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个文学巨匠,为何惨遭那么多人唾骂?

作者&投稿:謇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文豪郭沫若为何被众人唾骂,甚至成为千古罪人?~

大文豪郭沫若被众人唾骂,甚至成为千古罪人的原因如下:
第一:郭沫若挖掘坟墓,给国家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
这一点也是郭沫若被人唾弃最主要的原因。郭沫若虽然是大文豪,但是有些盲目自信,而且他喜欢研究历史,就是仗着自己的文豪身份,打着要研究历史的旗号,要求政府允许他去挖墓。本来当时的挖掘水平就非常有限,更不要说他什么都不懂,在获得允许以后,就因为自己的盲目自信,损坏了不少陵墓。
有的文物在刚刚挖掘出来就立刻变成了灰烬。在他手上损失的文物不计其数,就连万历的尸骨也是在他手上毁坏的。后来被要求停止挖墓以后,他还不思悔改,不断地提交申请要求自己要去继续挖墓。在民众看来,他就是为了我满足一己私欲,造成了这么严重的文物的损失还不知悔改,让人非常气愤。

第二:郭沫若的人品不行。
郭沫若的才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当初郭沫若很讨厌当时社会的腐败,就拉着鲁迅一起抨击,结果在鲁迅答应以后,郭沫若结果反过来大骂鲁迅,这是典型的卖友求荣,见风使舵的表现。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在那个时候就是典型的墙头草的代表。

只要碰到势力比自己大的人,就会刻意的去逢迎对方,阿谀奉承,完全没有一个文人该有的傲气。因此郭沫若在文坛的名声也不太好,得罪了不少自己的朋友。不仅遭到民众的唾骂,就连鲁迅气急了也叫他流氓才子,足以见得虽然才气不错,但是为人很有问题。
第三:郭沫若就是典型的渣男。
郭沫若放在现在就是典型的好色猥琐的渣男形象,当初他奉父母之命成婚,结果在结婚当晚看到新娘的长相以后觉得很失望,没过两天就抛妻弃子独自去了日本。后来他还在日本结婚了,对方还给他生了五个孩子。结果郭沫若后来要回国,再一次抛妻弃子,毫不在意自己的妻子。

在国内的时候郭沫若依然毫无悔改,继续勾搭女人,使得一个女子怀孕了,这个时候他又不要人家了。反而要迎娶对方的妹妹。这个女人受不了自杀了,而妹妹知道实情以后也自杀了,这样的男人再有才,也难以让人尊重。

可以说,郭沫若在文学上的造诣完全和人品大相径庭,文学地位越高,被骂得越惨,这完全是他人品惹的祸。在文学领域,特别是甲骨文研究上,郭沫若的确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决不能掩盖亦或是弥补他人品的缺陷。因此,即使他是很有名的文学家,也不见得就受到尊重。
表面上是精神境界上的至高者,实际上却是一名投机分子。若不研究他的私下生活,单单以他文人的身份去了解他,那么郭沫若就是典型的大文豪,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极大的,同时也给文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巨匠,却没有被文化涤荡净化了品格。在我们常识范围内,认为文人定是精神世界的引路者,用他们的学识和见识引导人们,然而郭沫若的出现,才让人们明白,原来郭沫若虽然诗词才赋造诣很高,但在时态趋势不断变化时,选择隐让、接受,甚至迎接,妥实是一名投机分子。
品行不端,即使在文学上贡献不可小觑,也难掩吃相。郭沫若的品行一直被人诟病,伴随着他才华横溢的标签,“品行不端”也成为他身上的第二大标签。按道理来说,“瑕不掩瑜”,即使这个人身上有点臭毛病,只要不影响他人,其实倒也无所谓。但是,郭沫若却不符合这个条件,他身上的“瑕”完全和优点相当的,甚至他的品行使其坏的风评更盛。他是完全的投机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即使在自己好友深陷囹圄,他不仅不帮,甚至还反踩一脚,这种做法实在是吃相难看。
趋炎附势,迎合趋势,缺失了文人应有的傲骨。文人分两类,一种是傲骨,另一种就是懦弱。巧了,郭沫若将后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时局当下,他的表现就是趋炎附势,完全撇清不利于自己的一切因素,甚至迎合趋势,一点不爱惜羽毛。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在自由诗创作上开了先河,并有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郭沫若这位文豪,却背负着越来越多的骂名。究其原因,是和他在婚恋上的始乱终弃有关。

用当下对花心男人的说法,郭沫若是典型的渣男一枚。

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名字叫张琼华,她嫁给了郭沫若,等于有名无实。因为张琼华的外形不被郭沫若认可,他挥挥衣袖走人了,让这个女人给他守了一生的活寡。如果说他们二人没有感情,是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这倒也是真的。可是后来郭沫若的行径,就是人们所厌弃的。

郭沫若到日本后,娶的第二任妻子是日本女子,她随了夫姓,入中国籍后改名为郭安娜。郭沫若和郭安娜是自由恋爱,而且女方是背叛自己家庭和他结婚的,二人还有了孩子,可是郭沫若竟然能够始乱终弃,抛妻弃子后,他独自一人回国了。

郭沫若在郭安娜的心中地位极高,她用情极深,后来辗转来到中国寻夫,不料郭沫若此时已另有妻室。

郭沫若的这一任妻子叫于立群,她和郭沫若一共生下六个孩子,她的结局是自缢于北京。

据说,夫人的自缢,和郭沫若的花心有关,因为他和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有染。郭沫若曾经因为于立忱容貌出众,对她甜言蜜语,在郭沫若的疯狂追求之下,两人在激情之中同居了。但是在女方有了身孕之后,郭沫若却没有表现出欢喜,他迂回着,退缩着,请求于立忱打掉胎儿。于立忱打胎之后即陷入抑郁,不久就自杀身故。于立群得知姐姐离世的真相之后,在失望和抑郁中,选择了自缢离世。

鲁迅先生和郭沫若有过离合的过往,得知郭沫若的行径后,斥他为“流氓才子”。

郭沫若和鲁迅先生,都是文坛巨匠,他们二人在文学见解和立场上有争端,这个尚可以理解。

可是郭沫若在婚恋上的风流成性,是世人所摒弃的,这也是世人唾骂他的根本原因。



一是万历皇帝的“明定陵”进行主持挖掘时,由于郭沫若能力不足,技术条件不成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对定陵里面的文物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二是郭沫若情感生活太过混乱。

郭沫若并非圣人,自然也有许多黑历史。他的黑料实际上主要集中于混乱的情感生活以及在考古上犯下的错误。我们常说“自古才子多风流”,但风流并不一定指滥情,也许只是指他们为人洒脱豪放,不拘一格。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是个富有才华又兼有颜值的人,但也不见得人家滥情,偏偏对自己的原配夫人痴情一片。郭沫若并不算美男,但情感生活确实混乱,在他生命中出现的女人并不多,第一任是张琼华,但这个女人属于包办婚姻下的产物。

郭沫若对他没有兴趣,结婚五天以后就离开家乡也情有可原。真正体现郭沫若混乱情史的主要是三个女人,郭安娜和于立群、于立忱姐妹,1916年左右郭沫若在日本认识了佐藤富子,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其后女方不顾家庭反对毅然决然和郭沫若在一起生活,并断绝了家庭关系。

郭沫若便为她改名郭安娜,两人育有四儿一女,1934年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前往日本成为驻东京的特派记者,在那里他结识了仰慕已久的郭沫若。一个正值青年年华,一个是多情才子,两人就这样珠联璧合般的坠入了爱河,但在1937年时,于立忱却在上海自缢而死。

其原因据同时代的女作家谢冰莹讲述,当时于立忱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但是郭沫若已经有家室,因此不愿让于立忱生下孩子。而且自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对她态度转变很大,十分冷淡,这让于立忱备受打击。(很老套的故事情节)

1937年前后,中日关系恶化,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日两国的上空,1937年5月,于立忱在上海自杀,生前留下遗言说: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两个月后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侵华战争开始。

三个如此道出了这位女性心中的痛苦,其中既有对郭沫若的愤恨,也有对国家蒙受苦难,前途不明的绝望,因为自1912年清朝灭亡,时间已经过去25年,彼时的中国依然在军阀混战以及黑暗政治的统治下风雨飘摇。

于立忱是师范大学毕业的新式学生,吸收了很多西方教育,也颇有为国报效的志向。但是因为和郭沫若的情感纠缠,令她精神沮丧失落,再加上风雨欲来山满楼的战争阴影,在这样一种双重绝望下,于立忱对世道和自身感到十分绝望,进而自杀。

也就是在这一年郭若沫回国,不久之后认识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这位单纯的女学生并不知道姐姐和郭沫若之间的往事,再加上当时郭沫若已经是富有名气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这自然让于立群对郭沫若充满了仰慕,而郭沫若也在于立群身上看到了于立忱的影子。

可以说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单纯少女,一个是怀有某种动机的风流文人,就这么着,于立群成为了郭沫若的第三位正式夫人,也是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郭安娜曾到中国找到郭沫若,但是看到郭沫若已经结婚,最终只能黯然神伤的离开。

这些都说明郭沫若在对待感情问题上并没有那么强的世俗观念,实际上在整个民国时代,所有人的感情问题都是一地鸡毛。

譬如像徐志摩、林薇因和梁思成等人的三角恋问题,一直都占据着民国八卦情史的榜首。郭沫若的问题主要在于他一前一后伤害了一对姐妹的感情,1978年郭沫若去世以后,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发现了他当年和姐姐于立忱的书信往来。

这才得知郭沫若曾经和姐姐有过这么一段关系,再加上当时于立群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精神打击很大,1979年也自缢而死。一前一后,一对姐妹都因为和郭沫若的情感问题而死,这也是郭沫若一直以来在感情问题上备受诟病的地方。

其次郭沫若最大的黑料无疑就是对万历皇帝的“明定陵”进行主持挖掘时,由于能力不足,技术条件不成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对定陵里面的文物产生了很大的破坏。起初郭沫若最想挖掘的陵墓是朱棣的陵寝,但是由于朱棣的陵墓保存完好,结构严谨。

导致郭沫若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入口,因为是搞考古研究,肯定不能像盗墓贼一样埋下炸药炸开。所以最终无果而终,但碰巧的是,当时万历皇帝的陵墓出现了一道裂痕,这让郭沫若打起了心思,决定改挖万历皇帝的陵墓。

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但强势的郭沫若还是促成了这件事。

于是在郭沫若的主持下,他们沿着这道裂痕进入定陵内部,在里面发现大量的随葬品,金银珠宝、金丝玉帛、书画文物和各式奇珍异宝可以说琳琅满目,这也让郭沫若他们收获颇大。随后,他们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撬开了万历皇帝的棺木。

在棺木里面除了有万历皇帝的尸骸以外,还有一个小匣子,里面盛放着一定金冠,即“金丝翼善冠”。总之前前后后发现了大约3000多件文物,按理来说本来是一次成果丰硕的考古挖掘,为什么郭沫若会因此背上“千古罪人”的骂名呢?


其实就是因为当时技术落后,无法支持中国主动挖掘古代陵墓。但郭沫若没有顾忌这些,随后墓葬中发现的很多金玉文物由于其材质本身的原因得到很好的保存,但是像丝织品、纸制品都遭到很大的破坏(氧化),尤其是丝织品由于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开始氧化,失去了原来的真实面目。

譬如万历皇帝的龙袍(下图所示),被发现时金光闪闪,保存完好,但是在没有技术手段保护的情况下,很快便氧化发黑,易脆易坏。而且当时的考古也没有保护意识,更像是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想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因此定陵挖掘以后,很多文物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如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骸没有足够重视的保护起来,结果后来居然被一把大火给烧了。地宫里的三口金丝楠木棺椁在遭到破坏后也是随地丢弃,据说附近的村民还捡了一些回去当柴烧,或者做成了家具。

可以说,这一次的贸然行动在人为下酿造了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由于这一次失败的考古,从此以后中国考古开始执行不主动挖掘的政策,改成抢救性挖掘,也就是说除非这些陵墓面临自然危险,或者自然裸露出来,那么可以主动进行挖掘,对墓里面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但是在墓葬保存完好的情况下,是不能主动挖掘,譬如一直让大家感到很好奇的秦始皇陵,但是依照当前的技术条件,如果贸然打开秦始皇陵只会造成第二次定陵事件。因此秦始皇陵墓的开启估计还得等上几百年的时间,我们这代人大概是看不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掘墓上瘾的郭沫若还打算继续去挖武则天的陵墓,因被否定而告终。有趣的是,这位搞文学出身的文人似乎对掘墓,拆城墙特别感兴趣,拆北京城墙的时候郭沫若便表现的十分积极。其实笔者觉得,拆除了古城墙确实可惜。

因为只要规划得当,古城墙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北京的发展,譬如西安古城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那种城市的现代感和古城墙的历史感融合到一起,给西安带来富有历史韵味的美感。可见因为郭沫若对“历史的破坏”,最终才导致自己背负千古骂名,说到底还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尊重和敬畏感。

总之,撇开郭沫若的情史不说,主要是由于在考古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公众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此外像郭沫若和沈从文之间的恩恩怨怨,都体现出这个学者在个人修养和德行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能说虽有才能,而无德行吧。而这种不端正的德行不仅体现在私人生活上,也表现在学术中。



郭沫若虽然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很高的,但是不代表他的个人品格没什么问题。他的种种行为,都可以被评判为渣男,所以他才会遭那么多人唾骂。

因为郭坚持挖掘古墓考古,特别是皇帝陵寝,挖人祖宗坟墓肯定会被其后人咒骂的;换着不管是谁,自己的祖宗先人坟墓别人正大光明挖掘也不好受。所以虽然是一代文学巨匠,但是却被很多人唾骂

郭沫若这个人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却喜欢沽名钓誉,特别喜欢搞政治。他主持挖掘的定陵,成为考古史上一大令人痛心的惨案,而且他个人品德也不行。


我国现代文学三巨匠是谁
现代文学三巨匠--鲁迅、郭沫若和茅盾 文人三泰斗——陈白沙、梁启超、陈垣 语文界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 比较容易混淆,但绝对正确

跪求一篇以《郭沫若传》为依据的郭沫若传记,谢谢啦。。。
从此,沫若之名便取代开贞了。20年代中期,在出版翻译小说和戏曲集时,开始使用“郭鼎堂”三字。其后,在古文字、古器物研究领域,常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成为显示其学术成就的一个代号。 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

朱自清,老舍,巴金,郭沫若,茅盾,冰心,曹禺的介绍 。
主要成就: 文学巨匠 代表作品: 《家》、《春》《秋》原名: 李尧棠 字: 芾甘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

...高尔基,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及人生经历,作品等文学知识 稍微短点啊...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

中国六大文学巨匠是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中国近代文学家
7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8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

沫若堂地址在哪里?
沫若堂的地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凌云路2435号,紧邻著名的乐山大佛景区。沫若堂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而建立的。郭沫若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还是新中国的重要文化领导人。沫若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入了乐山地区的传统建筑特色,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谐相融。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
2、巴金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被认为...

中国近代历史文学名人有哪些??、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5、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

中国\/外国近代\/现代文学家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是?
7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8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郭沫若到底做错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骂他?看完这几件事你就懂了 -
翠桑脑得: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在自由诗创作上开了先河,并有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郭沫若这位文豪,却背负着越来越多的骂名.究其原因,是和他在婚恋上的始...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郭沫若为什么会被人说是马屁文人? -
翠桑脑得: 因为他不像其他文人那样清白.附庸权贵. 另外,他的诗歌属于中国近代诗歌的早期,语句都不是那么成熟,有人说凤凰涅磐之类的诗歌对中国影响很大,也有认为他的诗歌只是附庸风雅. 拿他跟鲁迅,朱自清比较下,你就会明白.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 -
翠桑脑得: 为什么说郭沫若是渣男?郭沫若在中国近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仅次于鲁迅.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文学成就,郭沫若都是一流水平.不过郭沫若在私德上,特别是他的感情生活,非常遭人诟病,有人斥之为民国第一渣男.民国渣男多得去了,不...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鲁迅、矛盾、郭沫若作为文学巨匠提法怎麽来的?
翠桑脑得: 看他们在中国现在文学史上的作用来决定他们的地位 所谓:鲁郭茅巴老曹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从小事做起的名人警句 -
翠桑脑得: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 迅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中国本土作家为什么那么久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翠桑脑得: 中国本土并不缺乏大文豪,如鲁讯,郭沫若,矛盾,巴金等,都应该获得国际文学最高奖励. 但是由于对这些作品的翻译跟不上,才造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中国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在国内影响力大,很优秀,但是一但翻译成了外文,就很难保持原来作品的原汁原味.相反,一些很一般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中文却成了很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国的许多很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外国作家翻译的,所以要保持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就很难. 所以,中国不仅要出优秀的文学家,也很需要优秀的翻译家.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不再多说了.

冷水滩区18521677649: 我国现代文学三巨匠是谁?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
翠桑脑得: 现代文学三巨匠: 鲁迅、郭沫若、茅盾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