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谋士,张良究竟为刘邦出过什么样的谋划?

作者&投稿:利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谋士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帮助自己的主君出谋划策,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亦或其他方面,最好都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计谋。那么,谋圣张良在刘邦麾下效力,受到后世无数的敬仰与赞扬,他到底为刘邦出过什么谋划,可以得到刘邦和后世如此高的评价呢?
秦末,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刘邦当皇帝后,最初定都洛阳。他在洛阳南宫摆酒宴的时候,曾问百官他和项羽的区别。高起和王陵夸赞他有能和天下人共享富贵的美德。
刘邦以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回答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也就是说,刘邦自认为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的利用资源,采纳汉初三杰之谋,而项羽有谋士范增,却不能用,所以他能得天下,而项羽只能落下个被擒杀的下场。
汉初三杰谁的功劳最大,众说纷纭,但是从刘邦那句话中寻找答案,和项羽谋士范增相对应的,应该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重点是运筹二字。运筹就是从宏观上、大方针上制定策略,进行谋划的意思。其实帮刘邦做运筹的不止张良一个人,还有韩信。
当初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蜗居巴蜀之地,就是靠的韩信为刘邦制定的东征以夺天下的方针,而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但是韩信毕竟是将帅,将帅必须要有对形势做出准备判断的战略眼光。
但是,张良是谋士,是能做到在帷幄之中运筹,决胜千里之外的第一人。他不带兵,不上战场,却往往能为刘邦指明方向,谋划全局。那么,张良作为刘邦的第一谋臣,他为刘邦做了哪些谋划呢?
先秦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也就是子承父官。张良是韩国贵族,爷爷、父亲都曾高居韩国相位,还没轮到张良继承家族的官位,韩国就被秦始皇灭了。
张良很不开心,连弟弟的丧事都没办,就变卖家产找了个大力士,在古博浪沙行刺仇人秦始皇。但是谋划不当,大力士无法确定秦始皇的车马,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向全国发出通缉令抓捕刺客。
后来的张良能够为刘邦运筹全局,是来自于一个具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张良拾鞋。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逃亡的时候,路过下邳,为黄石公拾鞋,获赠《太公天书》,认真研读后,借以献策。
不否认有一些高人,为了试探学徒的诚信,多次考验,黄石公考验张良也没问题。但是,黄石公最后说:小伙子,13年后我们还会在济北相见,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这句话是写进《史记》的。)
而且十三年后,张良真的在济北见到了那块黄石,并作为宝物祭祀。黄石公未卜先知,预料13年后的事情我就不说了,更离谱的是,13年后张良见到的是黄色石头,难道黄石公是黄石成精了吗?
张良和刘邦初次相遇是陈胜起义失败,景驹自立为楚王后,二人投奔景驹的途中。后来项梁杀掉景驹,立楚怀王。二人又携手投奔楚怀王,也就是项梁、项羽叔侄。
张良念念不忘已灭的韩国,于是便劝说项梁复立了韩国,二人短暂分开。在刘邦西进咸阳灭秦的途中,二人再次汇合。张良献计帮助刘邦进入了峣关,而后到达咸阳,灭秦。
刘邦作为一个俗人,见到都市的繁华,难免心猿意马,大肆网罗财宝美女。张良劝谏刘邦约束自身,和百姓约法三章,一般的谋士都能做,更何况这话是樊哙先说的。
张良为刘邦所做的谋划众所周知的应该是参加鸿门宴了。要是没有张良的谋划,要是没有张良和项伯的关系(项伯杀过人,张良曾帮助他逃跑),张良很难过得了项羽和范增那一关。
后来,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最初的封地只有巴、蜀,没有汉中。从地理形势上来看,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但是越大巴山南进巴、蜀却比较易,汉中是南下北上的咽喉。
张良通过项伯从项羽那里,为刘邦请到了汉中封地,倘若项羽有汉中地在手,那么刘邦想还定三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也是张良最重要的谋划。
张良回韩国前还为刘邦谋划烧掉了栈道,以麻痹项羽让其以为刘邦没有东进的野心。当然后来的韩信,也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在刘邦平定三秦的时候,张良又为刘邦谋划,献计项羽,让项羽去进攻在齐地叛变的田荣,而不是东边的刘邦,从而减少了刘邦的压力,给了刘邦崛起的机会,毕竟那时的项羽要灭刘邦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刘邦平定三秦彭城之战大败后,韩信从北方绕道呈半包围姿势进攻项羽时,又是张良的一个计策,策反九江王黥布,联合彭越和齐王田荣在后方反叛项羽,给他捣乱,也就是下邑之谋。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这三个人功劳非常大。后来三面受敌的项羽,疲于奔命,在快灭亡的时候,各诸侯不听从刘邦的命令了。又是张良的计策,封韩信等人为王,才能在垓下,以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之计,灭亡了项羽。
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大多数将领也同意,刘敬则力陈都城不宜建洛阳而应在关中。正是张良为刘邦分析了关中的地理位置,三面环险而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才定都咸阳。
张良一向体弱多病,在刘邦安定后,他也知进退。刘邦翦灭异姓王时,张良更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没有记载,但张良仍被刘邦定位汉初三杰之一,因为若是没有张良的谋划,刘邦不知道死了多少次。。,第一谋士名副其实。
张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哲理,本想辟谷修仙,远离朝堂,但吕后感激张良的恩德,劝告张良,没有走成,最后病逝。


张良本不是刘邦的谋士,是因为什么才投靠刘邦?
刘邦这时候无论从人员还是资金上,都逊色于项梁,打不过只好归顺了,刘邦也归入了项梁的队伍,不过项梁也没有亏待了他,在项梁那里,刘邦得到了重用。项梁的谋士范增对项梁说,他们必须要推举一个楚国的后人出来做王,起义才能长久稳定。项梁停了范增的建议,于是立了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张良...

大谋士郦食其曾为他献上一计,为何张良称为亡国之计?
当时楚国围攻刘邦,刘邦的救援兵力和粮道都被楚军阻断,渐渐的刘邦失去抵抗力,这时谋士郦食其献计给刘邦,让刘邦制作玉玺,然后去找另外六国的后人,封他们为王,让这六国的人率兵来攻打项羽,这样就可以帮刘邦解围,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张良就说如果去找六国的后人,他们不一定会出兵,就算能出兵,...

有关张良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在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中,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据我所知,项王并不知道项伯向张良告密的事. 已赞过...

为什么张良会被称为谋圣?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北宋诗人黄庭坚早年游历张良故里,慨然叹曰: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的确,千古谋士多矣,既能佐助草莽英雄登上大位开拓进取,又能明哲保身隐退江湖的,君是第一人。可见谋圣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范增是项羽的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军师,范增和张良谁更厉害?_百度知 ...
张良和范增都是强中手,谋略、胆识双方都不会输给对方。张良精于算计的智谋是范增能够看得见的,而其才艺志趣和独有的创造性加上良好的沟通性,是范增所缺乏的。司马迁给给张良的评价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范增,秦末农民战争中是项羽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随项羽...

张良为什么在汉初三杰中能独善其身?
他只愿要“留”这一地方(因为当年他和刘邦在这遇到),不敢要三万户。首先表达谦卑,而后念旧情、表达衷心。后来,到国家大定、朝廷内部矛盾开始显现出来后,他自动称病引退,认为自己一介布衣位至列侯已经足够,只想“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表现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所以,张良这位千古谋士既会...

汉朝张良简介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与刘邦手下的将领谋士相比,唯独张良是个意外,这是为何?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张良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二是张良淡泊名利,不愿意身陷政治争斗;三是张良比较了解刘邦,知道他的心思。张良作为刘邦的三大谋士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之所以躲过政治迫害,得到善终,这和他的独到眼光有关。不像萧何、韩信那样,身陷政治的...

张良受封张良
在楚汉之争中,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助刘邦最终夺得天下。功成之后,张良明智地选择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人不幸的下场。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世人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记载张良生平的一篇《留侯世家》。张良是秦末汉初的谋士和大臣,其家族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曾在博浪沙尝试...

张良为什么被称为“谋圣”?
在“鸿门宴”上,他意识到项羽已改变初衷,为了达到消灭刘邦的目的,他立即指派项庄“入为寿”,企图击杀刘邦于座。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张良全局在胸、冷静沉着以及范增骄狂浮躁、心地狭窄,都得到充分表现。范增在刘邦走脱后,甚至当着项羽和敌方谋士张良的面,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的辱骂。应...

马龙县17799781666: 高中课本"鸿门宴"中张良做了什么?? -
柴肾乔莫: 1、在鸿门宴前,向沛公告密,让沛公和项伯结下儿女亲家,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沛公的危机. 2、在鸿门宴上,临危之际,到外面招进樊哙,让樊哙保护沛公,并在和项羽的对话中,夺去了舆论的主导权. 3、在鸿门宴之后,留下来断后,等沛公安全抵达军营,才进项羽大帐告辞,献上玉斗和玉璧,让项羽和范增之间产生矛盾.

马龙县17799781666: 张良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
柴肾乔莫: 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

马龙县17799781666: 张良、范增在“鸿门宴”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 -
柴肾乔莫: 张良是刘邦手下的“三杰”之一,也是楚汉战争中一等一的谋士.他一眼就看穿了项伯的人性弱点:将个人义气置于集团利益之上.所以,他紧紧抓住“义”这个字做足了文章,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利用项伯的关系,陪同刘邦一...

马龙县17799781666: 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曾评价他" - ________子房功也" -
柴肾乔莫:[答案] 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

马龙县17799781666: 电影 鸿门宴最后张良给了刘邦什么东西 -
柴肾乔莫: 影片中,老年刘邦卧病在床,张良乔装成郎中看望他,刘邦终于袒露心声,道出不再信任的任何人的痛楚.而张良也为自己身为谋士却不想反被算计而百感交集.刘邦让张良最后帮自己一次,张良走过去我住他的手,镜头特写两人的握手,之后张良离开,刘邦驾崩.对于两人握手时,张良给了刘邦什么东西,观众充满疑问.对此,导演李仁港笑称,要为影片留下最后的悬念:“刘邦和张良最后相见时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到底两人握手时,张良确实给了刘邦一样东西,至于到底是什么,我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留一个悬念让观众朋友细细品味吧.”

马龙县17799781666: 历史上的张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历史上有没有喜欢的人 -
柴肾乔莫: 1.汉高祖刘邦评论张良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张良有两个儿子,有无喜欢的人已不可考.2.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

马龙县17799781666: 张良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 -
柴肾乔莫: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马龙县17799781666: 怎么评价在 鸿门宴 中张良之义与项伯之情 -
柴肾乔莫: “义”救刘邦 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刘邦却能成功逃脱,固然得益于他的机变,樊哙的忠勇,但是另外两个人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项伯、张良.正是他们坚持的道德准则“义”,救了刘邦. 项伯身份特殊,地位很高,是项王的叔父,...

马龙县17799781666: 刘邦有哪些谋士?各是负责什么?
柴肾乔莫: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学《太公兵法》,善阳谋. 陈平:六出奇计,善阴谋. 萧何:处理后勤,为刘邦提供兵、粮、马匹和杰出人才(韩信就是萧何推荐的),所以称建汉第一功;善治政. 韩信:兵马大元帅,主管和策划大汉统一天下的战争;以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和十面埋伏等经典战例赢得“兵仙”的千古美名. 郦若其、陆贾:两人乃大说客,功劳不小,也曾向高祖献过奇计. 以上几个就是主要的谋臣武将,其他的在此略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