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为何不喜欢李白

作者&投稿:枝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人对待李白,为何会出现“尊而不亲”?~

李白被世人冠名诗仙,有人喜欢他的风格,有人喜欢他的气质,在文人雅士眼中李白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知识储备无人能及,现实生活中喜欢李白把李白当做偶像的人也是非常的多,那么宋人为何对李白的态度是只尊不亲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到了宋朝的时候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文人奇士非常的多,像李白这样饱读诗书能够出口成章的人数不胜数。什么东西都是多而不鲜,有能力的人多了就不会过分的去崇拜某一个能力强的人了。他们尊敬李白的才华,但是并没有对李白产生深厚的感情。
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李白的性格密切相关。李白是一个放诞不羁自由自在的人,但是宋朝的人比较欣赏有品味有涵养的人。对于宋朝人来说飘逸的李白和他们追崇的品质是不相关的,但是李白又富含文化能够写出惊艳世俗的诗歌,因此宋人对李白的态度就是尊而不亲。
三、因为杜甫的存在,所以让宋人对李白的态度不是很亲近。杜甫和李白被世人恭称为诗仙和诗圣,但是两个人的风格却大不相同,杜甫的诗歌更倾向于民生贴近生活,而李白的诗句责是非常的狂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有了杜甫这一更注重民生的诗圣,宋人自然不会过度亲近不可及的诗仙李白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当时以苏轼为首的著名诗人比较喜欢杜甫,所以宋朝的文人雅士就跟着有声望的诗人去选择亲近的人。
这样一说大家都应该会明白为什么宋朝人对李白的态度是尊而不亲了吧,毕竟李白的性情是任何人都模仿不了的。给不了别人亲切感的李白自然受不到别人的亲切感。

唐朝啊..... 李白(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 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今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但是,两种说法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问题本身是具有倾向性的,问题本身肯定了宋朝人不喜欢李白,不待见李白,事实真的如此么?

一、宋朝人不喜欢李白的依据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编辑李、杜、韩、欧四家诗时,曾有意把李白列在最后。或问:“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太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耶?”答曰:“白之歌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至于杜甫,则……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又曰:“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

在这段话中,王安石肯定了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但是否定了李白的格局,进一步推崇杜甫的诗在李白之上,又说李白见识污下,十之八九是说女人和酒。

由此引发了宋朝诗人对李白和杜甫诗歌高下的争论,因为杜甫的诗从格律方面更加工整,在立意方面更为符合家国情怀的主旋律,因此被王安石等极力推崇。

由此有人就认为宋朝人不喜欢李白。

王安石为相剧照

二、宋朝人真的不喜欢李白么?

那么问题来了,这就说明宋朝人不喜欢李白么?我认为不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

1、王安石能代表整个宋朝?

问题是宋朝人不喜欢李白,而这个宋朝人中间最主要的代表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宋朝的大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官居相位,可以说对整个宋代的文化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所以他对李白的评论在当时肯定是具有权威性的,就像我们今天如果有个文学泰斗批评哪位作家,估计也会是附和者云集的。

但文学评论本是一己之见,即便有附和之声,也不能代表全部宋朝人,更何况在整个宋朝,写诗也无人能超越李杜的。

以一家之言就断定宋朝人不喜欢李白,也未免太以偏概全了。

2、在两大高手中间推崇其中一个就一定是不喜欢另一个?

根据前面的史料记载我们知道,王安石贬抑李白也只是在与杜甫对比的基础上,认为李白在诗歌的思想内涵方面不及杜甫,并没有完全否定他的诗歌成就。而是杜甫的现实主义和家国情怀更符合宋朝人的价值取向。

我们说在拿两个人作比较的时候,肯定是各有优劣,而且评论者也会掺杂个人喜好,受个人见识的影响,王安石说李白的诗“十首九说妇人与酒”本就偏颇,而且王安石是个政治家,从他个人立场上来说,也会更注重诗歌的实用价值和政治意义,因此扬杜抑李也是理所当然的。

难道我们选出第一就一定是不喜欢第二么?这种推论也未免过于武断。

杜甫剧照

三、宋朝其他人对李白的评价如何

宋·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宋·苏轼: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李白谪仙诗》

宋·辛弃疾: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忆李白》

宋·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宋·孔平仲:“洒落风标真谪仙,精神犹恐笔难传。文章若出斯人手,壮浪雄豪一自然。”“太白之精出李白,诗中元帅酒家豪。”——《李白祠堂》

宋·韦骧:文章光燄本万丈,来此寂寞由谗挤。当时放荡沉清骨,因有声名不漂没。莫论楚屈与吴胥,谁有高才追彷佛。——《李白祠堂》

宋·李纲:谪仙英豪盖一世,醉使力士如使奴。——《读李白集用奴字韵》

宋·李弥逊:孤标尚想风尘外,佳句长留天地间。——《夏日宿广教寺风月清甚思李白敬亭诗有怀用似表弟韵》

宋·金君卿:谢公山下见孤坟,下阚平江万顷云。尽日舣舟空怅望,谪仙风骨在遗文。——《李白坟》

宋·徐钧:风骨神仙籍里人,诗狂酒圣且平生。开元一遇成何事,留得千秋万古名。——《李白》

李白醉酒图

以上还是宋朝诗人写李白诗歌中很少的一部分,经搜索,宋朝人写到李白的诗有上千首,多是称颂他的诗才和风骨。

所以,宋朝人到底有没有不待见李白,切勿断章取义拿王安石等几个人的评价做文章。



宋人的克己复礼与李白极端的自由浪漫主义完全相悖离。从风格上来讲,李白的诗就难于被宋人接受。

宋人形成了崇性理而抑文艺、重义理而轻辞章的正统文学思想,总是用道德理性随时规范自己的举动,并以此为衡量事物的首要标准。对诗歌这一艺术样式,更以道德理性进行严格制约。

这种有品节而又有涵养的内敛精神,与李白诗歌那种喷薄开张的情感抒发方式显然难以联系起来。

李白生活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唐代等级观念、士族观念较弱。盛唐时代诗人,事功精神强烈,向外用力较多、并不太看重自我持守,自由奔放习惯了。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孤丘。”李白个性自由、放浪不羁和他的家庭出生有关。李白生于西域富商家庭,子女教育比较自由。商人思想不太受传统礼教束缚。

李白受屈原思想和艺术创作手法的影响,对其“骚怨”文学精神的认同,在创作手法上全面借鉴了屈原的艺术精华,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想象浪漫雄奇、他借用屈骚诗句、诗意,骚体化创作。屈原思想和艺术创作手法在李白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升华。

举怀邀明白,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诗句表现了李白在河流、山谷中寄托自己的思想。这是李白受庄子绝对自由、遗世独立思想的影响。李白追求个人自由,一旦遭遇现实生活的挫折与种种打击,就寄情于山水抒怀。

总之,宋人论诗,虽也主张“吟咏情性”,但常有“发乎情止乎礼”的限制,自觉抑制激情。而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此是格格不入的。



因为宋朝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比如杜甫,处于同一时代的人肯定要为本时代的人投票了,所以不喜欢唐代的李白。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来小小的猜测一下吧,可能和李白的性格和诗歌有很大关系吧,李白是放荡不羁的李白,不拘小节,诗歌也是。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为何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原本李白该当宦途顺利,百尺竿头。但是,因为李白的性情历来不放在眼里显贵,最看不到谗谀献媚之人,因而他获咎了一个玄宗身旁最不克不及获咎的人――高力士。高力士固然是寺人,但却最得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李白当众侮辱高力士让他为本人脱靴,今后跟高力士结下了梁子。有一次,唐玄宗诏令李白...

大诗人李白为何一生不得志?他是如何想的?
大诗人李白在文学诗作上的成就,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然而李白在政治上却一生都抑郁不得志,短短的两次从政生涯也都不尽如人意。小编认为有李白自己的原因,也有朝廷的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李白在文学史上确实非常有造诣,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众所周知,李白是一位非常典型的...

李白醉戳天子威严,唐太宗为何只是大怒却没有杀了他?
但是李白潇洒和不屈的性格也是让唐玄宗可能又爱又恨,及杀不得又宠不得,也难以下手,但是放在现在李白这种人才也是特别的珍贵让人又爱又恨,人人都惜才,都懂得稀有物的珍贵,李白就像一块瑰宝让唐玄宗可能难以放下,有不好把握,所以说只是生气大怒但不舍得李白真的一命呜呼。

李白曾经去过京城做官,为何不到三年就被免职?
这种情感流露出来了,唐玄宗自然不喜欢。第二,不允许定位,违背了龙的美。被召见的翰林是御用语言,主要由赞美皇帝、使皇帝高兴的好诗好词组成。但是李白有一颗“治国平天下”的心,所以诗歌不可避免的会有这种情绪反应,违背了龙的美。据《新唐书》记载,高力士认为李白《清平调辞二》,“我问汉宫何人...

一代诗仙李太白,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公开与李世民的关系?
不过这个记载,至今为止未被官方证明,所以只能算作是野史趣闻来看。传闻在李白父亲那一代他们还和皇室有联系,可是到了李白父亲那一代的时候遭遇了战乱,他的家庭不幸受到了牵连,因此他的父亲带着家人四处流浪逃难,在蜀地四川、云南等等偏僻的地方都留下了足迹。后来由于当时李白父亲不引人注意,对他们...

李白是什么民族?唐朝朝庭不重用是不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民族问题不被信...
同样也不能“忽略”个人实力及人脉、为人处世等重要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你的明白??最后的决定还是要看 当家做主的表态,这才是关键。 谁说了算,就要看他是怎么理解的,怎么去做决定的。说来说去一句话,看唐朝那个年代的当家的是什么原因不提拔李白的。。。这谁都不知道的事情。

满腹才华的李白为何在官场上始终是郁郁不得志?
然而工作不到两年,李白就因为感觉翰林的工作内容过于平淡,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于是就开始消极对待。再加上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不省人事。酒品也不是很好,醉后胡话连篇,不成体统,曾经多次误事。皇帝唤他来朝,他也置之不理。唐玄宗看在眼里,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是记着小账的。李白在自己...

才高八斗且长相英俊的李白,为何得不到杨贵妃的喜欢?
然而现实总是不如人意,唐玄宗只不过是为了投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杨玉环擅长歌舞,有了李白,就不愁没有好歌曲,二人就此由唐玄宗亲自安排见面。一个是皇帝宠爱的妃子,一个因妃子被重用的文人,虽然杨贵妃很欣赏李白,但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处境,谈喜欢就是自找麻烦。也许杨玉环对李白确实...

李白成就如此之高,为何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大家都知道李白在诗坛的境界,至今无人能及。李白之所以没有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不是因为李白的才华不够。所以很多人纳闷的是,既然李白那么有才华,而且又是生于唐代创作于唐代,那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之中呢?其实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明朝时期,明朝史官朱右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

杜甫是李白交心的好友,为何李白对待杜甫的态度却让人寒心?
年龄上的关系不是太主要,地位上的差距才是最大的原因。据史料记载李白和杜甫相遇时是公元744年,那时候的李白早已名满天下,天下之人无不知悉李白的大名,而那时的杜甫只不过是个刚在诗坛上崭露头角的小人物,在他们两个相遇之前,杜甫就十分敬佩李白的洒脱,所以可以说杜甫对李白很大一部分是仰慕之...

桂东县19573152205: 宋人对待李白,为何会出现“尊而不亲”? -
充学穿心: 因为宋朝人虽然尊重李白在诗作上取得的成就,但是他们更加喜欢属于他们时代富有旋律的宋词.

桂东县19573152205: 王安石为什么喜欢杜甫而不喜欢李白 -
充学穿心: 王安石身为一代名相,看他在执政时期推行的变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有志文士,心胸和眼界自然要高出同侪.而杜甫和李白相比较,杜甫的三吏三别等作品,无一不是透露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所以,从这一层面上看,杜甫和王安石算是同道之人,那么,王安石对李白的推崇喜爱,也就顺理成章的.这种感情,是志同道合之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尊重肯定.

桂东县19573152205: 李白为什么被赶出长安了? -
充学穿心: 因为他勾搭上了杨玉环,而且皇帝觉得他自视甚高,却又只能作诗词歌赋

桂东县19573152205: 李白与杜甫谁厉害点 -
充学穿心: 不能相比的,李白是豪放流,一生放荡部羁,力士脱靴,贵妃酌酒,可谓洒脱到了极至,他的诗也是无比豪迈,读起来,抒情句让人热血沸腾,写景句恢宏辽阔.心情郁闷的时候让人能感染到骨子里的那份洒脱. 杜甫的主要是写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上的各种见闻,堪称中唐社会百科全书,现在都具有重要的考证价值. 他们虽然都是写诗,但在诗的两个小领域里面都达到了各自的顶峰.就像蓝球里面的中锋与后卫. 年轻的时候可能喜欢李白的多一些,中年后看破了世态炎凉,就更喜欢杜甫了.

桂东县19573152205: 为什么李白那么有名,却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呢?是因为他政治地位不高吗? -
充学穿心: 所谓唐宋是指末唐前宋,也就是唐朝末年,宋朝初年.李白是初唐的.

桂东县19573152205: 李白是无情无义之人吗?(兼驳方舟子) -
充学穿心: 文/易须看了方舟子的文章《浪子李白和情圣杜甫》,知道这又是一篇抑李扬杜的大字报,对此我感到忿忿不平,为李白,也为杜甫.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唐以来,朝代更替,文风诗风东西南北风乱吹,不是东风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桂东县19573152205: 李白死因
充学穿心: 李白的死因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二是病死,三是酒后失足落水溺死.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他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在诗的风格上自由浪漫、飘逸...

桂东县19573152205: 在宋代,有钱人的排场可以有多拽 -
充学穿心: 在宋代,有钱人的排场不一定有多拽.没有功名在身的富商家门不得超过五尺,出行穿布衣,不得携带武器出外经商,饮宴餐具酒器不得用细瓷,北宋初期沿用唐律商人子不得科考.李白就是因为父亲是商人,始终不得进士出身所以终生未能在仕途发展.

桂东县19573152205: 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轼,谁的才华更高?
充学穿心: 李白和苏东坡谁的才华更高?我先说说李白,李白是唐诗领军人物,被誉为诗仙的便是.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第一次远游开始”....

桂东县19573152205: 李白的人生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
充学穿心: 其实李白的人生还是比较消极的.他心比天高,总想大展拳脚.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时,他时常采用逃避的态度.高中经常讲到李白是壮志未酬的.古代很多文人骚客都是在壮志未酬的前提下,有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