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在李治被立为太子的背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作者&投稿:针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治不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也从未想过立他为太子。李世民曾经考察李治的学业,问他学习《孝经》的心得,李治回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李世民很满意,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可见,李治从小学习的是为臣之道,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李世民也希望这个儿子做好忠臣孝子足以。

然而,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互相争斗,被李世民两相放弃,而李治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全力支持,被立为太子。李世民曾对李治说过:“汝舅许汝,宜拜谢!”可见长孙无忌对李治的鼎力支持。

李世民看着李治柔弱的样子,担心他不能保全大唐的江山,想改立与自己相像,同样文武双全的吴王李恪为太子,曾与长孙无忌有一次十分露骨的对话。他问长孙无忌:“是否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所以你不同意呢?”长孙无忌则又一次表达了对李治的期望与支持,说太子仁厚,且储君重要,不可一再更改。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治能成为太子,完全是长孙无忌的功劳,是天上掉馅饼。那么,李治有哪些优势,他做过努力吗?

我认为,李治能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李治本身也具备很大优势,他也做过很大的努力,他的性格也不像史书记载的那么懦弱。

第一,李治的优势

贞观十七(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只有十六岁,而且一直在李世民身边长大,没有接触大臣,拉帮结党的机会与可能,这是李世民对李治最为放心的地方。

朝廷党争是皇帝最为厌恶的事情,因为一旦参与党争,便要考虑小党派的利益,而不能一心一意效忠于皇帝。在众多党争中,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为争夺皇位而结党,因为这些团体是目的是被皇帝视为生命的最高权力,在被逼无奈时就会发动政变,这将直接影响到皇帝的自身安全,所以,皇帝一旦发现拉帮结派的行为,将会不遗余力的打击,即便自己的亲儿子也不例外。

而李承乾与李泰,大肆结党,培植势力,相互斗争。在太子承乾造反后,李世民发现了李泰结党这个问题后,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将最喜欢的儿子李泰也踢出局,使李治得到了上位的机会。

第二,李治的性格

长孙无忌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支持李治,是因为他认为李治性格仁弱,将来好控制,以满足自己的掌控朝政的权利欲望。李世民对李治最不放心的,也是认为他性格仁弱。那么,李治性格真的仁弱吗?我看不见得。

李泰为了得到太子位置,曾吓唬过弟弟李治:“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因为汉王李元昌参与了李承乾谋反,而李治与叔叔李元昌要好,所以,李泰才吓唬他。此后,李治表现的“忧形于色”。李世民发现儿子最近总是忧心忡忡,再三询问原因,李治才将实情说出,使李世民对李泰非常失望。

这一暴露哥哥李泰的行为,李治的分寸拿捏的很精准。其一,如果马上向李世民汇报,则是打小报告,说哥哥坏话,自己的忧心无法表现出来;其二,如果当场与李泰争吵,把事情闹大,则是两败俱伤,自己得不到好处;其三,如果李治真的性格懦弱,这件事情只会在内心中害怕,怎敢去提醒父亲自己与叔叔元昌友善呢?

所以,李治的表现是经过自己思考的行为,既起到了状告李泰的作用,又博得了父亲的同情。这个分寸的拿捏显示了李治高超的水平,这不是一个仁弱的孩子能干出的事。

李承乾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太叛逆,不懂得迎合父亲,凡事对着干,才造成了悲惨的结局。而李治则表现的非常听话,在当上太子后,李治各方面表现堪称完美:十分孝悌,用最为父亲吸吮痈疮,并且主动关心废太子李承乾与李泰的衣食起居;谦虚谨慎,处理朝政时不懂就问,得到父亲与大臣们的一致认可。但是,他也做错过一件事,那就是在父亲病重期间,与父亲的才人武媚私通。

细心的读着会发现,李治的表现与五十年前的杨广如出一辙。李治与杨广胆子一样大,但比杨广更加心细,没有东窗事发。所以,李治的性格一点也不仁弱,而是胆大心细,机智敏锐。

李世民不了解自己的儿子,长孙无忌也不了解自己的外甥。李治所表现出的谦虚与听话、低调与谨慎,被长辈们理解为仁弱,李治也正是因为自己仁弱的外表被长孙无忌所看中,被父亲所认可。而李治的内心则是胆大而心细、机智而敏锐,使他的表现在长辈眼里堪称完美,从而一举奠定了自己太子的地位。



因为当时长孙无忌的实力不容小觑,他的支持唐太宗李世民也必须是要放在心上的,长孙无忌也被李治伪装的柔弱蒙蔽。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可以说正是长孙无忌。李治才能被立为太子。他起了决定性作用。

因为长孙无忌多次和李世民对话提及李治是仁厚的,且储君很重要,不可一再更改,而且还全力支持李治,长孙无忌在李治被立为太子有着很大的贡献。

因为长孙无忌的拥戴,李治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还扫平了李治登基的一切障碍,让李治顺利成为唐高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是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是谁)
但是废长立幼,唐太宗还是担心天下人议论,长孙无忌宽慰他说:“晋王的仁孝名闻天下,当然不会有异议。如果有异议,就是我欺骗了陛下,罪该万死。”唐太宗终于下了决心,立李治为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的老师。长孙无忌不负所托,在唐太宗驾崩时,建议李治秘不发丧,以飞骑护送李治迅...

李世民立李治,是受长孙无忌所逼迫吗?
这显然是与真实历史相违背的。在二十三年的贞观岁月中,长孙无忌仅仅在贞观首尾(贞观元年,贞观22-23年)从事过实务,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三年。长孙无忌在贞观十七年后负责教导非常年轻的太子李治(李治被立为太子时仅15岁,且之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储君教育),这是他在贞观后期的主要任务。在李唐开国岁月...

请问唐朝李世明的儿子李治是第几个皇子,封为什么王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

为什么李治能斗得过武则天?
为什么这一次李治不听长孙无忌的呢?不妨来看看当时的情况,李治在此前找4个大臣进宫商议,其中一个称病,一个来了之后一言不发,另外一个和长孙无忌一起持反对意见。从李治的角度考虑,难免会猜忌长孙无忌,毕竟此时他的权力太大了点,从这点考虑,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宠爱,也可能是为...

唐朝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贵为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是他的结局却非常凄惨。由于他强硬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触怒武则天,被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构陷谋反,革职流放黔州,被逼自缢。家财充公,家人被流放岭南为奴。我们回顾长孙无忌的荣辱一生,可以看出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唐...

凌烟阁最惨功臣是谁?
这让武则天怀恨在心。没过多久,李治不顾诸遂良、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随后,李治又以“谋反”的罪名,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今湖南沅水一带)。后又令他自缢。长孙无忌死后,他全家被流放到岭南为奴婢。李世民地下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唐太宗的14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呢?
3、三子吴王李恪——被诬造反,饮恨被杀 唐太宗宠妃杨氏(隋炀帝之女)所生,文武双全,才干突出,颇有威望,雄才大略与李世民最为相近,太子李承乾被废、四子李泰被幽禁后,李世民想把李恪立为太子,但长孙无忌为了拥立自己的外甥李治,强烈反对,遂作罢。更可恨的是,李治被立为太子后...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李治的这种表现,是很让人疑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无论如何,李治都不该这么对待亲舅舅。二是长孙无忌为李治的爹唐太宗当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唐太宗的皇位,就没有李治的皇位。三是长孙无忌在唐太宗时期不居功自傲,多次推辞了唐太宗的赏赐,显得谨小慎微。四是李...

高宗李治的故事:渔翁得利即位勤政受制武后昏庸无能
但还没有准备好计划,事情就泄漏出去,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李承乾的被废,似乎是李泰被立为太子的机会来了,他也为此四处获得,每天到宫中侍候,进一步讨父亲的欢心。但大臣们却分成两派:岑文本、刘洎等主张立李泰,在朝中地位显赫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却主张立九子晋王李治。看来太子之位一时难以决定,这李泰也实在不...

长孙无忌身为李治的舅舅,李治为什么要扳倒这个舅舅?
当初李治想要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所以李治因为这件事对长孙无忌一直都怀恨在心,为了除掉长孙无忌,李治派出自己的心腹袁公瑜陷害长孙无忌,让人以为长孙无忌有反叛之心。最后长孙无忌的家人都遭到了赶尽杀绝,而他则是被流放到外地。最后,长孙无忌到了流放地之后,最终还是自杀...

吴中区17116193141: 《武媚娘传奇》里面的长孙无忌为何帮李治登上皇位,而不帮李泰? -
赫屠氨酚: 李治和李泰二人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但是这两个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李泰性格比较娇纵任性,李治相对来说比较纯良.而长孙无忌正是看中了李治性格中的纯良,所以才一心想把他扶持上皇位.还有一点,就是长孙...

吴中区17116193141: 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何在? -
赫屠氨酚: 依照封建法统,皇位是由嫡长子或嫡长孙承袭的,但他们是否具有政治才能,能否守住基业,这也是封建帝王所关心的,某些杰出帝王为选好继承人,可谓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太宗长孙后生...

吴中区17116193141: 唐朝李治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
赫屠氨酚: 唐太宗之所以选择李治是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在内的.李承乾,李泰,李治均为长孙皇后所生,太宗深爱发妻长孙后,对嫡出子女宠爱非常,对皇后家族也照顾有加.长孙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对其所生的七个子女宠溺至极.在承乾和李泰已...

吴中区17116193141: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人,你知道多少?
赫屠氨酚: 引言李世民作为古代非常著名的君主,其在位期间,开启了唐朝的盛世.其功过是非... 贞观五年被封晋王,贞观十七年被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继位,是为唐高宗,其...

吴中区17116193141: 李治怎么登上皇位的?
赫屠氨酚: 历史记载表明,李治什么也没有干.连后来的历史学家也认为,李治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们认为,长孙无忌要拥立李治,就是看中了李治的年幼无知.事实上,李治完...

吴中区17116193141: 长孙无忌为何被冤武则天上台是他的功劳? -
赫屠氨酚: 历来人们认为,长孙无忌之所以推李治上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是为了以后好控制李治,但是李治继位之后到长孙无忌被流放之前,长孙无忌从未染指军权,更没有逼迫李治做任何事,相反,长孙无忌曾经劝李治要从谏如流,对学士更是礼遇有...

吴中区17116193141: 为什么长孙无忌执意要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
赫屠氨酚: 一、长孙皇后就三个儿子,老大李承乾,前太子,被废.老二李泰.能力太强,而且非常张扬,不容易控制.老三就是李治,比较文弱.长孙无忌肯定选他的外甥,这是常理,保住他自己家族的权利和利益.二、利于兄弟和睦,这一点切中李世民要害.李世民是弑兄逼父多的皇位,所以很机会兄弟相残,李治对于此方面做得很好,至少装得很好.登基后还是把李恪给杀了,太宗要是知道了肯定不能瞑目.第三、李治的能力问题.此方面存在争议,一说他是隐忍,一说他懦弱.我看两者兼有,能在黄薇争夺战中胜出,必有他过人之处,但是他竟然把皇权交给武则天,导致武大杀李氏贵族,李治应该负有懦弱的责任.也正是英为如此,张松吴吉才会力主这位懦弱的幌子继承,但是李治去了个悍妇.把长孙无忌弄到台了.

吴中区17116193141: 长孙无忌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历史的呢?
赫屠氨酚: 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而且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手握兵权,怎么可能眼睁睁地坐看长孙无忌在朝中一手遮天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怎么可能只被长孙无忌这么一劝,便立刻就此作罢

吴中区17116193141: 唐太宗 - 唐太宗为什么让如软弱无能的唐高宗李治继承皇位
赫屠氨酚: 唐太宗这么做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避免宫廷一触即发的太子之争.如果唐太宗立李泰.太子位就是可以用诡计可以求得了.让李泰立为太子,则李承乾、李治都要死;...

吴中区17116193141: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诬陷吴王李恪? -
赫屠氨酚: 唐太宗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后, 嫌弃李治太懦弱, 想改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反对,说李恪是隋炀帝的外孙,立了他, 岂不是又回到隋朝的天下了,李世民没有办法.李治继位后,长孙无忌大权在握,他怕李恪和他外甥李治抢皇位,就已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李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