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国根本理念到底是什么?

作者&投稿:危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治国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儒教强调“先王之道”,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37]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尊王攘夷。以「正名」、「民无信不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总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把人道还推行到政治上去,故言“人道政为大”,“人道敏政”,人道的法则是努力治理政事。要求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敬天忠君是儒教的根本原则,再配合着大一统的天下模式,任用贤能的用人主张,德治与教化的治民方案,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儒家核心是“仁”,要求以仁爱之心教化人,首先君主要有仁爱之心,用仁爱之心感化百姓,需要人民都具有极高的思想觉悟,具有理想化的思想,“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理想化的社会。事实上人们的思想觉悟是不同的,不可能对所有人只有“恕”之心,而无“惩”之念的。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对儒家“仁”“恕”思想必要的补充。

一: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二:“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三:“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8]

总结: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义)、诚(信)、弟(悌)、智(知)、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等项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儒家的治国理念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仁政。
这种观念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非常的有借鉴意义,诸侯国相互争霸,大家各自秉承着治国理念,以兴国安邦平天下。当今大世道提倡文明、宗教,这与儒家万物同处一折的理念是类似的。正是由于这种理念,今世才逐渐形成中华美德的优良传统。

君王推行仁政,目的在于取之于民报之于民。当然这是官方说的,真正的利益有很大程度是流向统治阶级,而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受人民爱戴的基础在于,剩下的利益的多少。人们能够安居乐意,审时夺度的耕种农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仁政。
仁政的目的前提是大统一的格局,只有在维护民生安全的前提之下,人民才有可能得到文化素养的全方面提升,在生命安全面前,所有的理智、文化都在逊色一筹,特别是用暴力来针对,这是人类在生存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人类可以注重诗词歌赋、文化理想,但在纯粹的武力威慑面前化为乌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思想: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整个国家的官方统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从此后2000余年在没有变化。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民族统治这片土地。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清圣祖。这些历史上汉族或少数民族的皇帝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儒家。儒家也在这2000年中高枕无忧,皇帝轮流做,儒家不会换。可以说,儒家子弟就是古代2000余年来的金饭碗。

图为台北孔庙

鸦片战争以后,儒家就捧着这个【金饭碗】而不思进取,坐视清朝衰落,而没有进行政治思想改革;清帝退位,对于他们不过就是换一个公司继续打工而已。他们最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利器,永远不会丢掉这个【金饭碗】。

或许你就设想过,如果历史上中国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而是法家或者道家,那么中国的历史又会如何,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感谢我们的先辈们有详细记录历史的习惯,可以留作给我们的后来人的借鉴和参考。

而以史为镜是观察曾经发生的兴亡更替,也是华夏民族一贯的优秀传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唐·魏征

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挽回了周王室的尊严,也拯救了中原的华夏民族于北方游牧民族的 的蚕食之下。完成了至高无上的政治事业。

这一时期的齐国统治思想既是管仲发起齐法家思想,但是齐法家思想的来源确实道家思想。

管仲提出了【君道无为】的观点。 这个观点和道家的【无为】思想一致,并且管仲将这样的道家指导思想运用在了实际的治国理政中。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本性而为之。管仲和老子都认为有一个道德本体,他【无所为,但又无所不为。】

从道家思想为核心的管仲,将道家思想运用运用到了法家思想力。

在治国理念中,管仲将国家比作人体,君王比作人的心。也即是君主为一个国家的核心。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盈,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

心可以可以控制九窍,但不能代替九窍的作用。心可以控制耳朵去听,眼睛去看,舌头去尝,手去触摸;但是不能代替耳朵去听,眼睛去看,舌头去尝,手去触摸。

所以君王的应该按照【道】的原则治国,不去干预群臣的职责,而只需要做好君王应做的事情,这样天下就可以大治。

管仲将君王所需要的职责分为两种:即掌握立法、以及录取人才等两种决策权。

1.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此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治国之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儒家礼治即以礼治国的主张,也就是施仁政,以德治国。总的来说儒家的治国思想有德治、仁治、礼治、孝治等,注重以德感化人,讲究人的内在修为 。
2.现在我们讲的是依法治国,如今,我们在实行以法治国的同时,如果大力推行以德治国,那么其适用后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但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了嬗变。过,传统道德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自身调适的可能性,出现了道德"失范",面临自身绵延的危机。道德立国已不可能。在当今社会,只有在法律治理不了的条件下或者在法律无法及时约束的情况下,道德才能发挥一定的弥补作用。 当然,社会从来就不是靠法律自身就可以单枪匹马所能解决了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完全离不开良心道德的支持和辅助。


孟子治国理政的理念是什么
孔子治国的根本理念,是一个“正”字。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治国 治国是将个人的能力和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参与国家事务,一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治国也需要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原则,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四、平天下 平天下是这一理念的最终目标。通过...

儒法两家治国主张极其价值追求的根本冲突是什么
同时道德对治理一个国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治国必须重视道德,依法治国,辅之以德。中国就是依法治国辅之以德治国。两者治国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旨在治国安邦,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目标都是忠君爱国,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却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深刻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治国理念都是以君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人生理念和行为准则。它指的是通过自我修养来提升个人品德,进而实现家庭和睦,再扩展到国家治理,最终达到天下太平。详细解释:1. 修身:这是最基本的层次。指的是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伦理和...

春秋战国的治国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家的政治思想,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在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各持己见,互相攻讦,同时互采别家之长,在政治思想上呈现出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向。如荀况的性恶论明显地接受了法家商鞅等人的影响;法家关于术和势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
最后,平天下是指一个人要注重社会安定和公平正义。只有在社会公平正义的情况下,才能够让人们过上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综上所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完整的理念,它要求一个人从内心出发,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同时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

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句话正确,出自哪里啊...
首句正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这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下面进行 一、关于句子内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整体递进的思想,意思是通过个人的修养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到家庭、国家,最终达到平定天下的境界。其中,“修身”是根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文是什么?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白话文翻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什么意思呢?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是,想要在天下实现仁政,首先需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想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需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需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需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2. 这一理念出自《礼记·大学》,是春秋...

求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成功之路崎岖,失望常伴随左右。因此,人们又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当个人处于困境时,他们选择专注于自身提升,而在有能力时,则尽力去帮助他人和社会。这种结合了理想主义与现实考量的态度,使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穷则独善其身,...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学派的治国主张是什么? -
点实奥哌:[答案] 1、主张“仁”,行仁政,即提倡“德治”. 2、主张“礼”,提倡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学说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
点实奥哌: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的治国理念 -
点实奥哌:[答案] 春秋战国年代,是百家争鸣的年代,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治国思想.我认为其中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最为突出,并且影响深远.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治国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能不能具体点? -
点实奥哌:[答案] 儒教强调“先王之道”,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37]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尊王攘夷.以「正名」、「民无信不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总纲.儒家主张...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的主要治国思想是什么?他要劝解君主向怎样发展,如果用于当下还合适吗?说明理由. -
点实奥哌:[答案] 1.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此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治国之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儒家礼治即以礼治国的主张,也就是施仁政,以德治国.总的来说儒家的治国思想有德治、仁治、礼治、孝治等,注重...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之道是什么 -
点实奥哌: 儒家之道也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组成的. “仁”是儒家思想最高原则和道德标准境界也是儒学核心.包括了: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这些内容.其中“孝,弟(悌)为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之柱之一.

汉阳区18348871025: 喜欢研究儒家的朋友们来帮帮我~~儒家关于国家、个人、政府的观念如?
点实奥哌: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墨,法,道各家的治国理念有何相同见解 -
点实奥哌: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奴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政”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汉阳区18348871025: 儒家治国最高理想是什么?
点实奥哌: 是努力实现一个大同世界. 以下是大同的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汉阳区18348871025: 孔子的儒家治国理念该怎么看待 -
点实奥哌: 儒家核心是“仁”,要求以仁爱之心教化人,首先君主要有仁爱之心,用仁爱之心感化百姓,需要人民都具有极高的思想觉悟,具有理想化的思想,“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理想化的社会.事实上人们的思想觉悟是不同的,不可能对所有人只有“恕”之心,而无“惩”之念的.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对儒家“仁”“恕”思想必要的补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