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呢?

作者&投稿:原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他到底背负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李白的父亲李客恰好是个商人,所以李白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如果假冒他人身份去参加考试,经查出那是死罪。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蜀道难

【作者】李白【朝代】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不重视科举考试。

因为李白的老爸是商人,唐朝法律上面说了商人的儿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古时候许多比较出名的诗人词人大多都没有参加科考,其中道理我想不用直说。

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明确规定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李白的父亲李客恰好是个商人,所以李白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如果假冒他人身份去参加考试,经查出那是死罪。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拜托各位了 3Q
尤其是“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两句,多么凄凉,哪里有半点“心高气傲”? 排除了“心高气傲”的因素,唐代科举道路既然“大道如青天”,李白为何“我独不得出”? 身世不清,李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还是让我们回到“北门厄事件”这个切入点上。 王元明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科举考试的程序早已正规化、严格...

李白参加过科举考试吗
李白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

李白为什么不考状元?
在这些人中,只有士与农的子弟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其它阶层的人都不许做官。另外,品行不好、臭名昭著的;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的直系亲属也都不能入仕。在农业社会,农民当然是绝大多数,而其它类人,常被视为社会的边缘现象。 每年深冬,中央及各州、县的官办学校要把学员挑出来,进行初步考试,把优秀的推举到尚书省...

李林甫没有通过科举入仕,为什么能成为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萧炅为户部侍郎,尝与挺之同行庆吊,客次有《礼记》,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挺之戏问,炅对如初。挺之白九龄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由是出为岐州刺史,林甫深恨之。萧炅[jiǒng]与严挺之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萧炅看见一本《礼记...

明明是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为何很多人全部都科举落榜了?
首先,古时科举录用人数极少,天下的才子之多,只有其中最优者才可能有机会中进士。唐朝时一次科举只录用数十人,后来明清时期的科举录取人数有所增多,也不过是录取二三百人而已。与参加者的庞大基数相比较,这个录取率相当之低。千百年来,考一次就中进士者少之又少,这种人可谓是惊世奇才,可遇而不...

如果古代的读书人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这使得无数的平民百姓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社会上也形成了尊重读书人的文化氛围。为了改变自己、改变家族的命运,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读书,希望取得功名。但是,对于一些读书人,如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为什么到42岁才被勉强写入户籍,有了正式身份?
再来看李白的父亲李客,根据记载他是逃亡至蜀地的,并在当时的四川昌明县青莲乡安家落户,在这之后才有了李白。所以,李白祖籍四川的说法基本可以被否定了。而关于李白的父亲李客究竟为何逃亡,又从哪里逃亡,有人猜测可能来自甘肃一带,有人甚至猜测其来自中亚一带,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定论。对于籍贯,...

科举考试为什么这么难,少年苦学到头发斑白,也拿不到一官半职
墨义和现代考试中的简答题差不多,也是围绕四书五经提出问题,学子们作答。口义和墨义差不多,只不过是口头回答问题。而进士科是唐朝科举考试最难的一科,因此才有了“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就是说勤学苦读也得五十来岁才能考上进士。进士科目是考察学子诗词歌赋的掌控情况的,说白了就是背书。只要你能...

什么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隋唐——只有书香门第或者权贵的孩子可以考科举。另一个是从宋朝开始白丁子弟也可以考了。门限只剩下娼优罪子弟——妓女的孩子,演戏的演员的孩子,犯人的孩子不能参加科举。1、囚犯、僧人、道士、商人、犯讳的人(如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他就不能参加进士...

隋朝有个笑星,丞相皇帝都为其折服,他的段子相声里还经常说
侯白说:“我家新下了一窝小狗,叫起来‘呦呦’的。“ 县令说:“不对,好狗不应该这么叫,应该叫起来‘号号’的……” 众人看到这里,都心里暗暗发笑。 侯白这样的做法在县里呆下去会惹祸的,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侯白参加考试,考上了秀才,来到了长安。 在这里他遇见了杨素。 隋唐科举考试都是在夏历五月的时候...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
乐盲门冬: 当然,李白自己说: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参加考试的?果真如此吗? 一个唐代的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你本来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顾;万一你不是这个出身,...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拜托各位了 3Q -
乐盲门冬: 李白的祖上不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决定了李白不能入国子监这类学校就读,无法以生徒的身份出线;剩下的就只有乡贡一条出路.但是,即使乡贡,同样也需要明确的家世背景,李白的父亲“潜还广汉”,其祖父、曾祖一定是客死他乡,谈何迁...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 -
乐盲门冬: 科举,应世而生,或者答题规范,最不推举所谓才华横溢的应试者. 李白了懂文字,舞文弄墨,卖弄风情,相提并论的是李白的姓氏,很明显是大唐荣耀 李字辈,所以让人浮想联翩. 只是亭台楼阁,天上宫阙,也许一切只是形式,为之加冕的确实是: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信条.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何没有考科举
乐盲门冬: 因为李白祖先被发配至碎叶,并没有受到赦免,却私自潜回唐朝,所以,李白是个黑户.而在唐朝中前期,那时候科举是要审核考生的三代祖的,作为一个黑户,李白根本就不能参加,除非有权贵推荐,所以李白只能干谒了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乐盲门冬: 如果除去身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说,李白视科举的大道为耻辱,就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放着科举的大道不迈,任由自己在歧路上愈走愈远,这样的思维很难令人理解.进士出身是国家的最高认可,李白却视之如敝履.也许作为成名英雄的自我定位,使他不愿意面对哪怕有一丁点儿风险的挑战;也许他感觉自己等得起,却输不起.说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说什么“今朝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现实的科举已使李白视若畏途. 也许,对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是李白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自信,对匿名改卷的科举却如此心存畏惧,这里面或许包含了对主考官发自内心的疑虑.后代的蒲松龄不是终其一生都没有走通科举的死胡同么?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乐盲门冬: 1:说 不屑参加 2说:籍贯问题 3说:家族获罪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一些事李白为何不参加科考?又为何不得重用?
乐盲门冬: 1.其实李白生于商贾之家,在唐朝是不受重视的,即使才华横溢也无权参与科举,因此他才游历天下,希望有人举荐他,从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 李白虽...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通过科举考试 -
乐盲门冬: 唐朝初年的科举很难,而且开的时间短,也没有像后世那么普及,也不是文人的唯一晋升路线,而且考上了也不一定有用. 李白是属于比较狂傲类型的,更不会去考了.当时很多文人都走的是公卿路线,即得到举荐或者皇帝赏识,很多文人的科...

枣强县17297169824: 为什么李白当年不参加科举?
乐盲门冬: 因为不想入官场

枣强县17297169824: 李白为什么没中进士??? -
乐盲门冬: 李白去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他认为这只是学识少的人才干的事.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 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但总是事与愿违. 一代才子的悲莫过于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