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作者&投稿:重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人力资源行业将进一步细分领域
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看,人力资源行业正在进一步细分领域,很多创新型企业都开始集中优势资源开发细分市场,并且具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审计。例如,猎聘网专注于中高端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拉钩网专注于互联网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51社保专注于人事代理的人力资源服务以及金融小伙伴专注于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上述公司在目前人力资源行业都属于知名企业,高度关注各自细分行业,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人力资源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由过去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的竞争转向细分领域人力资源服务的深度竞争,人力资源行业将进一步细分领域。
二、人力资源行业供给模式发生变革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将人才供给方和人才需求方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使得生产者与人力资源的终端消费者越走越近,并且由此形成了一种以人力资源终端消费者为攻击对象的新型的供给模式,人力资源行业正由传统的B2B模式发展为C2C、B2C模式,终端消费者(包括员工和人力资源HR)将在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的驱动下作为关键因素参与到对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及流程的创新和改造的进程中,人力资源行业供给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近年来,快速兴起的职业社会交际网站就是人力资源行业供给模式创新发展的真实体现,例如领英、微人脉、天际网等等,它们一方面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另一方面更是求职者拓展职业人脉的平台。以领英为例,它已经记录了很多专业人士的简历。事实上,“互联网+”带来了新型的社群效应,人力资源行业供给模式从而实现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个细分行业领域人力资源服务的终端消费者,他们对人力资源服务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而需求就是创新的驱动力,也就是人力资源行业生产更加具备互联网属性产品最重要的依据;二是作为购买方的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和专业能力对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流程和创新产品提供专业的反馈意见。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企业员工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参与与体验为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带来创新驱动力。
三、人力资源行业整合发展成新趋势
前文已经阐述了人力资源行业发展将专注于各个细分行业,但是要专注细分行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则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打开市场,并且互联网时代竞争往往都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投入,像滴滴、OFO、摩拜等都经过了很多轮的投资才得以发展壮大,所以人力资源企业要通过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来扩大自身的规模,仅仅通过自有资金参与市场的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人力资源企业是否能够发展壮大则需要通过资金的支持。近年来,行业内一些企业凭借良好的宣传和营销以及强大的产品功能,并且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做支撑,利用新颖的企业产品理念以及社会资本的支持实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企业的市场估值提升,这些企业依托资本以及附加资源(包括客户、技术等等)在市场上实现快速扩张,与此同时,随着人力资源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行业内并购重组的日益频繁,未来存在领先的人力资源企业进行整合的趋势和空间。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人力资源行业将重新洗牌并实现整合发展。
人力资源行业作为一种产业活动体系,现已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成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互联网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人力资源行业转型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发展瞬息万变,如果人力资源企业不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一定要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及时对自身发展战略做出调整。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要求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人力资源企业应当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实现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我国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过,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同时还面临着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分散、市场监管亟需加强等体制性问题。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过,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亟需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分为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两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由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就业训练、创业服务等服务实体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提供公益性的就业服务,并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覆盖面日益扩大。2010年,我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交流会4万场次,并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
  (二)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从服务项目来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逐渐从提供现场招聘、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传统、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产品转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已经形成了国有机构(包括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涌现出了中智、上海外服、北京外企等一批规模化发展的国有企业,此外还有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万宝盛华等一大批实力日渐壮大的民营和中外合资企业,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多元化。以2010年为例,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1327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153万家次,私营企业903万家次,外资企业271万家次,分别占总数的11.5%、68.1%和20.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对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络招聘行业成长很快。前程无忧的注册用户数在2011年第二季度就已经突破5000万人。2010年,国内使用网络招聘的企业数量达到105万家,较2009年增长29.6%。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所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推动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交流会)14.7万场,各类参会求职人员10218万人次,参会单位621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信息9344万条。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12万次,培训各类人员697万人;为98万人提供了人才测评服务;为63万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提供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87万人。
  (五)人力资源行业服务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竞争力弱,主要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
  1.人力资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对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发育滞后,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弱,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不多,并且企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22.1万人,平均每个机构仅有4.5个从业人员。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矛盾突出,高级管理人才、项目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均严重缺乏。
  2.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高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弱,服务细分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高端服务缺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与跨国人力资源企业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3.服务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承接外包业务的人力资源企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主要以职业介绍、人才招聘为主,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品牌,提供个性化服务、复合型服务的能力不足。由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经营中无法形成市场优势,经常采取在低端市场比拼价格的竞争方式。
  4.人力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化建设滞后。近年来,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进,系统的技术改进以及其模块的功能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还普遍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职业介绍机构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信息尚未进行整合,还没有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也没有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变化快速调查制度。
  5.国内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违规操作行为,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国内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重眼前效益,有的企业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求职者,严重损害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信誉。违规操作问题在劳务派遣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缺乏监管的背景下,一些劳务派遣机构进行恶意竞争,违反法律规定进行派遣,损害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目前,与劳务派遣相关的劳动争议的数量已经占到我国劳动争议总量的20%。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面对一些亟需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和障碍性因素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和障碍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
  (一)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分散。各省(区、市)原人事、劳动部门分别设立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门也设立了毕业生市场,三个市场服务对象趋同、服务项目交叉、管理各自为政。目前,三个市场之间的整合还没有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区域市场相互分割现象,造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错位。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界限不清晰,大多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混合职能,在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市场化的业务,有些机构甚至以市场化业务为主业,使得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混合在一起,这产生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两者出现错位。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本应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为主要任务,但实际情况是它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开展业务,把经营性服务作为主业,导致提供的“公共产品”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二是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机制不活,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不足。街道、社区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较薄弱,难以向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三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所开展的市场化服务由于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人才供求、价格及市场预测等反应不灵敏,服务效果欠佳,难以发展壮大。四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市场和办市场一家,产生了部分业务垄断、政企不分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监管亟需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薄弱,行业自律管理缺失。各省市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建设起步比较晚,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有些城市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执法人员,有些城市虽然成立了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但大都有名无实,既没有机构编制又没有专职人员。这造成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开展监管。同时,行业组织在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方面比较薄弱,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规范行业发展的功能不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监管的依据不足。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法规层次不够高,对行业的规范和指导功能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监管的依据不足,部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打法规和政策的擦边球,不正当竞争甚至侵害求职者、用人单位利益的事件不断增多。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普遍重视机构的许可与审批,重视年检,忽视甚至不开展经常性监察。
  3.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目前,人力资源监管的职能横向分散于各个部委,大部分有关人力资源的监管职能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来执行。在多头管理、统计和信息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一些业务领域进行有效监管的难度很大。
  (四)市场准入管制制度亟需调整。一方面,劳务派遣的市场准入过于宽松。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门槛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就可开展相关业务,无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事前审批和事后备案。2008年以来,我国新注册劳务派遣机构大幅增加。部分劳务派遣机构不具备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能力,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能力差。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市场准入管制又过于严格。人力资源企业如果要开展跨区域业务,需办理多次许可手续,不利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我国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也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人才中介机构,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
  (五)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少。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人不了解正规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职业中介都是“黑中介”,高级人才寻访服务是在“挖墙脚”。我国部分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运作不规范、经营缺乏诚信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正面宣传和引导不够等方面的原因。人力资源是社会第一资源,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科学认识和把握。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困扰尚未破除,人力资源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少,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此外,我国各级政府制订的政策措施在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方面还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为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将有效促进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建议深化体制改革,解决制约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健康发展。
  (一)深化人才服务领域的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之间的关系。2004年以来,我国劳动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开始向公共就业服务转变,并得到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人事部门先后提出了“管办分离”、“事企分开”、“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性服务分离”的改革思路,探索了多种改革与发展模式。今后要在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建议将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竞争业务进行明确界定,推动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逐步将市场竞争业务剥离出去,向人才公共服务转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主要解决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行为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或不宜采取市场行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以人事代理和人事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人才公共信息汇集与发布、特定目标的人才智力引进、人才预测、人才环境监测、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无偿服务、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等,这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
  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管办分离,创造条件逐步将人才市场推向社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各级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要对本单位承担的职能进行认真梳理,逐步将经营服务职能剥离出去,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如果改制后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承担部分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则由各级财政对其进行适当补贴,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购买其服务。
  (二)尽快整合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是尽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强化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体制性分割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在此方面,江苏、辽宁、天津等省(区、市)已经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建议在吸收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明确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目标,或出台指导性意见,为各省(区、市)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制定统一规范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导向对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行整合。同时,要以两个市场整合为契机,由政府统一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经营服务逐步分离,要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职责任务、工作目标、运行方式、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规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秩序。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早整合政策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业务资源,消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诚实守信、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环境,为求职人员提供系统完善周到的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政府服务。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议重点开展下述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是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建议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规范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秩序,为相关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修改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有关劳务派遣的内容,对“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同工同酬”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解释,使有关法律条文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开展市场监管。人才服务业管理部门要逐步从办市场向管市场转变,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依法、有效地指导、监督、规范人才服务机构及其活动。要加强人才服务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要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从“管控”向“服务”与“监管”相结合转变,注重开展经常性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和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黑中介、超范围经营和跨行业经营的违规中介,加强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检查。推进人才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健全完善人才服务许可。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要求,建立并完善劳务派遣机构的备案制度和年度自查制度,促进劳务派遣机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针对劳务派遣工的利益诉求特点,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预警监测和应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
  三是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服务。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行业协会和非营利服务机构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这些行业组织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沟通企业及联系政府等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从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统一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与行业标准,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范围,使用统一标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同时要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行资质评定和分类管理,实现从审批管理向资质管理的转变。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清理有关政策规定,加大支持力度,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具体政策措施有:
  一是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社会认知度。通过举办学习讲座、组织调研、开展研讨、进行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是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建议各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方面的协调和合作,争取早日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是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与人力资源服务业项目的对接,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提高融资能力,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
  四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强包括专业化人才培养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申请为非营利组织,享受相关税收政策。
  (五)创新发展方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1.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及时转型,将市场化经营业务剥离出去并推向市场。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鼓励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若干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产业活力。
  2.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调整服务项目结构,积极发展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员工服务、管理咨询及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侧重客户导向,更加突出细致的专业分工,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3.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上海建立了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搭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体平台,形成了集聚产业、拓展业态、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的产业发展功能。国内其它地区可借鉴上海的经验,以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规划布局一定的区域,给予专门的政策支持,探索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4.实施更加开放的发展政策。适时放开股权方面的限制,从限制引入外资转变为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吸引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提升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的合资合作水平,引进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技术、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带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国际品牌营销与高质量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品牌。
  5.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工作。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所需人才。可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依托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研究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就业面临多年少有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社会秩序持续恢复,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2020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2010-2019年,中国就业人口规模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由于国家受到经济环境和外部的压力,在2018年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2018年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但降幅控制在0.1%以内;2019年,我国就业人口规模进一步下降至77471万人。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之前设定的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2020年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整体来看,我国就业形势仍然保持稳定。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年增长

1994年起,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并且持续上升,直到2011年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9年,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5.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7.4%。

城乡就业人口差距拉大

2010-2019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但增速趋于下降;乡村就业人员数量逐年减少,降幅波动变化,整体来看,城乡就业人口差距逐渐拉大。2019年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口数量为44247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1.91%;乡村就业人数降至33224万人,同比下降2.76%。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86万人。

城镇失业率整体下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企业停工停产较多,就业市场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带动就业岗位逐步恢复,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长。

2020年,全国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186万人,比900万人的预期目标多28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薪资水平逐年增长

近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逐年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30年来,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也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结构性调整继续开展,行业转型和升级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机构数量、营收、从业人数逐年增长,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行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领域与内容日益多元化的历程:从最初的招聘服务、人事代理发展到包括培训服务、劳务派遣、就业指导、人才测评、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产业链。

追溯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行业形成期与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服务机构数量整体上升

2015年以来,我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且新增机构中90%以上为民营机构。这主要得益于2018年《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进一步放宽人力资源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强了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3.96万家。

从服务机构类别看,2019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含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共设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量的13.4%;国有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占4.1%;民营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占78.1%;外资及港澳台资性质的服务企业占0.7%;民办非企业等其他性质的服务机构1470家,占3.7%。

从业人数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数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数达67.48万人,创历史新高。

营收水平不断增长

受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规模基数增大等因素影响,行业营收增速虽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超过东部,反映出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空间大,行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大、后劲足。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公报数据,2015-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行业营业收入处于上升阶段。2019年全行业营业总收入19553亿元,同比增长10.26%。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服务是干什么的?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指为人力资源的成长、管理、开发、流动等实践活动提供服务的组织与个人及其相关的业务活动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一般包括猎头及人才中介、多渠道招聘、人才(劳务)派遣、人才测评、培训、管理服务、信息调查和数据处理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这种服务既包括直接提供的劳务与...

谈谈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任务和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的人数逐渐超过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数,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工作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局限于员工在企业中、上班时间内的行为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开始将影响组织绩效、员工工作绩效的一切因素考虑在内,大大拓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

人力资源服务包括哪些
人力资源服务的基本定义的扩展:人力资源服务也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人力资源产业,指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各项外包服务,以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需求意愿。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作用的扩展:1、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合理有效地...

2020加强人力资源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新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加快建立我市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市政府领导安排,5月7日至31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人员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负责人,先后到江苏盐城市、浙江宁波市、安徽芜湖市等...

人力资源服务有哪些内容
有限性。4、人力资源招聘是指招收和聘请工人、职员参加工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招聘职工采取自由竞争的原则。5、猎头服务的出现,促成社会经济体制中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猎头服务已成为企业求取高级人才和高级人才流动的重要渠道,并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产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资源服务 ...

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过程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要求我国打破教育垄断、放宽教育资源控制、建立合理竞争机制、加快教育市场化的进程,并对我国教育体制进行系统变革与创新。《白皮书》指出,“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在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人力资源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如下。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之一。2、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趋势日益明显。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获得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和最新的人力...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包括哪些
一、人才市场属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还包括:1、各个地区的人才中介所(面对零散的流动人员);2、各工业区与地区的劳务市场(针对密集劳动型的企业);3、人才招聘网站(如南方人才市场、前程无忧等大小型网站);4、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针对人才培训与职场培训)...

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态环境越来越成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逐年提升,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式迈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人力资源服务是以什么为开端的?
人力资源服务最初可以追溯到1650年,当时英国人Henry Robinson提议政府设立职业中介所,以解决失业问题。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法的劳动力市场交易所正式出现在英国伦敦,这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正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和高辐射带动性的朝阳行业,为...

榆林市17144262709: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趋势 -
蒲肥金刚: 一、人力资源行业将进一步细分领域 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看,人力资源行业正在进一步细分领域,很多创新型企业都开始集中优势资源开发细分市场,并且具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审计....

榆林市17144262709: 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
蒲肥金刚: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态环境越来越成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逐年提升,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开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式迈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地提出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坚实的政策保障.

榆林市17144262709: 人力资源行业未来会怎么样发展? -
蒲肥金刚: 人力资源行业还是不错的,未来的发展还是很好的,不过这个岗位特别重要,因为你们招聘的人才将来会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的

榆林市17144262709: 如何把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
蒲肥金刚: 在资本的运作之下,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源企业会朝着超大型综合服务型企业和小而专的微型服务企业两条路径前进,这就对企业的专业化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业务进行整合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一条...

榆林市17144262709: 2020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前景如何,会存在那些影响呢? -
蒲肥金刚: 2020年人力资源行业的前景很好,因为那些人力资源会为企业提供很好的服务,所以有必要去开发一家人力资源的行业的,嗯部门儿.

榆林市17144262709: 浅谈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向与问题研究 -
蒲肥金刚: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及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这个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清晰的认识到人才才是支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

榆林市17144262709: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蒲肥金刚: 1.政策.政府政策支持,并且在推进,关于中国企业的规范化、专业化,从事相关职位的规范化、严格化. 2.就业方向,发展方面.管理层,高管,社交圈子,商业圈子,比较高端,容易就业,待遇好.可以在圈子内构建团队,自己创业可以无虞. 3.企业提出,对于管理层人员要求综合素质极高,心理、培训都要会,过去传统意义的简单管理已经被淘汰;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师的重要性. 4.21世纪,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不仅倚重市场,更要倚重管理.契合经济的发展,契合政策,契合企业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很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