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且AB,BO的长分别是方程x²—32x+240=0的两根(AB>BO),

作者&投稿:闳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图,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和B,OA=4,且OA、OB长是关于x的方程x 2 -mx+12=0的两实根,以OB为~

解:(1)∵OA=4∴A(4,0)又OA·OB长是x 2 -mx+12=0的两根 ∴OA·OB=12∴OB=3 故B(0,3)∵OB为直径 ∴半径MB= ; (2)连接OC∵OB是⊙M直径 ∴OC⊥BC ∴OC·AB=OA·OB ∵AB= =5 ∴OC·5=3·4 ∴OC= ∴AC= = 。 (3)∵OM=OC∴∠MOC=∠MCO又CD是Rt△OCA斜边上中线 ∴DC=DO ∴∠DOC=∠DCO∵∠DOC+∠MOC=90° ∴∠MCO+∠DCO=90° ∴DC⊥MC ∴CD是⊙M的切线。

(1)∵x2-6x+8=0,∴x1=4,x2=2(1分),∵0A、0B为方程的两个根,且0A<0B,∴0A=2,0B=4(1分),∴A(0,2),B(-4,0)(1分);(2)∵0A:AC=2:5,OA=2,∴AC=5,∴OC=OA+AC=2+5=7,∴C(0,7)(1分),∵∠BAO=∠CAP,∠CPB=∠BOA=90°,∴∠PBD=∠OCD,∵∠BOA=∠COD=90°,∴△BOA∽△COD,∴BOCO=OAOD,∴OD=OA?COBO=2×74=72(1分),∴D(72,0),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把C(0,7),D(72,0)分别代入得:b=772k+b=0,∴b=7k=?2(1分),∴yCD=-2x+7(1分);(3)存在,∵A(0,2),B(-4,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b=2?4k+b=0,解得:k=12b=2,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2,将直线AB与直线CD联立y=12x+2y=?2x+7,解得:x=2y=3,∴P点坐标(2,3),∵D(72,0),B(-4,0),∴BD=7.5,当PM1BD是平形四边形,则BD=PM 1=7.5,∴AM 1=5.5,∴M1(-5.5,3),当PBDM2是平形四边形,则BD=PM 2=7.5,∴AM 2=9.5,∴M2(9.5,3),P到x轴距离等于M3到x轴距离,故M3的纵坐标为-3,∵BE=DF=BD-DE=6,∴FO=6-3.5=2.5,∴M3的横坐标为-2.5,∴M3的坐标为(-2.5,-3);综上所述M点的坐标为:M1(-5.5,3),M2(9.5,3),M3(-2.5,-3)(3分).注:本卷中各题若有其它正确的解法,可酌情给分.

(1)方程两根分别为12、20。所以AB=20,BO=12,AO=16。由题意知。A(16,0)。

(2)直线BC方程y=4x/3+12。
(3)若以P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则P就在AB的中垂线上。取AB中点D(8,6)。
所以中垂线PD所在方程为y=4x/3-14/3。当∠P=30°时。则直线PA的倾斜角为π-∠BAO-∠PAB。
直线PA的斜率K=-tan(∠BAO+∠PAB)。因为tan∠BAO=3/4,tan∠PAB=tan75°=(1+√3)/2。
所以k=25√3+43。即直线PA方程为y=(25√3+43)(x-16)。P为直线PD与PA的交点。
所以P为(11+3√3,10+4√3)。
当∠P为120°时,用同样方法算出P(8+6√3,28/3+8√3)。
若以B为顶点有2个P,以A为顶点有2个P。计算太繁琐了。
设P(m,n)。若以B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那相当于将直线AB绕B点逆时针旋转30°或120°。
所得到的直线斜率分别为tan(30°-∠BAO)、-tan(∠BAO+60°)。直线AB:3x+4y-48=0
然后计算P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10和10√3

即tan(30°-∠BAO)=(n-12)/m=(4√3-9)/(4+√3),(4n+3m-48)/5=10,求出m、n。
计算有点头痛啊。

6种吧



有两种情况


高数题 求过点B与直线AB垂直的平面方程 已知A(2,-1,2) B(8,-7,5...
向量AB=(8-2,-7+1,5-2)=(6,-6,3)=3(2,-2,1),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即(2,-2,1),过点B与直线AB垂直的平面方程即为2(x-8)-2(y+7)+z-5=0,整理得2x-2y+z-35=0.

一道数学题???
∴MC=MB,(这步很重要)要使|AM-MC|最大,即是使|AM-MB|最大,由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结合图像!),(如果不在一条直线,由三角形得,|AM-MB|<AB 当A、B、M在同一直线上时|AM-MB|的值最大.(这时构不成三角形,但AM-MB=AB 即上面所说的“第三边”)易知直线AB的解折式为...

初一下学期几何部分的题不会 求答案
1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14、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②: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50°,∠2=130°,求证:AB∥CD (这题没图:我怀疑这题出错了)③: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AM平分∠BAC,CM平分∠ACD;第一问:若AB∥CD;求证:AM⊥CM...

初一数学题
因为∠CHF=60º所以∠EHD=60º又因为直角三角形KEG的∠E=30º所以∠EKG=60º直线AB和直线CD与直线EF相交于K,H,而∠EHD=60º,∠EKG=60º所以AB\/\/CD 因为AB\/\/CD,EG⊥AB 所以EG⊥CD.纯手打望采纳,不懂可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采纳,谢谢!

一道数学题 AB到直线距离最短
过点 A做他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或过点B做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点B(或连接点A),交于直线L的点为所求点。其点再分别连接A‘B,彩线之和为AB最短

一道高中数学题
解:由已知得: e=c\/a=1\/2 ---(1)由于右焦点(c,0)到直线bx+ay-ab=0的距离d=(√21)\/7 则有:d=(√21)\/7=|bc-ab|\/[√(a^2+b^2)] ---(2)又:a^2=b^2+c^2 ---(3)联立(1)(2)(3)得:a^2=4,b^2=3 则椭圆C:x^2\/4+y^2\/3=1 设直线AB:y=kx+m,A(x1,...

高中数学题,和椭圆有关
⑴设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 (a>b>0)设C(acosθ,bsinθ),则OC中点M为(0.5acosθ,0.5bsinθ)设A、B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AB斜率为k代入到椭圆方程中,得:x1^2\/a^2+y1^2\/b^2=1 x2^2\/a^2+y2^2\/b^2=1 两式相减,得:k=(y1-y2)\/(...

初二数学题
(1)经过已知点P和Q的圆的圆心的轨迹;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 (2)到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轨迹;以点A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 (3)与已知直线AB的距离为3cm的点的轨迹.平行于直线AB且与之距离为3cm的两条直线

一道数学题
解:点A和点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是:(-2-2)\/(3-5)=2 所以AB垂直平分线的斜率是:-1\/2 直线AB的中点坐标是((5+3)\/2,[2+(-2)]\/2)=(4,0)设经过点(4,0)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2*x+b,代入的得到:y=-1\/2*x+2,即为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

大学解析几何题目,要详细过程
已知四点A(5,1,3),B(1,6,2),C(5,0,4),D(4,0,6);求通过直线AB且平行于直线 CD的平面,并求通过直线AB且与∆ABC所在平面垂直的平面。解:①。矢量AB={-4,5,-1);矢量CD={-1,0,2};与AB,CD都垂直的矢量N=AB×CD={10,9,5};那么过AB且与CD平行的平面...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与A,B两点,他的解析式为Y= - 根号3/3乘x+根号3/3,OP为AB上的高,求tan角AOP的值 -
鄹咱参芪:[答案] tan角AOP的值 即直线OP的斜率 直线AB的斜率为k=-√3/3 OP ⊥ AB 直线OP 的斜率*k=-1 所以 直线OP 的斜率为√3 所以 tan角AOP的值为√3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AB与x、y轴分别交于A( - 8,0),B(0,6).(1)求出线段AB的长;(2)如图②,在第四象限存在一点C,使得CB⊥AB,且... -
鄹咱参芪:[答案] (1)∵A(-8,0),B(0,6), ∴OA=8,OB=6, ∴AB= OA2+OB2= 82+62=10; (2)如图2所示,过C作CD⊥y轴交于点D, 依题意设C(m,n)(m>0,n∵AB=BC,且AB⊥BC, ∴∠BAO+∠ABO=∠DBC+∠ABO=90°, ∴∠BAO=∠DBC, 在△AOB和△BDC中, ∠AOB...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4,0)和B(0,2)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三角形AOB的面积 ( -
鄹咱参芪: 1)解:y/x-4=y-2/x, y=-1/2x+2 S=1/2AO*BO=42)解:S△PAB=3 PA边上的高为4,PA=3/2 P(11/2,0)(5/2)3)S三角形BOD=S三角形AOB 则AO=DO D为(-4,0)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与点A( - 1,0),点B(0, - √3),O为坐标原点,∠AOB=30°.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三象限内作等边△ABC.⑴求直线AB的解析式;⑵求出点C的坐标;⑶若第三象限内有一点P (m, - 1/2﹚,且△ABP的面积和△ABC的面积相等,求m的值
鄹咱参芪: 图: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1,0)、点B(0, −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如图,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和B,OA=4,且OA、OB长是关于x的方程x2 - mx+12=0的两根以OB为 -
鄹咱参芪: 分析:(1)由OA、OB长是关于x的方程x2-mx+12=0的两实根,得OA•OB=12,而OA=4,所以OB=3,又由于OB为⊙M的直径,即可得到⊙M的半径. (2)连MD,OC,由OB为⊙M的直径,得∠OCB=90°,则∠OCD=90°,由于D为OA的中点...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如图,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与A、B两点,且与反比函数t=x分之m的图像交与点C,CD⊥X轴,若OA=OB=OD=1 -
鄹咱参芪: a(-1,0)B(0,1)D(1,0)又CD⊥X轴,所以C(1,Y)当X=1,Y=m所以C(1,m)由A,B两点可以得到直线AB的解析式Y=X+1当X=1时,Y=2,所以与反比函数t=x分之m相交的点是C(1,2) 可得反比函数t=2/x A,B两点可以得到直线AB的解析式Y=X+1. △AOC的面积=OA*CD/2=1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已知直线AB与x,y轴分别交于A、B(如图),AB=5,OA=3,(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到A,B),过P作x轴的... -
鄹咱参芪:[答案] (1)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B=4,∴A,B的坐标是(0,3),(4,0),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到b=34k+b=0,∴函数的解析式是y=-34x+3;(2)设OM=x,有BM=OB-OM=4-x,PM=OA*BM÷A...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初三数学题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 - 9,0),B(0 -
鄹咱参芪: 答案如图所示,友情提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答题不易,且回且珍惜 如有不懂请追问,若明白请及时采纳,祝学业有成O(∩_∩)O~~~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已知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2,0),B(0,1).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使角BAC=90°.求(1)直线AB的解析式(2)点C的坐标
鄹咱参芪: 解:直线AB过点A(2,0),B(0,1),两点式: 设直线上的任一点为(x,y)得 (y-1)/(x-0)=-1/2 其中k=-1/2 即:x/2+y-1=0为直线AB的解析式; 过点A在第一象限作直线AC,则AC⊥AB, 过斜率为k'=-1/k=2 所以直线AC的解析式为 (y-0)/(x-2)=2 即y=2x+4 设C(x,2x-4) |AC|=√5==√((x-2)^2)+√((2x-4)^2) 解得x=3 所以C点坐标为C(3,2)

和田地区18035395556: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过点C(1,2),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CD⊥x轴于D,CE⊥y轴于E,CF交y轴于G,交x轴于F.(F在原点O的左侧)(1)当直线AB的位置... -
鄹咱参芪:[答案] (1)由已知四边形CDOE是矩形,从而由C(1,2),有OD=CE=1.又∵△ACD≌△CBE∴DA=EC=1,∴OA=OD+DA=2,∴A(2,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又直线AB经过点A(2,0),C(1,2),∴2k+b=0k+b=2,解得:k...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