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投稿:时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而设立的节日,然而却极少有人知道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原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把屈原之死归咎于楚王,认为楚王的昏庸无能,听信谗言,导致了屈原志不得伸,被流放异地,最终投江自尽! 历史 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跟着猫叔一起走进那段跌宕起伏的 历史 !

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左右一个君王决定的往往不是君王自己,而是那些纵横捭阖的谋略家,这其中最著名的谋略家非张仪莫属,而导致屈原投江自尽的幕后推手正是张仪,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时局状况,战国七雄当中实力最强大的莫过于秦国,其次是楚国和齐国,燕赵韩魏的实力相对弱一些!而屈原当时是楚怀王的近臣,官至左徒,左徒这个官职是楚国所独有的,相当于别国的丞相一职,可见楚怀王对屈原还是很器重的。

两人亲密到什么程度呢?基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两人没事就在一起研究天下形势和国家大事,楚怀王对屈原也是十分信任的。

但是自打张仪出山之后,这种状况就出现了改变!张仪何许人也?想必大家都知道千古第一奇人鬼谷子,在他门下有四大高徒,分别是张仪、苏秦、孙膑、庞涓,这四个人在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左右着整个时局的发展!

战国七雄如何能够长治久安,只有两种策略,一种是苏秦提出来的合纵之术,也就是六国联合抗秦,另一种则是张仪提出来的连横之术,也就是六国全部臣服于秦国!

当时的谋略家也很有意思,基本不会考虑自己出身在哪个国家,而是哪个国家的君王能让我施展抱负,我就为谁效力,苏秦选择了赵国成为赵国的国相,而张仪选择了秦国成为了秦国的国相。

最终张仪的连横之术击败了苏秦的合纵之术,不是因为苏秦的才能不及张仪,而是因为六国之间各怀鬼胎,根本就无法推心置腹。

屈原自然是主张苏秦的合纵之术,每天跟楚怀王谈论的都是如何联合齐国抵抗暴秦,然而楚国的贵族阶级却不希望冒这么大的风险,他们宁肯臣服于秦国,以换取秦国的庇护,此时的楚怀王其实还是比较信任屈原的,最初采纳的是屈原的建议,与齐国关系甚好。

然而张仪作为秦国的使臣来游说楚怀王,直接导致楚怀王改变了外交政策,张仪对楚怀王说“秦惠王想要攻打齐国,但是知道楚国和齐国关系甚好,如果你们愿意和齐国断绝交往,秦惠王愿意割让600里的土地给楚国,并且让秦楚两国互相联姻,永远结为兄弟”。

这番言论一出,直接让楚怀王心动不已,不仅可以与秦国交好,同时还可以白白得到600里的土地,这笔买卖很划算,但是屈原一语就戳破了张仪的计谋,秦国狼子野心,绝对不会白白割让600里土地,等到齐国被消灭,那么楚国就危险了!

但是在楚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所代表的贵族阶级的怂恿下,楚怀王一怒直接把屈原降为了三闾大夫,这个三闾大夫实际上就是个管理宗庙祭祀事务的闲差,相当于把屈原打入了冷宫!

楚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收回张仪承诺的600里土地,于是派人跟着张仪回到秦国,然而张仪却假生病无法上朝,因此割让土地的事情迟迟没有动静。这让楚怀王心生疑虑,他心想是不是因为楚国还没有和齐国断绝交往,所以秦国才故意拖延。于是他派人去齐国,把齐王羞辱了一番,并把两国之间建交的信物折断,以表示和齐国断绝交往的决心!

张仪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想齐楚联盟已经破裂,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对楚国的使臣说割让的那6里土地你们拿去吧,楚国使臣顿时懵了,我们奉命收回600里的土地,怎么变成6里了呢?

使臣回去报告楚怀王,楚怀王这才意识到果然上了张仪的当,堂堂一个帝王居然被人戏耍,任谁都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楚怀王怒气冲冲地兴兵伐秦。

然而楚国又怎么会是秦国的对手呢,楚怀王发动两次战役,然而均以失败告终,损失8万大军,而且还被占去了汉中大片的土地,楚怀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屈原的建议,于是紧急召回屈原,并让屈原出使齐国,重新修缮齐楚两国的关系。

秦惠王得知屈原出使齐国之后,担心齐楚两国重修旧好联手抗秦,于是向楚怀王提出来退还汉中一半的土地,作为和解条件,然而楚怀王此时已经恨透了张仪,对秦惠王提出来不要汉中土地,只要张仪的人头。

张仪作为秦惠王的心腹,秦惠王当然是不忍心把张仪送到刀尖上,没想到张仪竟然向秦惠王主动请求去楚国做人质,以保全汉中的土地,其实张仪早就计划好了脱身之策!

楚国的靳尚大夫跟张仪的关系密切,张仪派人暗通了靳尚大夫,并让靳尚大夫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做思想工作,让郑袖劝说楚怀王放弃杀掉张仪的念头,理由是如果楚国和秦国交好,那么秦王准备送给楚怀王几个漂亮的美女,到时候只怕郑袖的后宫地位不保。

果然郑袖相信了他们的话,于是按照张仪出的计谋去跟楚怀王求情,她对楚怀王说,张仪是秦王的宠臣,如果张仪被大王杀掉,那么秦惠王一定会恼羞成怒,后果不堪设想!

楚怀王一听果然在理,于是就放走了张仪,此时屈原刚好出使齐国回归来,屈原得知事情的经过之后,知道这肯定又是张仪的计谋,如果张仪回到秦国,无异于放虎归山,会对楚国造成进一步的威胁,于是楚怀王立即派人追回张仪,然而张仪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齐楚两国的关系在屈原的努力下,基本上重修旧好,然而没过几年,楚怀王不仅背着齐国偷偷与秦国联姻,而且还接受了秦国退回的上庸之地,面对屈原的竭力反对,楚怀王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汉北地区,这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

两年之后,背信弃义的楚国遭到了齐、韩、魏三国的围攻,楚国不得以向秦求救,并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然而仅过了两年,楚太子就杀掉了秦国的大夫逃回了楚国,这让秦王大怒,联合齐,韩,魏三国再次伐楚,楚怀王这才意识到联合齐国的重要性,于是再次召回屈原,并把太子送到齐国做人质以寻求齐国的帮助。

没过几年秦惠王驾崩,秦昭襄王继位,并兴兵伐楚,占领了楚国8座城池,这时秦昭襄王竟然邀请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名义上是想要和楚国重归于好,并且归还被占领的城池,实际上则是另有所图。

屈原认为秦王狼子野心,不足为信,因此反对楚王前去会盟,而以公子子兰,靳尚大夫为首的求和派则极力主张楚王赴约。

楚怀王出于大局考虑,于是决定一探虎穴,果然被屈原说中,秦昭襄王威胁楚怀王割让更多土地,否则就只能被扣留在秦国,但是楚怀王还算比较有骨气,为了楚国的基业,死活也不肯答应割地,于是秦昭襄王囚禁楚怀王一直到死!

在这期间楚国推选顷襄王继位,楚顷襄王继位6年后,秦国再次伐楚,然而以当时楚国的实力已经无法跟秦国抗衡,于是顷襄王就谋划着跟秦国讲和,这个提议立马遭到了屈原的强烈反对,屈原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怀王之所以会沦落到客死秦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也”!

屈原的这番话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子子兰和靳尚大夫的地位,于是两人向顷襄王进献谗言,最终导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

此后不久,秦王对于顷襄王提出来的讲和条件并不满意,于是再次伐楚,这次直接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顷襄王只能携带贵族官员们,狼狈不堪地四处逃窜!

屈原得知楚国沦陷之后,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汨罗江边,抱大石投江自尽,一代良臣与诗人就此陨落,哀哉痛哉!

屈原之死,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导致的,一方面是尔虞我诈的谋略家推动的,还有一方面是贵族阶级贪图安逸享乐的政治环境决定的,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只有《离骚》这部旷古烁今之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真的吗?
屈原投江的故事是真的吗?屈原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是: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

屈原的故事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主张制定法纪,选用贤能,联齐抗秦。后受贵族排挤不被重用,被流放汗北、江南,最后自沉汨罗江。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政治斗争中失利的屈原把一腔忠怨之情倾注于诗歌创作,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屈原的诗歌连同他高尚的人格,早已化为人类历史...

屈原究竟遭受了怎样天大的冤屈,以至于他要投江而亡?
公元前278年,屈原投江自尽,这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因此而来。历史上自尽的人很多,为何唯独屈原“受宠”?屈原自尽前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屈原之死,离不开三个人,楚怀王、靳尚和子兰,他们让屈原一再受伤,以至于他在绝望中投江自尽,屈原之死,到底有何“冤屈”?一、楚怀王:屈原因你而受伤 ...

屈原曾被流放湘西,现在湘西关于屈原的传说有哪些?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要包粽子,据说也是为了将粽子投入水中喂鱼,这样水中的动物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三、屈原的历史意义屈原是众多爱国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众多文人的时代缩影。因为自己不得志,再加上国破家亡,无奈之下而投江自尽,不以苟生。他的情怀至今让人感慨不已,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

屈原生前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何要投江?
他心中的愤怒也已转化成一种绝望的心境,正因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绝望,所以屈原才会走向了汨罗江,最终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用自己的死来殉葬了楚国。回顾屈原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坎坷,在屈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才有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让我们有个三天的节假日,同时也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都...

屈原的生平,事例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并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烧楚先王陵墓。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

屈原于哪一年投江自尽?
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楚顷襄王听信小人谗言,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不禁心情苦闷。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

屈原为啥投江而死
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生于前340,死于前278)。楚国诗人屈原因为反对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对外政策,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在这里他写出了...

屈原投的什么江?他为何要投江自杀?
屈原因投江而死,那么他投的江又叫什么呢?1.屈原生平 屈原是后世的一种习惯性称呼,他原名应该叫屈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士。他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可能是诗人,因为他的很多诗流传于世,后世人能够从中探寻诗的发展历史,寻找到屈原写诗的意境与方法,是人们了解屈原的一种...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
陆欢禾保: 在屈原投江之前因为遭到小人谗言,被楚怀王放逐.之后便一直郁郁不得志,楚怀王没有听取屈原的意见,导致自己客死在秦国.不久之后,楚国便灭亡了.屈原怀着满腔悲愤和沉重的亡国之痛投进了汨罗江.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何投河自尽? -
陆欢禾保: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陆欢禾保: 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死因之谜,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
陆欢禾保: 屈原很清高,在当时混沌的世道怀才不遇.直言却被放逐,性格耿直又受人排挤.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不堪的国家、帝王,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跳河 -
陆欢禾保: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他的离骚引众人叹息,文人墨客们都为之敬佩.而且他在政治上也有很多见解,因为许多的政治主张合理都能够得到重用,又因眼光独到所以说他被楚怀王赏识,加官进爵.但是后来因为太耿直,很多政治...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 -
陆欢禾保: 因为他自己的国家被灭,他收到打击,自然就投江自尽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 -
陆欢禾保: 屈原在被流放途中得知秦国攻破楚国都城,楚国国破,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报国无望,绝望之下,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中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屈原本是楚国重臣,早年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自尽
陆欢禾保: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投江是以死明志还是逃避现实,各位大神求解 -
陆欢禾保: 以死明志吧, 我觉得屈原投江正是他人和社会环境的矛盾,无法协调,屈原投江之前曾经这样说过,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么在楚国这样一个的社会政治当中,屈原认为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就是说刚洗过头发的人,溷浊的,一定要弹弹帽子沾不得一点灰尘,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裳,我干净的躯体怎么能穿一个脏的衣裳呢.他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说我宁可投入大江,我葬身渔腹,我怎能让我浩如日月的高洁品质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所以屈原的死我觉得第一是在溷浊之间和高洁之间他选择高洁,是一种品格.

宁江区19190576317: 屈原为什么死的? -
陆欢禾保:屈原的真正死因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