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五个数被称为什么

作者&投稿:迪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是什么?~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古代律学


  在中国古代优秀的科技成果中,除了广为人知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外,还有一门鲜为人知的“千古绝学”——中国古代律学。我国古人在律学方面的成就,两千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所谓“律”是构成律制的基本单位。当各律在高度上作精密的规定,形成一种体系时,就成为“律制”。“律学”就是对乐制作系统、全面的研究。详细地说,律学是对乐制的各音,依据“声学”原理,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各音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学科。在有关音高体制的研究与应用中,律学规律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音乐传统的国度,《尚书》中就有“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记载。在古代中国,制定历法以观天象、统一音高标准及度量衡规范,是一国之君的头等大事,从《史记》开始,二十四史中有16部单辟《律历志》或《乐书》一章,专门记述相关时代的律学成果以及音高标准的计算问题。有文字可考的中国律学实践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典型的如《史记》所载“武王伐纣,吹律听声”。其后三千年,中国律学理论与实践一直持续发展,绵延不绝,新的突破层出不穷。

  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中,就记载了“三分损益”律,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三分损益”既是生律的方法,也是定律的方法。根据三分损益法,从一个被认定为基音的弦(或管)的长度出发,把它三等分,再去掉一分(损一)或加上一分(益一),以此来确定另一个律的长度。在数学上,就是把发基音的弦长乘以三分之二,或乘以三分之四。照此类推下去,直到在弦(或管)上得出比基音约略高一倍或低一倍的音,就完成了一个音阶中的十二个律的计算。音调随弦线(或管)的长度变化的规律,由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十二个律,它相邻两律间的长度差(或频率差)不是都相同的。

  用三分损益法完成一个音阶中的各个律的计算以后,比基音高(或低)八度的音只能约略地比基音高一倍(或低一倍),而不可能刚好是一倍。假设基音do的相对频率是1,按三分损益法算得的高八度的do音的相对频率不恰好是2,譬如说是2.003。这就多出了一个差数0.003。在律学史的漫长道路上,为了取消这个差数,使它准确地回复到二,寻找了各种办法,耗费了将近二千年的时间。

  汉代的京房(公元前一世纪)、南北朝刘宋的钱乐之(公元五世纪)和梁的沉重(公元六世纪)等,都曾经想过用增加一个音阶中的律数的方法来取消或缩小这个差数。京房用三分损益法把一个音阶中的律数增加到五十六个(名为六十个),钱乐之和沉重增加到三百六十个。但是,他们的做法只能缩小这笔差数,而不能消除这个差数。由于在音乐实践上增加律数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宋代的蔡元定(公元十一世纪)又把律数只增加到十八个。

  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作了大胆的创新,他把上述差数在长度上均分为十二份,然后累加到基音以后的各律上。这样就使基音和高八度的音在长度上恰成倍比。这个方法是按长度来分配差数的,而不是按频率来分配差数,因此,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个方法却为十二平均律的最后完成开启了道路。

  十二平均律: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据杨荫浏先生考证,从历史记载看我国在音乐实践中开始应用平均律,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但平均律理论的出现,则是1584年明代朱载堉《律学新说》问世之时。实践与理论之先后出现,其间相去1685年。
  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种律制包括了乐音的标准音高、乐音的有关法则和规律。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作为长度基准,是我国古代律学的又一伟大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其基本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近年来,出土了这一时期的简单乐器——陶埙。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有:“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大意是说:舜继承帝位后,到各地巡视,在泰山下的岱庙,朝拜诸神,为了安抚百姓及时耕作,协同四季之日月,统一了历法,又下令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吕氏春秋·适音》中已有用管定律的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这段文字是说,在很早很早的古代,黄帝派他的乐官伶伦,到昆仑山的阴面寻找管壁厚薄均匀的竹子,用来做音律管,又以音频稳定,声音优美的一种鸟的叫声定为基本音律。当律管吹出来的声音与这种鸟的叫声相合时,就把这一基音定为黄钟律,所发出的音为宫音,雄鸟之鸣为律,雌鸟之鸣为吕。这段话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却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内容:取竹虽然不一定要到昆仑山,但地处西北又背阳光的阴面所生长的竹子,管壁长得致密、均匀,适合于做律管。以鸟定律虽然不一定是凤凰,但据音律学家杨荫浏先生介绍,他曾在四川灌县听见一种鸟的叫声发出稳定的G音调,(44)这说明以鸟鸣声定律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三寸九分之说还有许多争议,有可能是讹误,历代音律学家考证,多数认为管长应当是九寸,(45)由此可见《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话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它说明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对音律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律管的长短与所发生的音频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一根乐管所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的震动。当震动的频率增加时,就会感到音调提高。频率愈低,音调也愈低。频率又与声波的波长成反比。理论上闭口管空气柱基波的波长等于管长的四倍,因此,如果管的口径

  声速在某个温度条件下是一定的,由此可以得出,管子长,频率小,声音就低。频率增加一倍,音调也就提高一个八度。所以说,把管子的口径和长度确定下来,那么这支律管所发出的绝对音高也就被确定下来。因此,要做一支具有一定频率的律管,就要定出合乎科学的尺寸。反之,律管的频率定下来,它的长度也就可以求出。故我国古代用黄钟律来校正尺度是完全符合科学原理的。
  然而,在古代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利用仪器设备来测定音频并将它记录下来,只是凭着有经验的乐师和音律学家用耳朵来分辨。当人们认识到能发出准确音高的黄钟律管,它的长度和内径是一定的,便用累黍的方法把律管的长度、管径固定下来,并且与度量衡三者相互校正。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这段话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历代凡考证秦汉度量衡者都首先对它作一翻解释和论证。其中关于黄钟生度量衡这个问题也有不少人作了错误的理解;往往单纯地在黄钟起源于尺度还是尺度起源于黄钟上争论不休。(46)其实它真正的含意应该是,用黄钟律管给当时一尺之长下一个定义,也就是说,黄钟律管是九寸之标准长度,把律管分成九分,再加一分就是一尺之长。虽然要复现黄钟管长时还不得不借助于累黍,然而其本质上与今天给一米定义——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程的长度——其作用是相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科学家不但用各种方法来定度量衡这三个量,而且已经考虑到将度量衡三者统一到黄钟律管这一件器物上来,也就是说用一根黄钟律管就可以作为度量衡三者的标准了。这种用在一定条件下恒定的声速来定义的长度,虽然其稳定性和准确性决比不上现代计量科学用光波波长定义的长度,然而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即用声来定度,用律管来校正度量衡,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成就。

考什么 ?秀才 、举人 、进士 ?

从别处摘来的文章

新年伊始,有位网友向我提问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古代兄弟姊妹以“伯仲叔季”四字排行,那么超过四个怎么办,是不是要循环着依“伯仲叔季”再来?

我说不能循环。在古代,尤其宗法社会里,极重长幼之序,季子总是最末最幼少的,要是循环了,岂非老四反要管幼子老五叫哥?

这位网友说他的循环印象来自: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史记索隐注引《左传》,其中的八元分别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这里怎么是有循环的呢?是否原因是八元八恺乃高阳氏、高辛氏之族内人才,并非出自一人之下,所以才这样呢。此外,我看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描写有兄弟五人,分别为:史伯威、史仲猛、史叔刚、史季强、史孟捷。最后一人为五弟,辈份最幼,却能以与伯字类似的孟字来取名,如果不可循环用之,是否是金庸先生对这个不理解而产生的错误呢?

“八元八恺”应如所言,是同族不是一家。而像金庸先生那样用“孟”来称老五是否可行呢?

古代老大“伯”也可叫“孟”,男女都可用,班固《白虎通"姓名》“适(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孔子字仲尼是老二,他的异母哥哥就叫孟皮(见《孔子家语》);曹操的字是孟德。《说文》“孟,长也”,《方言》十二“孟,姊也”。女的叫“孟”为多。所以有名的“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上古音“孟”读 [ mrang],本来就跟“兄”[hmrang] 同一词根。到汉代读音发生变化,“兄”的声母 hm 变 hw ,“兄”字就跟“荒” 字接近了,所以东汉刘熙《释名"释亲属》“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青徐是今山东一带,现代汉语各方言大多接受了阿尔泰语传来的“哥”来替换“兄”,山东人再没有读“兄”为“荒”的了,但江西德兴、浮梁、婺源江湾等地的徽语“兄”读 huae,还接近古音。

“孟”与“兄”同根,所以是不适宜再作四弟以下的排行的。

《释名"释亲属》这样解释“伯仲叔季”: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 通用。同义的“兄”字,从人从口,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这与“公”字从口,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 ,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跟古汉语的“伯”一样,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认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叔,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 “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从史实看,除以 “季”为末子外,伯仲以外叫“叔”的为多。周武王分封诸弟皆称叔某,因为他是老二。请看《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

以上老三至老八皆为叔某,老十即老小才叫“季载”。老四周公旦用了尊称,但下文就说“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屈原《天问》也说“到击纣躬,叔旦不嘉”,都用“叔旦”。因为他只是老四而不是老小,所以并不叫“季旦”。古代名字是分时段取的,先取小名,名,最后才取字。如曹操小名阿瞒,名操,字孟德。字以表德,名与字的字义要相应,如操德皆指品行,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取字是冠礼时(正常是在二十岁)之事,其时兄弟排行当可排定了。

此外,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皇氏五龙”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只有五兄弟的,也可依此排行,把最幼少的叫“少”,像前面金庸先生的那个例子,叫“史少捷”就比“史孟捷”要妥帖些。

现代取名用“伯仲叔季”就不方便了,因为取名早,不知道哪个才是老小。我当年在浙江乐清调查方言,发音人是有学问的赵一老先生。赵一先生有十一个孩子,他开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论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当时也帮着父亲辅助发音)。下面的孩子他并不循环,而称“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该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这样意义的字,不想后来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应该是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


古希腊数学家把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根据它的规律,求出第1...
+25=( ),这是第( )个三角形数。(3)l+2+3+…+27的和,是第()个三角形数。(4)已知第10个三角行数是55,第11个三角形数是( );已知第15个三角形数是120,第14个三角形数是()。(5)第20个三角形数是多少?第50个三角形数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答案为100+99=199 附...

著名数学家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

“九五之尊”一词中的“九和五”,分别是什么含义!
2、数有九,五居正中,若峰,在其之巅,具鼎盛之势,不偏不倚;注释:数字有九,五居正中,如果峰,在它的山顶,具鼎盛之势,不偏不倚。3、九五者,位高而不傲,谦和之德,是为太和之意对应;注释:九五的人,地位高而不傲慢,谦虚平和的道德,这是太和之意相对应。出处:出于《易经·乾卦第...

数的认识
第二节 数的整除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要点 1、数的整除 (1)整除的意义:在小学阶段讲“数的整除”时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和倍数:如果a能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

“登九五”是做皇帝的象征,有什么来历?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

身份证第5位与第6位的两个数字表示什么?
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何被称为是九五至尊?
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

经常看到某个朝代历多少世,多少代,两个数字不一样,那世与代有什么区别...
。。manod的回答较为正确,但说得不够明细。简单说来,一个朝代里,所有有份登基的皇帝都可以被称为XX世,第一位登基的算一世,第二位皇帝则称二世,如此类推。但代就不同了,代是必须接替前一位皇帝的人不是同一代的人,比如以兄弟身份接位就还是属于同一代的。比如在明朝,继明英宗接位的是...

质数是什么啊?
1 质数的概念 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例如 2,3,5,7 是质数,而 4,6,8,9 则不是,后者称为合成数。从这个观点可将整数分为两种,一种叫质数,一种叫合成数。(有人认为数目字 1 不该称为质数)著名的高斯「唯一分解定理」说,任何...

为什么说“5”很神秘?
现在请把第二数76加上1作为被除数,把第一个数π作为除数做一下除法,即:(76+1)÷3.1415926=24.509861我们把显示在计算器上的24.509861称为第三数,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把第三数加上1,把第二数作为除数,这就得到了第四位数:0.335656,依次类推,可得到第五数、第六数……也许读者会...

祁门县18846311619: 古代第五个数被称为什么 -
邵禄欣欣: 从别处摘来的文章 新年伊始,有位网友向我提问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古代兄弟姊妹以“伯仲叔季”四字排行,那么超过四个怎么办,是不是要循环着依“伯仲叔季”再来?我说不能循环.在古代,尤其宗法社会里,极重长幼之序,季子总是最...

祁门县18846311619: 九五之尊中的九和五分别是什么意思? -
邵禄欣欣: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

祁门县18846311619: “九五至尊”当中的九五是什么意思? -
邵禄欣欣: 九五至尊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

祁门县18846311619: 排行第四、第五、第六用文言文怎样表达? -
邵禄欣欣: 老大为伯, 老二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数第二都称为叔, 最小的叫做季 在江湖侃内叫十个钱数,调侃儿一叫“柳”,二叫“月”,三叫“汪”,四叫“载”,五叫“中”,六叫“申”,七叫“行”,八叫“掌”,九叫“爱”,十叫“驹”.

祁门县18846311619: 古代人为什么喜欢用奇数? -
邵禄欣欣: 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 古人喜欢阳而不喜欢阴,奉承天而忘记地 在数里面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而且在个位数里面,1.3.5.7都是质数,只能被本身除尽,不能再次分解,在古人眼里就有神秘的力量.而从数的顺序来看,1是数的起源,是所有数的最低分子;5是数的正中,符合中位观;9是代表单数内最大、最高级同样也有特殊的含义.而3是稳固的代表,表示稳定;7好像没什么特点,但是恰好古代人最早认识最有用处的星星组合是北斗七星,因此对占星、历法和宗教来说都意义重大.这就造成了奇数的特殊地位.

祁门县18846311619: “九五之尊”中的“九五”是什么意思? -
邵禄欣欣:[答案] “九”、“五”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种简单的说法为: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

祁门县18846311619: 数学中最重要的五个数(0、1、π、e、i)分别是谁在什么时候发现?
邵禄欣欣: 这5个数,可以统一在一个公式中:e^(iπ)+1=0 1、数字0 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0的发现被称为人类伟大的发现之一.0在我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0这...

祁门县18846311619: 从5795开始数,第5个数是什么 -
邵禄欣欣: 5795是第一个,则第五个是57995796是第一个,则第五个是5800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