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翻译

作者&投稿:哈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翻译如下:

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

出自两汉晁错的《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是汉代大臣晁错的文章,出自《汉书·食货志》,是当时给汉文帝的奏疏。文章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摆事实,讲道理,前后相承,步步深入,明允笃诚,强志成务。

创作背景

西汉建国初期,汉高祖刘邦由于采取了罢兵归家、抑制商人、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朝末年因连年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逐渐得以恢复。汉文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但由此也产生了因商业发展而导致谷贱伤农,大地主、大商人对农民兼并侵夺加剧,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晁错上了这篇奏疏,全面论述了“贵粟”(重视粮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简介

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家。初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智囊”。

景帝即位,任为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即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贵族的攻掠,并进言削藩以巩固中央集权,得到景帝采纳。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因此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

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将其处死。晁错的著作较为完整的现存有八篇,散见于《汉书》的《爰盎晁错传》、《荆燕吴传》和《食货志》。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全文翻译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那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但是众人以之为贵,(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物品,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掌里,可以走遍全国也没有挨饿...

论贵粟疏翻译及原文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

长于时,聚于力
答案: 解析: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布帛菽粟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释义】: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读音】:bu bo shū...

谁有曹错的<论贵贮书>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

类似这些,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梅兰竹菊,的...
一、布帛菽粟 释义: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出处:汉·晁错《论贵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译文: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二、说学逗唱 说:能说绕口令,贯口,...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以实仓廪备水旱的翻译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

论贵粟疏原文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

金银珠玉库中存?是什么意思?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那珠玉金银,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但是众人以之为贵,(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物品,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掌里,可以走遍全国也没有...

寻找关于 地税 的古文 50分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9),中人弗胜(10),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

塔河县19155014983: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全文翻译 -
胡倩敏使: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塔河县19155014983: 语文高手进哦~!
胡倩敏使: 珠宝、玉石、金银,饿了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金玉看得很贱.

塔河县19155014983: 哪些人为我国军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胡倩敏使: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 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 “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 晁错说:“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这里的“力”,即人力,具有重...

塔河县19155014983: 跪求议论文论据 -
胡倩敏使: 比如唐太宗和魏征呀,李斯和秦王啊,晁错和汉高祖呀.1.唐代宰相魏征直谏唐太宗,是因为他相信唐太宗的胸怀和才干,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对他人表示怀疑的人,决不可能有勇气、有信心直言相告.直言是信任人的表现,也是彼此关...

塔河县19155014983: "布帛粟黍"怎么读? -
胡倩敏使: 布 【拼音】:[bù] 【字义】:1.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古代的一种钱币.3.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帛 【拼音】:[bó] 【字义】:1.丝织品的总称:布~.~书.~画.化干戈为玉~(喻变争斗为友善).竹~(指书籍). 粟 【拼音】:[sù] 【字义】: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 黍 【拼音】:[shǔ] 【字义】:1.〔~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塔河县19155014983: 祝粟淑贤生日快乐七言藏头诗 -
胡倩敏使: 祝融峰下一回首 粟米布帛生于地 淑景偏临建始花 贤俊慕而自附兮 生涯应在有无间 日闭烟罗鸟径迷 快阁东西倚晚晴 乐夫天命复奚疑

塔河县19155014983: 冬季有那先养生食谱
胡倩敏使: 冬季养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

塔河县19155014983: 布帛寂粟怎么读 -
胡倩敏使: 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sù] [释义]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最常见,最通俗的东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