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作者&投稿:钞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

端木吟天
知道合伙人生活技巧行家
水浒是反映古代农民战争的小说代表,绿林小说一路;
三国是历史题材,演义类的小说;
西游是魔幻小说的代表,神话小说--自山海经开始;
红楼是现实小说的达大成,传承了《金瓶梅》的写实传统;
这四部书其实是代表了四类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题材;并不是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也就这四部能看了,可以称得上是“名著”了;他们分别表示了各类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 讲三国底事情的,也并不自罗贯中起始,宋时里巷中说古话者,有“说三分”,就讲的是三国故事。 苏东坡也说:“王彭尝云:‘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在罗贯中以前,就有《三国演义》这一类的书了。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国志》,甚为详细,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国的事情。至罗贯中之《三国演义》是否出于创作,还是继承,现在固不敢草草断定;但明嘉靖时本题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明罗本编次”之说,则可见是直接以陈寿的《三国志》为蓝本的。但是现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本来面目了。若论其书之优劣,则论者以为其缺点有三:(一)容易招人误会。因为中间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惟其实多虚少,所以人们或不免并信虚者为真。如王渔洋是有名的诗人,也是学者,而他有一个诗的题目叫“落凤坡吊庞士元”〔1〕,这“落凤坡”只有《三国演义》上有,别无根据,王渔洋却被它闹昏了。(二)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 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写关云长斩华雄一节,真是有声有色;

裴松之

他嫌《三国志》写得简略,而这样的意见在他以前是未曾见过的。《三国志》刚问世时,获得了一片赞誉声。《晋书》卷82《陈寿传》称:“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着《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本传又称:“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东晋时,习凿齿从正统论的角度对陈寿书以魏为正统的写法提出异议,在其所着《汉晋春秋》中坚持以以蜀汉为正统。正统问题是政治问题,从学术的角度仍然不见对《三国志》的批评。看来,简略在晋人眼里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到南朝裴松之才将其视之为缺点。



陈寅恪

陈氏认为,裴注是受到佛教典籍“合本子注”的影响所致。他在《支愍度学说考》一文中说:“中土佛典译出既多,往往同本而异译,于是有编纂‘合本’以资对比者焉。”《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原注:“三部合异二卷。”)云:说戒者乃曰:僧和集会,未受大戒者出!僧何等作为?众僧和聚会,悉受无戒!于僧有何事?答:说戒。僧答言:布萨。不来者嘱授清净说!诸人者,当说当来之净!答言:说净。陈氏解释说:“据此,可知本子即母子。上列《比丘大戒二百六十事》中,其大字正文,母也。其夹注小字,子也。盖取别本之义同文异者,列入小注中。与大字正文互相配拟。即所谓‘以子从母’,‘事类相对’者也。” 在《读〈洛阳伽蓝记〉书后》一文中,他又进一步发挥说:“裴松之《三国志注》人所习读,但皆不知其为合本子注之体。” 周一良先生对陈说持怀疑态度。他在《魏晋南北朝史学著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裴松之、刘孝标、郦道元的注,多为补遗订误,而非字句出入,往往连篇累牍,达千百言。这与同本异译简单明了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恐怕未必与佛家合本子注传统有何渊源吧?”。陈寅恪先生的解释是从史书编撰的的技术性角度入手的,既怎样编撰更便于读者阅读。对此,周一良先生的质疑是有力的。“补遗订误”才是裴注的本质所在,这与合本子注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钱钟书

全晋文卷七五,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第三事即俗传“空城计”,见《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者。《三国志·蜀书》亮本传裴注驳郭冲所记为不合事理;然《南齐书·高祖纪》上云:“皇考讳承之。……元嘉初,徙为……济南太守。……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迁兰州剌史,会有党项三万余众攻州城,众大惧,知温“使开城门延贼,贼恐有伏,不敢进”,又《北狄传》吐蕃十万人入湟中,李谨行“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皆师诸葛亮“大开四城门”之故智,而“虏”、“贼”又蹈司马懿之前辙,“疑其有伏兵”。
  夫无兵备而坦然示人以不设兵备,是不欺也;示人实况以使人不信其为实况,“示弱”适以“见强”,是欺也。“空城计”者,以不欺售欺(Honesty is the best deception)之一例也。
  魏禧《日录》卷一《里言》:“料事者先料人。若不知其人才智高下,只在事上去料,虽情势极确,究竟不中。故能料愚者不能料智,料智者不能料愚。余尝笑《三国演义》孔明于空城中焚香扫地,司马懿疑之而退,若遇今日山贼,直入城门,捉将孔明去矣。”


毛泽东

在毛主席读过的众多史书里,他最爱读的要数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在他看过的历史小说里,他最喜爱的应是《三国演义》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其实,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读此文时,用红笔对这段论述画着重线,表示他对鲁迅有关曹操的看法,是非常赞同的。
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在和他的子女们谈话时,他也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1.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清)章学诚
2.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清)魏裔介


鲁迅先生怎么评价《三国演义》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意思是《三国演义》写人的时候,也有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近似妖怪。而关羽特别爱...

历史上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明代文人蒋大器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罗贯中这部书编写成后,立即就有人“争相誊录,以便观览。”由于这部小说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文人模仿《三国演义》的语言文字风格,使用半白半文的浅近文字写作,历史演义小说也大批出现。 如此,让许多初通文字的人们也能读历史演义小说,扩大了读者...

你怎么评价《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历史向的文学,给当时以及后世以历史评判的部分依据。比如姜维所投降的蜀汉,在当时它代表的是正统和正义,它是代表着汉朝和曹魏对抗。姜维投降蜀汉,那是弃暗投明,为了蜀汉呕心沥血,甚至献出生命,所以历史评价是好的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
过去有很多国文教师主 张学生熟读三国演义,来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为三国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它又「叙事说理委婉动听,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资料取舍精微切当,情节发展高潮叠起」,颇有文学价值。三国演义有戏剧性、智能性,有政治观、军事观、伦理观等。有人把它当作「说话模板」;有人把它...

你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意义等)
第三,是在于人物塑造。乍一听好像这一点和上面两个有所重复,其实不然,因为人物塑造是娱乐性的必须品,精神文化亦需要人物来帮助弘扬。我敢说,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人物塑造,这是它文学功底的体现,三国演义的写作长处在于通过事件看人每一个完整的人物性格,都至少有两三件事情来描绘,比如...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它如何揭示社会现象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它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

《三国演义》书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这本书里的曹操活脱脱是一个奸雄坏人形象。可是,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却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雄”。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演义中的形象和历史中的形象大不相同呢? 在今天,人们对三国人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三国演义》,大多数人认为刘备好,曹操坏。但在我国历史上,至少魏朝到唐...

明星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三国里处处埋有智慧:且不说三国中权谋智慧、攻心战略,单单说,五关斩将,三顾茅庐,七擒孟获,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冰心七岁时对三国演义的感受和评价?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冰心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是 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精彩,情节扣人心弦。

评价三国演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

仁和区13487185683: 名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急. -
书例碘海: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http://post.baidu.com/f?kz=121906238

仁和区13487185683: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 -
书例碘海: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仁和区13487185683: 三国演义的评价(800字左右) -
书例碘海: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

仁和区13487185683: 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有哪些?(急) -
书例碘海: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演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贼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浚灭吴为止之九十 七年间史事.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心故事是魏、蜀、吴三国的纷争;所谓「演义」,是...

仁和区13487185683: 鲁迅对《三国演义》评价的八个字?
书例碘海: 《三国演义》的中心内容是演绎各集团间的各种矛盾斗争,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在讲述故事时,又总是以人物为中心,情节的描写又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之目的.《三国演义》为古典小说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运用夸张、烘托、对比等手段,写出了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雄才大略,黄盖的赤胆忠心,鲁肃的正直敦厚,蒋干的自作聪明等,充分显示出作者极高的艺术造诣.鲁迅对《三国演义》评价的八个字是七分写实,三分写虚.

仁和区13487185683: 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 -
书例碘海: 鉴赏与评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

仁和区13487185683: 三国演义评价 -
书例碘海: 三国演义图片《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仁和区13487185683: 用古人的话评价三国时期? -
书例碘海: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仁和区13487185683: 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书例碘海: 小说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的思想,反映了百姓拥护明君,反对暴君的愿望!此外还宣扬了“忠义”观念!从语言上看,全文语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今天《三国演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更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