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宾的人物文章

作者&投稿:一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物作文~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
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
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
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
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
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
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
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
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
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
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
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
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
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
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
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
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
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
“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
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
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
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大概是在我上幼儿园时,他每天都去接送我,现在他已经是两鬓斑白了,带着一副看似古董样子的老花镜,一双很久没上油不发亮的皮鞋。我的爷爷。尽管他现在已经老的以至于行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但我还是相当之崇拜他的。 让我记忆很深的是我四岁还是五岁的一年夏天,出奇的热,就是在家坐的都会流汗,我从小就是闲不住的人,每天都在爷爷家跑来跑去,弄的汗流浃背。我本身又怕热,吵的要空调,爷爷却说,空调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屑一顾。自然还给人类一个厄尔尼诺。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如果说地球是恒温的,生物早就灭绝了。生命是温差的产物。放弃享受春夏秋冬的人,本质上是在浪费生命!  爷爷经常教我不要锋芒毕露,但我在这方面与他观点可不太一样,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摆出捍卫真理架式的人捍卫的绝对不是真理。我是这么认为。爷爷喜欢养鱼,有一天,他边给鱼喂食,边跟我说,我养了一缸鱼,每天我用掉在餐桌上的饭粒一粒一粒的往鱼缸里扔,我有三个体会,第一是,要想吃到食物,必须竞争。第二是,最终吃到肚子里的鱼,往往不是一口就咬上的那条鱼。第三是,吃不上的饿不死,吃的上的能撑死。我明白了,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富死的人比穷死的人多。  爷爷原来本是一个机关的采购员,可以说当时是个铁饭碗。奶奶说,一场文化大革命后,爷爷变了,他不在是一个为别人干事的人了,他要自己创业,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还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背古诗,爷爷饶有兴趣地看我的语文书,问我为什么要背这首古诗呢。这是必背古诗,我这么回答。爷爷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不必背,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必背的东西,如果有人给你开必背的东西,你最好远离他。给别人开必背科目的人绝对是哗众取宠的人。 有钱不是真富,知足才是真富,没钱不是真穷,贪婪才是真穷,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至于现在,爷爷激流勇退,没有准备在出在去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他喜欢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在浩淼的宇宙面前即使是世界首富也只不过如同一只蚂蚁,只不过是拥有一辈子也用不着钱的蚂蚁。如果全是老姜,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啊!

他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如果你不去接近他,那么你就永远别想了解他。 它的个子不算高,也不矮,长得很标准,析白的皮肤,南瓜形状的脸上镶着一双不明亮而忧郁的眼睛,似乎在想着什么。 他的学习比较好,因为他是我们班前任的学习委员,每每的看见他,他总会写着作业,或者是发呆,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他那么不被别人注意,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也不会交往,之所以这样他只有我一个朋友,他不爱献慧自己,更不会自喻勉强,它属于那种不说会干的人,每次考试,他总能取得好成绩,而别人向他祝贺时,他就会向他人咧嘴勉强得一笑,接着就消失在人群中了。 他酷爱看武侠小说,每天他都会给我说一些脱离现实的故事,并且还要用树立的武功招试和我“过招”虽然他那些三角猫的功夫只不过是半斤八两,但是你瞧他那认真的劲,和出拳的动作,还真象一个少年游侠。 他也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们每次过招时,总是不分上下,他好胜心强, 打架的时候,他总是用他那坚硬的指甲来攻击别人,他自称“龙抓虎抓”而尝试过他那招的人,保证乖乖的认输。 每次上体育课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孤独的在教学楼中转悠,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甚至有的时候,我――这个他最要好的朋友,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他总是别人靠玩笑的对象,就是因为它的皮肤白,而且说话声音像女生,之所以这样,别人都叫他“娘娘婆”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变了,学习每况愈下了,它的学习委员的乌纱帽也被摘了,我们的友谊也开始变质了,以前我们总是开个玩笑,对方都不计仇,可他现在,变得小肚鸡肠了,心胸狭窄了,哎……为什么会这样? 但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真画师李味青
作者:张尔宾
我知道李味青先生的名字是在60年代初从百货公司商店卖的搪瓷脸盆、茶缸、热水瓶壳上都常见到印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陈半丁及白下李味青的花鸟画。我才知道李味青是南京的一位画家。当时,“白下李味青”在南京家喻户晓,李味青和他的国画艺术就是这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李味青一声经历曲折、坎坷,甚至有些传奇。他是老南京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酷爱书画,9岁曾得到晚清名家石炽君指点,后又拜名家黄学明为师,又辗转于梁公约、肖俊贤、谢公展、马葛里等名家门下,他早年从事邮政统计财会工作,早在1935年中国第一部邮政法就是由他起草主持制定的,同时就任全国邮电总监,是名重一时的专家,对于绘画完全是业余爱好。
解放后,在画院成立之前,那时李味青和大多数画家一样都是“兼职”的“遗民”画家,有的是教师,如赵良翰、张正吟;有的是自由职业者,如许公泽、胡国石;还有的是银行职员、业主、公务员,如王静山、赵枕云等。当然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文化人,而李味青不仅精专业还通法语、英语、能书善画、通晓画史、画论。曾在报刊上多次发表“说国画”及“中国画法”等论著,曾与黄君壁在重庆举办画展名振一时。名教授胡小石先生称其作品“用笔雄强,挥霍如赵悲翁中岁之境”可见评价之高。1985年经当时5任文化部长的郑振铎先生推荐与齐白石同时出版李味青花卉册页,由国际书店海内外发行,深受欢迎,并连续7次再版。影响广泛。
和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总是要有“历史问题”,加之极左思潮的影响,50年代初期李味青先生就遭到“莫须有”的打击,开除公职,没有工资,没有生活来源,仅靠做小学教师的夫人40多元工资维持一家三口的日子,此时的李味青大悲无泪“秋来觅句费评量,枫叶吟红菊染黄。记得去年重九后,风风雨雨故人庄”。就在那风风雨雨的年代,老人家尽管感到无奈,但反而更加开朗乐观,他依然笑傲人生,寄情于丹青,游戏于笔墨之中。不问寒暑,骑连练拳,读书作画,数十年如一日在那透风漏雨的寒窗里以冻笔敲冰,方砖作纸,清水当墨,练就了铁划银勾的硬功夫。
作画需用笔、墨、纸。对于每日笔耕不止而只靠夫人工资和自己微薄的稿费维持生计的李味青显得十分拮据,而他除了用方砖清水外,报纸、防风纸(糊窗用)甚至连黄草纸都用来画光了,对于拿纸上门求画者更是有求必应,他说:“你们买纸我画画,何乐不为呢”。
我年青时学画转移多师,也曾求教过李先生、受之启蒙。在我认识和接触过的老一辈画家中,李味青先生可以说是到老始终是童心未泯、天真无邪的老人,无半点世故,心明如镜。常是一吐为快,而后多有“得罪”,然而自己却全然不知。
江苏画院成立之时,曾邀李先生参加一次座谈会,他是唯一的南京籍画家,未料在会上他高谈阔论,旁若无人,甚至“大放厥词”显得太“颠”太“狂”也太“迂”,加之有“历史问题”,这种秉性显然与时局格格不入,以后江苏画院内有无锡的钱松喦、苏州的张晋、余彤甫、镇江的丁士青、扬州的鱿娄先、徐州的王琴舫、常州的房虎卿,而就是没有一个南京籍的老画家,然而李味青却是荣辱不惊、甘愿做一个天不管、地不收、自食其力的“民间画工”。
历来画家就有朝野之分,正因如此,他如闲云野鹤,超然物外,无拘无束,恣意挥洒,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自由驰骋。
他倾慕青藤、八大、石涛、八怪以及吴昌硕,与他们对话神会到了痴迷的地步。同时流连写生,他的写生稿又快又准也是用大写意方法而写其神,有他自己独特见解和独到方法。
有这样一件事,李味青邻里养了一只大公鸡,我还亲眼见过这只公鸡红冠亮羽,威武雄壮、气宇轩昂,非常入画。令李先生着迷每天去写生画那只公鸡。观察它的各种神态动作,熟谙于心,有一次写生回来显得有些沮丧,一问原来是主人看每天有个老人叮上他家的公鸡以为图谋不轨而把鸡杀了。但他已得到数幅写生稿,这时期他画一批神形兼备的作品,斗鸡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文革时期,大多数画家都遭到冲击都封笔不画了,此时的李味青倍遭冷落,但因他是属居民委员会管,所以他一直深居在南京一条古老的评事街的竹竿里,自号“竹竿里人”,以四君子梅兰竹菊为伴。这时期他的作品题款别有意味,画梅题上“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画兰题上“迎来春色换人间”;画菊题上“战地黄花分外香”画竹题上“斑竹一枝千滴泪”。李先生还真大智若愚,有一次居委干部来问罪,他说我不是搞封资修,我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就是这样,虽在文革时期艺术界一片冷寂的状况下,李先生躲在竹竿里竟然能每日作画,真是不幸之中大幸。作品上有时还题上“人民公社好”;“雄文四卷指航”等言不由衷的句子,那只是为了画而作出的掩护。现在看来这批作品尤为珍贵。
几年过去了,就在这漏雨透风的寒窗里,有时他仰望天井上空的云卷云舒,墙角残壁的花开花落,寄情书画,超然物外,墙外的天翻地覆对他毫不相干,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人帮”彻底垮台后,经历了26年的不白之冤得到彻底平反,他才感到世道变了,求画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告诉他现在画值钱了,不能随便多画,他哈哈一笑说“好玩”,照旧有求必应,看得出来他不领“行情”,还是只对宣纸有兴趣。
好景不长,对他落实政策平反后也许是兴奋过度,突发脑溢血,昏迷20多天。当家人准备办理后事,他却奇迹般的清醒过来,并恢复得很快很好,如常人一样,又能拿起画笔作画了。60多岁的老人了,竟然一过又是20年无任何病症。这时期作品更是深厚老辣,率意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
南京的夏天如火炉,酷热难当。一天我去看望李老。只见他在家门口河边一颗大树下,上身赤膊和一个邻里老者下棋。李老下棋算是高手,他一手摇着破芭蕉扇,一边下棋。看到他聚精会神的样子,俨然是一幅“二老对弈图”。看着他,我心里一阵酸楚,80多岁的人了,一辈子画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几乎南京民间爱好书画者无不拥有李先生的作品,可说“有井水处皆有李味青的画”。而他自己仍是如此清寒,我和他女儿商量,要她陪李老到宾馆避避暑吧,可他没过半天就想回家了。我理解,李老几十年心清如水,过惯了寒来暑往、平淡的日子。他安贫乐道,无求于世,无求于人。
古人称画家有“米之颠”,“倪之迂”,“黄之痴”,此画家之真性情也。凡多一份世故,即多一份机智,多一份机智即少一份高雅,故颠、迂、痴者性情与画最近。“名利心急者,真画必不工;虽工必不能雅也”。李味青先生知人情而不懂世故,精书画而不求名利,兴来作画欲罢不能,作画求自己痛快,别人高兴。他常在自己的画上题“游戏数笔,颇觉惬意”;“信笔拈来,不计得失”;“咬得菜根,百事可为”。他作画的目的简单明确,这正体现了李味青作为艺术家的一种真诚、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当今画家中很难得有的平常心。在他大量游戏笔墨的作品中不乏有济身于大师之列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不朽杰作。
很有幸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一次笔会,我们又相聚在南京北极阁的宋子文公馆,他欣然为我写了一幅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没想到过了几天,他真的伴着一生的风波,带着半世尘土就这样悄悄地走了,走的那样安详,那样平静,没有惊动任何人。
笔墨·性情
——中国画个性化创作的再认识
文/张尔宾
个性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认识以及行为反映的表现,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更是如此。作为精神活动的绘画艺术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审美价值,也没有真正的艺术可言。
我们常说“画如其人”,风格就是其人,风格即我,“我”即个性。艺术风格的创造就是艺术家个性的体现。但是,肯定艺术创作中的个性因素,并不能否定它的社会属性,应是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说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是在共性中体现出来的。
唐代和宋元时期的绘画,宋元和明清的绘画都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元四家的绘画和明四家的绘画,扬州八怪和金陵八家以至今日的金陵画派,同样也都有绘画形成的各自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儒家的思想倾向、性格特质、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以及师承关系。表现手段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判断以及艺术表现上也必然又有异,这种差异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也是主观表现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个性。
艺术创作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过程,画家的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只有一个面目。在长期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既有着重于传统手法学习和借鉴的作品,也有大胆求学、自出机抒的作品;既有风格相近的作品,也有常变常新的作品。我特别强调画家创作的笔墨性情,笔墨是工具也是技巧,也成为鉴赏中国画的标准,而性情是画家的思想情感、修养境界的体现,笔墨是每个画家都必备的条件,而个性的体现和差异就在于画家的性情上,我认为写意是中国画的美学品格与追求,是最高的体现形式和境界,“笔墨”表现“写”,“性情”体现“意”,写意给中国画家提供了一个无限施展个性的空间。每一个画家都有一定笔墨功底和技法而且各人有别,如点线的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形式具有“我”的人性特征因素,是画家艺术技巧和个人独特风格的主要表现。
个性的发展需要有革新精神,我认为个性的表现在于“能变”,一成不变的个性那就是没有个性。变是需要能力和胆识的,变是继承发扬,变是个性的发挥和体现,变就是新,是新而美。我们讲“创新”,更应该是讲“创优”,因为社会呼唤的是新的精品之作。
总之,中国画本身是有个性的,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形态的一种,也必然蕴含着中国的人文精神,以其独立不羁的个性,始终延续着自己的传统规律发展,没有被其他民族艺术所取代,这也证明这种追求在艺术创作上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听曲作画赏心事粉墨丹青自相融
文/张尔宾
昆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滋润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这次举办的《昆曲学》学术研讨会是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不光是对昆曲,对其他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益的,是有借鉴意义的。我是画中国画的,在绘画实践中受到昆曲的熏陶和影响方面有深刻的体会,从本文题目可想我是在享受昆曲。因此,就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写了打油诗如下:
月明云淡露华浓,袅袅清音伴画翁。登台心存新意匠,临池手系水磨功。挥笔如做念唱打,行腔亦有泼写工。吴带当风舒长袖,载歌载舞走蛇龙,听曲作画赏心事,丹青粉墨本来同。
这是多年来作为喜爱昆曲的画画人一点感受和妙悟。
我最早接触的昆曲是电影《十五贯》,尽管当时还不太懂(包括方言在内),但觉得十分新奇,特别是对演员的表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十分夸张、十分写意,但又十分合理、十分真实。1983年我在莫愁湖参加了一次由专业演员和业余昆曲爱好者举办的曲会,想不到竟来了几位传字辈的昆曲大师,有王传淞、沈传芷、倪传钺,还有当时还是青年演员的石小梅、林继凡等。从此和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南京十竹斋恢复并举办360周年纪念活动,我是负责艺术研究部的工作,会议之余,我邀请了省昆剧院的张寄蝶、石小梅、顾预来清唱,深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们说:想不到南京还保留着这么地道的传统文化。随着对昆曲一步一步了解,对昆曲的热爱程度也与日俱增,渐渐感觉到昆曲对我的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作画着重于笔墨与性情的发挥,“笔墨”表现“写”,“性情”体现“意”,写意是中国画的美学品格和追求,是中国画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境界。虽然绘画是空间艺术,戏曲是时间艺术,绘画的功能是制造空间,戏曲的作用是利用空间,而我作画则着力于利用空间,这是受影响独悟所得。相对而言,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不光是充分利用空间,而且也要给自己制造表演空间,二者是互通互补的,新凤霞看了张继青表演的《痴梦》后说:“一人在场,满台是戏。”“写意”给中国画家和戏曲家提供了一个无限施展个性和才华的空间。
昆曲和国画同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的美学品格和审美情趣。正、大、清、雅是我对中国画美学的追求。品正是审美的根本;容大是审美的气质,有容乃大;雅致是美学品位;清净是审美心态。而昆曲恰恰具备了这些美学品格。
元代大画家倪云林(倪瓒)就与大词曲家顾坚为友,并精通词曲,明代大画家徐渭(青藤)著《南词叙录》中记载“以笛管笙箫琶按节而唱南曲”,文徵明曾在张广德的《真迹日录》上载有南曲的写本,明吕天成《曲品》卷上有不作传奇而作散曲者计二十五人中就有唐寅(六如)、祝允明(枝山),清代郑燮(板桥)作小唱道情等,可见书画与昆曲有着密切的渊源,至今能音律、善拍曲的书画家不乏其人。
南齐最早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要意,我分别理解为“气”:是指画家的气派、气度、气质、气息,这些是靠思想人品学问修养来体现。对戏曲表演亦是如此,所谓台下看戏,台上看气。“韵”是作品韵律、节奏、风格、意境和情感,对于戏曲家来说舞台表现更为直接。“生”是指画家对生生不息的无比丰富的大自然的深刻认识,感受和理解及深厚的生活基础,这对戏曲同样重要。“动”即是活态作品表演感人的作用和生命力,以及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对继承发扬,承前启后所起的推动作用。
昆曲之美,不光是载歌载舞,轻柔婉转,还在于它的画面之美,在昆曲演出的舞台上,不管从何角度看,不需人工,不废剪裁都是美丽的画面。瑞士一画家用毛笔和水墨熟练画了一件飞马后,十分感慨地说:东西绘画虽有差别,但中国画其中包括了东西绘画的一切原理和技术。昆曲的表演艺术对中外戏曲艺术同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艺术环境和艺术氛围对成功至关重要,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选择,靠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靠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去营造适合自己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环境,所以对昆曲和古琴情有独钟,“每每作画必听曲,不唯是好亦成癖”,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习惯了,我喜欢《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的“一生爱好是天然”那种情怀,《玉簪记·琴挑》中“月明云淡露华浓”、“落叶惊残梦”的意境,那种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优美韵律,常常感到作画时用笔用墨有一种出神入化、鬼使神差的快感,沉浸在“半入江风半入云”状态中,模糊了时空界限,达到一种如幻如梦的境地。
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戏曲,历史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产生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戏剧与产生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印度梵剧,如今早已绝迹,退出历史舞台,而在中国,昆曲却完整保留舞台演出形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三大画派具象派、意象派和抽象派中,中国画的形式和美感是受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传统审美观和习惯的支配,没有完全受西方“具象”和“抽象”画风的影响,而是走“意象”之路,这是中国画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高度自由的一种审美境界。昆曲和中国画始终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而未被其他艺术所冲击所代替。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昆曲和中国画有很强的继承性、写意性。在技术上重程式,重规律,讲功力,有条理,从容不迫地去表现。昆曲六百年虽然经历兴衰坎坷,但薪火不断,名家辈出,昆曲以它独特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永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星。
昆曲和中国画一样,同样遇到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毫无疑问,继承传统是首要的。当然经典文化不是看它的受众面,而是看接受人群的层次。昆曲是经典,所以是小众文化。大众是娱乐。往往引领文化潮流的却是小众文化。
文化没有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之分。我以为如果仅以创新为标准,那就没有标准了。“创”和“新”结果是不确定的,“创”不一定成功,“新”不一定是最好的。文化只有优劣高下、经典与糟粕之分。唐诗宋词是新还是旧?《红楼梦》、《牡丹亭》是新还是旧?孔子《论语》是先进还是落后?凡经过历史检验而流传下来的文化都是经典,后人都应该珍惜呵护。那些没有本源、缺乏本民族文化感的所谓“文化”虽然能哄闹一时,最终是要自生自灭的。面临市场经济的纷纷扰扰,在官与商主宰的现实社会中,艺术家是否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排除干扰,坚持独立创作个性和心态,这确实是一个选择和考验。所以我们应该懂得,何谓传统?对我们来说前辈大师及他们留下的经典作品就是传统,是座大山。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是财富,也是资源,是不朽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发展史。我们应时时怀着高山仰止的崇敬之心、感恩之心,我们的责任只能在这座山上植树造林,使青山更加枝叶繁茂,绝不能乱砍乱伐。我们也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的文化生态环境。何谓现代?现代不是高楼大厦,不是高速公路,不是声色犬马,而是回归自然、反璞归真、善待传统、善待生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盲目地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在灯红酒绿的现实生活中,追求一个至真、至善、至美、至高的现代文化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之心,这样就能用风采照人的表演、不朽的笔墨来完成我们民族独特的形式、气派和崇高美。
张尔宾的芥子园情结
文/晓江
张尔宾,著名画家,1986年加入民盟,后当选民盟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人大代表,现任职于南京市文化公司十竹斋。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张尔宾不仅拥有不菲的成就,对南京的文化建设事业还充满了热情,12年来锲而不舍地为恢复兴建金陵芥子园四处奔波、无私付出。
芥子园是金陵名园,因明末清初李渔及其《芥子园画传》而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李渔(1611-1680),以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著称,而兼擅小说、戏曲,对造园艺术亦有极高的造诣。在他一生构筑的众多园林中,寓居金陵时于1665年造的芥子园最能代表他的造园才能和思想。芥子园以其卓越的造园艺术和巧思横溢的园林巧异,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许多著作如《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记》等都在芥子园完成,他在芥子园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李渔移居杭州后,芥子园几易其主,终于湮没,到民国初期已是一片菜园。现在,作为芥子园遗址所在地?d?d中华门内老虎头?d?d已是高楼林立,毫无踪迹可寻。
在对李渔和芥子园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后,张尔宾对恢复芥子园有了一个设想:开发利用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以金陵芥子园为主体的李渔文化园,用于接待国内外宾客,作为诗词书画、京剧昆曲、民族音乐、中医保健、美学美育、中国园艺、中国美食、影视艺术研习之地,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提供接待场所,并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芥子园及李渔文化研讨会。张尔宾认为恢复后的芥子园应办成独具南京特色的著名园林文化精品,成为集园林景观、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经济实体,达到旅游、文化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南京园林文化才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涵和品位才能得到体现和提高,从而推动南京旅游文化由走马观花型转向高层次、多层面的休闲、疗养、参与型。
有了这个大胆的设想,张尔宾很快就付诸行动。1992年初他写了《关于吸收外资重建南京芥子园的构想》,在民盟南京市委的关心支持下,以盟市委的名义向南京市委、市政府、人大等发文[宁盟发(1992)7号]推荐,很快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时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顾浩批示:“请沃副市长抓紧找有关部门商量一下,提出意见。”市委副书记胡序建批示:“此构想很好,请范市长阅并批转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论证。”在南京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张尔宾再次提议《重建芥子园,发展十竹斋》(第7024号建议)。市政府办公厅对建议的答复是“建议很好,市政府十分重视”,“市政府正在制订南京市的文化战略规划,将重建芥子园、发展十竹斋的工作纳入规划范围。”  然而,随着有关领导的调任,加上当时的经济文化环境的不成熟,张尔宾的重建芥子园构想被搁置了,但这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他以发信函或登门拜访的方式征求有关专家对这个构想的意见。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先生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王达弗先生在信中都谈到:中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生前对李渔的芥子园是很重视的,他认为芥子园在南京,南京艺术界更有必要重视它,他曾在《中国版画史》中提到:一要恢复芥子园,有钱可重建;二要重印《芥子园画传》。著名大师李剑晨也写下了“继承和创新都离不开源,它是我国艺术在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著名版画家吴俊发访问法国国立图书馆,图书馆负责人特地向他介绍李渔的芥子园,他认为“建设李渔文化园是件大好事,一方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将为精神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不但如此,还将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南京增添光彩。”
有了专家的肯定和支持,张尔宾对实现自己的构想更有信心了,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招商引资上,因为他明白,再好的构想,没有投资方的认可,也永远只能停留在构想上。他广泛联系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内外的一些企业家,向他们宣传芥子园的情况。有的企业家和领导不懂,他就从“芥子园”三个字怎么写开始“扫盲”,并买了一部《李渔全集》,整理出大量的资料作为宣传材料,在《中国书画报》、《东南文化》等报刊杂志撰文宣传介绍芥子园,致使有些企业家一时兴起纷纷去买《李渔全集》,连书店都觉得奇怪,一向无人问津的《李渔全集》怎么会接二连三的被人买走,甚至出现断货。然而商人的眼光不会只停留在兴趣上,只有利益才是驱使他们的动力。一次次的无功而返没有动摇张尔宾的信念,他仍锲而不舍地寻觅着。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3年,张尔宾偶遇立信投资公司副总谢伟宁(现为民盟盟员)。当时谢总是因对书画感兴趣受邀到张尔宾家作客,在交谈之余,张尔宾给了他一份芥子园的资料,没想到很快就得到回复,立信投资公司对这个项目有极大的热情。苦苦等待了近十年的张尔宾听到这个消息简直是喜出望外,他立即就选址问题进行联系。最后园林局领导认为此项目很好,很适合园林文化发展。经过多轮洽谈,最后达成由南京市园林局出地、立信公司出资的协议。市政府和市建委先后批准:“李渔文化园是由南京市园林局和南京市立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文化重点工程”,旨在充分挖掘、保护、弘扬以李渔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南京旅游文化的高层次、多层面,积极实践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和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彰显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文化战略规划。
李渔文化园选址玄武湖湖北向地块,占地约28000平方米。按照中国江南园林、明清名居建筑风格,参照李渔造园美学观点,景点与功能相结合,融入现代建筑审美意识与功能,除恢复芥子园原有景点如浮白轩、月榭、来仙阁、歌台外,园中还将着意结合芥子园画传中的石谱、花卉谱等精心布置,使之处处诗情画意,除供中外宾客游览外,还可以作为书画爱好者学习、写生或创作的场所,结合文化项目开发,增加功能性建筑。为了高起点、上规模、有计划地开发李渔文化园项目,还邀请了国内外园林设计专家结合景点和功能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之既具有金陵园林特色,充分利用玄武湖自然景观,又要简洁精美。李渔文化园将与玄武湖系列景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玄武湖环湖路改造工程增添亮丽的色彩。
万事具备的李渔文化园只等着开工建设的日子了,为此忙碌了十多年的张尔宾却依然不得闲,似乎永远有一堆新问题等着他去解决:在招商引资期间,由于张尔宾大力宣传和推广芥子园,使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芥子园这个品牌的价值,导致现在出现了以芥子园为招牌的装饰公司、家具店、画廊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芥子园为主体的李渔文化园的文化品牌价值。最令张尔宾和投资方头疼的还是开工日期问题。由于李渔文化园选址在玄武湖,工程必须等玄武湖总体详规出台才能开工。然而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却不可能将一笔六千万的投资用在一个迟迟等不到开工日期的项目上,如此巨额资金的等待必然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为了重建芥子园,张尔宾可以说是等待了12年,也忙碌了12年。如今李渔文化园工程虽说已是万事具备,但要真正解开他的“芥子园”情结,已过耳顺之年的张尔宾还将继续等待,继续忙碌……




张君悌的人物轶事
金人,原名张少岩,后更名张君悌,笔名金人、田丰。1910年4月25日生于河北省南宫县。自幼丧母,随父亲辗转漂泊于苏、皖、豫、京等地。在读小学阶段,曾在南宫、开封、苏州、淮阴、北京等地学校就读。1923年于北京师范附小毕业,1925年考入北京安徽中学。1927年来哈尔滨,在东省特别区地方法院当雇员,...

张君悌的人物生平
1945年起历任《东北文学》、《生活报》编辑,北京时代出版社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静静的顿河》、《荒漠中的城》、《只不过是爱情》、《契诃夫小说选》、《绿野仙踪》、《盖达尔的故事》、《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磨刀石农庄》、《母亲》...

巴塔洛夫职业生涯
巴塔洛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苏联电影界人物,他不仅在表演领域有着卓越贡献,还担任了电影学院的教授。1950年,他从莫斯科艺术剧院表演班毕业,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1954年,他在电影《大家庭》中首次亮相,饰演的阿列克赛·茹尔宾角色为他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这标志着他事业的起点。随后,巴塔...

世界十大神偷大盗:他们杀人放火 一张照片却值500万美元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神偷大盗人物先知: 布屈卡西迪、迪克特尔宾、克劳德杜瓦尔、奈德凯利、温森佐佩格拉、萨尔瓦托朱利亚诺、兄弟悍匪、比利小子、哈里斯穆尔日布屈卡西迪-专偷火车 创立布屈卡西迪帮,最佳搭档是哈利阿朗佐隆格巴(人称日舞小子),他们是美国旧西部时代著名的火车抢匪和银行抢劫犯,1896年至1900年这5年时间里与8...

世界十大神偷大盗:他们杀人放火 一张照片却值500万美元
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神偷大盗人物先知: 布屈卡西迪、迪克特尔宾、克劳德杜瓦尔、奈德凯利、温森佐佩格拉、萨尔瓦托朱利亚诺、兄弟悍匪、比利小子、哈里斯穆尔日布屈卡西迪-专偷火车 创立布屈卡西迪帮,最佳搭档是哈利阿朗佐隆格巴(人称日舞小子),他们是美国旧西部时代著名的火车抢匪和银行抢劫犯,1896年至1900年这5年时间里与8...

世界十大盗贼 第一名曾盗窃过蒙娜丽莎
世界十大盗贼:1、温森佐佩格拉 2、兄弟悍匪 3、比利小子 4、西西里的罗宾汉 5、绿林好汉凯利 6、克劳德杜瓦尔 7、雌雄大盗 8、迪克特尔宾 9、巴彻卡斯迪 10、科尔顿哈里斯摩尔 1、温森佐佩格拉 详细介绍:著名的画像《蒙娜丽莎》曾经被一位叫做温森佐佩格拉的男性盗取,由于卖画的时候被发现,从而入狱,...

“新艺术运动”主要人物的设计思想与作品风格
主要人物:安东尼·高迪。设计思想:他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他出身卑微,是一名普通手艺铜匠的儿子。他一生被肺炎折磨,从小就沉默寡言。17岁开始在巴塞罗纳学建筑,其设计灵感大量来自他广泛阅读的书籍。早期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征,也就是其设计生涯的“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作品...

柯切托夫的生平
我写了些有关农业、有关当地工厂的工人、有关博物馆的科学工作者和普尔科沃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文章和论文。 一年以后作为“列宁格勒其理报”的记者,我在列宁格勒州各地旅行。旅行使我看到了正在开发的新采石基地、新亚麻加工工厂;我访问了许多集体农庄和农业机器站,我会晤了果树培植工人、渔民和边防军战士。伟大的...

论述:后现代主义、新艺术主义、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之家由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22号开设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一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成立于1898年,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这三个组织及...

新艺术运动的主要作品```还有化的内容用在各国发展状况```谢谢...
新艺术之家由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22号开设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一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成立于1898年,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