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在亲人去世之后不哭也不悲伤反而很平静

作者&投稿:牟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有些人能在亲人去世后,不哭也不悲?~

亲人离世不哭不悲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悲伤到极致,反而会把心里的伤痛隐藏起来。二是有些亲人虽然关系也挺近的,但多年都不怎么来往,对不太熟的亲人自然也没有悲伤的情绪。
我的闺蜜恰恰就是第一种情况。去年她的父母因为车祸不幸离世了,就是真的非常突然那种,明明早上离家前还和孩子们唠唠叨叨的说着早上早点起来,别忘了吃早饭,晚上回来的时候,就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唠叨声了。


我们几个关系好的朋友经常去彼此家玩,所以对对方的爸爸妈妈就和自己的姨妈姨夫一般的亲,我们几个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当时就崩溃了,连着几天几夜的睡不好觉,日里夜里满脑子都是叔叔阿姨在世时的一幕一幕。
我们怕她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想方设法的想陪着她,但是从她知道这个消息开始,一直就镇定的仿佛没有这个事情一样。

她冷静的安抚还在世的爷爷奶奶姥姥,给还在上学的妹妹料理生活,和姑姑叔叔们商议葬礼流程,拒绝了我们的所有帮助甚至还反过来安慰我们不要太难过。
从出了事情的那天,一直到把所有事情都办完了的那天,一共一个星期,她照常吃饭照常睡觉,没有一点点悲伤的情绪,甚至在面对妹妹的时候面上一直带笑。



我们以为她是因为父母的突然离世一瞬间长大了,但是她父母去世的第八天,把所有事情都料理好了的第二天下午,她在家中忽然晕倒了。
她正常吃饭按时睡觉,麻痹着自己的悲伤情绪,就是怕自己倒下了。但是她真的不难过吗?恐怕最难过的就是她了吧,爷爷奶奶和姥姥虽然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他们大半辈子经历的多了,儿女早已成家立业,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遭受到日日相伴的人忽然离世的那种巨大的变化。

妹妹还小,她在努力的陪伴妹妹。家里的亲戚朋友虽然难过,但是毕竟不是自己最在乎的人。


只有她,父母在的时候,她就是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已经毕业工作快一年了,父母还是总宠着惯着她,生怕工资发的不够花,生怕同事欺负了她。但是,现在都没有了。
当然了,还有第二种情况,就是这位离世的亲戚和自己真的不熟。比如我奶奶的姐姐,我奶奶是远嫁到我爷爷家这边的,那个时候因为两个人一起去一个地方学习,奶奶为了爱情来到了这边。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这么多年奶奶回去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奶奶的姐姐,我和弟弟这辈的更是连见都没有见过。
这样说可能有点不太尊重,但是姨奶奶去世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我和弟弟真的没有太大的反应。我们自然希望家中的亲人们都身体健康,但是也不会强行悲伤。

亲人是我们最亲的人,亲人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网中是离我们最近的人,他们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是我们遇到困难之后最想去依赖的人。
我们因父母而诞生,父母养育我们,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父母都是最亲近的人,其他亲人的存在也会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莫大的帮助。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一方面,没有他们不会有我们,另一方面,他们也替代了父母来抚养孩子。
对于一个急需用钱的人来说,他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而不是外人。


因此,不仅是父母养育我们,我们所有的亲人组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都会给我们提供帮助。所以说,亲人是我们最依赖的人,当亲人去世后,人们会感到悲痛,既是因情而悲,亦是因理而悲。
但有些人在亲人去世后,他们不会哭泣,也不感到悲伤,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可以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
费斯汀格认为,当人们的认知成分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产生焦虑感,而此时行为往往已经发生,便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使认知达到协调状态。
除了那些突逢变故的人,一般情况下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即从医院报告病人患上疾病到病人死亡之间的一段时间。
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听闻亲人患上疾病或者绝症会感到非常悲伤和恐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亲人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心理状态会逐渐从焦虑转变为接受现实,这类似于临死前本人的心理变化。
当亲人离世后,由于这种结果已经发生,人们便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以缓解内心的悲痛,例如对自己或者他人说“其实死也是一种解脱”“生就意味着死,每个人都会死的”。
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说这种话还只是为了使自己达到认知的协调状态,但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就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真实态度。
在亲人从病危到死亡这一段时间内,其实人们已经饱受折磨,逐渐了解到生命的逝去已经不可挽回。
正是由于这一缓冲期的存在,才使得人们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从而表现为亲人去世后的不悲伤。


所以那些突逢变故的人往往哭得撕心裂肺,就是因为他们突然间感受到巨大的认知不协调。
他们没有时间调整自己的认知系统,于情于理都没办法避免悲伤的情绪爆发。但是一段时间甚至是很多年后,他们也会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这也是因为人们试图保持认知协调的心理倾向,否则人们将会一辈子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中,那将会生不如死。
从经验方面来讲,亲人去世之后有些人不哭不悲,是因为越哭越想哭。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即当情绪爆发之后往往收不住,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例如,当与他人吵架时,如果一开始就能有意识地抑制住自己的愤怒,那么事情一般不会闹得很大,但若是一开始就恶语相向、情绪激动,那么事情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同理,当人们遭遇不幸想哭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内心压抑住内心的情感,阻止眼泪的流出,那么最终就不会体验到最消极的情绪。
但如果一开始就放任自己的眼泪,肆无忌惮地嚎啕大哭,那么人们就会感到越哭越伤心,越哭越想哭,恨不得一股脑儿把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出来。
詹姆斯和兰格提出了外周情绪理论,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情绪,是因为知觉到了自身的生理变化,即外部刺激→生理反应→情绪产生。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因为悲伤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会感到悲伤。
当遭遇不幸的时候人们越哭越想哭,正是因为人们知觉到自身的生理变化,从而产生悲伤的情绪,而这种悲伤的情绪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哭泣。
所以有些人之所以不哭,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哭泣,就会感到悲伤,他们讨厌悲伤,也悲伤够了。

丧礼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它的目的乃为哀悼亡者,因为“哀悼人死为丧”。丧礼常被视为生与死的分水岭,从此生死两茫茫。故此,哀伤、悲痛、茫然、恐惧、绝望始终是丧礼的主线,勾勒出一幅幅泣血捶膺、令人心碎的画面。基督教的丧礼却不是这样,它一扫世俗丧礼的阴翳,注入基督复活的盼望,让丧礼成为全新的景观。基督教的丧礼充满了对比:生与死、哀伤与喜乐、绝望与盼望、今生与永生、时间与永恒、地上和天上、慈悲怜悯与审判决断、罪恶不堪与天国的远像……这些都似乎超越了理性的认知和言语所能表达的范围。因此,基督教的丧礼如同一座桥梁,将看见的事和未看见的事汇聚在一起,开拓了一个让人去整合复杂思绪的空间。

古典乐派的天才莫扎特在写《安魂曲》的前四年,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以友好的眼光来看,死亡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目的。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已与这位人类最好的、最忠实的朋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以至于他的形象再也不会使我恐惧,而是实际上带来抚慰与平静……我每天上床之前都要思忖再三,也许我——尽管我如此年轻——第二天将不复存在,所有那些认识我的人中不致有哪一个人会说,我在与人交往中怏然不悦或者心情悲伤。每天我都要为这种恩赐感谢我的造物主。”

这一切的改观,皆因基督的生命所致。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生命摧毁了死亡的捆绑和权柄,将一切怕死的人释放了出来。死,不再是生命不能承受的,因为基督已经承受了;死不再是生命的终点,因为基督经由死亡为人类开了一条通天的道路;死,不再具威慑人的力量,因为基督已经得胜死亡的权势。死,因基督的死而为世人成就永恒的生,生与死的对立在基督的生命中融合。基督的生命赋予人十足的信心和盼望去面对死亡、拥抱死亡、跨越死亡,生命在永恒中与基督相联。对死的投入不是对生命期望的延伸,而是对幸福期待的延伸,因为基督徒已经拥有基督的生命,等待他们的是永生的福乐。因此,当马丁·路德临死时,他重复三次说:“我把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真理之神啊,你已救赎了我。”约翰·弥尔顿的临别赠言是:“死亡是开启永恒之宫的伟大钥匙。”

中国人历来认为生死事大,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也强调亡者既已亡,生者当为之举行丧礼,此乃孝道之体现。孔子将“孝”和“礼”结合在一起,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则更强调送终丧礼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者可以当大事”。按照儒家的理论,丧礼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抒发。《礼记·问丧》云:“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仪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三年问》亦云:“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有血气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荀子进一步阐发了这种思想,他指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以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仪之法式也,儒者是也”。他认为丧礼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亡者家属的情感需要,因为亡者本身是无知的。



说起亲人去世,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奶奶生病了,爷爷呆着她四处求医,可是还是没有查出来是什么病,各种治疗方法都试过,例如针灸、拔罐、吃药等都试过,可还是没有好转,慢慢的,奶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刚开始奶奶还可以吃点稀饭,说话也说的清楚,两年后,她就再也吃不下饭了,只能喝牛奶,说话也不清楚了,最严重时候就是她连牛奶都喝不下去了,话也说不出了,就像才几个月的婴儿,走路都很困难,我们都知道奶奶可能撑不住了,但是,奶奶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女儿,她在等她女儿回来,不久后,姑姑回来了,奶奶见到了自己的女儿特别开心,那天她竟然想要吃稀饭,于是姑姑便开始熬稀饭了,奶奶走的急,稀饭还没熬好她就走了,或许是她的心愿达成了,她觉得她可以走了。

那一天是星期六,天下着大雨,我和弟弟正在做作业,不一会儿,就听到妈妈的手机响了,和往常一样,我们并不好奇,只是继续做我们的作业,这个电话很急促,才说几秒就挂了,于是噩耗变传来了,妈妈告诉我们奶奶去世了,当时的我们什么都没想,就拿起伞往奶奶家跑,我还没跑到奶奶家,就听到了鞭炮声——人一去世了马上就要放鞭炮。等我到奶奶家了,我看见姑姑和爷爷都在那里哭,我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着妈妈和姑姑给奶奶穿寿衣,当时的我也不害怕。

没过几天,家里就开始办丧酒,送奶奶下葬,我再一次看到爷爷在流眼泪了,他在屋里找奶奶喜欢的东西,并且一起放在了奶奶的棺材里面,我知道爷爷是舍不得奶奶,可是我当时表现得却很差,奶奶下葬时我还在一旁耍,若无其事的样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也很喜欢奶奶,可是我看她生病的样子很痛苦,想吃不能吃,想说又不能说,我觉得那就是活着受罪,每天吃那么多要,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更加严重了,这也使爷爷的生活更加忙碌了,去世对奶奶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奶奶可能也早就不想受罪了,可是她为了见姑姑一面坚持活下去,直到完成了她的心愿,她就再也没有什么牵挂了,所以我虽然有点舍不得奶奶,但是我一点都不悲伤,我的内心很平静。

亲人去世不一定哭才能表现他的悲伤,有些人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挂在脸上,他喜欢将其沉入心底,悲伤的人也不一定就会用哭来表达,其实表现的平静的人往往将事情看的更透彻,他或许比任何人都还要悲伤,比任何人都明白,人终究会死,人死也不能复生,但是他就不愿意告诉别人,以免让更多的人伤心。



1、他不喜欢这个亲人
2、他不容易感情波动,把情感放在心底

因为生前尽了孝道,没有亏欠死者……


为什么在人死后亲人还要摆席宴请亲朋好友?有什么意义么?
因为在过去家里有人过世后,全国各地的、近亲的、远亲的亲人和朋友都要来追悼,来的人越多,说明大家对去世的人越是尊重,既然大老远的都来给你家撑门面,你们家当然要请客喽,也算是和多年不见得亲朋好友聚会。

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亲人去世的预兆
2、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亲人去世的宜忌「宜」宜自嘲,宜施舍,宜外出。「忌」忌问诊,忌自省,忌运动。3、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亲人去世是什么意思做生意的人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亲人去世,代表物价波动,生意竞争,周转困难。梦见有人告诉自己亲人去世,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紫色,幸运数字是1,财位在西北方向...

亲人去世“重孝在身”这期间,都有什么禁忌?
亲人去世“重孝在身”这期间禁忌有不要进行娱乐活动、不去串门、家中不挂红等。这时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亲人的离世会给在世的人带来巨大的情感伤痛,很多人可能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才能从其中走出来,但是这又是一个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事情,人们会在亲人去世后用各种方式来祭祀...

老人去世的时候,为什么身旁一定要有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 北...

亲人去世后有什么讲究
帮助的人:16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问题一:亲人去世有什么讲究 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乡里乡亲之间) 送终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这时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

人到中年,有两种亲戚要远离,也有两种亲戚要亲近,分别是什么?
所以,人到中年,远离这类亲戚真的是正确的选择。虽说有些亲戚需要远离,但是生活中也不缺少与我们能够相处融洽的亲戚 第一,曾经帮助过你的亲戚 朋友是单亲家庭,有一年父亲曾在工地干活不慎被坠物砸伤昏迷送去医院,好在后来动了手术没有什么大事。那个时候,朋友的姑姑和姑丈听到消息赶忙跑来医院,他们...

我亲哥哥突然去世,三十多岁,全家人都在痛苦中,我特难受,想起他我就泪...
晚上则伴随失眠,白天什么事都不想做。第二阶段的反应叫面对与瓦解。经过了告别等仪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活着的人在情感上和意识上慢慢确认逝者已去的事实,有些人会大病一场,有些人开始不断追忆往事,把去世的亲人理想化,对一些遗憾的事情产生内疚心理,对失去亲人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有些人...

亲人去世有什么在衣食的注意么?
亲人去世一个,头七里面要准备食品,因为头七去世的亲人回家,因此会比较饿,我们要准备一些饭菜。同时大家要注意一点魂魄回来前,家里买的人应该回避一下,避免影响到亲人,建议可以去睡觉,把饭菜摆放一中午,睡不着的话可以在被窝躲着,避免影响亲人的转世投胎。我们在亲人去世以后,身上的孝字要记得保留...

老人临终谁在跟前谁就有福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这样老人家就会知道有人传宗接代。老人去世准备事项 老人家去世前要注意这几点:在逝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能让逝者光着身子而去。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

将死的人是喜欢亲戚朋友都去看看还是喜欢安静的走?
所以这个时候,很多老人,都喜欢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在一起,虽然很伤感,但也能够减少自己内心的恐惧,毕竟有人陪着自己说话,有人说话了,就不会去想那些别的事情了。 而这个时候也可以见见自己的老朋友,自己的亲人,毕竟这是一辈子的事了,以后都没什么机会了,好好看着自己的老朋友,自己的亲人,回想着年轻时候的点点滴滴...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子女在父母死后不哭? -
豆卢侨诺安: 1.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基于相互的爱与尊重.如果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关爱,子女在父母离世时可能不会表现出预期的哀伤.这种情况下,子女的行为可能被视为对父母的不敬,但实际上,它可能仅仅反映了他们内...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亲人去世我没有感觉?哭不出来? -
豆卢侨诺安: 刚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那么多只会有一点空白. 到家人过世了几天的时候. 那一种思念的思想开始泛滥. 就开始哭.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会有在亲人死亡后,不哭不悲的人 -
豆卢侨诺安: 不哭是因为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带他不伤心!有些时候不是哭出来才代表伤心!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亲人去世我却不会流泪? -
豆卢侨诺安: 因为你对他的感情不深,所以是以旁人的角度来面对时间,所以不会很难过,当然不会流眼泪

绵阳市17634605191: 一个人对亲人的过世虽然很难过但是不会流泪,为什么? -
豆卢侨诺安: 那你个性比较内向或不太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爷爷死的时候我都是到一边偷偷掉泪,守着人多我就像你一样不掉泪.其实一遇到丧礼很多人都是假哭,只出声不伤心.你是痛在心里,对亲人的这种感情自己知道就好.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我面对身边的亲人去世,没有一点悲伤,也没有哭 -
豆卢侨诺安: 为去世的亲人念南无阿弥陀佛,现在就念,多念一会儿,发音:Na mo a mi tuo fo 哭对亡人是没有用的,为他念佛,他能得到究竟的利益.祝福您的亲人,南无阿弥陀佛!

绵阳市17634605191: 有时候想问,亲人死亡后不哭不悲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
豆卢侨诺安: 苦是一种表面现象,心里怎么想别人不知道.好多哭的都是其他心里苦借题发挥.心里伤心是真的,化悲痛为力量.还有就是看淡生死,这种人思想境界高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亲人死了 我哭不出来 -
豆卢侨诺安: 有些人的泪点特别高,觉得自己特别悲伤但是就是不留眼泪,有些人泪点很低,很小的事情都能被感动,因人而异

绵阳市17634605191: 为什么最亲的亲人去世了,我却哭不出来 -
豆卢侨诺安: 人到最伤心的时候,不一定能哭出来,越是这样越难以走出来.找一个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你心里会好受一些,请节哀.

绵阳市17634605191: 亲人去世,为什么哭不出来? -
豆卢侨诺安: 亲人去世,不一定要哭啊,伤心一定要表现出来的吗?就像我的一个好朋友,她爷爷去世时就她没哭,不是对爷爷没感情,其实很爱爷爷的,可最后,她有时想起爷爷是就会哭的稀里哗啦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感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