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洋务运动制约因素的分析

作者&投稿:蓬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列对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因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人民反抗的威胁 B.列强侵略的逼迫 C~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背景。四个选项中可以先排除D,因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的,之后才诞生民族资产阶级,因此,洋务运动之前不可能有资产阶级的斗争;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背景介绍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一句话,其中“内”指的是人民反抗的威胁,“外”指的是列强侵略的逼迫,而A、B选项分别只反映了“内”“外”的困,而没有全面反映“内外交困”,只有C选项清朝统治的危机准确反映了清朝内外交困这一背景。故答案选C。

“洋务运动”的各项内容及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不好意思啊!这个确实不好找。我昨天找到了的,是个幻灯片,但我觉得内容不是太完整,也拿来看看吧。
一、长技和奇技淫巧的继续争论:观念的束缚
1、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2、洋务派的认识
两次亡国之痛
奕忻“自强之道,在乎师其所能,夺其所恃耳”。
曾国藩“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此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 “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
3、洋务派认识的局限与偏差
文明模式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薛福成:“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陴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有限的认识办有限洋务,步履艰辛,寸步难行
4、保守主义的天下
(1)开办同文馆的争论
奕忻:“华人之智巧聪明不在西人以下,举凡推算格致之理,制器尚象之法,倘能专精务实,尽得其妙,则中国自强之道在此矣。”
倭仁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折
“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
“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2)派遣留学的争论
改穿西装惹的祸
(3)修铁路
左宗棠:“民因而富,国因而强,物因而倍盛”
“天辟所未有,祖宗所未创”; “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 “干天地之和,蹙生灵之命”;
习俗:来自民间的抵抗
《南海县志》卷21陈启沅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
1874年《捷报》卷12 
观念落后的实质:知识的欠缺
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的对比
道德学问 奴才教育
自然科学知识 人才教育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
二、落后的农业财政经济体制:直接的障碍
1、模仿型现代化 经济投入的重要性 资本密集型企业
英国 日本
2、洋务经费奇缺 2000万
3、晚清财政困难的原因
(1)清帝国的财政支出 军费开支 战争赔款 外贸出超
(2)清帝国的财政收入:来源与体制
传统的财政、经济体制穷途末路
王朝循环 最需要钱的时候总是钱最少的时候
田赋地税
土地兼并,从乾隆至同治(1736年至1874年)的百余年间,,大官僚、地主所占土地,为民田的50%一60%。 “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十九”(《清经世文编》)
4、财政困难对洋务运动的直接影响
甲午战争
三、复杂的中外关系:一把难以平衡的双刃剑
1、“冲击——反应”型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适度的紧张力
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势入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遇与困境
2、“外须和戎、内需变法”:洋务派的外交政策
(1)实质:以空间换时间
(2)时间的必要性:结构转换的示范效应所决定的漫长性
需要良好的发展空间
富强——工业化——资本投入——资本匮乏——工业化——富强
人才——科学教育——洋学堂、派遣留学——阻力:传统束缚——打破传统束缚——人才
个别到一般 模仿、示范效应 时间
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
3、一厢情愿的外交追求
(1)内因:民族主义的情感性和时代性
理性爱国主义的可能性分析
传统夷夏之辨与新的国际秩序:近代外交常识的缺失
对新的国际关系准则的艰难适应
固守中华文化中心主义 夷夏之辨
叶名琛拒绝英人入城
六不主义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增格林沁 通州谈判
咸丰皇帝 免除关税
郭嵩焘:首任外交使臣的悲哀
(2)外因:列强对华侵略的必然性和层次性
从边疆危机到全局危机
甲午战争
4、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恶劣影响
(1)彻底打乱了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进程,中断了经济结构的转换,甲午战争后,重心转移,从经济的结构转换转移到政治体制的转换,而现代政治体制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结构都还极为脆弱。
(2)激发了政治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在越来越急躁的心态中越来越激进,陷入了恶性循环。
是从这里找到的。http://sysu.schoolblog.cn/yhlzsu/UpFile/200611291156132515.ppt

洋务运动时的政治与思想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探
内容摘要:19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和两次鸦片战争一连串的打击下,清政府以总理衙门大臣奕忻、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辱、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认识到,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方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然而洋务运动终究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宣告彻底失败了。其目的在于提高与西方对抗的能力,其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幻想通过技术的提高来达到与西方抗衡的目的,对于社会制度与思想基础的不同并无认识,但这次运动却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革命。

本论文通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透视,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研究洋务运动所间接带来的文化、政治方面的改变。

前言:19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和两次鸦片战争一连串的打击下,清政府以总理衙门大臣奕忻、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棠、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辱、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已认识到,要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方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在制度和思想上原本并没有打算引进西方的文化、制度,而主力引进并发展军事、工业等技术层次上的先进之处。但洋务运动最终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而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只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忽略了政治、社会和思想等配合。而与洋务运动几乎同时开展的明治维新却能因在文化等方面很好的配合技术发展而取得与中国结果迥异的成就。比如:在教育本来就比较普及的基础上,明治五年(1872)它全面推行以法国为模板的新学制。这个学制要求“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② 新式教育成了富强的新日本的支柱,与清帝国的龙钟老态成为鲜明的两极。另外,在官吏制度、社会成分等诸多客观方面中国也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成功。所以,我们的论题的主旨是分析国民性、传统思想来剖析这场运动。

洋务运动时中国在制度方面的不足

太平天国作乱、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朝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部分官员试图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力主兴办洋务,在中央的代表有奕欣,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被称为洋务派。而另一部分官僚(以满清贵族为主)则坚决反对采用西方科学技术,被称为保守派,以倭仁为代表。而慈禧也只是暂时支持洋务派。这样的局势,很有可能随时变动,是对运动非常不利的。

首先,而从历史上看,吴起、商鞅、王莽、王安石等人的变法或成或败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这也是国人的国民性所造成,因为孔子说:“信而不做,述而好古”、“掩夏之盖,乘商之络,复周之礼”;③老子说:“撄宁无为,是民无争”。④这都导致中国人创新能力极差,安于旧事,不乐于变法。而统治集团只注重王朝内部的利益,向来只有夺权谋位,而不会考虑社会制度。所谓爱民勤政,也大多只是稳固统治的一个幌子。所以,这样势必导致洋务运动在利益方面与朝中一部分人有冲突而必须一方面搞运动,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用尽手段,从而使运动很难进行下去。这样的形式在西方是不曾出现过的,或者说尽管也有,但不像中国这么变本加厉。

第二,不敢废除腐朽不堪的科举制度。早在鸦片战争前,魏源就尖锐地揭露实行科举取士,“其造之试之也,专以无益之画饼,无用之雕虫,不识兵农礼乐工虞士师为何事;及一旦用之也,则又一人而遍责以六官之职,或一岁而遍历四方民夷之风俗;举孔门四科所不兼,唐、虞九官所不摄者,而望之科举兔册之人。”
第三,没有系统地进行国家机关的改造和建设。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也添设了一些机构,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海军衙门等等。可是,当权者没有什么人考虑过必须改造国家机关,更不用说付诸行动了。郭嵩焘曾经向朝廷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无人理睬。具体的分析,这又和中国人2000千年来的国民性分不开。“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成是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不过,比王朝循环更为根本的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循环。这种循环是从每个重要王朝刚建立时所共有的安宁和繁荣开始的……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 ⑤从斯塔夫利阿诺斯的这些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王朝的特点。事实上,中国长达5000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3次有意义的大变革。分别是:秦朝正式开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民国结束了封建制。而其中封建社会就占了2000多年,不得不使人叹息。正是这样政府注重的只是自己的王朝,而不是整个国家机关。在官吏方面,比如史官。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形象是很高大的,南史氏、董狐、司马迁都是不畏强暴而坚持真理的典范。然而方孝孺一案之后,尤其是明清,史官成了彻头彻尾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又何谈在其它方面有完整健全的官吏体制呢?

没有及时改进当时的政治体制确是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国家是社会的主要管理机构。它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对国民的行为方式的影响非同一般。” ⑥从康梁等维新运动领袖到当代史家都认为洋务运动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学西方没有抓住根本。

新旧文化的冲突

中国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首先,中国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孔子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殆。” ③中国人自古认为治理好国家要靠得到贤人,墨子也说:“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⑦可见这种政治制度完全是建立在依靠人治的基础上。而西方基督教世界认为,人自从在伊甸园里犯了罪就变得软弱罪恶,任何人都不可靠,因为人性本恶,这就是“原罪说”。所以西方治理国家靠的是法制。然而中国人是没有信仰观念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③正是这样,中国人对信仰的观念非常淡薄。历史上虽然出现过道教、佛教、景教,但仍只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而存在。并没有在任何时候成过气候。当佛教兴盛时,则出现“会昌灭佛”,当道教兴盛时,则又有武则天禁止。可见,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主导地位的。这样就势必导致广大国民道德性差,没有约束,没有秩序。所以,如果要在中国进行洋务运动,广大人民的国民性、从众而不敢做先驱、缺乏社会秩序是一块很大的绊脚石。

其次,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思想有一种扩张精神,即,整个世界是上帝与魔鬼的战场,基督徒有责任去征服异教徒并将其同化。而中国则非常的自闭,孔子所谓:“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的华夏为中心的自守思想非常严重。所以,当中国人面对来犯的洋人时,则变得束手无策。

第三,基督教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宽恕”,主耶稣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⑧耶稣自己在死前也为自己的敌人祷告说:“父啊,求你饶恕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心里不知道。”⑨而在中国是没有这样一种思想的。一出《赵氏孤儿》,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潸然下泪。然而,多少人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甚至献出亲生儿子来救护这个赵家遗孤,在他身上唯一的期待,竟是期待他有朝一日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又请看这位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仇恨竟驱驶他掘开仇人的坟墓,搬出尸体,挥起皮鞭,抽打不已!这样则势必使国人在生产工作、生活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而间杂进很多个人利益。
第四,统治阶级的高度集权。在封建时期的中国,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统治者的意愿,统治者想要得一定就要得到。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以商鞅、申不害、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是提倡高度集权实行法术的始作俑者。韩非说:“人主之患,在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⑩这使得统治者对属下不信任,而只相信自己的意识。他又说:“权势不可以借人。” ⑩这使得统治者的权利更加牢固。而西方则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陆续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国会、议会等形式的民主制度。这相比较中国还在集权的封建社会中要优越的多。并且,封建专制,也给洋务运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另一点,近代中国人很不愿接受外来文化是因为认为这是耻辱,大有“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感觉,并且还有类似蛮夷猾夏的沙文主义思想作祟。而且西方传教士以及在各地的教会,会时常帮助革新派和外国侵略者做事。所以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黎民百姓都不愿意接受这种带有火药味的文化。然而传教士对洋务运动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洋务运动期间到中国从事活动的人中,教士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服务对象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以文化事业为主要表现形式,影响主要在教育、出版、企业等领域。也有一部分外国人,比如曾经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和赫德,以及参与中国外交的美国人蒲安臣,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也很有影响。

从教会当时在华医疗机构的规模看,基督新教所属的大小医院、诊所有40多家,天主教所属者也有数十家,主要分布在一些较大城市。他们不但为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而且还传播了西医西药知识,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外国在华书刊出版业发展迅速。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名义创办的。1815年4月17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来华,带领中国雕刻印刷工人从广州出发,至马六甲(今属马来西亚)筹建英华书院及其印刷所,同年8月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月刊。1865年2月2日,英国人约翰•查尔默士在广州创办报刊《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内容遍及天文、气象、数学、物理、医学、工业技术等领域,极大地开启了国人的眼界和心智。

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这种文化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创造力。尽管在针对西方文化的冲突中,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比较强劲的力量,但是无论如何,在与以民主、科学和制度建设为核心内容,西方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文化表现出无可置疑的封闭性、落后性和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性。一句话,近代中国社会要发展,文化必须变革。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开放不久,而且是被迫开放,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有较多知识和见识的部分官僚层和知识层,在广大民众中没有广泛的基础。而洋务运动,则让这种认识更深的植入中国人心中。洋务运动的失败、新旧文化的冲突,让一部分国人认识到:要改革,就要从根本上进行。仅仅浮于表面,而不改变本身已经腐朽庞大的政治制度、漏洞弊端百出的旧式文化,是绝对不行的!也正是这样,才引发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才出现了鲁迅、胡适、钱穆等人。


为什么说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其次,北洋海军的失败揭示了洋务运动在制度改革上的不彻底。洋务派虽然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仍然保持着封建主义的根基。这种制度上的不匹配严重制约了北洋海军的效能发挥,例如,腐败问题、管理不善以及战略决策的失误等,都是导致北洋海军覆灭的重要因素。再者,北洋海军的覆没也...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是因为( )。
洋务运动的措施:1、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制度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掌握在封建主手中的主要原因。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让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这将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购买力和需求,从而扩大工业产品的市场...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深植于多个层面的问题之中:首先,改革缺乏政治层面的深度。洋务运动集中于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却未能触及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这种不彻底的变革未能有效缓解封建保守势力与新兴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从而制约了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西化过程中遭遇了内在文化的冲突。尽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

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吗
最后,洋务运动的结果也证明了它并非一场革命。尽管洋务派努力推动改革,但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目标,清朝的统治也未能得到根本性的加强。相反,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朝的统治也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并非一场自上而...

洋务运动和晚清政局
清廷在当时比较坚定地支持了洋务派的主张,从而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构成这些条件的主要因素是: 对外,不惜以最大代价尽快结束战争,换取暂时的和平。面对残暴的侵略者,晚清统治集团深感无力抗衡,不得不屈从于列强的无理要求,不惜出卖大量权益进行妥协,迅速签定《北京条约》,结束战争状态。中外《北京...

晚清经济改革为何失败呢?
洋务运动的确给中国带来了改变,建立了新式学堂,新式工厂,新式军队。工业和矿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清末各种因素制约,洋务运动先天不足,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一 洋务运动发起人是官僚地主阶层,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考虑,洋务运动一切围绕着统治者利益而展开,并未深入到广大中国中下阶层社会群体,并...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次现代化运动,时间跨度约为1861年至1895年,是中国尝试向外国学习现代技术和管理制度的一次尝试。下面我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内容和失败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教训入手,进行阐述和总结。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内容洋务运动是中国清朝对外科技的一次大规模引进和应用尝试,是中国民族...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同时期,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洋务运动却失败了?
虽然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但它们的实施方式、背景、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它得到了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帮助。而洋务运动的失败则在于它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

洋务运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洋务运动以引进技术为富国强兵手段,但是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的冲突、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原因导致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我们说要向...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慈禧太后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支持者,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洋务派的上台,自然也就没有洋务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慈禧太后总的来说是个精于权谋而缺乏真正战略远见的人。她支持洋务派的本质并不是热心于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而是由于她要依靠洋务派来取得外国的支持、制约顽固派。这就决定了他对洋务运动的支持,也不...

巫溪县17291971426: 简述近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偶泄氨肽:[答案] 下面的是官方回答: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对中国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和其失败的原因 -
偶泄氨肽:[答案]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
偶泄氨肽:[答案] 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触动中国的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920207.html?si=3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兴起的,它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其性质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变法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偶泄氨肽: 引言: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阻碍中国近代发展?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阻碍中国近
偶泄氨肽: 并不是说在哪些方面阻碍,而是从它的性质上来说,它本质是为了维护旧统治,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如果没有结合起来的话,就会有一个逆向作用.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失败的教训 -
偶泄氨肽:[答案] 根本原因:只学习到西方国家的器物层面,没有学习到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教训: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别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巫溪县17291971426: 从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分析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应注意?
偶泄氨肽: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

巫溪县17291971426: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偶泄氨肽:[答案]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

巫溪县17291971426: 简述近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偶泄氨肽:下面的是官方回答: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

巫溪县17291971426: 19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偶泄氨肽:[答案] 主要是由于洋务运动仅仅是在政策上的改革,而清政府真正的问题是政治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