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150金句(九)

作者&投稿:烛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81、先生曰:“圣人之心如明镜,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蚀之镜,须痛磨刮一番,尽去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若驳蚀未去,其间固自有一点明处,尘埃之落,固办见得,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勿以为难而疑之也。凡人情好易而恶难,其间亦自有私意、气习缠蔽,在识破后,自然不见其难矣。古之人至有出万死而乐为之者,亦见得耳。——摘自《传习录拾遗》

82、“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真知。 今既认得真知明白,即已不消如此说矣。“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即佛氏之“常惺惺”,亦是常存他本来面目耳。——摘自《与陆元静书-其三-甲戌》

83、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摘自《与陆元静书-其三-甲戌》

84、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摘自《与陆元静书-其三-甲戌》

85、“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摘自《与陆元静书-其三-甲戌》

86、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恼,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摘自《答周道通书-其一-甲申》

87、圣人气象何由认得?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摘自《答周道通书-其一-甲申》

88、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摘自《答周道通书-其一-甲申》

89、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原来只是一个工夫。——摘自《答友人问书?丙戌》

90、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摘自《答欧阳崇一书-丙戌》


王明阳的十大金句
7、良知即是道 王阳明认为,良知即是道,道即是良知。这个思想强调了良知和道的统一性,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8、格物致知 王阳明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观察事物、研究学问来获得知识。这个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应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9、诚意正心 王阳明...

曾国藩告诉我们的人生处世哲理名言【荐】
罗翔老师告诉我们的及时行乐人生金句集合(40句) 罗翔老师告诉我们的及时行乐人生金句【篇一】 1.无论如何,善行都不能论以犯罪,否则违法就并非不义,反而成为荣耀了。 2.虽然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一种道德上被容忍甚至被鼓励的行为一定不是犯罪。 3.道德规则,法律不是限制的自由,而是让人更好的去...

老年夫妻陪伴的金句
2. 老夫老妻似鸳鸯,情感深厚传后世。飘萍携手渡人生,历年累月持家风。传承忠厚良知在,耀祖光宗事业成。子子孙孙学正道,晚霞烂漫夕阳红。3. 老妻助我寻诗情,厨艺和鸣共度时。笑对嘲言如风过,耳边轻拂无痕迹。4. 三世轮回遇佳人,迷恋尘世坠凡间。前生或是餐风客,后世成为饮露仙。牺牲自我入...

人与动物的金句
9、人类在对待低级动物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上,总是存在着相似之处。10、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对人类残忍。11、人的良心要求人去帮助一切能够帮助的有生之物,并免于去伤害任何生命;除非人能遵从这种良知,人就不能说是有道德的。12、如果人类渴望拥有正义,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停止对动物...

阳明先生金句每日一见
21.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22.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23.人言不如自悔之真。24.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25.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26.人在仕途,比之退出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27.乐是心之本体。28...

看透人性的十大金句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我反省的能力。10. 人性的光辉面在于我们有能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尽管人性存在着黑暗面但我们也有能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观如爱、正义、和平和公正等。这些价值观可以激发我们的良知和道德感推动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和行为。

生活中有你影子的金句|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有感
善良是一种良知、一种本性,它吃下足于道德来外不她师上。20、善良如我,有权选择自己喜欢做而又不伤害人的事。 ---慕颜歌 21、生了却在不是用来妥协的,明白请趁早。22、有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当成过在之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慕颜歌 23、你有多好,他(她)就能有多坏。 --...

作文素材,金句摘抄有哪些?
6.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柱石,培养出有才华、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7. 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和谐共生的目标。8. 信息技术革新了现代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提升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9. 思想的力量无可估量,它照亮我们的心灵,...

夫妻同心的金句
夫妻同心的金句如下:1、夫妻同心,互相了解、理解对方,无论奔波到哪,夫妻都要同心同力,很多事情一方都可以直接做决定,另一方则是无条件的支持与追随。2、互爱的一对夫妻如果能一起去完成他们共同的目的,彼此凭着良知互助合作,将能获得多么伟大的幸福。3、要珍惜夫妻的缘分,因为“百年修得同船渡...

看透人性的十大金句
2、每个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善与恶,我们永远不能因为对方表现得善良,而忘记了他也有人性的弱点。3、没有朋友,学会了坚强,没有爱情,增添了寂寞,无情的现实,可悲的金钱泯灭了人性的最后一点良知。4、人性本孤独,没人陪一样可以过得很好。5、先研究人性,再摧毁人心,从而达到你想要的胜利。6...

都匀市13655606874: 励志劝学名言名句大全 -
众科塞替: 劝学名言警句1、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6、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都匀市13655606874: 传习录全文内容 -
众科塞替: 全文: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

都匀市13655606874: 王守仁核心思想是“致良知”.他解释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推断,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故需去除人欲,恢复良知.但这个最基本最朴实的良知,从何而来呢?不会是天生的吧,若不是天生,那还不是 -
众科塞替: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早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致良知“,就是源于孟子的性善论,孟子宣扬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涅染而使人性浊陋,与此相对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邪恶的本性,只能通过后天的修身养性才能达到尧舜那样的圣人之镜,所以无论是儒学或是心学都是一种辩证的思想,这种最初的良知类似于道家所谓的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要知道心学是唐宋后融会了儒释道而结合的新儒教,乘天之命,受道济世未必不可

都匀市13655606874: 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
众科塞替: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

都匀市13655606874: 王阳明的至良知的“良知”从哪里获得 -
众科塞替: 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说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 ,譬之如行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从理论上来讲:既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良知良能”,又可以从《大学》中找到直接的...

都匀市13655606874: “致良知,行知合一”是什么意思? -
众科塞替: 用行动去践行自己所知道的理论,可以得到良好的品行.

都匀市13655606874: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
众科塞替: 致良知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 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

都匀市13655606874: 有关勤学苦练的名言? -
众科塞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

都匀市13655606874: 尘世间恶中有善,善中有恶,无得无失方为为妙也是什么意思 -
众科塞替: 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最重要的是“四句教”,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难的...

都匀市13655606874: 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
众科塞替: 1,流派:朱熹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2,朱熹认为,万物都是从“理”中产生的,“理在事中”,从事物中找出事物之所以存在的那个“理”,才算是获得了对事物的认识.王阳明则认为,“心即理”,他同意朱熹的看法,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必定有一个“理”,但是这个“理”并不在人之外,而在人的心中,表现为人最本质的“良知”,因此主张“致良知”,人只要认识到了心中的“良知”,也就认识了万物的“理”,从而就达到了对事物的认识.3,王阳明和朱熹的观点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王阳明把外在的“理”转换成了内在的“心”而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