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的语言风格

作者&投稿:资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平实浅近。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著作介绍: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本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论语》十则课文评点及说明

81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作者:钟涛 教研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孟子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孟子初到齐国,齐王以有病为托辞,不亲自来咨询政事,而是派人召见他,孟子也辞以疾,不去朝见。次日却出吊东郭氏,故意表明自己其实并没有病。齐王派人来问病,孟仲子一面替他周旋,一面要求孟子不要回家,赶快去朝见,孟子仍然不去(《公孙丑下》),坚持非礼之召则不往,表现出傲岸的个性,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士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孟子仕于齐,极力向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理论,希望齐宣王推行“仁政”,让黎民百姓不饥不寒,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种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富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热忱,是孟子游说诸侯的动机所在,也是孟子精神世界最具闪光点的方面。正是这种精神境界,才使他具有刚正不阿、大胆泼辣的个性特点。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在这些论辩中,孟子攻乎异端,感情毕露,有明晰的说理、逐层的批驳,层层进逼,气势逼人,也有偏激的言词、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同样反映了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事实上,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墨子》采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其论辩中的逻辑思辨色彩,对先秦说理文的定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墨家重质轻文,《墨子》文章质朴无华,缺乏文采,不够生动,从而使其论辩文虽逻辑严谨,文学意味却不浓。《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可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孟子》这种特点在一些长篇论辩文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孟子》对二难推理的灵活运用和机智的反应,使其论辩更有左右逢源之妙。如陈臻利用孟子在齐不受馈金,在宋、薛却受馈金的矛盾态度,提出诘难:“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将孟子置于两难境地,而孟子则以“皆是也”,肯定受与不受都对,都有理由,因为导致受与不受的条件不一样。(《公孙丑下》)

“孟子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但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离娄上》),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再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上》),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欲以霸道达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是多么荒唐可笑。这种简短浅近的比喻,在《孟子》中大量运用。此外,《孟子》中也有少数就近取譬,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离娄下》),人物毕肖,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成功地以齐人言行譬喻官场中那般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

气势磅礴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尽心下》),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上枢密韩太尉书》)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论语》基本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展开与论证,从而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郑振铎认为:《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能把孔子的积极的思想完全表现出来。”然而“质朴”并非贫瘠枯燥。由于孔子生活及《论语》生成之时代,春秋诗性文化风韵犹存,加之孔子及孔门弟子良好的“诗学”修养,因此“文简”而“语长”,“质朴”而“含蓄”,造成了浓郁的“诗味”,给人以悠然神远之感。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察,因此在《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读来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感受,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思想的丰富深刻与表达的生动传神、韵致的含蓄隽永而受到推崇。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这正是《孟子》千百年来一直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内容。在此过程中,孟子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孟子初到齐国,齐王以有病为托辞,不亲自来咨询政事,而是派人召见他,孟子也辞以疾,不去朝见。次日却出吊东郭氏,故意表明自己其实并没有病。齐王派人来问病,孟仲子一面替他周旋,一面要求孟子不要回家,赶快去朝见,孟子仍然不去(《公孙丑下》),坚持非礼之召则不往,表现出傲岸的个性,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士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孟子仕于齐,极力向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理论,希望齐宣王推行“仁政”,让黎民百姓不饥不寒,从而实现天下大治。这种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富贵,希望能够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热忱,是孟子游说诸侯的动机所在,也是孟子精神世界最具闪光点的方面。正是这种精神境界,才使他具有刚正不阿、大胆泼辣的个性特点。书中还记录了孟子和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的论辩。在这些论辩中,孟子攻乎异端,感情毕露,有明晰的说理、逐层的批驳,层层进逼,气势逼人,也有偏激的言词、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同样反映了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
长于论辩、气势磅礴,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论语是经验之谈而孟子是类似于论文的东西


生物化学中LT 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解答:白细胞三烯病理学专有名词;一种炎症介质,白三烯。leukotriene,LT.超敏反应中效应阶段新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为慢反应物质,作用似组胺,比组胺作用强百倍,缓慢而持久。预测微生物专有名词;LT在预测微生物领域为Lag Time,即延迟期的时间。

lT是什么职业
就是英文信息技术的简洁性,也就是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如网络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软件编程等。每个工作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内容。LT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行业,这个行业比较广泛,涵盖的岗位也比较多。每个工作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职能。IT责任要求 1.负责网站数据库的规划和建设。2....

请问国外大学常说的LT和TR是什么意思?
你好!LT是lecture theater的缩写,TR是tutorial room的缩写.LT是用来进行讲座的,教授会在LT里给同学们上大课;TR就相当于上练习课的小教室,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和tutor进行小组讨论.希望可以帮到你 若有疑问请及时追问,若满意请采纳~~~

lt和信息化的分别
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LT拼音组词?
LT拼音并组词是流通、流体、六天、六条、流淌、流涕、柳条等等。

女生要和我lt是什么意思
就是他的意思呀,女孩子说it在英语里边it就是他的意思,当一个女孩子总是说一些英文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好好学习一些英文,当你听不懂这些词语的时候,你和这个女孩子的共同语言就少了,所以这个女孩子比较喜欢用英语来表达她的想法

lt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因此转义字符开头的字符序列被叫做转义序列。转义字符的组成:比如,要显示小于号(<)。或者<。用实体(Entity)名字的好处是比较好理解,一看lt,大概就猜出是less than的意思,但是其劣势在于并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支持最新的Entity名字。而实体(Entity)编号,各种浏览器都能处理。

电子元件品牌LT全名是什么,中文名是什么
电子元件品牌LT全名是Linear Technology,中文名称是凌力尔特,代表这款电子元件是凌力尔特公司的产品。凌力尔特公司创建于 1981 年,是一家高性能线性集成电路制造商。凌特于 1986 年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并于 2000 年成为由主要上市公司组成的 S&P 500 指数的成员之一。凌特的产品包括高性能放大器、比较器、...

物料lt是什么意思
制造中的LT是指生产过程周期(LeadTime),是指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所需的时间。

化工厂阀门LT是什么意思?
化工厂阀门lt的表示是一个液位传送器。是液位变送的意思。

郸城县18763529217: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前有六味:[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2. C 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分 析:此题考查的是...

郸城县18763529217: 重温经典《<论语>十则》(2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 -
前有六味:[答案]小题1:孔子 儒. 小题1:D 小题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小题1: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 小题1:...

郸城县18763529217: <论语>30则
前有六味: 学而篇第一 ,共16则. 为政篇第二 ,共24则. 八佾篇第三,共26则. 里仁篇第四,共26则. 公冶长篇第五,共28则. 雍也篇第六,共30则. 述而篇第七 ,共38则. 泰伯篇第八 ,共21则. 子罕篇第九,共31则. 乡党篇第十,共27则. 先进篇第十一,共26则. 颜渊篇第十二,共24则. 子路篇第十三,共30则. 宪问篇第十四,共44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42则. 季氏篇第十六,共14则. 阳货篇第十七,共26则. 微子篇第十八,共11则. 子张篇第十九,共25则. 尧曰篇第二十 ,共3则. 你要的是那篇?

郸城县18763529217: 《<论语>十则》中最能体现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两句话是:                                    ,  ... -
前有六味:[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郸城县18763529217: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完成文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
前有六味:[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不也很快乐吗;说:通“悦”,愉快;②句意为: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

郸城县18763529217: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
前有六味:[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②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

郸城县18763529217: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
前有六味:[答案] 1.(1)说,通“悦”,愉快 (2)能忍受 (3)吃饭 (4)改变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2)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

郸城县18763529217: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前有六味:[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郸城县18763529217: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②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十则》) ③李... -
前有六味:[答案]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不知为不知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郸城县18763529217: ...        ,                            .”精辟地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论语>十则》 -
前有六味:[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