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的地理地貌概况,主要是山系概况。

作者&投稿:苗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势由东西二侧向中部倾斜,东西环山,中部低平开阔向南北敞开,海拔界于69m至1404.9m之间,形成山丘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页岩、砂岩、页岩、紫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5种。 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洲不摇。 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带,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县境内矿藏丰富,物产富集。已探明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三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植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属436种,其中乔木273种、灌木139种,草本植物24种,国家保护植物20多种。 攸水、沙河是攸县两条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网岭为脊背向南、北分流,构成了攸县“东西多山,南北开口,中为丘陵”向东略斜的“申”字形势。 攸县北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南以粤、桂为通衢,东为通赣、浙之枢纽,西为往衡、黔之捷径,因有“潭之门户、衡之径庭”之说。唐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说,攸县“当南岳之东隅,连云阳之福地,振潇湘之胜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县地域的形胜。 攸县地貌总的特征,中部“萝卜头”状为冈地平原,由岗地平原中部地带呈阶梯状分别延向东西两面褶皱断裂区为山地。东部地势自东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递降;西部地势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构成东西两边群山环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势低的形状。县内最高山是东部鸾山、银坑和茶陵县相邻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处是中部一带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仅69米。 以地壳构造变动强烈程度、性质、形迹的组合规律,可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从东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齿岭——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鸾山银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带和黄丰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把,雷打石、甑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帚)看,由于褶皱紧闭,隆带地区形成崇山峻岭;而断裂的发育,促使山势更加陡峭,切断山势的连绵,形成了攸县群山峻岭,山峰突兀的独特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在县境中部,以大同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埠江——廖公铺——巨田一带为界;西以皇图岭新和周家屋——坪阳庙龙泉——槚山株形——大同桥黄沙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一带为界;南至北70公里,东到西20公里,这一“萝卜头”状区域为狭长断陷盆地。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西部之东,为断陷盆地截断,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壳以褶皱为主,断裂层次。 攸县的山,险而奇,攸县的水,清而丽,群山环绕,众水交错,形成了县境的南国景色。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可谓攸邑山水之美谈。

攸水、沙河是攸县两条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网岭为脊背向南、北分流,构成了攸县“东西多山,南北开口,中为丘陵”向东略斜的“申”字形势。
攸县北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南以粤、桂为通衢,东为通赣、浙之枢纽,西为往衡、黔之捷径,因有“潭之门户、衡之径庭”之说。唐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说,攸县“当南岳之东隅,连云阳之福地,振潇湘之胜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县地域的形胜。
攸县地貌总的特征,中部“萝卜头”状为冈地平原,由岗地平原中部地带呈阶梯状分别延向东西两面褶皱断裂区为山地。东部地势自东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递降;西部地势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构成东西两边群山环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势低的形状。县内最高山是东部鸾山、银坑和茶陵县相邻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处是中部一带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仅69米。
以地壳构造变动强烈程度、性质、形迹的组合规律,可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从东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齿岭——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鸾山银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带和黄丰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把,雷打石、甑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帚)看,由于褶皱紧闭,隆带地区形成崇山峻岭;而断裂的发育,促使山势更加陡峭,切断山势的连绵,形成了攸县群山峻岭,山峰突兀的独特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在县境中部,以大同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埠江——廖公铺——巨田一带为界;西以皇图岭新和周家屋——坪阳庙龙泉——槚山株形——大同桥黄沙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一带为界;南至北70公里,东到西20公里,这一“萝卜头”状区域为狭长断陷盆地。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西部之东,为断陷盆地截断,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壳以褶皱为主,断裂层次。
攸县的山,险而奇,攸县的水,清而丽,群山环绕,众水交错,形成了县境的南国景色。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可谓攸邑山水之美谈。

山峰挺拔

攸县的山脉是罗霄山中段武功山西南端余脉的延伸,县内东部、东北部、东南部与西部山脉均起源于与江西莲花、湖南茶陵交界的太阳山。县域边境山脉绵延,东北主要有欧公山、泉塘山、封侯山、武功山、柑子山、太阳山、大鸟山、霹雳岭、压花岭、一路岭;北部主要有太平山、甘棠山;西部有严仙岭、明月岭、凤凰岭。
边境山脉向县境内延伸,形成天子山、高厚岭、东岳山、司空山等余脉。由于地质褶皱原因,在群山起伏的山地中,涌现不少挺拔的山峰,构成攸县山区的雄伟气象。
攸县山地面积85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2.25%,海拔在300~1404.9米之间。县内山峰海拔800米以上者有113座,其中1000米以上者26座,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如与江西莲花交界的婆婆岩、大坳上、罗霄岭、兔子岭;与湖南茶陵交界的茅湖里、大和仙、阎王壁、杨柳仙;与江西萍乡交界长岭、广寒寨等山脉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其中与茶陵交界的大和仙海拔1404.9米,为全县最高峰;其次是与江西莲花交界的兔子坪,海拔1217.4米。
从边境延伸至县境内地的山脉,最高的是兰村、鸾山、漕泊交界的小坞仙,峰高海拔932米。黄丰桥与柏市、漕泊交界的金城山海拔909米,其他如酒埠江的峻高咀、紫云峰、柏市温水的大井头、天子山以及司空山的茅庵,山高都在海拔800米以上。此外还有众多挺拔的无名山岭,杂在诸大山峰之中。
由于山峰突兀,形状各有不同,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不同的山峰、岭的名字。依山形取名的如凤岭、鸾山、鹤岭、大鸟山、丫尖山、马鞍山、马头岭等。以人名代山名的如:欧公山、司空山、严仙岭、大川山、圣寿山等。依山有某一特产名如:甘棠山、梓木岭、白石岭等。以某一传奇故事代山名如:灵龟峰、紫麟峰、大虎岭等。
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构成攸县山峰神奇的色彩。择县内著名山、峰、岭、寨分述于后:
欧公山在距县城70公里的柏市镇东北的泉康村,是攸县与江西萍乡、莲花县的交界点。峰峦耸拔,其中婆婆岩海拔1161米,大坳上1134米。为何称欧公山?相传明朝初年,山内盘踞一股土匪,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当地人民叫苦不绝。之后,有武士欧阳伟等,决心为民除害,一举铲除这股作恶作祸的盗匪。人们为纪念欧阳伟除暴安民功德,将此山命名为“欧公山”,欧公山属武功山西南余脉,县志载:“县龙于此起祖”。历铁炉坑、五马回湖、太平山和甘棠山分脉,重岩邃谷,绵亘近30公里。
甘棠山以生长甘棠树而名。今称广寒寨。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黄丰桥镇北境广寒坪村。寨有大、小寨之分。大寨为主峰,海拔1088.5米,小寨822米,古称“双峰插天”。广寒寨为“分龙之所”,出寨东诸水,皆流入攸水汇入洣江;出寨西北诸水循梓木岭西北行,至皇图岭汇入北江,至醴陵铁河口合渌水。
梓木岭因产梓木因而名。距县城55公里的山关与黄丰桥镇交界山。在广寒寨之腰,岭北为攸北乡,逾岭上下各5公里,为攸东北乡往来必经要地。先是险峻难行,附近居民凿石开路,过者称便,今有公路通过。
排山亦称牌山,因山如牌绵延5公里而名。在距县100华里湖南坳乡东部,与黄丰桥镇南部广志村接邻。
牵牛岭山势横亘,似人牵牛而过。为湖南坳乡沙洲里村与酒埠江镇东塘村接界山。山中竹林茂盛,绵延10公里与排山竹林相接,是湘东竹林产地之一。
太阳山在距县城65公里的殷江,与江西莲花县接界,是武功山西南余脉在此向南北延伸的主轴,因山高似与太阳相接而名。在太阳山,无论何时何处,太阳都与山峰相吻。其中金子岭,如“金”字形,高耸入云,山麓有石涛岩,民国二十一年(1932)至二十七年(1938)是湘赣苏区游击队活动中心。
鸾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鸾山镇,形如鸾舞,故名。“鸾峰迭翠”为古《攸江十景》之一。
小坞仙在距县城60公里的兰村满江与鸾山镇交界处,清余解《小坞山》诗说:“梯径藤蔓牵,飞空云雾倒,四望青朦朦,石涛隐相照……寥寥千载迹,石径几人扫?”
香山因山高风急有清香而名。距县城40公里的下田与鸾山镇接界处。上有香山寺,禅门对联云:“佛殿有法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观。”又有彭祖庙,以山高喻寿高。洪特书在《晓登香山》诗中说:“却顾所来径,云海碧重重,坐久清香生,缥缈来晚风。”
大鸟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东江乡,即今鸾山与银坑以及茶陵县交界处,其中大和仙为最高峰。山顶有凤仙祠,为唐时邑人淮东提举彭某归后所立。前志载:“唐,彭提举官淮东,有神名凤仙,最显。归,立祠山巅祀之。”因有大鸟来翔集,故名。
慈峰山在县东乡的酒埠江镇。清初祖辉禅师开址,法孙问山雨波禅师建寺于山巅,以大禅宗风。
飞龙山在县东乡黄丰桥镇东岳山村,毗连兰村燕山,群山起伏,如龙,欲飞,故名。最高峰中段牛皮湖,海拔545米,龙头岭上高峰579米,龙尾山基峰347米。地势险峻,可通往柏市、兰村乃至江西萍乡等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萍乡人龚祝台与黄丰桥本地人贺祖乐发动组织哥老会成员百余人,占飞龙山为寨,响应革命党人组织的萍、浏、醴武装起义。
司空山旧名麒麟山,因山形状麒麒蹲伏而得名,在距县城20公里的莲塘坳乡月龙、阳升观村。南朝官居司空的张巴玉曾在此山修道白日升天,故改名司空山。司空山属武功山南向余脉,层峦叠嶂,醴泉清冽,周围有36峰、18溪、13涧,最高峰茅庵,海拔791米。司空山面积5.2平方公里,奇峰异景驻于其间,中有南溪自东向西回环流出,拐了18个大弯,俗称18个“鱼栏闩”,两侧山峰,有的肃然壁立,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双臂怀抱,有的势若奔腾。山上竹木葱茏,鸟语花香。主峰前有龙潭,清澈如镜,泉喷似珠;侧有凤涧,相传梁天监年间,常有凤鸣于此;下有石坑,为炼丹池;阳升观在其东麓。最为壮观,宋太学博士彭天益曾游此,作诗赞曰:“历历仙家遗旧迹,清奇端不让蓬莱。”清陈廷遂在《望阳升观诸山》诗中说:“怅望仙山何处是,白天云际耸蓬莱。寻常一路从头问,三十六峰当面来。流水浮花归洞口,清风随客上天台,松间若见卢琼在,不惜殷勤送酒杯。”
司空山的建筑,据同治《攸县志》载,有15观、16庵、12亭馆、12石室、2书院,还有胜迹洗药池、司空故宅等。现为道教胜地。
圣寿山在距县城50公里的黄丰桥乌井村,原名乌金山,盛产煤,后五代楚王马殷赐今名。
紫云山在距县城东北60公里的高枧,旁有灵龟岩,岩内有水一泓,内藏二白龟,每出时,常见紫云浮其上,因名紫云山。灵龟寺在其前。
泰华山在皇图岭镇长华村,距县城60公里。清初,邑贡生刘玢《重游泰华山记》称泰华山:“支分甘棠,地接萍醴,横亘三邑,特出众山之表,周围十数里,左有天平寺、苦麦庵,右有玉泉庵、金华观,皆在其麓。东西两径,石路盘桓,古松交荫,一步一级,且上且望,所历愈高,所望益远……”
凤凰山常有凤凰翔于其上而名。在县城西北60公里的槚山乡、丫江桥镇西境,地处衡山、株洲(县)边界,与明月山、严仙岭成为县西北部自然屏障。明末,镇将黄朝宣屯兵山上。
严仙山因太小严真人修道成仙而名。在丫江桥镇严湖村,北与明月山对峙,西南连接凤凰山,三峰如螺。
明月山县城西北45公里的丫江桥镇的高峰村,与醴陵、株洲交界。主峰海拔860米,以峰峦高耸,“月出光耀先见”得名。面积6.4平方公里,左与观音、严仙二山相望;右为延绵起伏丘陵。峰脊“石圆如月”,山腰为林带,地质属花岗岩区、蕴藏铀矿,现少量开采。
明月山地势险要。太平天囯西王萧朝贵率起义军由此北进;民国七年(1918),护法军刘建藩率兵经此追击张敬尧军阀的东路北兵;民国十六年(1927)革命者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攸北暴动”。
大川山因唐时大川禅师结茅而居得名。在县城北50公里的皇图岭镇阴泉村。旧志载,唐广德(763—764)年间,闽僧良桔入山,建慈云寺以居。《五灯会元》载,石头希迁法嗣有潭州大川禅师,住大川山。日本国绘制的《唐五代湖南地方禅宗地图》也有“大川山”名,在攸县位置。疑僧良桔即大川禅师。
五峰山山有五峰。在县南陲渌田镇东部五丰村,处于攸县、安仁和茶陵三县交界处。峰顶雷公山,海拔622.8米,山腰一庵,名曰“碧云”,已废。
丫尖山在距县城南20公里的渌田乡。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茶陵陈名骐,籍界侵占,邑庠生蔡上桂诉于官。知县陈溥,会同州牧朱勘测,山属攸管,攸县人周廷伸建玉壶寺其上。有碑。县人蔡来仪作《丫尖峰记》称:“丫尖峰亚于五峰,忽起层峦,故以峰名。”丫尖山四面耸峭如壁,其势孤高,雄踞于渌田东北。
马鞍山在县城西10公里鸭塘铺乡南境,下临洣水,界连衡东,形如马鞍而名。山顶海拔175.2米,红色土壤。清嘉庆丙子(1816)知县赵勷于山脊马鞍中部建“凌云”石塔,直指蓝天,登塔远眺,攸衡边境风光尽收眼底。
杨柳山在莲塘坳东部的巨西村,属武功山南向余脉,界连茶陵,毗邻凉江阎王壁,山势自北而南,坡度76°,砂页岩,黄棕土壤,上多灌木,下为林带,最高峰为杨柳仙顶,海拔1017米。山顶原有一庵,早毁。
金锋山在县城北40公里坪阳庙乡坪前、坪双村交界处,海拔250米。“金峰夕照”是坪阳庙(沙村)八景之一。
云泉山在县城东北50公里的河田,山北为醴陵,山南则为攸县。北江自萍乡市西部三尖峰流入攸县境,过长桥,绕麻城,至潇田与鹏江相会合,绕云泉山,入醴陵南。云泉山有北江、鹏江锁钥之称。刘祖穆在《云泉山记》称其“云光出岫,泉声在溪,新篁古松,回青转绿于旎旖潺溪中”,山于是以“云泉”名。该山“上则石壁凌峥,矗矗嶷嶷,古刹踞翠微间,岚霏烟霞,时呈异状”。登山可东望紫云峰,广寒寨诸山。
灵龟峰古称保障峰,在县城东郊1.5公里处,孤峰耸峙,其山如龟出穴,踞水上游,因名。县人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常踏青登高于此。峰脊有灵龟峰寺,内奉镇武大帝,观音大士,寺周古树参天,青翠葱茏,古籍誉此为“梅城第一峰”、“攸邑亘古胜迹”。峰下,洣水西流;对岸,白茅洲风光旖旎。前人到此多有题咏,均存县志。“最是桃花春涨好,惊涛吹作雪山来。”每当“春水方生”之时,于此正好观涛,清康熙时知县陈溥在《南云八景》诗中,将《龟峰观涛》列入八景首篇。
紫麟峰亦名麒麟山,在距县30公里平分田。相传,汉晋间,葛苏二仙跨紫麟入山修炼,后人每见紫麟在山中游食而名。赵永言诗云:“紫麟瑞蔼春风暖,白虎丹成夜月明。”
石龙峰在距县城15公里的莲塘坳乡月龙村,为司空山36峰之一,山顶有石蜿蜒如龙,故名。
鹤岭在县城东20公里的银坑,为司空山36峰之一,时有白鹤回翔于上,故名。宋彭天益曾隐居于此。
凤岭岭形如风。在县城东北,柏市镇凤塔村,上有分水坳与江西莲花为界。元元贞初年(1295),县人谭渊建凤山书院于其下,攸州教授陈康祖有记。“凤岭朝霞”为“攸江十景”之一。
油铛岭亦油婆坳,在县城北40公里的湖南坳乡。上有聚仙台,可坐4人,相传群仙聚此,台上有池,泉水不竭,清甜可口。
马头岭形似马头。在县城北35公里的网岭镇荷叶塘村。北宋时,县令陈勃从江西迁攸县始居地。
脑头岭形如脑头。在上云桥镇老头岭村。
圆湖岭在网岭镇宏市村。民国前期,在此创办私立圆湖小学。
紫鹤岭在新市镇回龙村,峰高132米。
白石岭因岩石白而名。在渌田镇丫尖峰西北,山多怪石,有似牛马形者,有似龟鳖形者。
芙蓉寨在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中江。寨上曾有异人钟洞云者结庵而居,以佛教聚徒,数百里外有来朝拜者。又东5公里,有铁钉岩,与茶陵接界,为军事要地,皆前代居民保聚处。
凤凰山寨在凤凰山顶,明崇祯(1628—1644)年间,县人刘荒保据山防守,癸未(1643),张献忠率农民军破攸,荒保弃寨而走。湖南抗清主帅何腾蛟召黄朝宣入凤凰山。屯营抗清。清顺治丁亥(1647)三月,清兵至攸,黄朝宣投降被杀,余部倚山固守,三年后被清兵荡平。
广寒寨以寨高耸入广寒宫而名。在甘棠山下。寨广数里,居民环聚,元时避兵于此。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军残部邓戈据此对抗解放军。

因地壳隆起褶皱而形成,攸县岩洞多属于石灰岩层,著名的有:
天蓬岩因有天蓬真人和石室禅师入住修炼而名。在广寒寨山下,洞壑深邃,中有龙潭,水泉不竭,明时蔡槐庭读书于山寺。
献花岩在漕泊。相传严仙会众仙于此,白鹿衔花来献,故名。明鸿胪寺丞刘习灌有诗。
甘棠岩在湖南坳乡下龙村茅陂。山势如狮,岩如狮口,洞内宽阔,可容数百人。一石伸出如舌,舌旁有两孔,上小下大,深不可测,有泉涌出,冬温夏凉。岩内建甘棠观,祖师殿座落狮舌上。
灵龟岩在紫云山。岩内可容数百人。岩内水池藏二白龟。七星岩在严仙岭,为严仙修炼处,上有丹井,水泉不竭。岩壁有诗,为严仙作。
钟鼓岩在酒埠江镇暮塘,距县城30公里。接壤宝相寺。岩空阔10余丈,光照深处,石壁泉流,日照金色,左壁有水池。岩前有两山,形如钟鼓,故名。又高枧天台山梦仙庵前,亦有钟鼓岩。
隐真岩又名显真岩。在宝相寺右。今新市镇平江村。
禹门洞在距县城东北70公里的柏市镇富头冲,漕泊水伏流至此,一见又伏,流出处为罗浮江(即攸水上游)。
金仙洞在漕泊献花岩下,内有奇像如佛。漕溪水伏流洞内,经15华里至禹门洞始见。
海棠洞在漕泊,道士朱玉琢修炼处,因洞前春秋海棠花盛开故名。
桃源洞在鸾山镇桃源。内有石池、石床、石马;前有古塔,为游览胜地。
皮佳洞在鸾山镇皮佳村,又名水源洞。宋隐士皮文通卜居洞侧,遗诗犹在。明《一统志》云:“中有湫,世传卢真人得。”
白龙洞在漕泊,洞内分上、中、下三层,宽大幽深,洞中有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

攸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许多历史传说,仁人志士们用这些历史传说,也为地名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海南白沙县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其地理位置环抱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紧邻南渡江上游。周边县区分布有琼中、乐东、昌江和儋州,总面积广阔,达到2117.73平方公里。这里的地形特征显著,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

永胜县地理地貌
永胜县地理位置独特,其地势特征显著,境内地貌复杂多样,最高点达到了3963米(一说4020米),而最低点则低至1056米,两者之间相对高差超过2900米。这种地势分布导致了显著的气候差异。位于海拔2140米的永北镇(即县城),年均气温保持在13.5°C,显示出较为温和的气候条件。相比之下,金沙江沿岸的1300...

融安县地理概况
融安县的地理地貌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中低山陡坡地、低山缓坡地、岩溶峰丛地以及沉积平原,其中融江河原地独具特色。整体地势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东北部区域以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而东南部则是岩溶峰林洼地和岩溶峰丛谷地,展现出独特的岩溶地貌特征。西南部地区以岩溶孤峰平原为主,地形开阔,西北部...

稷山县地理地貌
稷山县地理位置独特,地势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北部吕梁山脉南麓,山势陡峭,有文仲子洞、玉皇顶(海拔1618米,为最高峰)和马头山等山峰,海拔普遍超过1300米。南部的稷王山海拔较低,为1279米,横贯南部翟店、太阳等乡镇的峨嵋台地则位于500米上下,是临汾盆地的一部分。汾河是稷山县的主要河流,...

襄城县地理地貌
襄城县坐落在伏牛山脉的东部,其地理地貌丰富多样。县境西南部以起伏的浅山区为主,最高峰马棚山海拔达到462.7米,主要分布在紫云、湛北、山头店等乡镇。这里的山脉属于伏牛山余脉,属于侵蚀低山区,共有大小山头9座,总面积约为80.4平方公里。山脉走向各异,大致分为东西、东南-西北以及少量南北走向...

会宁县地理地貌
会宁县的地理地貌多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黄土堆积侵蚀形成的长梁、梁峁地貌。这种地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分布,梁体呈长条形,顶部狭窄,坡度适中,通常在15-25度之间。大部分梁体已被现代槽状冲沟切割,沟头形成“掌地”。在某些区域,还可见到山间盆地地貌。侵蚀严重的地区,梁峁并存,峁顶面积...

永宁县地理概况
永宁县地理环境独特,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特征显著。贺兰山横贯西北,自单岭子延伸至小沟口,构成南山区,山势陡峭,海拔在1433米至2516.6米之间,坡度超过25度。山体南部的洪积扇地是由贺兰山洪积物堆积形成的,地面多碎石,属于温带荒漠草原地带,适宜畜牧业发展,这里是永宁县的牧区。河老阶地和洪积扇以...

右玉县地理地貌
对于地区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右玉县的河流以苍头河最为显著,源自平鲁祁家窑,一路北流,贯穿县境中部,最终从杀虎口出境注入黄河。其支流如马营河、三道河、李红河等,不仅滋润了这片土地,也赋予了右玉县丰富的水资源。这些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共同塑造了右玉县独特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环境。

乡宁县地理地貌
乡宁县的地理位置据百度地图数据,地形地貌特征独特。全县地势起伏明显,沟壑纵横,梁峁交织,展现出一幅天然的山岭画卷。最高峰是高天山,海拔1820.5米,而最低点师家滩则仅有385.1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差高达1435.4米。这里的山峰众多,如高天山、云泰山、断山岭、云丘山和林山等,共同构成了乡宁县的...

盱眙县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是怎样的?
盱眙县,一个坐落在江苏省北部淮河下游的独特行政区,其名字读作 Xu (x) Chi (y)。 这片富饶的土地,总面积达到了248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土地面积在江苏省众多县(市)中独占鳌头。盱眙县坐拥淮河的滋养,洪泽湖的碧波在它的南岸轻轻拍打,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境内行政区划细致,分为14个镇和5个乡...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攸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
端冰男宝: 基本概况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北抵株洲、长沙,南连郴州、广东,西屏南岳、衡阳,东邻江西吉安,位居株洲、衡阳、郴州三市经济交汇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县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9万公顷.全县辖...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湖南省攸县的属于哪个市? -
端冰男宝: 攸县是湖南株洲市辖县,地理位置在湖南东部偏南.东临江西萍乡、莲花,靠近井冈山,南临本省茶陵,西临衡阳、衡山、衡东,北达株洲、长沙.辖20个乡镇、533个村社区,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总人口76.9万.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湖南,的地理位置简单介绍 -
端冰男宝: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全省土地面积 21.18万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主要山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岭山脉.省内最高峰为炎陵县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河南北部地区的地质与气候特性 -
端冰男宝: 气候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局部地区是高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均低于0摄氏度. 高原气候是在海拔高、地面广、起伏平缓的...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湖南郴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急求,初一地理~ -
端冰男宝: 这是郴州的气候概况,希望能给你帮助! 挑主要来写! 郴州市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处24°53′—— 26°50′N的亚热带气候带中.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山”字箕形.南岭山脉的几条主要山系在郴州呈东北—...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信州区的地理环境 -
端冰男宝: 境内地貌类型以丘陵、河谷平原为主,属丘陵地区.北东丘陵属怀玉山脉,有将军山、饭甑山、牛头山、黄尖山,青尖山、睦州山等,一般海拔150—200米,以黄尖山最高,海拔594.3米.西南、西北为低丘及岗地,一般海拔50—100米.流经...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攸县的历史名胜古迹的地址 -
端冰男宝: 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之米水南岸窑湾山头,距城1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底边长3.58米,占地面积42m2.祁阳石门额,上携“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 桃源谷...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宜昌市区的地理概况! -
端冰男宝: 一、城市概况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辖五县三市五区,国土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人口414.93万,城区人口133.8万.区号:0717 邮编:...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恩施市及各县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
端冰男宝: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面积3967平方千米.【人口民族】 2004年底,全市人口78万人.【地形气候】 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

三都水族自治县19178275508: 崀山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 -
端冰男宝: 崀山风景名胜区属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地表为花岗岩、变质岩、红砂岩、灰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成之母质良好,地貌类型多样,景观构造地貌主要有折皱、断裂和节理发育等多种类型,也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如溶洞、地下河、石芽、溶峰等.早在五十年代,风景区内就消灭了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其它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如麻风、地方性甲状腺等,在风景区也早已绝迹.据当地群众反映,景区内的村民从未发现过癌症病人,大都健康长寿,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