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rim算法?

作者&投稿:云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普利姆算法~

Prim算法:是图的最小生成树的一种构造算法。

假设 WN=(V,{E}) 是一个含有 n 个顶点的连通网,TV 是 WN 上最小生成树中顶点的集合,TE 是最小生成树中边的集合。显然,在算法执行结束时,TV=V,而 TE 是 E 的一个子集。在算法开始执行时,TE 为空集,TV 中只有一个顶点,因此,按普里姆算法构造最小生成树的过程为:在所有“其一个顶点已经落在生成树上,而另一个顶点尚未落在生成树上”的边中取一条权值为最小的边,逐条加在生成树上,直至生成树中含有 n-1条边为止。

如果看不懂还可以找一本数据结构的书看,这个算法挺简单的。

btw:其实你有空问,应该有空百度啊~百度百科就有了。懒得写,我还是直接从百度copy过来的~

指的是最小生成树的一种算法么,和dijstra算法思想接近,
但是第一步是先将权最小的边的两个点加入以确定set。
然后一步步
从un set加入与这个集合距离最短的点,然后更新这个set到unset的每一点的最短距离,
直到全部加入

Prim算法
Prim算法用于求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

设图G =(V,E),其生成树的顶点集合为U。
①、把v0放入U。
②、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最小权值的边,加入生成树。
③、把②找到的边的v加入U集合。如果U集合已有n个元素,则结束,否则继续执行②。
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Prim算法实现:
(1)集合:设置一个数组set[i](i=0,1,..,n-1),初始值为 0,代表对应顶点不在集合中(注意:顶点号与下标号差1)
(2)图用邻接阵表示,路径不通用无穷大表示,在计算机中可用一个大整数代替。

参考程序

/* Prim.c

Copyright (c) 2002, 2006 by ctu_85

All Rights Reserved.

*/

/* The impact of the situation of articulation point exists can be omitted in Prim algorithm but not in Kruskal algorithm */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ver 10

#define maxright 100

int main()

{

int G[maxver][maxver],in[maxver]=,path[maxver][2];

int i,j,k,min=maxright;

int v1,v2,num,temp,status=0,start=0;

restart:

printf("Please enter the number of vertex(s) in the graph:\n");

scanf("%d",&num);

if(num>maxver||num<0)

{

printf("Error!Please reinput!\n");

goto restart;

}

for(j=0;j<num;j++)

for(k=0;k<num;k++)

{

if(j==k)

G[j][k]=maxright;

else

if(j<k)

{

re:

printf("Please input the right between vertex %d and vertex %d,if no edge exists please input -1:\n",j+1,k+1);

scanf("%d",&temp);

if(temp>=maxright||temp<-1)

{

printf("Invalid input!\n");

goto re;

}

if(temp==-1)

temp=maxright;

G[j][k]=G[k][j]=temp;

}

}

for(j=0;j<num;j++)

{

status=0;

for(k=0;k<num;k++)

if(G[j][k]<maxright)

{

status=1;

break;

}

if(status==0)

break;

}

do

{

printf("Please enter the vertex where Prim algorithm starts:");

scanf("%d",&start);

}while(start<0||start>num);

in[start-1]=1;

for(i=0;i<num-1&&status;i++)

{

for(j=0;j<num;j++)

for(k=0;k<num;k++)

if(G[j][k]<min&&in[j]&&(!in[k]))

{

v1=j;

v2=k;

min=G[j][k];

}

if(!in[v2])

{

path[i][0]=v1;

path[i][1]=v2;

in[v1]=1;

in[v2]=1;

min=maxright;

}

}

if(!status)

printf("We cannot deal with it because the graph is not connected!\n");

else

{

for(i=0;i<num-1;i++)

printf("Path %d:vertex %d to vertex %d\n",i+1,path[i][0]+1,path[i][1]+1);

}

return 1;

}

Prim算法。

设图G =(V,E),其生成树的顶点集合为U。

①、把v0放入U。

②、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最小权值的边,加入生成树。

③、把②找到的边的v加入U集合。如果U集合已有n个元素,则结束,否则继续执行②。

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参考程序

//Prim 算法 读入顶点数(n)、边数(m),边的起始点和权值 用邻接矩阵储存

//例如

//7 12 (7个顶点12条边)

//1 2 2

//1 4 1

//1 3 4

//2 4 3

//2 5 10

//3 4 2

//4 5 7

//3 6 5

//4 6 8

//4 7 4

//5 7 6

//6 7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m , n;

int a[201][201] , mark[201] , pre[201] , dist[201];

int s , t , w;

int i , j , k , min , tot;

freopen("Prim.txt" , "r" , stdin);

//读入数据

memset(a , 0 , sizeof(a));

scanf("%d %d" , &n , &m);

for (i = 0; i < m; i ++)

{

scanf("%d %d %d" , &s , &t , &w);

a[s][t] = w; a[t][s] = w;

}

//赋初值

memset(mark , 0 , sizeof(mark));

memset(pre , 0 , sizeof(pre));

memset(dist , 9999 , sizeof(dist));

dist[1] = 0;

//Prim

for (i = 1; i <= n; i ++)

{

min = 9999; k = 0;

for (j = 1; j <= n; j ++)

if ((mark[j] == 0) && (dist[j] < min)) {min = dist[j]; k = j;}

if (k == 0) break;

mark[k] = 1;

for (j = 1; j <= n; j ++)

if ((mark[j] == 0) && (a[k][j] < dist[j]) && (a[k][j] > 0))

{

dist[j] = a[k][j];

pre[j] = k;

}

}

tot = 0;

for (i = 1; i <= n; i ++) tot += dist[i];

printf("%d\n" , tot);

return 0;

}

prim算法

最小生成树是数据结构中图的一种重要应用,它的要求是从一个带权无向完全图中选择n-1条边并使这个图仍然连通(也即得到了一棵生成树),同时还要考虑使树的权最小。
为了得到最小生成树,人们设计了很多算法,最著名的有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教材中介绍了prim算法,但是讲得不够详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算法,本文对书中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设V是图中顶点的集合,E是图中边的集合,TE为最小生成树中的边的集合,则prim算法通过以下步骤可以得到最小生成树:
1:初始化:U={u 0},TE={�}。此步骤设立一个只有结点u 0的结点集U和一个空的边集TE作为最小生成树的初始行态,在随后的算法执行中,这个行态会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得到最小生成树为止。
2: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权最小的边(u 0,v 0)。。。。。。。。。下面的内容请进入:

http://home.jznu.net/wu/sub1/post/24.html

Prim算法。

设图G =(V,E),其生成树的顶点集合为U。

①、把v0放入U。

②、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最小权值的边,加入生成树。

③、把②找到的边的v加入U集合。如果U集合已有n个元素,则结束,否则继续执行②。

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参考程序

//Prim 算法 读入顶点数(n)、边数(m),边的起始点和权值 用邻接矩阵储存

//例如

//7 12 (7个顶点12条边)

//1 2 2

//1 4 1

//1 3 4

//2 4 3

//2 5 10

//3 4 2

//4 5 7

//3 6 5

//4 6 8

//4 7 4

//5 7 6

//6 7 1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m , n;

int a[201][201] , mark[201] , pre[201] , dist[201];

int s , t , w;

int i , j , k , min , tot;

freopen("Prim.txt" , "r" , stdin);

//读入数据

memset(a , 0 , sizeof(a));

scanf("%d %d" , &n , &m);

for (i = 0; i < m; i ++)

{

scanf("%d %d %d" , &s , &t , &w);

a[s][t] = w; a[t][s] = w;

}

//赋初值

memset(mark , 0 , sizeof(mark));

memset(pre , 0 , sizeof(pre));

memset(dist , 9999 , sizeof(dist));

dist[1] = 0;

//Prim

for (i = 1; i <= n; i ++)

{

min = 9999; k = 0;

for (j = 1; j <= n; j ++)

if ((mark[j] == 0) && (dist[j] < min)) {min = dist[j]; k = j;}

if (k == 0) break;

mark[k] = 1;

for (j = 1; j <= n; j ++)

if ((mark[j] == 0) && (a[k][j] < dist[j]) && (a[k][j] > 0))

{

dist[j] = a[k][j];

pre[j] = k;

}

}

tot = 0;

for (i = 1; i <= n; i ++) tot += dist[i];

printf("%d\n" , tot);

return 0;

}

Prim算法用于求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

设图G =(V,E),其生成树的顶点集合为U。
①、把v0放入U。
②、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最小权值的边,加入生成树。
③、把②找到的边的v加入U集合。如果U集合已有n个元素,则结束,否则继续执行②。
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Prim算法实现:
(1)集合:设置一个数组set[i](i=0,1,..,n-1),初始值为 0,代表对应顶点不在集合中(注意:顶点号与下标号差1)
(2)图用邻接阵表示,路径不通用无穷大表示,在计算机中可用一个大整数代替。

参考程序

/* Prim.c

Copyright (c) 2002, 2006 by ctu_85

All Rights Reserved.

*/

/* The impact of the situation of articulation point exists can be omitted in Prim algorithm but not in Kruskal algorithm */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ver 10

#define maxright 100

int main()

{

int G[maxver][maxver],in[maxver]=,path[maxver][2];

int i,j,k,min=maxright;

int v1,v2,num,temp,status=0,start=0;

restart:

printf("Please enter the number of vertex(s) in the graph:\n");

scanf("%d",&num);

if(num>maxver||num<0)

{

printf("Error!Please reinput!\n");

goto restart;

}

for(j=0;j<num;j++)

for(k=0;k<num;k++)

{

if(j==k)

G[j][k]=maxright;

else

if(j<k)

{

re:

printf("Please input the right between vertex %d and vertex %d,if no edge exists please input -1:\n",j+1,k+1);

scanf("%d",&temp);

if(temp>=maxright||temp<-1)

{

printf("Invalid input!\n");

goto re;

}

if(temp==-1)

temp=maxright;

G[j][k]=G[k][j]=temp;

}

}

for(j=0;j<num;j++)

{

status=0;

for(k=0;k<num;k++)

if(G[j][k]<maxright)

{

status=1;

break;

}

if(status==0)

break;

}

do

{

printf("Please enter the vertex where Prim algorithm starts:");

scanf("%d",&start);

}while(start<0||start>num);

in[start-1]=1;

for(i=0;i<num-1&&status;i++)

{

for(j=0;j<num;j++)

for(k=0;k<num;k++)

if(G[j][k]<min&&in[j]&&(!in[k]))

{

v1=j;

v2=k;

min=G[j][k];

}

if(!in[v2])

{

path[i][0]=v1;

path[i][1]=v2;

in[v1]=1;

in[v2]=1;

min=maxright;

}

}

if(!status)

printf("We cannot deal with it because the graph is not connected!\n");

else

{

for(i=0;i<num-1;i++)

printf("Path %d:vertex %d to vertex %d\n",i+1,path[i][0]+1,path[i][1]+1);

}

return 1;

}

一楼的怎么那么不负责,你复制的内容地址是:http://jackie.blogcs.com/2006/12/prim.html
与Kr u s k a l算法类似,P r i m算法通过每次选择多条边来创建最小生成树。选择下一条边的贪婪准则是:从剩余的边中,选择一条耗费最小的边,并且它的加入应使所有入选的边仍是一棵树。最终,在所有步骤中选择的边形成一棵树。相反,在Kruskal 算法中所有入选的边集合最终形成一个森林。

P r i m算法从具有一个单一顶点的树T开始,这个顶点可以是原图中任意一个顶点。然后往T中加入一条代价最小的边( u , v)使Tè{ (u , v) }仍是一棵树,这种加边的步骤反复循环直到T中包含n- 1条边。注意对于边( u , v),u、v 中正好有一个顶点位于T中。P r i m算法的伪代码如图1 -1 4所示。在伪代码中也包含了所输入的图不是连通图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生成树。图1 - 1 5显示了对图1-12a 使用P r i m算法的过程。把图1 - 1 4的伪代码细化为C + +程序及其正确性的证明留作练习(练习3 1)。

/ /假设网络中至少具有一个顶点

小生成树是数据结构中图的一种重要应用,它的要求是从一个带权无向完全图中选择n-1条边并使这个图仍然连通(也即得到了一棵生成树),同时还要考虑使树的权最小。
为了得到最小生成树,人们设计了很多算法,最著名的有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教材中介绍了prim算法,但是讲得不够详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算法,本文对书中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设V是图中顶点的集合,E是图中边的集合,TE为最小生成树中的边的集合,则prim算法通过以下步骤可以得到最小生成树:
1:初始化:U={u 0},TE={�}。此步骤设立一个只有结点u 0的结点集U和一个空的边集TE作为最小生成树的初始行态,在随后的算法执行中,这个行态会不断的发生变化,直到得到最小生成树为止。
2: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权最小的边(u 0,v 0),将此边加进集合TE中,并将此边的非U中顶点加入U中。此步骤的功能是在边集E中找一条边,要求这条边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边的两个顶点要分别在顶点集合U和V-U中,其次边的权要最小。找到这条边以后,把这条边放到边集TE中,并把这条边上不在U中的那个顶点加入到U中。这一步骤在算法中应执行多次,每执行一次,集合TE和U都将发生变化,分别增加一条边和一个顶点,因此,TE和U是两个动态的集合,这一点在理解算法时要密切注意。
3:如果U=V,则算法结束;否则重复步骤2。可以把本步骤看成循环终止条件。我们可以算出当U=V时,步骤2共执行了n-1次(设n为图中顶点的数目),TE中也增加了n-1条边,这n-1条边就是需要求出的最小生成树的边。
了解了prim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后,下面我们就可以看看具体的算法。
为了和教材保持一致,我们仍然规定:连通网用邻接矩阵net表示,若两个顶点之间不存在边,其权值为计算机内允许最大值,否则为对应边上的权值。
首先定义数据类型:
type adjmatrix=array [1..n,1..n] of real;
//定义一个n*n的矩阵类型adjmatrix,以便存储邻接矩阵//
edge=record
beg,en:1..n;
length:real;
end;
//定义边的存储结构为edge,其中beg是边的起点, en 是边的终点,length是边的权值//
treetype=array [1..n-1] of edge;
//定义一个基类型为edge的数组类型 treetype,其元素个数为n-1个//
var net:adjmatrix;
//定义一个adjmatrix类型的变量net,图的邻接矩阵就存放在net中//
tree:treetype;
//定义一个treetype类型的变量tree,tree中可以存放n-1条边的信息,包括起点、终点及权值。在算法结束后,最小生成树的n-1 条边就存放在tree中//
算法如下(设n为构造的出发点):
procedure prim(net:adjmatrix;var tree:treetype);
//过程首部.参数的含义是:值参数net传递图的邻接矩阵,变参tree指明最小生成树的存放地址//
begin
for v:=1 to n-1 do
//此循环将顶点n与图中其它n-1个顶点形成的n-1条边存放在变量tree中//
[tree[v].beg:=n;
tree[v].en:=v;
tree[v].length:=net[v]]
for k:=1 to n-1 do
//此循环执行算法思想中的步骤2,循环体每执行一次,TE中将增加一条边,在算法中,这条增加的边存放在变量tree中的第k个元素上,可以这样认为,tree中从第1到第k号元素中存放了TE和U的信息。注意:在算法思想中我们特别提醒了TE和U的动态性,表现在算法中,这种动态性 体现在循环变量k的变化上。//
[min:=tree[k].length;
for j:=k to n-1 do
if tree[j].length [min:=tree[j].length;
m:=j;]
//上面两条语句用于搜索权值最小的边//
v:=tree[m].en;
//此语句记录刚加入TE中的边的终点,也即即将加入U中的顶点//
edge:=tree[m];
tree[m]:=tree[k];
tree[k]:=edge;
//上面三句用于将刚找到的边存储到变量tree的第k号元素上//
for j:=k+1 to n-1 do
//此循环用于更新tree中第k+1到第n-1号元素。更新以后这些元素中的en子项是各不相同的,它们的全部就是集合V-U;beg子项则可以相同,但它们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应属于集合U;另一是beg子项和en子项行成的边,在所有与顶点en联系的边中权值应最小。//
[d:=net[v.tree[j].en];
if d then [tree[j].length:=d;
tree[j].beg:=v;]
]
]
for j:=1 to n-1 do
//此循环用于输出最小生成树//
writeln(tree[j].beg,tree[j].en,tree[j].length);
end;
此算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对求权值最小的边这一问题的分解(也正是由于这种分解,而导致了算法理解上的困难)。按照常规的思路,这一问题应该这样解决:分别从集合V-U和U中取一顶点,从邻接矩阵中找到这两个顶点行成的边的权值,设V-U中有m个顶点,U中有n个顶点,则需要找到m*n个权值,在这m*n个权值中,再查找权最小的边。循环每执行一次,这一过程都应重复一次,相对来说计算量比较大。而本算法则利用了变量tree中第k+1到第n-1号元素来存放到上一循环为止的一些比较结果,如以第k+1号元素为例,其存放的是集合U中某一顶点到顶点tree.en的边,这条边是到该点的所有边中权值最小的边,所以,求权最小的边这一问题,通过比较第k+1号到第n-1号元素的权的大小就可以解决,每次循环只用比较n-k-2次即可,从而大大减小了计算量。

(原)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

//prim算法/C++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VEX 10
#define MAX 65000
typedef char VexType;
typedef float AdjType;
struct GraphMatrix
{
VexType vexs[MAXVEX]; //顶点信息
AdjType arcs[MAXVEX][MAXVEX]; //边信息
int n; //图的顶点个数
};

struct Edge
{
int start_vex; //边的起点
int stop_vex; //边的终点
AdjType weight; //边的权
};

void edgeCopy(Edge *to,Edge *from)
{
to->start_vex=from->start_vex;
to->stop_vex=from->stop_vex;
to->weight=from->weight;
}

void prim(GraphMatrix *pgraph,Edge *mst)
{
int i,j;
int vx,vy;
int min;
AdjType weight,minweight;
Edge edge;

for(i=0;in-1;++i)
{
mst[i].start_vex=0;
mst[i].stop_vex=i+1;
mst[i].weight=pgraph->arcs[0][i+1];
}

for(i=0;in-1;++i)
{
minweight=MAX;
min=i;
for(j=i;jn-1;++j)
if(mst[j].weight {
minweight=mst[j].weight;
min=j;
}
edgeCopy(&edge,&mst[min]);
edgeCopy(&mst[min],&mst[i]);
edgeCopy(&mst[i],&edge);
vx=mst[i].stop_vex;
for(j=i+1;jn-1;++j)
{
vy=mst[j].stop_vex;
weight=pgraph->arcs[vx][vy];
if(weight {

mst[j].weight=weight;
mst[j].start_vex=vx;
}
}
}
}


prim算法 复杂度
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图论中的一种算法,可在加权连通图里搜索最小生成树。意即由此算法搜索到的边子集所构成的树中,不但包括了连通图里的所有顶点,且其所有边的权值之和亦为最小。该算法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沃伊捷赫·亚尔尼克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普里姆独立发现;1959年,...

“prim” 算法 是谁最先提出?在那篇著作里面提出来的?对现在有什么意义...
Prim算法是图论中求最小生成树的一种算法,最早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Vojtěch Jarník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Robert C. Prim独立发现,1959年Edsger Dijkstra再次发现了该算法,参见论文:R. C. Prim. Shortest Connection Networks And Some Generalizations JOSEPH B. KRUSKAL, JR. ON THE ...

prim算法是贪心算法吗
是 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图论中的一种算法,可在加权连通图里搜索最小生成树。意即由此算法搜索到的边子集所构成的树中,不但包括了连通图里的所有顶点(英语:Vertex (graph theory)),且其所有边的权值之和亦为最小。该算法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沃伊捷赫·亚尔尼克(英语:Vojtěch Jarník)发现...

话说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和kursual算法的区别
prim算法是一颗最小生成树中不断加点的贪心算法,支持向一颗最小生成树中加点的操作。而kurscal算法是将边排序以后贪心地加入,并用并查集维护连通性。两个算法实现复杂度都为O(nlogn),一般来说kurscal算法的常数要小于prim

普里姆算法的相关概念
其每个生成树所有边上的权值之和可能不同,我们把所有边上权值之和最小的生成树称为图的最小生成树。求图的最小生成树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通讯线路铺设造价最优问题就是一个最小生成树问题。常见的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有两种: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和普里姆(Prim)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和prim算法
目的不同,核心思想不同。1、目的不同:迪杰斯特拉算法主要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从指定的一个节点开始,找出图中从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而普里姆算法则用于解决最小生成树问题,即在连通图中选择一些边,使得这些边构成的子图仍然连通,并且所有边的权重之和最小。2、核心思想不同:迪杰...

利用Prim(普里姆)算法 构造最小生成树 程序
算法同样是解决最小生成树的问题。其算法为:在这n个点中的相通的边进行排序,然后不断地将边添加到集合中(体现了贪心的算法特点),在并入集合之前,必须检查一下这两点是不是在一个集合当中,这就用到了并查集的知识。直到边的集合达到了n-1个。与prim算法的不同:prim算法为单源不断寻找连接的...

普里姆算法
你要先明白prim算法的原理,明白原理后看下面的程序要点:1.程序实现的时候将点分成两部分,加入集合的和没有加入集合的;2.每次从没有加入集合中找点;3.对所有没有加入到集合中的点中,找一个边权最小的;4.将边权最小的点加入集合中,并且修改和加入点相连的没有加入的点的权,重复第2步,...

用普里姆(Prim)算法求出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prim就是每次找和当前已知树距离最小的节点 具体:(1)把1当作已知的,ans=0 (2)2节点离当前树最近,加入2,ans=16 (3)3离当前树最近,加入3,ans=16+5=21 (4)加入4,ans=21+6=27 (5)加入6(注意加入的权值为11),ans=27+11=38 (6)最后加入5,ans=38+13=51(那条边是...

利用PRIM算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普里姆算法. 普里姆算法在找最小生成树时,将顶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查找的过程中已经包含在树中的(假设为 A 类),剩下的是另一类(假设为 B 类)。. 对于给定的连通网,起始状态全部顶点都归为 B 类。. 在找最小生成树时,选定任意一个顶点作为起始点,并将之从 B 类移至 A 类;然后...

贵定县19227846910: Prim - 搜狗百科
万欣七叶: Prim算法:是图的最小生成树的一种构造算法.假设 WN=(V,{E}) 是一个含有 n 个顶点的连通网,TV 是 WN 上最小生成树中顶点的集合,TE 是最小生成树中边的集合.显然,在算法执行结束时,TV=V,而 TE 是 E 的一个子集.在算法开始执...

贵定县19227846910: 普利姆Prim算法是什么?
万欣七叶: }假设该网以邻接矩阵的形式给出,则完整的算法为:voidMini_SpanTree(GraphG,intk,intn){//G是网的邻接矩阵,k是生成树根结点的序号,n是网的顶点数目for(j0;jn;j++)if(j!...

贵定县19227846910: 什么事普里姆算法? -
万欣七叶: 假设N=(V,{E})是连通网,TE是N上最小生成树的边的集合.算法从U={u0}开始,TE={}开始,重复执行下述操作:在所有u属于U,v属于V-U的边(u,v)属于E中找一条代价最小的边(u0,v0)并入集合TE,同时v0并入U,知道U=V为止.此时TE中必有n-1条边,则T=(V,{TE})为N的最小生成树. 纯手打,求加分!!!

贵定县19227846910: Prim算法,求大牛通俗易懂地解释下为什么成立... -
万欣七叶: prim算法就是把点分成两个集合,一个集合里面包含已经加入生成树的点,另一个包含未加入的,然后不断在两个集合之间找最短的边,直到所有的点都加入到生成树中,这时候就构成了最小生成树.

贵定县19227846910: 反圈法(最小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
万欣七叶:[答案] 主要有两个: 1.普里姆(Prim)算法 特点:时间复杂度为O(n2).适合于求边稠密的最小生成树. 2.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 特点:时间复杂度为O(eloge)(e为网中边数),适合于求稀疏的网的最小生成树.

贵定县19227846910: Prim算法的实现过程? -
万欣七叶: G=(V,E) ①初始化:读入的数据用邻接矩阵x存储,一个一维布尔型数组chosen,记录第i个节点是否已选,初始值除1外全部设为false,记录权值的变量cost赋值为0; 以下②到④循环执行v-1次(每次生成一条边,运行(点的个数减1)次后,生...

贵定县19227846910: 普利姆算法 是什么
万欣七叶: Prim算法用于求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 设图G =(V,E),其生成树的顶点集合为U. ①、把v0放入U. ②、在所有u∈U,v∈V-U的边(u,v)∈E中找一条最小权值的边,加入生成树. ③、把②找到的边的v加入U集合.如果U集合已有n个元素,则结束...

贵定县19227846910: 图论中什么是反圈? -
万欣七叶: prim(反圈)算法是用来求最小生成树的一种算法.具体可以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671819.htm

贵定县19227846910: “prim” 算法 是谁最先提出?在那篇著作里面提出来的?对现在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应用?最好详细点.谢谢 -
万欣七叶:[答案] Prim算法是图论中求最小生成树的一种算法,最早于1930年由捷克数学家Vojtěch Jarník发现;并在1957年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Robert C.Prim独立发现,1959年Edsger Dijkstra再次发现了该算法,参见论文: R.C.Prim.Shortest Connection Networks...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