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小故事

作者&投稿:都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孟母三迁”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人,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家里贫困,母亲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成才。
孟子小的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有样学样,孟子就跟着学了一些拜祭之类的事情。他的母亲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就将家搬到集市边,孟子耳濡目染,就学习一些怎么做买卖和杀猪之类的事情。他的母亲又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对儿子的读书有影响,又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学到很多礼节,感受到文人的生活,他长大后,学成了六艺,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五子登科”的故事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出生在五代时期,相传他三十岁前作恶多端,到三十岁时还没有孩子。有一天,父亲托梦,让他悔过向善,或可以改变命运。他突然就醒悟了,将父亲的话谨记在心,多做善事好事,帮助别人,对自己严格要求,生活很节俭。他后来生了五个儿子,他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了榜样,通过严格要求,五个儿子都成才了。
后生五子,且齐登科甲。长子曰仪,为礼部尚书;次子曰俨(yǎn),为礼部侍郎;三子曰侃,为补阙;四子曰偁(chēng),为谏议大夫;五子曰僖(xi),为起居郎。
3、“扇枕温衾”的故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是东汉人,他家境非常贫寒,但是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用扇子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把父母的被窝暖热,辛勤做家务事。另外,还能努力学习儒家经典,写的一手好文章,被人称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被后人评为“二十四孝”中的一个孝子。黄香的孝顺长辈,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美德。
4、“孔融让梨”的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勤奋好学,而且懂得谦让。在他只有四岁的时候,一次家里分梨,他把大的梨让给哥哥,自己拿最小的,对兄长非常尊敬和友爱。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赵普读论语”的故事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普是宋朝人,他辅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来又辅助宋太宗。他已经做官到中书令了,即是宋代的宰相。但他还是手不释卷的阅读《论语》,学到了很多治国安邦的道理,辅助了两朝国君。他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也成为了以儒学治国的名言。很多国学经典,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不断学习的。


经典有趣的汉字小故事有哪些?
1、“曌”:唐代有个武则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2...

孟母山迁的故事在山字经中是如何描述的?》
《三字经》从第25个字开始,用了12个字的笔墨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故事讲的就是孟母为了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气愤地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教育孟子坚持不懈地学习的事。

汉字的故事
李泰伯说:“诗中写云山江水的话,意境很大,后面用一‘德’字来承接,便觉得有些局小,而且太呆板。把‘德’字改成‘风’字,你看如何?”范仲淹听了,连声说好,马上就把“德”字改成了“风”字,并且尊称李泰伯为一字之师。 清代著名画家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席间话题突然转到绘画上来,有人说:“世上...

有关汉字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关字联的经典小故事。
”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咸丰年间,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气,但傲气十足。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学馆,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卖弄文墨,于是同两学童对句。卜昌冷笑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汉字的故事?
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重要标志,全华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都是汉字这个伟大发明的衍生物,所以汉字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不折不扣的第五大发明,是一切华夏文明存在的基石。本书用故事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文化和奥秘,揭示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关于汉字的来历的小故事
汉字的由来小故事

汉字的历史故事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

名人勤奋练字的故事?
一、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各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

有哪些造字的故事?
1、嬴政造字。传说,秦始皇的秦字原来是写作琹,他统一中国后认为琹是两王并肩坐在木椅上,所以决定重立国号,众臣说: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劳大小《春秋》上都有记载,嬴政听了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二字各一半,合为一个秦字,以代琹”,提笔写了秦字,从此,便立国号为秦。2、杨坚...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中的故事有哪些(具体的故事) -
只虽延迪: 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

梨树区17337391452: 请问,谁有三字经的小故事? -
只虽延迪: 三字经中的典故 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用一段编故事 -
只虽延迪: 三字经小故事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故事 -
只虽延迪: 1尧的传说2舜的传说3大禹治水 4孟母断机6孔子相师5孟母三迁8千古一帝 7苏秦刺股9文姬辨琴12孔融让梨11韦贤教子10刘邦反秦 13买臣负薪16孙康映雪14黄香温席 15孙敬悬发 17五子登科 18祖莹学诗 19车胤囊萤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小故事 -
只虽延迪: 孙敬,苏秦,车胤,李密,孙康,朱买臣,李密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梨树区17337391452: 从三字经中选一句话写一个小故事300字 -
只虽延迪: 三字经小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有什么故事 -
只虽延迪:[答案] 1尧的传说 2舜的传说 3大禹治水 4孟母断机 6孔子相师 5孟母三迁 8千古一帝 7苏秦刺股9文姬辨琴 12孔融让梨 11韦贤教子 10刘邦反秦 13买臣负薪 16孙康映雪 14黄香温席 15孙敬悬发 17五子登科 18祖莹学诗 19车胤囊萤 20窦燕山教五子 21孔融让...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里的故事的介绍 -
只虽延迪: 三字经里的故事以《三字经》为素材,由52个小故事汇集而成,分上、下两部,计52集,每集12分钟.故事由布袋和尚的幼年开始讲起,集中表现了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的重义之道.既保留了《三字经》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现代动漫的元素,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该剧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启迪后人.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里的典故 -
只虽延迪: ...孟母三迁,抛砖引玉了 2...窦燕山, 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

梨树区17337391452: 三字经的故事
只虽延迪: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教子,曾几次搬家选择邻居.儿子(孟子)逃学,孟母就把织布机上得杼折断以教育他. 故事 孟子四、五岁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经常学人家哭丧的模样.孟母见了,赶紧把家搬到了镇上.哪知孟子有跟着邻居学会了杀猪卖肉.孟母有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从此孟子就模仿学生念书的模样,还很有礼貌.孟母这才居定下来.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杼,说:“杼断了,布不能在织;你途中停学,就和我只不成不一样前功尽弃.”从此,孟子便发愤读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