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棉被前,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作者&投稿:白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衣食住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四个领域,这些生活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众所周知,古代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美好。相比起现代生活的冰箱空调等等让我们享受的各种设备,在古代这些东西全部不存在。

不仅如此,古时候的中国气候并没有全球变暖这方面的影响,冬天的气温要比现在低的太多太多。

我们都知道,冬天要盖棉被子。然而中国不是自古以来就有棉被子的,因为“棉”这个字是在《宋书》中最早出现的,而开始普及则是在《宋史》中有提到。也就是说棉花从开始到推广是在南北朝~宋这段时期,在之前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提及的。

那么,在古代寒冷的冬季,在之前没有棉花制成的棉被的日子里,穷人和富人又是怎样过冬的呢? 两者到底有何差别呢?

一、最为常见的都是烧火取暖,但烧火的材质与规格不同。

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古代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火焰的应用,除了能够制作熟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取暖。

于是,从此之后,火焰取暖成为了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用来取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1、我们看那些历史电视剧时候,就会发现在寒冷的冬天,家家户户屋子里都会有着一个小火炉,这个火炉就是古人用来取暖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不过虽然方式一样,都是火焰取暖 ,甚至是都用火炉,但富人与穷人由于阶级的不同,取暖的等级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这种等级差异不单体现在火炉的制作用料与规格,更多的是体现在烧的燃料。

富人一般都是用炭火的,但这种炭火并不都是我们熟悉的煤炭。至于原因也不是因为当初没有发掘煤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其的记载。

只不过古代对于煤炭没有太过于清晰的认识,人们还不能解决煤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的问题,于是烧煤炭有时候容易使人死亡,所以富人们烧炭火的话更多的是选择烧木炭火。

但木炭是非常值钱的,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无福消受。他们更多的选择还是烧柴火,毕竟柴取料于木材,可以向大自然索取。但大家都清楚烧柴火的话就会产生浓烟,而且远远不如炭火好用,不过这也是没法子。

2、当然,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除了火炉这种常见的烧火取暖的方式,火炕也是其中之一。人们会在家里制作一个烧火取暖的火炕,这样一烧火,整个床就变得暖暖的,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电热毯。

久而久之,人们还突发遐想,专门制作出“地暖系统”——通过制作“火墙”或者“壁炉”,在墙壁之间设计一个夹墙,然后再专门留有火道以及添加木炭的地方,只要在炭火口点火之后,热气就会顺着留的管道进入的房间之内,使房间变得温暖。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只有那些古代的富人和官员皇室才有能力承担的起这样大的损耗,至于底层的穷人还是继续围着火炉吧。

二、平时穿住的差距很大,富人能拥有“羽绒”,而穷人只有“草”。

被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但是当然是在宋代之后才有的棉被。有人或许问,棉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为何棉被那么晚呢?

这说到底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棉花从出现到采用也是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在早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棉花的作用,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棉花只是作为一种观赏物存在的。

言归正传,那没用棉花,在此之前,古人的被子里填充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1、中国的丝绸天下闻名,当然造价也是非常昂贵的,富人们则用丝绸充当被罩。然后在被子里面填充进各种动物的皮毛,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保护动物的说法,什么动物的皮毛保暖就猎杀。

条件比较好的就往被子里填充动物的绒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羽绒被,相比起现在的棉被,也要显得奢华无比。

如此下,举一反三,他们自然也会穿这些动物皮毛制造的衣服,比如貂皮大衣,虎皮大衣。只不过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的人工制造业发达,由此不难想象这些衣服当初制造的困难。

当然了,穷人们肯定不可能像富人们那样被子里塞满动物绒毛,于是他们就选择那种容易获得的东西来进行保暖。

首先就是在床上铺满厚厚的干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见过农村这种独有的草席,厚厚的软软的,就像是一个软软的床垫一样,再铺上被子。然后在被子里塞满柳絮破旧的衣服或者晒干的芦苇这样也能够给人带来温暖。

2、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那些古代的人的身上都会有着一件独特得披风,这在古代叫做“寝衣”。

这种古代独特的披风,走路的时候不仅能够披在身上保暖,并且睡觉的时候还能直接盖在身上。

当然,富人和穷人用来制作披风的材料不同,富人都是选择上好的丝绸,而没有经济条件的穷人则大部分选择用麻来制作披风。

三、日常生活上虽都是烈酒姜汤外加“暖手宝”,但差别依旧不小。

在住行方面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在想尽办法进行增暖。那么同样的,古人在饮食保暖方面也非常的有一套。

1、酒能御寒,尤其是越烈的酒越受人们喜欢。我们经常说蒙古东北等地方的人性格豪爽,而这一点就体现在他们的“海量”。

蒙古,东北在古代靠近中国的北方,一旦到了冬季,温度就低到了零下二十度以下,可以说寒冷异常。

于是人们就发现饮酒能够使身体暖和起来,尤其是越烈的酒越温暖,而这也是北方地区的人尤爱喝酒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烈酒之外,姜汤也是古人尤为喜欢的一种冬季的暖汤。在如今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淋雨或者感到冷,家人总会为我们熬一碗姜汤。

而在古代,姜汤也是一种常见的驱寒防治感冒的药汤——这是因为姜汤是一种辛温的食物,能够使人发汗,祛风散寒,所以这就成为了古代人民治疗感冒的常见方法。

因此,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在寒冷的冬季都喜欢选择烈酒与热姜汤来御寒。只不过仍旧会有细微差距,比如富人烈酒讲究酒的品质、存放日期,而姜汤则是注重用料与口味。

2、除此之外,现代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总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可以充电的暖手宝,其实这种“暖手宝”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在古代,这种暖手宝被称作“汤婆子”,之后又被叫做“手炉”。一般为陶瓷或者有条件的用铜制成的一种小罐子。

人们往这种罐子里添加滚烫的热水使罐子全身充满热量,然后人们就可以握着罐子用来暖手。

而穷人与富人关于此的差距,则是对于手炉的用料了,比如陶瓷的多为富人所用,而铜制为穷所人力捧。

四、总结

总的来说,就算古代的冬天非常的冷,但是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总会想到一些方法来保暖。

只不过阶级不同,各自想到的方式也是有诸多不同——富人们往往是从享受最大化方面考虑,而穷人们则是出于满足最大舒适度角度。

富人们的享受理念,更多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们多习惯使用一些稀有物料制成的东预寒物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而穷人们的舒适理念更多是出于身体上的满足,仅仅局限于在冬日如何才能够让自己不生病,或者是活下去,而不是活的更好。

因此,他们没有棉被度过寒冬的差距,主要在于预寒用料的贵贱。



在古时候人们就学会了利用火来给自己取暖,在古时候火靠木材,而木材在古时候是不缺的,只要不懒木材是很容易存着过冬的。还在很早以前人们都是会用动物的皮毛来过冬取暖的,不得不说古人很聪明。还有在北方蒙古那些民族很多会饮用烈酒来取暖。

在历史上没有棉被的时候,人们都是利用炉子里面的火来取暖的,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富裕人家会烧炭取暖,并且换上鸭绒、羊绒填充的衣物,还会有动物皮毛保暖;穷人家一般只能通过稻草、柳絮来填充衣被取暖。


没有棉被之前,古人的富人和穷人都是如何过冬的?
在棉被还没有引入国内之前,古代的人民不论穷富,都由着自己独特的过冬方法。虽然说没有棉质的被子,但是还有其他的保暖材料可以度过寒冷的冬天。例如在房间里面搁置火炉,火炕,建筑火墙,夹强,缝制的寝衣等等,正所谓山人自有妙计,古人也有自己的智慧来抵御寒冷。一:火炉和火炕。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开...

历史上没有棉被前,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因此,他们没有棉被度过寒冬的差距,主要在于预寒用料的贵贱。

历史上没有棉被前,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首先就是在床上铺满厚厚的干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见过农村这种独有的草席,厚厚的软软的,就像是一个软软的床垫一样,再铺上被子。然后在被子里塞满柳絮破旧的衣服或者晒干的芦苇这样也能够给人带来温暖。 2、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那些古代的人的身上都会有着一件独特得披风,这在古代叫做“寝衣...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首先来说一下富人的过冬之法,古代由于地广人稀,有的地方还处于原始森林状态,所以山林之中有许多动物,当时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说,不可以猎杀皮毛动物,因此有不少贵族富户,秋季以狩猎为乐,以兔子为例,古人获取兔子以后,兔肉可以烹饪食用,而它们的皮毛,便可以制作成围脖或衣物。人们常说的貂皮,...

在宋朝之前没有棉被,那冬天的人们是怎样御寒的?
这才使得天下少了一批因寒冷而去世之人。古人冬天漫长又寒冷,即便后期有棉被的发明,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天价之物。但所幸由于后期棉花普及,老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减少,若是遇上英明君主,给予老百姓一点点的恩惠与甜头,那么自然可以勉强度过冬天。

宋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么之前的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一、棉被简述翻看历史典籍,我们可以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宋朝以前是没有出现过棉被射中御寒衣物的。因为中国并不是棉花的原产地,它是后来中国人引进的。根据历史上的记录,我们可以知道印度和阿拉伯这两个国家才是棉花真正的原产地,换一句话说,在中国古代是没有棉花的。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棉花,但是人们...

在没有棉被的时候,古代富人与穷人分别是如何过冬的?
在没有棉被或蚕丝被之前,古代的富人和穷人都会用一些保暖的东西度过寒冬。睡觉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只会盖“寝衣”就寝。要详细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捋一捋棉花的历史吧。 我国最开始是没有棉花的。棉花这种植物,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千年的印度河流域。 到了9世纪,摩尔人才将棉花的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宋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人冬天睡觉用什么来保暖?
1.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古人采用多种方法来保暖。2. 宋代以前的文献中并无“棉花”一词,直至宋代,木棉才开始被记载。3. 宋代是棉花在中国普及的起点,元朝时更是广泛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利益。4. 尽管棉花在宋代已普及,但普通人可能仍难以负担,尤其是动物毛皮这类奢侈品。5. 古人通过使用动物毛皮...

古代没有棉花之前,古人是怎么过冬的?
再有就是鸭绒和芦絮。外面穿的衣服有了,但是想要度过漫长的冬天,晚上睡觉时的御寒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大户人家,人们的被子除了皮衣和丝绸外,重要的就是填充物,古代人喜欢用鸭绒和芦絮作为填充物,十分暖和,一般来说鸭绒比较贵,而芦絮比较容易得到。最后就是稻草了。如果连最便宜的御寒工具都...

古代在没有棉花棉被的时候,是如何御寒的?
火是古人御寒的重要途径。棉花棉被是如今的主流保暖材料和保暖工具,但最早并不是产自我国的。棉花原产于阿拉伯地区,在宋朝时期才有所种植,明朝时在朱元璋推广下才广泛使用。但原始人约在一百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古人也因此衍生出如“火墙”“火坑”“火盆”等使用火御寒的工具。为了在冬天御寒,古人...

洮北区19342709876: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代人冬天是怎么御寒的? -
歧逸希瓦: 宋朝之前,即使没有棉花棉被,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保暖御寒,具体分析如下: 一. 用动物绒毛、柳絮和稻草等作为填充物,来制作被子御寒.据史料记载,棉花真正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宋代的末期,它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阿拉伯这两个...

洮北区19342709876: 古代没有棉花,那么古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
歧逸希瓦: 中国古代本土的纺织材料,主要是葛,麻,蚕丝,羊毛.冬天御寒这事,就拿这几样材料做文章.最常见的御寒材料就是丝絮,有高档低档之分,高档的是蚕丝絮,又叫“纩”,低档的是用螺丝用的下脚料,叫做“缊”.这种材料主要用来做绵...

洮北区19342709876: 先秦的时期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歧逸希瓦: 用兽皮,比如说老虎,牛,羊等动物的皮或者是毛,用来御寒

洮北区19342709876: 古代人类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
歧逸希瓦: 生火、穿皮袄、吃火锅

洮北区19342709876: 在中国没棉花时,人们穿什么取暖? -
歧逸希瓦: 中国丝绸的历史长啊,穿丝棉啊,现在很多人使用什么蚕丝被,其实就是原来的丝棉被.记得唐代《卖炭翁》中“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穿着就是绸衫,那是冬天啊.再早些,正如司马光所说:“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早期中国主要是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棉花古称木绵、吉贝等,最早在新疆、云南、海南等地种植.至元明时代,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

洮北区19342709876: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潮是有多可怕 -
歧逸希瓦: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寒冷期,期间冻死的人不计其数.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 1000 年到公元前 850 年,即西周前期的第一个寒冷期,相关史料几乎没有. 只有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没有直接说下...

洮北区19342709876: 没有棉花,古人盖什么被子
歧逸希瓦: 宋、元前,黄河、长江流域人民的衣被原料主要是丝和麻.当时丝的生产数量很少,只有少数贵族和老年人才能穿丝织品,一般老百姓的衣被原料主要是苘麻和苎麻.

洮北区19342709876: 古代人是如何保存冰块的? -
歧逸希瓦: 1---冬天于河面取冰,放入地窖或冰窖,覆盖上棉被,隔绝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和温度交换. 2---最初只有皇家和权贵之家才有此人力物力来经营冰窖(冰窖一般很大,一来冰窖越大就越恒温,也就越保温;二来官宦人家人口众多,损耗也大),在夏天享受什么冰镇西瓜或冰镇梅汁之类的奢侈品. 3---随着小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权贵之家的示范效应,一般百姓也逐渐对冰产生了需求,由此,出现了以储冰卖冰的商人.

洮北区19342709876: 在古代,冰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可是古代没有制冷设备,如何得到冰呢? -
歧逸希瓦: 你小时候有没有买过冰棍,见没见过那些骑自行车,后面架个大箱子,里面用棉花包裹住,不让冷气外泻,在里面就放了冰棍.同样的道理,只不过皇帝家用的更及至,有的是冬天利用天冷制作的冰,冬天天气冷,用木头箱子装好水,然后放到露天冻,做好了就全部移到地下比较深的地方储藏起来,放冰的地方就是类似于卖冰棍的箱子,只不过是超大型的.到了夏天要用就去拿一块,然后用小箱子运到上面给皇帝用.你的明白

洮北区19342709876: 冰河时期人类是怎样度过的呢? -
歧逸希瓦:[答案] 有人类活动,人类可以南迁,可以凭借山川的阻挡生活在冰川没有到达的区域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纪与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续了几千万年,新生代的冰河期则持续了两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