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是什么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车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全诗作者是谁宋之问。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一说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唐朝大臣,左骁卫郎将宋令文之子。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等职。天授元年(690年),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为洛州参军,陪宫中游宴应制。神龙元年(705年),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参军,遇赦北归,召为鸿胪主簿。

谄事太平公主,迁户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再转考功员外郎、知贡举。依附于安乐公主,为太平公主所嫉,揭发主持贡举的贪贿事宜,外贬越州长史。唐睿宗即位后,坐罪流放钦州。先天元年(712年),赐死于桂林。

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他大力创作五律,取法汉魏古诗创作五古,善写五言排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之冠,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在山水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对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原集已佚,有辑本《宋之问集》二卷。

主要影响:

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如短歌《冬霄引·赠司马承桢》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

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五言长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

他与沈佺期在齐、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使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出自谁的诗句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
离故乡越近内心却越慌张,不敢询问路人故乡的变化。其实就是诗人被流放岭南多年终于要回家,害怕询问到的结果是物是人非,斯人已逝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路人。
《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谁的诗句﹖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诗的故事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意思
他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他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对律诗定型颇有影响。今天复习宋之问的《渡汉江》,原文如下: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诗的大意是:...

如何赏析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这种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话的意思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 平静 ,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 不幸 的事。用以 形容 游子 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成语出处: 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 不敢 问来人。” 繁体写法: 近乡情怯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什么感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这句话传达了人们对于离乡别土的感受,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于熟悉环境的渴望。这种感情是人类天生的,也是人类在追求安全和归属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体验。陌生人的恐惧 人类天生有对于陌生人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源于我们对于未知的不确定性。

...从近乡中可看出诗人回家了但他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呢
渡汉江 宋之问 〔唐代〕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诗中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怯”“不敢”简洁准确地写出诗人离家越近,越想早点知道家乡事,但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的心理。诗人欲问不敢问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更突出了诗人对久不通音信的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出自: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鉴赏】长年离家在外,得不...

余江县19515854625: 宋之问的《渡汉江》原诗 -
巩呼氨曲:[答案]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

余江县19515854625: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
巩呼氨曲: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作者姓名】宋之问

余江县19515854625: 近乡情更怯 下一句 -
巩呼氨曲:[答案] 近乡情更怯 下一句是:不敢问来人 出处如下 朝代:唐代 作者:宋之问 原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余江县19515854625: "近乡情更怯"出自哪首诗 -
巩呼氨曲: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是宋之问诗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小诗,它之所以动人,自有其独到的地方.宋之问一生曾经历两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岭南是在神龙元年(705)春被贬...

余江县19515854625: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的作者和出处 -
巩呼氨曲: 作者:宋子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人,一说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县)人.诗与沈佺期齐名,称“沈宋体”.沈宋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词文词精巧,形式工整,多应制之作.被贬后,有一些感怀...

余江县19515854625: 《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宋之问,还是李频写的 -
巩呼氨曲: 两种说法都有,不过基本上认为是宋之问. 考察宋之问的生活经历,曾经因为刘希夷案发配岭南,后来私自逃回,所以要渡过汉江.况且因为在逃,所以怕人发现,故“不敢问来人”一句,既有怀乡的感情,又有怕人发现的胆怯.

余江县19515854625: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意思.2.要宋之问写《渡汉江》的原因. -
巩呼氨曲:[答案] 作品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 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

余江县19515854625: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巩呼氨曲: “怯”“不敢”简洁准确地写出诗人离家越近,越想早点知道家乡事,但又怕听到不好的消息的心理. 诗人欲问不敢问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更突出了诗人对久不通音信的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出自: 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鉴赏】长年离家在外,得不到一点故乡的音信,不知故乡情况如何?家人是否安好?因此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即使在路上遇见来自故乡的人,内心虽迫切想知道故乡的情形,却反而犹豫踌躇不敢发问.现今常用“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诗,来形容久别故乡的游子归返家园时,复杂的情绪.

余江县19515854625: 渡汉江古诗是谁写的?是李频还是宋之问? -
巩呼氨曲:[答案] 《渡汉江》,唐诗篇名,有三首:一首是五言排律,李百药的作品;一首是五言绝句,宋之问(一说李频)的作品;一首是七言律诗,元稹的作品.此三者以五绝《渡汉江》流传最为广泛,此诗收录于《唐诗三百首》中,是作者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