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湾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施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1946年为水湾区,后建水湾镇。1996年,面积82.6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水湾、白杨、郭辛店、于辛店、赵辛店、马辛店、牛辛店、王化如、路家、郝家、张家、古良、王什虎、徐杨、楼子庄、康刘、李刘、碱王、庙东、庙西、马家、西王乙卯、东王乙卯、田桥、西仝、高马、东刘、西刘、崔家庄、程庄、灶户王、南侯、宗东、宗西、东仝、后孟桥、于何庵、赵何庵、阚何庵、李何庵、吴何庵、许道口、潘家、周家、前孟桥、大高、小高家、关家、洼杨、刘风台、都富屯、谷庵、南双庙、董桥、小米河孟家、记庄户、王昌、小米河高家58个行政村。1997年,撤销庞家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水湾镇。原庞家集乡位于无棣县南部,距县城中心11千米。1947年建庞家集区,1957年改乡,1958年建庞集公社,1984年改庞家集乡。1996年,面积60.8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庞集、赵家屯、彩屯、毛王庄、刘王庄、贺家庄、鞠家、袁家、喇叭李家、小杨家、张建屯、李王庄、韩王庄、关家庄、后坡徐、前坡徐、齐家、董家、孙家、河崖刘、常家店、崔家桥、马家庄、南齐家、路杨庄、西吴家庙、东吴家庙27个行政村。




北湾镇的历史沿革
1963年7月北湾、中堡、蒋滩3公社合并成立北湾区,原北湾公社划为北湾、古城、高崖、天字4个小公社。1966年5月至1968年10月“文革”期间区社政府权陷于瘫痪。1968年10月原北湾区撤销,同时撤销了北湾、天字、高崖、古城、蒋滩、营防、金山8个小公社,合并成立了北湾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中堡、营...

荣家湾镇的历史沿革
镇域民国时期分属凌云乡(黄沙街)、忠信乡(洞庭观)。1950年为2区区公所驻地;1956年撤并乡为荣家湾乡,1958年建荣家湾人民公社,下辖有荣家湾镇;1961年缩小为鹿角公社,隶荣家湾区;1978年以荣家湾为县治所,更名为岳阳县城关镇,辖有荣家湾公社和7个居委会。1981年10月撤销岳阳县建制后复更名荣湾镇。

唐家湾镇的历史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香山县改镇委区,设置9个区,上恭常都镇改为六区,唐家湾地区属六区管辖。民国14年(1925)4月15日,香山县改为中山县。民国19年(1930)5月,县政府从第一区石岐移驻第六区唐家。同年7月,第六区改为中山港区,唐家湾地区属中山港区管辖。至民国20年(1931),中山港...

小湾镇的历史沿革
1959年8月属马街公社。1961年6月为马街区。1968年1月称春江区。1969年5月改为春江公社。 1971年7月称马街公社。1984年改为马街区。1988年撤区建马街彝族乡。1993年11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小湾镇至今。辖正义、箐中、蕨菜、小湾、温泉、桂花、华峰、锦秀、春光、三水、梅竹、马街12个行政...

八里湾镇的历史沿革
八里湾在1997年12月29日被省政府批准为八里湾镇,并于1999年9月26日举行撤乡建镇庆典仪式,实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夙愿。在党的开放政策和富民政府的指引下,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1999年完成财政收入489万元,比1998年增长113万元,农业总产值13299万元,工业总产值23499万元,在全市94个...

靖远县东湾镇名子的故事作文写地名
历史沿革 东湾镇政府驻地东湾村,距县城15公里。解放前设乡公所,1949年解放后,改为靖远第三区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东湾人民公社,1963年体制调整为区公所,下辖6个小公社,1968年恢复东湾公社原称,1989年由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2002年撤乡建镇,沿用至今。自然地理 全镇自南到北为...

党城湾镇的政区沿革
早在公元四二〇年前,党城曾为西晋菖蒲县,西凉国子(紫)亭县。一千多年来,各朝代亦曾在此镇设镇布卡,古建筑为历史所毁,一九八零年十月十九日成立党城湾镇,设镇人民政府。

盛湾镇的乡镇沿革
盛湾镇历史悠久,新时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据县志记载,盛湾镇前身宋湾公社,清朝宣统元年为淅川南区,历经中华民国,至1948年解放建制宋湾区政府,为淅川第五区。1938年中共淅川区委曾在宋湾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58年撤区设立宋湾、田川两大乡,同年8月建立宋湾、田川、马湾、兴化四...

水湾镇沿革
水湾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当时它被命名为水湾区。随着建设的推进,此地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水湾镇。1996年,该镇的面积达到了82.6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3.4万人,涵盖了58个行政村,包括水湾、白杨等,如水湾、郭辛店、于辛店等村落,以及马辛店、牛辛店等地名,还有王化如、路家等村庄。同年,...

陶湾镇历史沿革
陶湾镇,古称陶家湾,其名源于当地陶姓居民占多数的历史背景。作为伊河的发源地,它又被誉为“伊源古镇”,彰显了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价值。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陶家湾设立集市,更名为陶家湾街,这个地点在当时是连接伊河上游与内县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时间的推移,陶湾...

崇文区17123611564: 无棣县的由来历程是什么? -
畅哗又欣: 历史沿革 无棣县自586年(隋开皇六年)建县至今,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其间共建县城三座. 隋唐无棣县城建于隋代初期,在今庆云县常家乡于家店村北,为无棣县第一座县城.据新编《无棣县志》载: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阳信县北境置无...

崇文区17123611564: 窑湾古镇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窑湾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过去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八个省在此设商会,有10个省在此设商业代办处.清末民国初期,窑湾镇有商号、工厂、作坊等360多家,其中钱庄就有...

崇文区17123611564: 水口镇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宋、明两代,水口镇隶属永宁乡清泰里(淳湖一带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清泰里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带属梅中里淳湖社);民国时期隶属德化县第二区,设水口乡;解放后,设德化县第三区;1956年8月,改为水口区;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水口乡;1992年7月撤乡建镇.

崇文区17123611564: 请教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三门县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属越国,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国.秦朝,三门隶属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前192),三门县属东瓯国.建元六年,三门县属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

崇文区17123611564: 请教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中卫市-历史沿革 秦代属北地郡,西汉为安定郡,北魏属灵州鸣沙郡,北周置会州,隋置鸣沙县和丰安县,元设应理州,明永乐年间(1403年)置宁夏中卫,清雍正年间(1724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县和青铜峡市部分地区),...

崇文区17123611564: 平和县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1321年—1323年(元至治间)析龙溪、漳浦、龙岩县地置南胜县,县治设今平和南胜,1337年(至元三年)迁今小溪镇旧县村,1356年(至正十六年)迁今靖城,更名南靖县.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析南靖、漳浦县地置平和县,属漳州府,...

崇文区17123611564: 瓯海区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温州古称瓯,瓯江口习称瓯海.瓯海上古时代属“瓯”地之一部分,据古籍《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瓯海之名由此而来.瓯海区在战国和秦时属东越地,西汉初属东瓯国地,东汉初为章安县地,后为永宁县.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瓯海区在隋朝起置永嘉县,直至民国.解放后,从1950年至1958年,瓯海区仍隶永嘉县,1958年划归温州市管辖,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析温州市郊区设立瓯海县,由温州市管辖.1992年3月撤县设区.

崇文区17123611564: 关于宜宾地区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

崇文区17123611564: 无棣县的历史沿革 -
畅哗又欣: 新石器时代县境内有人类聚居,有东李遗址、韩家窑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西小王乡王家坟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磨制石斧.原始社会后期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集团时期,属于东夷集团.有唐虞时期无棣山(碣石山)、有大禹治水之...

崇文区17123611564: 水湖镇的沿革 -
畅哗又欣: 原系水姓聚居的小村庄,俗称“水家户”.民国23年淮南铁路通车设站时,把“户”讹为“湖”,称“水家湖车站”.解放前属寿县兴隆乡,解放初属定远县水湖乡和寿县新街乡.1956年合并建立寿县水湖乡,1958年建立水湖公社.1965年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