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发生了多少次自然灾害?汉朝如何应对?

作者&投稿:弭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今天,边肖带给你的是汉武帝时期发生了多少次自然灾害?希望能帮到你。


可以说,西汉是继先秦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洪涝、干旱、蝗灾、冰雹、疫病、地震等灾害呈现出多发、群发的趋势。


根据现有资料,西汉210年历史中,有记载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有186次,其中水灾32次,旱灾38次,地震35次,蝗灾20次,风灾19次,霜灾5次,雹灾10次,疫灾13次,冻害13次。其中以汉武帝时期最为严重。据统计,汉武帝在位55年间,共发生自然灾害43次,其中旱灾10次,蝗灾11次,水灾6次,地震3次,风灾3次,霜冻、冰冻、雪灾4次,冰雹灾害2次,灾荒3次,疫灾1次。


以下是梁武帝时期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的记录:


公元前138年:


三年春,河水漫过平原,饥肠辘辘,人吃人。-《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37年:


四年夏,风红如血。-《汉书武帝纪》


六月,干旱。-《资治通鉴汉纪九》


公元前136年:


五月,蝗虫。-《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35年:


2006年春六月,二月,辽东高庙之灾发生。-《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32年:


夏、五月,丙子、张子复定濮阳,注巨野、通淮、泗泗、樊郡十六郡。-《资治通鉴汉纪十》


公元前131年:


在夏天和四月,流星霜冻杀死了草。-《资治通鉴汉纪十》


五月,地震。原谅这个世界。-《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30年:


夏天,干旱,蝗虫。-《汉书武帝纪》


七月,强风将树木连根拔起。-《资治通鉴汉纪十》


八月,妈妈。-《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29年:


夏天,干旱,蝗虫。-《资治通鉴汉纪十》


公元前124年:


五年春,大旱。-《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公元前123年:


12月,下大雨,人冻死。-《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20年:


山东被淹了,人也饿了。-《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公元前117年:


雨水杀死冰。-《汉书武帝纪》


冬天,十月,下雨,不结冰。-《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公元前115年:


三月,大雨大雪。夏季,关东因洪水饿死数千人。-《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14年:


夏天和四月,雨和冰雹。-《汉书武帝纪》


在关东,国家饿了40多年,人吃人。-《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公元前112年:


秋天,青蛙,青蛙大战。-《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10年:


有点干旱,所以官员们求雨。-《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公元前109年:


公孙青担心干旱,说:“黄帝当政时是大旱,一旱就是三年。”那是从上到下的圣旨,说“大旱,所以是旱期!”-《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公元前108年:


冬天,十二月,打雷;冰雹,像马头一样大。-《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公元前107年:


夏天干旱,很多人渴死。-《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05年:


秋天,干旱,蝗虫。-《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公元前104年:


蝗虫从东方飞到敦煌。-《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103年:


秋天,蝗虫。-《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公元前100年:


下着白色的雨。夏天,干旱。-《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公元前95年:


秋天,干旱。-《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公元前92年:


夏天,干旱。-《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公元前91年:


夏天和四月,风吹树断。-《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桂海,地震。-《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90年:


秋天,蝗虫。-《汉书武帝纪》


公元前88年:


七月,地震经常突然发生。-《汉书武帝纪》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梁武帝时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是旱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如公元前130年的“夏旱”,公元前107年的“夏旱”,公元前105年的“秋旱”,公元前95年的“秋旱”。我们都知道农作物在夏秋两季生长成熟,但正是在这两个季节,梁武帝时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干旱,甚至几次带来了“蝗虫”,比如前130年的“夏旱蝗”。105年前,“秋,旱,蝗。”而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另外,汉朝的粮食产量因为技术问题没有那么高,导致了干旱和蝗灾。这样,西汉各地经常出现五谷不收的局面,也因此在梁武帝时期经常出现“人人相食”的局面。比如138年前的“河水漫过平原,百姓饥肠辘辘,民不聊生”,114年前的“关东郡与中国饥馑四十余年,民不聊生”。可以说,梁武帝时期的大规模饥荒并不少见,也很严重。


正所谓“风调雨顺,国富民安。”众所周知,如果一个朝代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国不得安宁的局面。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比如新朝,明朝等。这或多或少与频繁的自然灾害、人民的饥饿和大范围的饥荒有关。所以这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如此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竟然造成了“人吃人”、“人冻死”、“人渴死”的大规模局面,而武帝这位伟人却依然稳如泰山?


而且,众所周知,在汉武帝无休止对外战争的中后期,已经出现了‘大郡大库’和‘十室九空’的局面。另外,这个时候自然灾害那么严重,大规模出现了饥荒。如果这些放在别的朝代,恐怕这个国家早就灭亡了。但是他到了这里为什么没有动摇汉朝的根基呢?这期间,人们的反抗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吃了这么多苦,却还支持大汉对天下的统治?


其实,武帝之所以能够在“天下废而民再食”的局面下,稳固汉朝对天下的统治。其中,武帝时期实施的各种荒政功不可没。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正确有效的救灾措施,汉朝的统治才变得如此稳固。那么梁武帝实施了哪些饥荒政策呢?


饥荒预防政策


俗话说,“善于管理家庭的人应该防患于未然。”一个当家作主的人要想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就必须懂得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在管理国家的时候。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荒年。首先,汉武帝鼓励人民因地制宜种植粮食。董仲舒曾说:“今日关中种麦不好....................可以说,随着梁武帝的推行,这些地区开始大量种植生命力更强、抗旱抗风能力更强的小麦。这就是为什么随着小麦的广泛种植,人们度过“荒年”的几率变大,汉朝抵御荒年的能力变强。毕竟粮食多了,灾年就没那么可怕了。


当然,梁武帝不仅不鼓励农民在粮食种植上“因地制宜”。而且,他还推广了各种先进的耕作方法和先进的农具。例如,在最初的89年,汉武帝命令种粮专家赵国在全国推行他的“土地替代法”和先进的农具,如犁和车。“土地替代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干旱地区种粮的耕作方法,其产量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丰收,种的地往往多一欢迎,好事多一倍”。再加上耦合的犁和车的帮助,当时农民得到的结果是“事半功倍得到谷多,百姓为所欲为”。


当然,仅仅依靠上述方法来阻止灾难年的到来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种小麦,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实施“土地置换法”。因此,武帝在推行这些方法的同时,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庞大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例如,在公元《汉书沟洫志》年,“郑当世是一个伟大的兴农,他说,”在不同的时代,关东河的粮食来自渭河.而关中之地富庶,得谷。“我是这么想的,以至于齐国水利工程师徐伯表派数万人穿草渠,一穿就是三年。当时,曹伟运河,一条始于黄河,止于长安的150公里长的运河,不仅解决了关中东部的用水问题,还为关东地区创造了数万公顷的良田。


可以说,正是由于汉武帝未雨绸缪,大力推广种粮方法和先进的农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无数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才大大增强了汉朝的抗灾能力。正是由于抗灾能力的加强,武帝才得以从一次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中迅速恢复,人民才得以抵御一次次针对他们的自然灾害。


救灾政策


当然,“天灾未知,人祸尤可避免”。虽然梁武帝时期大大避免了人祸造成的更严重的天灾问题,但天灾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汉武帝如何努力防止饥荒,自然灾害总是对汉朝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饥荒来的时候,武帝是怎么应对的呢?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对于饥荒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救济,梁武帝也不例外。当时梁武帝发放给百姓的钱、粮、货,甚至土地等救济物品都是免费的,百姓不用交任何费用。比如元寿三年,“山东被淹,百姓饥寒交迫”,汉武帝下令“在虚县派仓济贫”,让郡县官员开粮仓,然后免费发放粮食给灾民。


同时,在灾情范围过大,朝廷救灾过于繁忙的时候,为了防止那些受灾的百姓因为朝廷的救灾粮发放不及时而饿死,汉武帝有时会下令临时开放以前归朝廷所有的山川林泽,让受灾的百姓到山川去采集粮食。比如丁原二年,由于关中出现了“饿死千人”的局面,朝廷来不及救助,梁武帝颁布了“惜池泽山林水,与民同用”的诏书,就是将受灾地区的山河向林泽开放,从而避免了更多的人饿死。例如,汉武帝还颁布诏书,让出属于朝廷的私人牧场,以此来救济百姓。建元六年,由于蝗灾肆虐全国,梁武帝颁布了“停止园艺马匹以赠穷人”的诏书,然后把朝廷养马的牧场让给百姓使用。


当然,有时候在救灾的过程中,朝廷难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而这个时候,梁武帝并没有放弃灾民。相反,他花了更多的财力,从粮食丰富的地区调运粮食,帮助受灾群众。如第二年,“夏,关东饿死千人”,梁武帝颁布“江南之地,火耕之地,方寸之地,蜀之粟江陵”的诏书,即从粮食丰足未受灾的巴蜀地区,到受灾严重的关东地区,以赈济灾民。


可以说,灾难之时,是武帝始终坚持对灾民“不离不弃”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帮助灾民。甚至在那个时候,连朝廷私有的山川林泽都是开放的


灾难中最重要的是及时救灾,而救灾完成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灾后重建”。下一步如何安置这些群众,如何让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灾难中恢复过来,是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汉武帝做得非常好,甚至非常成功。


救灾之后,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土地。毕竟灾难发生后,法院不可能总是免费帮助受害者。他们自给自足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土地的帮助。在批地上,梁武帝主要实行“假民开田”和“屯田”两项政策。正如《盐铁论卷三园池》所说,“今天,有许多县官,如张远、宫田池泽.三福依山傍水,土地狭窄拥挤,四面紧挨,玉米和蔬菜无法相互支撑。土地转让离开”。“假民公地”是指朝廷使用的土地,如官地、荒地、灌溉地,以及一些园池、花园等,以租佃的形式租给无地流民。租赁第一年农民不用交税,之后只要交30%的税。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难民的生活问题,又能解决政府救灾后的财政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政策。


而“移民垦荒”就是把因灾失去土地的难民迁到边境地区。众所周知,梁武帝时期,虽然连年战乱让百姓苦不堪言,但汉朝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其中最丰厚的就是领土的归还。曾经梁武帝有武威县、张掖县、敦煌县、酒泉县等新郡相继出现。但由于这些县地处边疆,这里人口不多,是地广人稀的最真实写照。这就是为什么汉朝疆域扩大了,耕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在这些地方,许多土地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与边疆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原地区人多地少。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知道武帝会怎么做了吧!答案很简单,就是把那些在中原没有土地的灾民,迁到地多人少的边疆去。当然,这种迁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没有什么好处,老百姓绝对不会愿意去这些穷地方。


当时为了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去这些地方,武帝给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首先,自愿去边疆的人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土地,而且第一年还可以得到“县官衣食住行”的待遇,也就是刚去的时候,朝廷负责所有的生活费。同时,去边疆开垦田地的人可以获得几年的免税待遇,也就是在如此优厚的政策推动下,仅在袁就职第四年,“关东贫困人口72.5万人迁移到陇西、北地、西河、尚军、会稽”,也就是仅这一年,就有多达72.5万中原家庭迁移到边疆地区。


当然,有了土地,这些灾民还需要粮食种子、生产工具等重建工具,这些我想刚刚受灾的人是绝对买不到的。所以梁武帝也考虑过这类问题,他的解决办法是给人“贷款”。比如,在元朝前三年,梁武帝颁布了“官民可以向穷人借钱以博取功名”和“富人可以互相借钱”的诏书,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官民可以以贷款的形式借钱给穷人,等这一年花完了再慢慢还。比如元寿六年,因为“冻雨”,梁武帝还下令各郡县“自商借贷”。


此外,梁武帝还通过其他方式减轻灾民的负担。比如元寿三年,由于部分地区灾情严重,梁武帝颁布诏书“将甘肃西部、甘肃北部和尚军的守兵减少一半”,意思是免除部分受灾地区灾民本应做的劳役,让被免除劳役的灾民可以有


也就是在梁武帝亲力亲为的安排下,汉朝人民虽然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但还是能够平安度过。灾难过后,人们失去了土地和一切,但在武帝的帮助下,他们又拥有了这些东西,而且几乎都是自由的,他们所要付出的只是像以前一样继续努力。你说就这样。那些受灾的人怎么可能再反抗武帝呢?


可以说,正是借助于汉武帝实施的这些积极有效的荒政,汉朝才得以在汉武帝军国主义、县官自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双重打击下,依然稳如泰山。是因为汉武帝在灾荒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和应对,也是因为在灾荒发生后,汉武帝仍然坚持“以民为本”,尽力帮助灾民恢复到以前的生活状态,才使得汉朝天下如此安定。事实就是如此,即使当时所有的人都处于“人吃人”的局面,人民还是愿意服从梁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时代发生的事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最后,从主观来说,汉武帝能借鉴大臣的建议,喜欢有作为,这是在太平盛世很多 皇帝所达不到的,也可以说是居安思危。而且汉武帝以史为鉴,克服了前朝皇帝很多 失败的地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汉武帝的灰暗的一面看 首先,汉武帝平生是比较好色,他说过,可以...

汉武帝时期的叛乱叫多少王之乱??
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见吴楚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骄奢淫逸 ,阻众抗命 ,威胁着...

谁知道汉武帝历史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战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武帝元...

汉武帝在位时期中央集权 当时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
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力量有多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大统一时期的统治者都是中国古代的统治集团的精锐战将,汉武帝刘彻是其中的代表。汉武帝时期天下归于武帝,因此武帝时期就有了诸侯王、诸侯国这样的中级官吏。当时中国的官僚阶层主要有:...

武帝时期西汉是如何对待匈奴的?相对前代有何变化?
但是,到了武帝时期,随着在文景等诸帝的励精图治下,汉朝由曾经的“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变成“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般繁荣之景象,再经过“吴楚七国之乱”,汉廷又解决了诸侯王这一影响内部统治的隐患,由此,汉朝对于匈奴的政策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汉武帝...

汉朝历史及内容
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在位时间多少年
武帝刘彻 (公元前157-公元前87), 公元前141年即位,在位55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

汉武帝时期是公元前多少年开始?
刘彻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乐府,集民歌;采司马迁等人之议,修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财经方面,采桑弘羊之法,收盐税,铁、酒公卖,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实行平准与均输法,使国库大增,社会繁荣。武功方面,武帝改汉初以来对匈奴和亲纳...

汉武帝杀了多少人
看到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有些震惊,汉武帝时期好像很多事件发生后都要诛杀很多人。如果合起来,武帝时期因犯法犯禁而被杀的百姓和官员还不得上百万啊,够狠。比如巫蛊之祸;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扩大版图把国库用没了,只是个会打仗的君王?_百度...
武帝即位之后,在政治方面实行推恩令并设立十三州汉刺史。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是随着诸侯王权力的不断扩大,曾经在汉文帝时期发生过七国之乱。所以,为了铲除各个诸侯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本来诸侯国的王位是由嫡长子继承的,但是现在汉武帝规定其他儿子也可以继承诸侯王的土地。就这样,诸侯...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初统治者减免赋税的目的是什么 -
政亮方苏: 两汉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其中水灾尤其频繁发生.对于两汉时期的水灾次数的统计说法不一,邓云特在《中国救荒史》中统计的数字是76次,其他学者诸如陈业新先生的统计数字为105次,而杨振红先生的统计数字是78...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时中国的国土面积增加了多少 -
政亮方苏: 秦朝时期应该有360万左右.到了两汉时期,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等打下了惊人的国土,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包括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为国家做了什么 -
政亮方苏: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时期是不是发生过大型的流星雨,或是大陨石? -
政亮方苏: 不用查,肯定有!只是流量大小的问题.汉武帝即位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驾崩,共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长寿皇帝了.而一般流星雨大爆发的时间间隔差不多二三十年不等,所以汉武帝时期肯定发生过大型的流...

宁安市17175705654: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朝廷重臣 -
政亮方苏: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 公元前89年,轮台罪己诏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
政亮方苏: 最主要的是平定了边防,扩充了我国的国土面积,不过由于军事上耗资巨大,老百姓的赋税很重

宁安市17175705654: 一道关于历史的改错题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
政亮方苏: 是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不是汉武帝. 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缺口;东汉明帝时,命水利专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中都没有改道,黄河下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参见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 -
政亮方苏: 出现了在思想,军事,经济,政治各方面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并且有各种西域独有的物品也流入汉朝,汉朝的丝绸也云到了西亚,使汉朝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推进了一步

宁安市17175705654: 汉武帝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
政亮方苏: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汉初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诸侯.到汉武帝时,这些诸侯国的势力相当强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