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士农工商之中,高低贵贱是如何区分的呢?

作者&投稿:栋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众所周知,封建主义最理想的蓝图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因此“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打压工商之民,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那么,作为史家传奇的司马迁,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出乎多数人的意料!


所谓“士农工商”,出自春秋《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认为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柱石,春秋之际四民平等,都是国家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晚期,孔子并不轻商,孔门弟子颇有几个经商的,比如孔子徒弟子贡另一个身份就是商人,被后世誉为儒商鼻祖,可见儒家轻商是后来的事。

但到战国时期,随着列国纷争加剧,列国首先需要确保粮食种植,所以“奖耕战”、“抑商贾”一度盛行,尤其当时显学法家非常轻视商工,《商君书》中有“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韩非子将商工列为“五蠹”之一,“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秦始皇时期,将一些罪人、无用之人等送去戍边,即“七科谪”,其中就包括商人,汉武帝也用过这一招。可见,秦汉时代虽然还未形成“士农工商”的排位,但“重农抑商”已然盛行。

那么,在这一社会思潮之下,司马迁如何看待“士农工商”四民呢?


肯定人欲,顺应人欲

作为司马迁的毕生之作,《史记》既整理记录了历史,更体现了司马迁的价值取向,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序文体现出来的思想颠覆传统认知:

司马迁认为“农工商虞”四民并重平等。所谓“虞”,就是对山泽的开发,包括木材的砍伐,在海里河里打鱼等的职业。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极致,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虽然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但却老死不相往来。但司马迁开宗明义就先批驳了老子治国思想,指出如今这么治国,几乎行不通。

太史公曰:历史上圣贤如何治国的呢?神农以前,已不可考,但根据《诗》、《书》记载,虞、夏以来还是能考证的,当时人们耳朵眼睛追求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心里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即便用妙论挨户劝说,也无法改变。

司马迁肯定人之欲望,指出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顺应人欲,其次因势利导,再其次进行教育,再其次制定规章限制发展,最差的是与民争利。


人各其能,自由经济

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后世儒家思想相比,司马迁提倡顺应人欲的思想,简直就是一个异端。

既然应该顺应人欲,那么就需要社会提供满足欲望的各种物品。东南西北各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好”,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农民耕田种地,虞人开采山泽资源,工人制造器具,商人流通贸易,即各地农工虞出产物品,再由商人将之送到中国人民面前。“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自然就会进行交易,自然定出价格贵贱,根本不是统治者教化而来的。总之,只要“

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让百姓各行其业,犹如水往低处流,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可见,司马迁已经产生了朴素的自由经济思想,希望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


农工商虞,富国富民

大家都知道,如今“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高度赞同这一思想,并指出“农、工、商、虞”并重平等,是国家缺一不可的柱石,可惜却得不到儒家与统治者的重视,后世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文人,偏偏要将人分为三六七等。

《史记·货殖列传序》:《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司马迁赞同《周书》观点,认为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必不可少。不仅如此,“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可谓富国富民。

尤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对万民逐利、致富予以肯定,“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即便富有的诸侯大臣等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与其他二十多部“正史”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司马迁不畏强权、坚持实录之外,还有《史记》中大量描写的小人物,将之与帝王将相士几乎并列,如游侠、隐者、食客、赘婿、卜者、商人等社会边缘人物,其中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显示了司马迁平等对待万民的态度。

试想,如果从司马迁那个时代,真来一个“工农商虞”四者并重,那中国的古代史又将是一种什么局面?令人遗憾的是,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盛行,四民次序彻底固定,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不按照人种来分的话,市农工商排行第一的有学识的人,第二就是农民,第三才是工人,第四才是商人。

就是看国家统治者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他们已经从市农工商分级了,每个国家统治者的喜好不同,他们的地位随着国家统治者的新星而变

在古代是根据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列顺序来进行划分等级的,商人在古代是最没有地位的一个群体。


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什么?士指的是将士学士吗?农指的是种地的吗?工指...
比如驼队、街边小摊等。他们起早贪黑,工作环境艰苦,生活飘摇不定,不像农民那样有固定的收入,所以,不确定性很大,致使人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商。如果遇到战乱年代,最没用的就是商人了。士农工商的顺序,是以,他们在古代的重要程度来划分的。而到了现在,这个顺序依然成立。士,军队,...

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为何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
商人在中国封建王朝地位很低,在古代,有这样的排名“士农工商”,农民排在第二,商人排在最后一个。商人受“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发展。古时候,商人们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差的,他们买东西经常缺斤少两,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们还经常垄断一些货物,然后抬高价钱,以达到牟取...

士农工商怎么排序?
士农工商的排序是:士、农、工、商。意思是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译文: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士农工商指的是哪些人?
而工指的是手工业阶层,因为土地兼并的原因丧失土地,在城市中从事手工业,地位很低。商就是指商人,实际地位最低,因为商人投机倒把汇聚财富,统治者视为囊中之物予取予夺,所以地位最低。请采纳 士农工商的出处、释义、典故、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

士农工商出自何处
士农工商出自何处:《管子·小匡》。古代士农工商的起源:“士农工商,民之国石也”。这句话最早出自与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之口。管仲打小就是齐国人,他是商贾出身。为什么商贾出身的齐国宰相管仲会不顾及自己的出身而说出这样的话呢?其实,管仲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商人这个职业是没有带有歧视性的...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下九流是指哪几类人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中。而在封建社会,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仅是体现在官员与皇帝之中,还体现在整个社会现状之中。在最早的时候,由于我国主要以农耕文明为主,所以最早的等级划分是“士农工商”。不过,随着后来社会的...

历史文化
而儒家以道德危险,自然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就应取决于道德水平的高低。从理想角度讲,士是读书明理的圣贤之徒,当然道德水平最高。商人惟利是图,当然道德最卑下。农为国之本,自然排在了第二位,工则排在了第三。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实际就是儒家道德至上思想在社会秩序上的一种体现。

古代唱歌卖艺的地位低下收入微薄,为何现在富可敌国?
这应该和时代背景有关系,在古代士农工商,当官的地位是最高的,而做生意的地位是最低的,古代唱歌卖艺的多是穷人,家里实在穷的揭不开锅的那种,然后会出来卖艺,古人本来就瞧不起这种人,所以这类人不会有很高的收入,而现代的我们都会追求精神的发展,慢慢的就把艺人的地位抬得很高。一、时代不同...

商诫——商战那些局内容简介
在古代社会的四行之中,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其中商人凭借其独特的作用,将各行业紧密相连。在当今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商人的地位和价值更为显著。然而,商场如战场,自商业活动兴起,法律风险就如同复杂迷离的棋局,始终伴随着商业竞争。法律被视为公正的象征,但它的力量在商战中的应用往往蕴含深意。基于...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两个
但是这种结论只注意到了一方面,没有注意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儒家的商人观 中国古代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也就是“士农工商”几个阶层,在漫长的历史中,商人始终处在最底层。孔子说过“君子...

于田县15318261663: 古代什么身份最低 -
夫古迈格: 士农工商,你懂得,商人最低,因为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商人虽然很有钱,但地位很低下

于田县15318261663: 等级观念在历史中是指士农工商吗? -
夫古迈格: 历史上,士农工商确实是一种等级,这是在除世袭贵族之外,对其余庶族的划分,士阶级指的是士大夫,泛指官僚,是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与管理者,他们虽有权力,但不可世袭,貌似贵族,本质上是庶民,农指农业工作者,是古代中国最多的人,他们虽然被奉为第二等,但实际情况却很糟糕,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商人却在第四等,却有法得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之说,商人获得大量财富,过着王侯的生活,平日里也交通王侯,进入了社会上层,可见,古代虽说士农工商,但在现实中,由于经济关系,这一等级没有真正应用,只是皇帝鼓励农耕的口号,另外,还有工,他们是手工业者,在宋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的人数也较多,有的成为了全职工人,开办手工工场.

于田县15318261663: 人是不是分三六九等?何为三.何为六.何为九.我们是三是六还是九? -
夫古迈格: 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三六九等之分

于田县15318261663: 无论是什么工作,只是为了生存,为什么古代会有贵贱之分呢? -
夫古迈格: 不知古代,现代虽说是职业平等,但在人们心里还不是有贵贱之分吗,这是不分时代、国家的.原因:①一定时间内创造出来的价值量的大小和使用价值②一定时代下,人们价值观起的作用③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颁布某些政策或者制造某些舆论造成的:如:士农工商 (以上皆是个人理解,非专业解释)

于田县15318261663: 尊卑 怎么解释
夫古迈格:贵贱 地位的高低. 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地称“闾左”,贬官称“左迁”. 1、地位 高低.《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隋书·音乐志上》:“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

于田县15318261663: 三六九等什么意思?别复制百度答案,尽量通俗易懂 -
夫古迈格: 就是古代分的等级.古代社会共9级.其中1-3为一个大等级,3-6为一个大等级,6-9为一个大等级. 1为最低,多为贫民,3-6多为官宦或富贵人家.6-9多为皇室,其中9是皇帝的专属.有九五之尊的说法. 但这个分级并不是对阶级的称呼,只是理论上的划三六九等什么意思?别复制百度答案,尽量通俗易懂

于田县15318261663: 人分三六九等到底怎么分的? -
夫古迈格: 最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当属东汉的史学家班固,他把人类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对班固所分的三等,望文生义,应该是以智能为标准来划分的吧. 后来有人把人分为十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

于田县15318261663: 社会上分九等人,分别是哪九等 -
夫古迈格: 九等人总的先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

于田县15318261663: 贵贱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
夫古迈格: 贵贱 1、(名)指地位的高低.古文中就有这种用法.如《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2、(名).指价钱的高低.如:“买东西先要问个贵贱.” 3.(副)多用在口语,意思是不管怎样,无论如何.如:“贵贱不能做见不得人的事.”

于田县15318261663: 代表各个职业的对联 -
夫古迈格: 各种职业有哪些对应的对联?对联是如何赞扬职业的?古人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的,在古人的眼里,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有的只是工种的区别.事实上,《卖油翁》各位读过吧?里面有一句话,叫:无它他,唯熟练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