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作者&投稿:崔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
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
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
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
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一、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
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
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2.凿壁偷光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3.孟母三迁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但是传到他这一代,早已衰微。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也加入了对好的学区房的追求潮流里。
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不然,以后孟子很有可能变成殡葬礼仪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只能说,孟子小时候模仿能力真的很强,也许也正因为孟母也意识到了自家熊孩子的这个特定,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因为这次他模仿的是读书人。这个时候,孟母终于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4.萤火生辉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5.各个击破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图乙中,物距u=62cm-50cm=12cm,此时f<u<2f,因此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而不是照相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光屏应向左移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
甲装置,没有倒水时,橡皮膜是平的,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对橡皮膜有向下的压力,有受力面积,能产出向下的压力作用效果,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水具有流动性,能对橡皮膜有向上的压力,有受力面积,能产生向上的压力作用效果,看到橡皮膜向上凹...

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宜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固体,固体受热比较均匀,减小误差.(2)由图可知,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36℃.(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当该物质在CD段时,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答案为:(1)微小颗粒...

八上物理题+答案
答案:(填在括号里了)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你观察到的现象 (橡皮膜向下突出),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将两物块A和B用轻质细 ...
从O到B的过程中,物块A、B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为:△Ep=(mA-mB)ghOB=(150-50)×10-3×9.8×(38.89+3.91)×10-2J=0.42J;B点的速度为:vB=xAB+xBC2T=0.0391+0.04090.04m\/s=2m\/s系统动能增加量为:△Ek=12(mA+mB)vB2=12×(150+50)×10-3×22J=0.40J因为...

小明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情形如图甲、乙...
(1)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其示数大小不变.但是图乙中拉力的方向向下,故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虽然每次都小于物重,说明动滑轮省了力,但二者较接近,并非理论上所说的省一半力,这是因为动滑轮自身也有...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石蜡和冰熔化时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
(1)图甲直接在空气中加热,所以探究的是冰的熔化规律,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冰水混合状态,不会出现粘稠状,该实验中的热源是空气;(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实验中还需用表来记录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用如图甲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及学生...
①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需要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因此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故答案为:刻度尺.②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它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在具体操作中,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实验时先接通电源,然后再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故答案为:交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③匀...

(4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蜡块( < )的密度,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a...
在b操作中将蜡块和金属球逐渐浸入水中(说明V 排 越大)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2)要求蜡块的密度,要先求出蜡块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 进行计算。图甲是测蜡块的重力,即G 蜡 =F 1 ,求出蜡块的质量: ...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使用的...
①实验开始时,必须调节滑轮高度,保证细线与木板表面平行;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所示;③对木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μ[(8-n)mg+m木g]=(8m+m木)a,a=nmg+μmg8m+m木-μg,由图象得:n=0时,-μg=a=-3,μ≈0.31(...

(18分)(1)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
测斜面高度与长度需要刻度尺,测加速度需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木块、长木板、立柱、50Hz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天平,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②由图乙所示纸带可知,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2=0.04s,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x=at 2 可得:加速度:a= =2....

塔城市18777539548: (2013•下关区一模)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
邰肃悦博:[答案]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2)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
邰肃悦博: 10.0 倒立放大 左 试题分析:(1)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就是焦距,即焦距为10cm;(2)烛焰至距凸透镜12cm处,烛焰位于1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以内,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根据物距增大,像距缩小的原则,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点评:关键是掌握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调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甲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 -
邰肃悦博:[答案] (1)只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最小、最亮,在焦点之前和焦点之后光斑都不是最小.当测量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故选D. (2)图中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遮住凸透镜上面的一半,...

塔城市18777539548: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为__ - cm.(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 -
邰肃悦博:[答案] (1)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60cm-50cm=10cm;(2)由图乙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

塔城市18777539548: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邰肃悦博:[选项] A. 凸透镜的焦距时3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 C. 电影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 将图乙蜡烛放在尺上60cm处,光屏上可成正立放大实像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光斑,此时实验装置的位置... -
邰肃悦博:[答案] (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25.00cm-10.00cm=15.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0cm.(2)由图乙可...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凸透镜的焦距f=10cm.(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凸透镜的___上.(2)图中的凸透镜相... -
邰肃悦博:[答案]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眼睛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焦距为10cm,由...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 -
邰肃悦博: (1)在光屏上形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说明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1cm,所以焦距f=11cm;(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因为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物距等于焦距,不能成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3)由图知,物距u=36cm,大于2f,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会聚;11;(2)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3)缩小;照相机.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他首先利用甲图的方法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乙,要使... -
邰肃悦博:[答案] (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9.5cm.(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

塔城市18777539548: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他首先利用甲图的方法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___cm;(2)如图乙,要使像能... -
邰肃悦博:[答案] (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9.5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