
痴心藏此重逢证,岂料啼多袖已朽。
蝉翼单衫今见弃,寒冬重抚哭声哀。
秋尽冬初人寂寂,生离死别雨茫茫!
剧怜细草生难保,薤露将消未忍消。
自窥细草芳姿后,游子青衫泪不干。
浩荡山风吹梦醒,静听瀑布泪双流。
归告宫人山景好,樱花未落约重游。
专心盼待优昙华,山野樱花不足观。
怜花是否真心语?且看游云幻变无。
山樱倩影萦魂梦,无限深情属此花。
山风多厉樱易散,片刻留情不足凭。
相思情海深千尺,却恨蓬山隔万重。
相逢即别梦难继,但愿融身入梦中。
自闻雏鹤清音唳,苇里行舟进退难。
弱柳纤纤难拜舞,春风岂肯等闲回?
雾重朝寒行不得,蓬门不锁任君开。
千呼万唤终无语,幸不禁声且续陈。
夕雾迷离犹未散,更逢夜雨倍添愁。
雨中待月荒园里,纵不同心亦解怜。
明知此色无人爱,何必栽培末摘花?
唐人扇袖谁能解?绰约仙姿我独怜。
前生多少冤仇债,此世离愁如许深?
人生多恨事,思子倍伤心。相见犹悲戚,何况不见人。
为花洒泪襟常湿,犹自爱花不忍疏。
檐前岂有湿衣者?唯见泪珠似雨淋。
两度浪潮来又去,矶头空剩寂寥春。
纵能仰望云端相,幽恨绵绵无绝期。
东寻西探芳名字,谣诼纷传似竹风。
朦胧残月归何处?刻骨相思恼杀人。
我屋藤花如拙陋,何须特地待君来?
暂赏朦胧月,还能再见无?山头凝望处,忧思入迷途。
但得心相许,非关月有无。山头云漠漠,安得入迷途?
千寻海水深难测,荇藻延绵我独知。
安知海水千寻底?潮落潮生无定时!
拟托神灵逢好侣,人皆鹣鲽我孤单。
身投情网襟常湿,足陷泥田恨日深!
卿居浅濑但濡袖,我立深渊已没身。
丽质化青烟,和云上碧天。夜空凝望处,处处教人怜。
侧闻辞世常堕泪,遥想孤身袖不干。
先凋后死皆朝露,执念深时枉费心。
为雨为云皆漠漠,不知何处是芳魂。
芳魂化作潇潇雨,漠漠长空也泪淋。
饱尝岁岁悲秋味,此日黄昏泪独多。
秋雾生时悲永诀别,满天风雨惹人愁。
抚子多朝露,孤眼泪亦多。空床尘已积,夜夜对愁魔。
年年今日新装艳,惟此春衫有泪痕。
从来晓别催人泪,今日秋空特地愁。
寻常秋别愁无限,添得虫声愁更浓。
今朝舍我翩然去,珠泪当如铃鹿波。
痴心欲望人归处,秋雾莫将逢坂迷!
嘉荫难凭松已槁,枝头叶散岁华终。
冰封池面平如镜,不照慈容使我悲。
岁暮天寒岩井冻,斯人面影渐依稀。
报晓声中知夜尽,却疑情尽泪双流。
相逢长是难如此,世世生生别恨多。
我似蜘丝荣露草,风吹丝断任飘零!
重重夜雾遮明月,遥慕清辉饮恨多。
清辉不改前秋色,夜雾迷离惹恨多。
秋风已厉音书绝,寂寞无聊岁月经。
莫将惜别伤离泪,看作寻常秋雨霖!
花开今日乖时运,转瞬凋零夏雨中。
杜鹃苦挽行人住,追忆绿窗私语时。
啼鹃确似当年调,梅雨声中不辨人。
杜鹃也爱芬芳树,飞向桔花散处来。
荒园寂寂无人到,檐外橘花引客来。
此身远戍须磨浦,镜影随君永不离。
镜中倩影若长在,对此菱花即慰心。
月中衣袖虽孤陋,愿得清光再照临。
后日终当重见月,云天暂暗不须忧。
空流往日相思泪,变作今朝祸水源。
身似泪河浮水泡,未逢后会已先消。
死者长离生者去,焚修无益哭残生。
死别悲伤犹未尽,生离愁恨叹新增。
当时同辇葵花艳,今日重来恨社神。
身离浊世浮名在,一任神明判是非。
皇灵见我应悲叹,明月怜人隐入云。
时运不济归隐遁,何时花发返春都?
花事匆匆开又谢,愿春早日返京华。
但教坚守终身誓,偶尔生离不足论。
痴心欲舍微躯命,换得行人片刻留。
故乡虽有云山隔,仰望长空共此天。
身证菩提心积恨,经年红泪湿袈裟。
海客潮侵袖,居人泪湿襟。请将襟比袖,谁重复谁轻?
君有佳期重返里,我无生趣永飘零。
愁看蔓草封阶砌,泪涌如泉袖不干。
涛声哀似离人泣,疑有风从故国来。
客中早雁声哀怨,恐是伊人遣送来。
征鸿不是当年友,何故闻声忆往时?
向来不管长征雁,今日闻声忽自伤。
离乡背井长征雁,幸有同群可慰情。
神京遥隔归期远,共仰清光亦慰情。
命穷不恨人间世,回首前尘泪湿衣。
闻琴心似船停纤,进退两难知不知?
但愿故乡诸好友,佳音多似此柴烟。
我身飘泊迷前途,羞见月明自向西。
晓鸟齐鸣增友爱,愁人无寐慰离情。
无日不思春殿乐,插花时节又来临。
何时再见春都友,羡煞南归雁数行。
离情未罄辞仙浦,此去花都路途迷。
鹤上九霄回首看!我身明净似春阳。
孤鹤翔空云路杳,追寻旧侣唳声哀。
我似刍灵浮大海,随波飘泊命堪悲。
闺中热泪随波涌,浦上狂风肆虐无?
渐行渐远皆荒渚,从此思君路更遥。
无边月色溶溶夜,疑是身居淡路山。
谙尽孤眠滋味者,应怜荒浦独居人。
离居长夜如年永,旅枕孤单梦不成。
怅望长空迷远近,渔人指点访仙源。
双方怅望同天宇,两地相思共此心。
未闻亲笔佳音至,只索垂头独自伤。
我马应随秋夜月,暂游玉宇见嫦娥。
痴心欲得多情侣,慰我浮生若梦身。
侬心幽暗如长夜,是梦是真辨不清。
远浦寻花柳,逢场作戏看。思君肠欲断,夜夜泪汍澜。
山盟海誓如磐石,海水安能漫过山?
此度分携暂,他年必相逢。正如盐灶上,烟缕方向同。
惜别愁无限,心如灶火烧。今生悲命薄,怨恨亦徒劳。
信口开河说,我姑记在心。从今琴韵里,和泪苦思君。
临别留遗念,宫弦不变音。愿卿心似此,永不忘前情。
别卿离此浦,对景感伤多。知我东行后,余波复如何!
君行经岁月,茅舍亦荒芜。不惯离忧苦,纵身投逝波。
旅衫亲手制,热泪未曾干。只恐襟太湿,郎君不要穿。
屈指重逢日,相思苦不禁。从今披此服,睹物怀斯人。
遁世长年栖海角,痴心犹不舍红尘。
久居此浦悲秋别,一似前春去国时。
落魄仿徨窜海角,倏经蛭子跛瘫年。
二神绕柱终相会,莫忆前春去国悲。
遥知浦上无眠夜,叹息应如朝雾升。
一自须磨通信后,罗襟常湿盼君看。
自闻音信襟常湿,我欲向卿诉怨情。
往日交情虽泛泛,今朝惜别亦依依。
惜别何妨当口实,同车共访意中人。
单身抚幼女,袖狭不周身。欲蒙朝衣荫,朝朝待使君。
爱侣如烟缕,方向尽相同。我独先消散,似梦一场空。
海角天涯客,浮沉身世哀。青衫终岁湿,毕竟为谁来?
可惜名花生涧底,虽逢佳节也凄凉。
可怜仙鹤栖荒岛,佳节无人过访来。
听得秧鸡叫,开门月上廊。不然荒邸里,哪得见清光?
听得秧鸡叫,蓬门立刻开。窃疑香闺里,夜夜月光来。
答谢神恩还愿毕,回思往事感伤多。
回思浪险风狂日,感谢神恩永不忘。
我身无足道,万事不随心。哪得通情素,为君舍此身?
青衫常湿透,犹似旅中情。闻道田蓑好,此蓑不掩身。
雨雪纷飞荒邸上,亡灵萦绕我心悲。
泪如雨雪身如梦,饮恨偷生自可悲。
亡人时入梦,红泪浸衣罗。漏滴荒檐下,青衫湿更多。
不辞涉足蓬蒿路,来访坚贞不拔人。
藤花密密留人住,松树青青待我来。
经年盼待无音信,只为看花乘便来?
去日泪如雨,来时泪若川。行人见此泪,错认是清泉。
地名逢坂虽堪喜,不得相逢也枉然。
图写渔樵乐,离人可忘忧。岂知空闺里,独抱影儿愁。
抚今思昔虽堪泣,胜似当年蒙难时。
不知伊势千寻海,岂可胡言是浅滩?
身登云汉低头望,海水虽深实甚卑。
一朝初见虽疑旧,自古芳名岂可轻?
身居禁外无由见,不忘当年加栉时。
禁中情景全非昔,却恋当年奉神时。
此去何时重拜见,无常世事渺难知。
欲登彼岸心如矢,船到中流又折回。
浦滨几度春秋更,忽上浮槎入帝京。
祝发独寻山里静,松风犹是旧时音。
拟托琴心怀故友,他乡何处觅知音?
故主重来人不识,泉声絮语旧时情。
泉声不忘当年事,故主音容异昔时。
弦音不负当年誓,始信恩情无绝时。
弦音誓不变,聊慰相思情。一曲舒愁绪,松风带泣声。
院居接近蟾宫桂,料得清光分外明。
空有嘉名称月桂,朝朝苦雾满山乡。
否去泰来日,月华在手旁。当年窜淡路,遥望此清光。
月明暂被浮云掩,此夜清光普万方。
月明遽舍天宫去,落入深山何处边?
深山雪满无晴日,鱼雁盼随足迹来。
深山雪满人孤寂,意气相投信自通。
小松自有参天日,别后何时见丽姿?
翠叶柔条根根柢,千秋永伴武隈松。
若无人系行舟住,明日翘盼荡子归。
匆匆一泊明朝返,不为伊人片刻留。
岭上薄云含夕照,也同丧服色深黝。
君怜秋景好,我爱秋宵清。既是同心侣,请君谅我心。
篝灯映水如渔火,伴着愁人到此乡。
只缘不解余怀抱,心似篝灯影动摇。
偷待神明容汝返,甘心首疾已经年。
寻常一句风情话,背誓神前获罪多。
昔年曾赠槿,永不忘当初!久别无由见,花容减色无?
秋深篱落畔,苦雾降临初。槿色凋伤甚,花容有若无。
曾几何时荒草长,蓬门积雪断垣倾。
长忆亲恩深如海,生生世世不能忘。
昔日伤心心不死,今朝失意意添愁。
闻人改节心犹恨,岂有今朝自变心?
塘水冰封凝石隙,碧天凉月自西沉。
雪夜话沧桑,惺惺惜逝光。鸳鸯栖不稳,噪噪恼人肠。
冬夜愁多眠不稳,梦迢人去渺难寻。
渴慕亡人寻逝迹,迷离冥途影无踪。
临丧成服日,犹是眼前情。转瞬忽除服,流光殊可惊!
夜半呼朋啼雁苦,风吹芦荻更增愁。
冰霜凛冽天难曙,泪眼昏蒙暗更浓。
相逢已绾同心结,寄语天人莫忘情。
爱煞翩跹少女舞,恋情正苦诉君知。
莺啭春光犹似昔,赏花旧侣己全非。
遥隔九重居别院,报春莺啭也能闻。
笛声嘹亮今犹昔,莺啭悠扬不改音。
林莺飞啭如怀旧,恐是春花色已衰?
闻君最爱是春天,盼待春光到小园。请看我家秋院里,舞风红叶影蹁跹。
舞风红叶影蹁跹,剩有空枝太可怜。争似岩前松一树,青青春色向人间?
舟经大岛船歌咽,想是梢公也怀人?
茫茫大海舟迷路,苦恋斯人何处寻?
苦海初离魂未定,不知今夜泊何方。
前程渺渺歧无路,身世飘零逐海风。
若非探访双杉树,安得川边会见君?
何事双杉虽不解,相逢喜极泪沾身。
唐装乍试添新恨,欲返春衫袖已濡。
欲返罗衣寻好梦,可怜孤枕独眠人。
池面冰开明似镜,双双倩影映春塘。
春塘水满如明镜,映出千春万福人。
静待春秾经岁月,今朝盼听早莺声。
一别慈颜经岁月,巢莺岂敢忘苍松?
莺在花埘宿,今朝下谷飞。旧巢重访问,珍重好时机。
重来故里春光好,又见枝头稀世花。
风起浪中花影美,恍疑身在棣棠崎。
棣棠花映春池底,此水应通井手川。
无须远访蓬莱岛,不老仙乡即此船。
日丽风和舟荡漾,兰篙水滴似飞花。
君爱秋光不喜春,香闺静待草虫鸣。春园蝴蝶翩翩舞,只恐幽人不赏心。
但得君心无歧见,我将随蝶访春园。
思君君不知,我心常恻恻,犹似岩中水,奔腾而无色。
庭前生小竹,篱内托根深。渐渐出墙去,青青向世人。
桔子开花日,闻香忆故人。玉颜何酷肖,宛似故人身。
流萤无声息,情火亦高烧。纵尔思消灭,荧荧不肯消。
流萤虽不叫,但见火焦身,却比多言者,含情更苦辛。
菖蒲逢午节,隐没在溪滨。寂寞无人采,根端放泣声。
菖根溪底泣,深浅未分明。一旦离泥出,原来不甚深。
我似菖蒲草,稚驹不要尝。欣逢佳节日,出谷见阳光。
君似菖蒲草,我身是水菰。溪边常并茂,永不别菖蒲。
愁极苦心寻往事,背亲之女古来无。
我亦频频寻住事,亲心如此古来无。
见此鲜妍新抚子,有人探本访篱根。
抚子托根山家畔,何人探本访荒篱?
小草生在常陆海,或恐在伊香加崎。安得身在田子浦,拜见芳颜得追随。
常陆骏河海波涌,流到须磨浦上逢。盼待芳踪光临早,此间亦有箱崎松。
胸中情思如篝火,焰重烟浓永来不消。
君心若果如篝火,烟入长空永不还。
微风一阵经芦荻,也教离人独自伤。
昨宵云暗风狂吼,刻刻相思不忘君。
小盐山积雪,雉子正于飞。欲请循先例,同来看雪霏。
浓荫薄雾兼飞雪,隐约天颜看不清。
素日不亲君翠袖,我身多恨惜唐装。
渔人遭禁闭,久隐在矶头。今日方浮海,安能不怨尤?
兰草生秋野,朝朝露共尝。请君怜惜我。片语也何妨。
既蒙君来访。自非疏远人。交亲原不薄,何必枉伤心?
不曾深悉妹山道,绪绝桥头路途迷。
不知何故迷山路,只觉来书语不伦。
莫教艳艳朝阳色,消尽区区竹上霜。
心虽欲忘悲难堪,如之奈何如之何?
葵花纵有心向日,亦不自消早降霜。
孤居寂处心如灼,妒火中烧炙破衣。


这是源氏物语中的,希望能帮到你。

不同
与中国诗歌比较而言,和歌与俳句大致相当于中国的近体诗或词曲,即和歌(主要是短歌)与俳句都具备自己的形式规则 “音数律”。
由于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日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孤立语”汉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和歌、俳句的音数律不像中国的诗词格律规定的那般烦琐和苛刻,但在音节数量的限制上也很严格,亦即短歌必须遵守“五七五七七”音的规矩,俳句则不能违反“五七五”音的准绳。
从本质上讲,俳句其实就是短歌的一种裂变,即把短歌“57577”音的前三句“575”音剥离出来,赋以独立诗型的意义。所以着眼于音数律,短歌又被称之为“三十一文字”,俳句则又被称之为“十七文字”。
2.和歌、俳句、古诗定义
和歌起源于口耳相传的远古时代,记纪歌谣中保存着它们的孑遗,只是在形式上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待到“万叶集”时代,和歌以短歌为中心,包括长歌、旋头歌、片歌等诸形式才基本上凝定下来。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扩展资料:
日本官方说法是,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日本中古的时候将中国汉诗的乐府诗发展为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做中国汉诗,并对此非常喜爱,所以,俳句的形成影响之一,有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饭覆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大部分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一、和歌具有明显的非政治性、非社会性倾向, 表现恋情是和歌的中心
中国诗歌和诗歌理论传入日本初期, 中华民族的“诗言志”以及儒家的“国计民生”等社会责任意识曾一度影响日本的诗歌创作,这表现在日本早期的诗歌理论中。
但是日本民族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同汉民族差异甚大。“在和歌里几乎没有批判社会风俗的,在假名书写的物语中也是极少的。只有在用汉语书写的时候,日本文人才跟随大陆文学的习惯, 显示了对社会的关心。但是, 这种对社会的关心,与唐朝诗人对社会的关心是不同的”。“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像杜甫那样把政治社会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或愤怒、或悲叹的典型诗很多,而在日本国的文学传统里则几乎没有”。“《万叶集》歌人几乎不触及政治社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 大体上和同时代的唐诗形成明显的对照。”
和歌的非政治、非社会的倾向是日本和歌鲜明的特征之一, 也是日本文学显著的特征之一。和歌之所以具有这种非政治性、非社会性的美学倾向,是与它古老的传统分不开的。
一方面,从和歌的民间起源看,和歌始源于巫术中神的咒语,神用歌来赞美“神婚”, 这就出现了“歌垣”这种求爱的方式,即以“对歌”来表白爱情。古代的日本人在特定的季节里彻夜对歌、舞蹈、游乐,在选择了意中人后就发生性爱行为。和歌就是专门表现民间男女恋情的诗歌形式,由于它植根于民间,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在男女的对歌中,在赛歌中,双方都尽力采取各种语言技巧来表现个人深切的情感, 因此,爱情的内容就拥有了特定的表达形式和专门的技巧,长久以来,和歌的内容和形式就难以变更。文学作品中的某一形式是特定内容所要求的形式, 反之, 内容是特定形式的内容。
另一方面,从日本的文化传统看,《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描写日本起源的神话就是从爱和性开始的。古代日本民族对自然神的崇拜中,也包括了对性的崇拜。它们对性的描写非常认真, 表现也非常坦率。记、纪两书中描写了男神和女神毫无遮掩地交合,这种性行为被称之为“神婚”,由神婚而生产出了日本列岛。对于日本人来说,那些受人崇拜的神灵都可以尽情地享受性爱的快乐,不存在任何的禁忌,那么,人们也就认为性爱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了。由此影响到日本人的伦理观及其对性爱的宽容和赞美的态度,也影响到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歌所表现的两性恋情的传统根深蒂固,很难再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其他内容。
和歌所表现的主要是两性之爱, 以及性爱中的强烈的个人感受,因此和歌大量运用象征、比喻和兴的手法来表达个人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思想。就《万叶集》而言,其中除少数诗是在汉诗精神影响下表现了对“神皇道义”的责任外,其他大部分诗歌都是从个人感情出发, 去歌颂美、爱恋或爱情中的悲哀。“日本的《万叶集》,不论哪一首诗, 都只是心灵的歌颂。...... 这不仅在文学中, 在绘画中也有表现”。可以说,和歌对性爱的关注以及重在抒发个人内心真情的这一特征,正是日本的“艺术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艺术的功能是“陈述心志”、“以心为先”、“表现真心”的艺术美理念在诗歌中的反映。
《万叶集》时期,“诗是心灵的表现”这一美学观念已经确立, 并由此而产生出那一时代诗歌理论中“真实”、“心”和“哀”的范畴。古代日语的“真实” (“まこと”) 一词中的“真”(“ま”) , 是指事物的本质、本真, 也指情感的真诚。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真”主要是指事实的真实。《万叶集》诗歌中的“真”的观念, 已由《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真事、真言等事实的真实性过渡到审美领域中的个人的情真、心真即人性的真实上, 由此奠定了日本美学“真”范畴的基本思想。《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作者纪贯之所强调的诗“以心为本”, 就是强调以纯朴的、率真的、真切的方式表达出个人内心中的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在这一点上, 可以说真实性与自然性是一致的、相同的。在日本审美观念中, 真实性与自然性是一致的, 可以互换。“心”即情,指内心中的真情。万叶恋歌中的“情”字, 有百余处都训读作“こころ”(心)。可见, 心与情是同义的, 真心就是真情, 心深即情深, 心是动因, 情是显现。“心”这一范畴是“真”存在的依据,“真”要“心”来体现。这说明了, 心是情感的主体, 是构成和歌之美的根本因素, 也是判断诗歌之美的基本标准。“哀”一词, 根据日本学者的解说,“哀”(あはれ) 与日语汉字“哀”同音, 所以也写作“哀”。“哀”作为一种审美观念是指人面对自然事物的无常、多变、易逝而产生的哀伤情绪和深切的感叹。“哀”是主体精神、情感的真切流露, 是和歌中表现最多的情感, 也是日本民族的情感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情感。可见, 和歌主要是个人情感的表现, 尤其是感伤的恋情的表现。和歌以关注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为主的美学传统同中国诗学的“经世致用”、关注“国计民生”的美学传统就相去甚远了, 由此显示了日本诗歌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二、追求表现瞬间的印象和感触
日本是季节分明的国度, 季节变化带来了事物形态和色彩的变化, 这种变动不居的自然形态促成了日本民族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而细腻的心理。法国艺术史家艾黎·福尔指出:“日本人始终具有很强的感受力和敏锐性。”他们始终注目于身边的自然事物和景象,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 一切形式与色彩都是暂时的存在, 这种无常与易变, 给予了他们刻骨铭心的印象。佛教引入日本后, 佛教的“诸行无常”和“色即空、空即色”的观念不仅印证而且大大强化了“无常”意识。和歌所表现的世事无常, 万物易逝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切身体验, 由此形成了“风的美学”。今道友信说:“按照日本人的一般的思维方法, 他们常把美看成一种十分渺茫的东西, 看成一种很快就会消失的现象。” 这就是禅宗的无常观在诗歌中的反映。日本人喜欢以植物生命形态的变化来象征世事“无常”的观念。日本人在诗歌或散文中以丰富的、多彩的、纤细的自然事物表现季节之美, 诉说内心对瞬间即逝的自然生命的哀伤情怀, 从而形成了诗歌中歌咏四季景象的“季题”意识。“季题的意识起源于季节感。没有对四季的自然物象的感觉乃至感情, 就不会产生季题的意识。”可见, 诗歌中的季题形成于自然物的感受和激发。日本著名的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文意》中说:“春夏秋冬气色, 随时立意。”著名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说:“且存乎风雅之中, 谓之随顺造化。”“谓之随顺造化, 以四时为友。所观无不有花, 所思无不有月。”这一观念同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物感说”的思想非常相近。不同的是, 中国古典诗歌更多的是由“物感”引向了抒发人生抱负和理想, 引向了怀古的历史感叹和对社会的关注。和歌由“物感”(季题) 引向了对“无常”的人生哲学的领悟, 引出了寂寞感伤的情怀。正因为和歌重在表现四季的自然风物, 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所以和歌中的季题诗也就在如何充分表现诗人瞬间的印象和感触上刻意下功夫。由此导致了和歌写景物的多, 而抒情的较少; 表现瞬间感触深刻清晰, 描写物象具体而细腻; 留念瞬间状态的感伤的情调多, 而表现爽朗欢快情绪的少。例如,《万叶集》中有:“此世无常住, 心中早已知, 秋风寒入户, 更觉令人思。”“空蝉即世间, 幻灭世间事, 远见是高山, 今成思念地。”“海死山也死, 唯有死无疑, 海遇潮干日, 山逢枯萎时。”女郎群汲水, 水乱溅如麻, 寺井栏围上,坚香子草花。”“夜深千鸟鸣, 河上鸟喧声, 自古人心碎, 哀哀思古情。”
再如, 松尾芭蕉的俳句:“知了在叫, 不知死期快到。”“萤火虫, 刚落下草丛, 就从草丛飞升.”“白雪下, 独活呀, 冒出浅紫芽。”“年年樱瓣飞, 花屑化
作肥。”“秋日黄昏, 此路无行人。”“风摇芭蕉叶, 听雨落盆夜。”“冬天院子里, 虫吟纤月细如丝。”例如与谢芜村的俳句:“春雨细细落, 润湿沙滩小贝壳。” “蚊子声细细, 正是忍冬花落时。”“又比去年更寂寞, 秋之暮。”“柳丝落下水枯涸, 河石处处出。”“雁一行, 月印端山上。”“牵牛花, 一朵深渊色。”“冬夜月光寒, 枯树中间竹三竿。”“松明晃过舟桥, 夜霜耀。” 再如, 著名女诗人加贺千代的俳句:“啊, 牵牛花! 把小桶缠住了, 提水到邻家。”俳句描写清晨少女到井边汲水, 却发现一夜间水桶竟然被牵牛花的须蔓缠住了, 她不忍摧残细嫩的花蔓卷须, 只好到邻居家去提水。上述诗都显示出诗人观察的细腻, 他们通过微小的景象表现出生活中生命的情趣, 也通过捕捉事物刹那间的印象来表现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抒发对生命的怜爱。
所以戴季陶说:“日本人对于自然美的玩赏, 是很有一种微妙的情趣的。” 威尔·杜兰说: “对日本人来说, 每篇诗应该是其一时的灵感的静态记录。”不仅和歌, 日本的散文也有喜好描写瞬间印象或感触的特点, 这在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中也有鲜明的表现.关注事物瞬间的状态, 描写大自然的无常和易逝的心理感受是日本文学和艺术的共同特征, 只不过在和歌中格外突出的表现而已。
三、和歌的形式短小, 诗句精炼, 意蕴含蓄而悠远
从《万叶集》时代至近代, 和歌的形式都短小, 为数不多的长诗译成汉语也只有50—60 句, 可见, 短小的形式是和歌重要的特征之一。导致和歌短小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 从和歌的传统看, 和歌重在抒情而不重叙事, 抒情诗往往善于倾诉迸发的情感或瞬间的心理印象, 形式上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绵长; 其二, 佛教禅宗的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和歌的创作形式。禅宗认为, 万物有生即有死, 生命形体在死后散化, 又衍化为其他事物的生命形式, 万物的生命形式是彼此转化、轮回, 生生不息。因此, 在万物的生命中,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这种不断转化的、无尽衍生的“生命链”就是禅宗“一即多、多即一”、“有限即无限”观念的思维基础。所谓禅悟, 就是在细微处洞见大千世界, 在自然事物的“无常”中了悟“色即空、空即色”的佛性“真如”本性。所谓禅意, 就是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在人与大自然生命的融和中, 在对大自然的无常与易逝的感悟中, 所领悟到的真理。当代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禅确实同我们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宇宙和自然, 也同我们一样对同一对象、同一特殊存在深感兴趣。青蛙跃入池中, 蜗牛眠于蕉叶; 蝴蝶在花上飞舞, 明月在水中留下倩影; 百合花盛开在田野之间, 秋雨阵阵, 拍打着茅舍的屋檐..对于这一切随四时而变化的自然景象, 禅兴备至。”禅宗的“一即多、多即一”、“有限即无限”的观念决定了日本艺术不追求全面、完美, 而往往以“不全之全”、“一叶知秋”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家心中的意蕴, 也由此强化了和歌形式短小和简化的特点。我们从《万叶集》的和歌发展到俳句的过程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和歌形式愈来愈短小、精炼的发展趋势。日本的俳句是和歌中最短小的一种, 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形成于15 世纪。它是从形体较长的“连歌”中的“发句”脱离出来的。它整首只有17 个音, 句调是5、7、5。它的音数、句数有较严格的限制。日本语是复音, 与汉语的单音不同, 例如“我”字就有四个音节, 这就可以看出俳句短小、精炼到何等程度。如此短小的形式就决定了其表现内容的特殊性: 它所表现的事物或场景只能极为简单的、具体的, 抒发的情思只能是瞬间的感触和片断的印象, 由此决定了俳句高度的浓缩性或凝炼性。浓缩或凝炼就意味着在极为短小的形式中, 依然保持着诗歌意味的全部特点, 甚至说它更集中地表现了诗的美学特征。它要求诗的含蓄、象征、暗示、滋味、韵味及意境更为充分, 更要求诗意“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更具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审美效应。例如松尾芭蕉的俳句:“长夏草木深, 武士当年梦痕。”“古池塘呀, 青蛙跳入水中响。”“迷蒙马背眠, 月随残梦天边远, 淡淡起茶烟。” “独酌更难眠, 夜来风雪天。”再如, 与谢芜村的俳句:“春雨里, 步行作恳谈, 蓑与伞。”“梅雨不停下, 面对大河两户人家。”“踩了亡妻梳子, 感到闺房凉意。”再如小林一茶的俳句:“多美啊! 透过纸窗破洞看银河。”“野佛鼻梁挂冰柱。”“燃料够了, 风送来的落叶。”
四、追求表现禅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境界
和歌短小的形体以及所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决定了它不仅追求含蓄和意味悠远, 而且还追求表现空灵自由的审美境界, 表达禅的寂静、贫寂、枯淡及诙谐的乐趣。例如, 以上所引的诗句以及《古今和歌集》卷18 中有一首诗:“风劲吹, 白浪滚滚若滔天, 在那龙田山。夜半君行去, 独自越此关。”这些诗或以瞬间的声音反衬永恒的静寂, 或以一景一物表现历史的悠远, 或以稚嫩的花蔓显示生命的可爱, 或以动态的景物衬托出人物的孤独寂寞而各尽其妙, 表达出了深远的意蕴。这种以简约的形式、个别的事物来表现出时间、空间的永恒和生命的怡然自得的情趣正是禅的精神。禅认为, 这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只是无常的变化中的形象, 因此只是幻像, 而不是存在的真理。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都不是单一本质的实体存在, 因此都是空性, 古往今来, 只有“色即空”的本性是真理, 真理如如不动, 所以真理是孤独的、寂寞的, 用哲学术语来说, 就是抽象的, 这就是说, 空性的真理是自我富足、不假外求; 它又是贫困的、单纯的。禅对于生活表层的种种繁杂现象不感兴趣, 禅所肯定的生命和生活本质是单纯的。人们悟禅, 就是要领悟禅的这种本性。寂静是人对永恒时空本质的直觉感悟, 是禅所要求的主体的心境, 它“在日本文化用语辞典中叫做闲寂。它的真正意义是‘贫困’..之所以叫‘贫困’, 是因为它不执着一切世俗的东西, 诸如财富、权力、名誉等等。 这种闲寂, 犹如一个人幽居小茅屋中, 饥时就到屋后地里采些蔬菜果腹, 闲时倾听潇潇春雨之声; 凝视眼前的大千世界而心幡不动, 情静如古井之水, 心明如无风之烛, 禅境就是这种闲寂的人生态度和美妙心境, 也就是如如不动的“空性”在生活中的展示。由此产生出日本禅意诗歌的“闲寂的美学”。例如, 松尾芭蕉的俳句:“孤独正似旅人心, 瑟瑟椎之花.“锁门谢客来, 牵牛花儿慰我怀, 白天墙边开。”“秋深矣! 不知邻人作何事。”再如, 与谢芜村的俳句:“和尚煮芋五六升, 只为今宵赏明月。”“买了一把葱, 枯林归路中。”这些诗都深切地表达出了“闲寂”“枯淡”的心境和悠远的禅意。
与“闲寂”紧密联系的是“枯淡”之美。“枯淡”是把这种闲寂表现在和歌艺术中所形成的风格。人们以平常心表现平常事, 不加渲染不加雕饰; 不以艳色取悦于目, 不以矫饰动之于心。在诗歌中用真心和自然平实的语言表达感悟; 在绘画中以枯淡的笔墨深情地描绘物象; 在建筑中讲究材料的原色而不以人工涂施油彩; 园林中的枯山水景观等等都是枯淡美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这就是铃木大拙所谓的“非均衡性、非相称性、‘一角’性、贫乏性、单纯性、寂居、空寂、孤独性及其他可以构成日本艺术及文化的最显著特性的同类观念, 全部都发源于从内心里认识‘一即多、多即一’这种禅的真理。这就是禅的美的象征主义。”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是在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变化中发展起来的。和歌是日本民族本土的审美意识同所引进的中华文化融和的结果。和歌的美学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本土审美意识对外来审美文化的认同、吸收与扬弃的复杂关系。面对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其对文化的深刻影响, 和歌的美学特征的形成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范例, 来说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既冲撞又彼此需要引进与借鉴的互动关系。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编年整理
文学发展转折之一:传奇物语《竹取物语》、歌物语《伊势物语》紫式部统合虚构物语与歌物语,用假名创作了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烂熟了的王朝的病态部分”),标志着日本散文文学拥有独特形式、规模和自己的美学特色—— “物衰” (0根植于无常观)三大随笔集:清少纳言《枕草子》以及下个...

日本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主要是讲什么?
在体裁方面,《源氏物语》颇似我国唐代的变文、传奇和宋代的话本,采取散文、韵文相结合的形式,以散文为主,织入近八百首和歌,使歌与文完全融为一体,成为整部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散文叙事,和歌则抒情、状物,这不仅使行文典雅,而且对于丰富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抒发人物感情,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作者在继承本...

日本文学中哪几位作家最厉害?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 (8~12世纪)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

民族声乐的民族声乐发展史
我们与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都不同,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语言差别更大,这些差别必然使歌唱艺术的风格特点、气质色彩有所不同。在学习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时,我们首先必须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传统,因为它来自人民,在...

中国音乐史研究生笔记
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①《弹歌...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涉及到音乐本质、音乐功能、音乐审美等思想。4. 乐律学发展。①

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那本著作当中阐述了原始歌舞与巫术的联...
原始歌舞与巫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在《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理论》一书中指出,原始歌舞常常被原始人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祈求下雨就泼水,祈求打雷就击鼓,祈求捕获野兽就扮演受伤的野兽等等。

如何评价源氏物语中体现出的物哀美学?
从性格到修养,成人礼到贴身侍女的选择也是煞费苦心。女人太过固执,会被认为缺乏情趣心地冷酷。女人被窥视到被认为不守规矩,举止轻浮。柔顺被认为是女人的美德,柔顺到给丈夫带绿帽子,则是不坚定的女人。还必须善解人意,体贴男人心情,不可如村妇啊做女人好难。审美于细微之处颇见情趣。

春之雪的影片评价
影片的开端,便是童年时的聪子对着清显唱颂和歌:“初春之原野,为君摘嫩菜,漫天之白雪,轻沾湿衣带”屏风后的聪子父亲却在与女仆偷情。一边是纯真童趣,一边是行云布雨,两种极端的情致交汇在一起,形成日本式美学意境。在情爱镜头上,《春之雪》借鉴了浮世绘春宫图的风格。聪子与清显的幽会镜头...

汉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是什么
汉朝文化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为:“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汉朝的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代表着地方文化的区域特色。

日本歌舞伎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日本各地的女优纷纷...在历史上以写歌舞伎剧本闻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其数十本歌舞伎剧作,成为...他传世的著作总称《世阿弥十六部集》,被认为是日本最值得珍视的美学著作。 "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

宝清县19395843596: 日本的和歌、俳句跟中国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
赏友碳酸: 日本诗歌最重要的形式大体上有五种,即和歌、俳句、新体诗(定型诗)、自由诗和训读汉诗.其中新体诗(定型诗)和自由诗形成于明智维新之后,训读汉诗起源虽早但在文字定型上与汉诗毫无二致,日本民族特色最明显、历史最悠久的诗型...

宝清县19395843596: 急求,推荐一篇比较文学方面经典的论文,谢谢 -
赏友碳酸: 论可比性——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可比性是关系到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能不能建立、比较研究能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理 论问题.文学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亲缘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是可比性的客观基础. 在中西比...

宝清县19395843596: 日本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
赏友碳酸: 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

宝清县19395843596: 谁了解日本的一些文学体裁? -
赏友碳酸: 私小说 日本大正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私小说”一词于1920年开始散见于当时的报刊上.1924年至1925年间,久米正雄发表《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宇野浩二发表《私小说的我见》等,认为私小说是日本的纯文学,是散文文学...

宝清县19395843596: 日本文学的概况及特色 -
赏友碳酸: 1、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2、文学性格纤细、含蓄.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3、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宝清县19395843596: 音乐的6种美 的特点是什么 -
赏友碳酸: 一、优美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贺绿...

宝清县19395843596: 介绍呼麦、长调、短歌?
赏友碳酸: 呼麦是一种喉音演唱的方法,它是能使我们发出超低沉的基音和超高亮的泛音,或是... 它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

宝清县19395843596: 日本审美意识有何特点?急!! -
赏友碳酸: 日本人的审美观里,常常流露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以及佛教中诸行无常的想法.但是由于时代气氛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美意识也不尽相同. “多愁善感” 一般认为日本人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是在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