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的历史介绍

作者&投稿:市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铜川的详细历史~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
一、古代
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二、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16年(1927),属关中区。25年(1936)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3年(1944)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称铜川。36年(1947)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三、九十年代至现在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面积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22个镇、6个乡、13个街道、543个村委会、57个居民委员会。
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铜川新区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铜川市先后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

  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16年(1927),属关中区。25年(1936)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3年(1944)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称铜川。36年(1947)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

一、古代

铜川夏、商隶属古雍州。秦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开始设置县,隶属左冯翊。三国魏时隶属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铜官县,隶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隋、唐曾隶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起,历经宋、金、元、明、清,均隶属耀州。

二、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16年(1927),属关中区。25年(1936)7月,属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1940)初,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3年(1944)4月,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5年(1946)7月,同官改称铜川。36年(1947)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三、九十年代至现在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铜川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铜川”的历史介绍
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铜川新区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先后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

铜川的详细历史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49年4月铜川解放,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8年4月5日,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

铜川历史沿革
最初名为“同官”,因其与“潼关”发音相似,且位于铜水之川的治所,故得名铜川。早在古代的夏商时期,铜川隶属于古雍州,随着历史的流转,秦朝时期归属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首次设置县,隶属于左冯翊。三国魏时期,铜川属于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立铜官县,随后在北周建德...

陕西省 铜川市的地名来历
历史上,铜川地区在夏、商时期属于古雍州。到了秦朝,它被划归内史地。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同官县设立,隶属于左冯翊。三国时期,属魏国北地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置铜官县,属北地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称同官县,属宜州。隋唐时期,同官县属雍州、京兆郡。从五代后...

铜川在什么地方
铜川的历史背景 铜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代起,这里就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铜川地区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如今,铜川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陕西省内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铜川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铜川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陕西省...

为什么陕西省的铜川市叫铜川市有什么来历呢?
从历史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铜川地区已是秦国的领土。秦代时期,这里归内史地管辖。到了西汉景帝二年,设立了祋祤县,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铜川市。西汉太初元年,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祋祤县便归其管辖。十六国时期,铜川地区属于豳州北地郡。前赵、前秦和后秦时期,这里均隶属于北地郡。前秦时期,还在...

“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陕西铜川
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

铜川的历史有哪些典故
《铜川故事》一书中,从“民间传说”“古代先贤”“故土传奇”“烽火岁月”和“时代先锋”五个方面,集中展现了铜川历代先贤的传统美德。其中,孟姜女的故事流传甚广。孟姜女离开料石坡后,急急忙忙地向一座云雾缭绕的黄土山爬去。站在山顶,她向南望去,透过白茫茫的云雾,依稀可见同官县的山峰。此时,...

铜川是哪个省的城市
铜川是陕西省的城市。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以下是关于铜川的详细介绍:1. 地理位置:铜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地带,紧邻西安,是连接陕北和关中地区的交通枢纽。2. 历史背景:铜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古代的重要铜矿开采地,因此得名铜川。随着...

铜川在哪里?
铜川历史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铜川古称铜官。北魏太武帝年间,设铜官县。北周武帝年间,改“铜官”为“同官”。1946年“同官”改为“铜川”。1949年4月28日,铜川全境解放,1958年撤县建市至今。铜川市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或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石灰岩、耐火粘土、陶瓷粘土、铝...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lll是那个省的城市 -
脂亚怡方: 铜川市是1958年建市,属于陕西省.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面积3882平方千米.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川老区哪里有特殊 -
脂亚怡方: 1 铜川老区有很多特殊之处.2 铜川老区地处陕西省北部,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铜川老区的地理位置独特,是黄河文明和关中文化的交汇地带,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铜川老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味美食,如“铜川鸡”、“黄河鱼”等.3 此外,铜川老区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秦岭北麓、铜川市区、耀州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因此,铜川老区在文化、历史、自然、旅游等方面都有很多特殊之处.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川有什么好玩的?
脂亚怡方: 铜川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文物景点6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特别是耀州窑遗址、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宫和唐高僧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玉华宫、隋唐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药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院等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川的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出现过什么有影响的人物 -
脂亚怡方: 属于关中地带,历史名人不少,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画家范宽,还有傅玄等好多呢

武安市18319579753: 请问陕西省铜川市的历史人物有那些? -
脂亚怡方: 西晋“清泉候”傅玄、直言谏臣博咸,隋唐医学家孙思邈,唐代兵部尚书柳公绰、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芬,北宋杰出山水画家范宽,清代秉性刚直的巡抚杨素蕴,明代撰修《同官县志》的寇慎,清代曾任湖北督粮道台的崔乃镛等

武安市18319579753: 陕西铜川有什么历史名人 -
脂亚怡方: 孙思邈 名医 柳公权 书法家 比较出名的就这两个了,其他还有傅玄,晋代文学家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川外地人多吗?铜川人排斥外地人吗? -
脂亚怡方: 追究历史铜川原本是没有人居住的,铜川的大多数人都是迁移过去的.当然至今铜川的大多数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几乎每一个铜川人的祖籍都是铜川.那里是一片净土,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有着一股浓烈的北方气质.

武安市18319579753: 陕西各县城海拔高度排名
脂亚怡方: 1、榆林城区:海拔高度约1150米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 4、铜川城区:海拔高度约680米铜川是著名的煤城,上世纪也曾非常辉煌,目前正...

武安市18319579753: 陕B.E是哪个地区的车牌号 -
脂亚怡方: 车牌代码陕B归属地:铜川市 (陕西省) 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

武安市18319579753: 铜川漆水河的历史 -
脂亚怡方: 铜川最大的河流是—— 漆水河漆水河属渭河支流.又名漆水,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在陕西省中部偏西北.源出麟游县庙湾附近山丘.东流折南流,经麟游县,永寿县、乾县 、扶风县,至武功县白石滩入渭河《水经注》:“漆水出扶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