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的原文

作者&投稿:善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课文原文填空:(8分)小题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小题1:星汉灿烂 小题2:禅房花木深 小题3: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题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小题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6:怡然称快 小题7: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汉”不为“汗”,“禅”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郎”不为“朗”,“凋”不为“雕”,“残”不为“惨”,“江春”不为“春江”,“怡”不为“贻”,“戏”不为“嬉”。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比较熟悉这些句子。记忆名句,不能只读音写字,更要对名句的含义有所了解,才会用名句,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链接]
读《观沧海》 文/陈晓彦
月初,读到曹操的诗《观沧海》。初读时,未能领悟其内涵。但我还是将它背了下来。今天在车上,不知怎的想起,就顺口背了起来,也想想它的意思,觉得虽然不太压韵,但也有它的意境,将沧海之壮丽景象包含其中。于是,我回家后又翻出书来,找到这首诗,参照注解,仔细读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观赏时的位置,临碣石而观沧海,简单明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气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沧海是何等广阔,日月星汉,又是多么的灿烂。读到此,使人不禁想到作者必也是一个大有作为,能叱咤风云的人物。
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甚至他本人一个时期的心情。关键是去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而这些,是要经过仔细的咀嚼方能体会到。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关于李白写的月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3、唐代:李白《古朗月行》 原文选段: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白话释义: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

《古朗月行》前四句的诗意
《古朗月行》前四句的诗意: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古朗月行》整首诗原文如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

描写月亮的七言律诗
9、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原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带有月的古诗有那些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译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尚书洪范原文及翻译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文言文翻译: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就说道:“啊!箕子,上帝庇荫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道那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什么意思
作品原文 古朗月行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⑵。又疑瑶台镜⑶,飞在青云端⑷。仙人垂两足⑸,桂树作团团⑹。白兔捣药成⑺,问言与谁餐⑻?蟾蜍蚀圆影⑼,大明夜已残⑽。羿昔落九乌⑾,天人清且安⑿。阴精此沦惑⒀,去去不足观⒁。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⒂。[1] [11]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西红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喜鹊离开枝头.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人们在稻花香中说着丰收的年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

用月亮表达忧愁的诗句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原文_翻译及赏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全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全诗如下:一、原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日月之行 - 搜狗百科
沃纪万苏:[答案]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沈括《梦溪笔...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文言文:《日月之行》全文 -
沃纪万苏:[答案]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日月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
沃纪万苏:[答案] 观沧海 / 碣石篇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日月之行》文言文 -
沃纪万苏: 解释括号中字的意思 日月(之)形如丸 :的 对视(之).则正圆:它,指太阳 (光)之初生::光芒 日耀之乃(光)耳:发光,名作动 翻译句子 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月亮本来没有发光,好像一颗银丸,太阳照它才发光. 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1)月光是什么形状? 答:月本无光,犹银丸. (2)月亮为什么会发光?答:日耀之乃光.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谁有文言文<<日月之行>>的译文? -
沃纪万苏: 日月之“行”,这个行应该是错误的,而是“形”. 因此可以这样翻译(不是很好别见怪,有错误帮我改正一下) 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丸”(球),怎么知道呢?用月亮的盈亏可以验证.月亮本来不会发光,像银色的丸子,太阳照射它才发光罢了.月光开始产生,太阳在它的边上,因此照亮了侧面而所看见就好象钩子;太阳渐渐远了,则斜着照射,因而月亮发光部分就显得圆满.好象一个弹丸,用粉涂它的一半,侧着看它,那么着粉处看起来像钩;正面看着它,那么就是整个圆了.因此有办法知道它像丸子阿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行什么意思 -
沃纪万苏: 日月之行中“行”的意思是:运行,指的是日升月落,交替循环. 出处:这句诗出自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怎么理解? -
沃纪万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字面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因为此诗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金家庄区15280608880: 曹操诗《步出厦门行 观沧海》的问题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沃纪万苏:[答案] 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浩淼的大海.海水起伏动荡,远处山峰高高耸立. 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银河星光灿烂.一幅气势磅礴,壮丽美好的景色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