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为什么杀文种?

作者&投稿:谷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勾践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君主,他一生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卧薪尝胆最终灭掉了吴国了。不过虽然这个故事很出名,但是这毕竟只是勾践人生中的一件事情而已。在吴国灭掉之后,越国也算是成功复国并报仇了,而这个时候,就该轮到鸟尽弓藏了。相传范蠡看穿了这一切早早的就离开了,而他临走之前劝说文种一起走,但是文种认为勾践不是那样的人,因此坚持要留下来,结果文种就被勾践杀掉了。那么究竟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呢?又为何要说文种必须要死?文种不能活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和范蠡一样离开,文种是不是也有机会活下来呢?

1.联越扰吴政策使大量楚人涌入越国

晋国和楚国几乎同时兴起的大国,晋国为了阻止楚国的崛起,特意制订了联吴制楚的外交政策。

晋吴蜜月期的时候,晋国大力援助吴国,晋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军事技术大大加强了吴国的实力,以至于吴国能开展大规模伐楚战争。当时楚国被打得非常惨,连楚王坟墓都被人扒了。

楚国为了改变现状迅速炮制了晋国的外交方针,制定了联越扰吴的外交政策。

楚越蜜月期的时候,楚国也大力支援越国,派遣大量的楚人帮助越国发展国内经济建设。范蠡、文种这两位越国重臣都是楚国人,《吕氏春秋》:范蠡,楚三户人也;大夫种(文种),楚为邻人。史书记载他们两个人看到东南有王霸之气(见霸兆出于东南),所以就去东南了。这个王霸之气是什么?很有可能是看见楚国扶持越国,认为越国会飞速发展,所以想要搭上这辆快车。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投机客,楚越蜜月期的时候可以搭上快车,但是楚越交恶的时候,他们必定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是白送的,越国每年都要向楚国贡献大量的玉帛子女((勾践)春秋奉币玉帛以贡献(楚)焉,未尝敢绝)。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越国向楚国缴纳的保护费,而楚国回馈越国一些人才。

楚国的扶持是有效果的,吴国攻打楚国的时候越国袭击吴国,吴国火速班师回救,解了楚国一难。之后吴王记恨越国伐吴的事,所以率领大军伐越。但是没成想自己被勾践射杀了,自此吴、越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新任吴王立誓伐越(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吴越结仇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楚国,首先楚国不用担心吴国再伐楚,同时楚国还能坐山观虎斗,如果越国战胜了吴国,吴国会死同时越国必定会伤残,到时候楚国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2.再谈伐吴九术

吴越结仇之后吴王夫差夜以继日的强军、强国,而越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率先发起伐吴之战。吴王发动倾国之力在夫椒地区重创越军,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求和。之后越王就成了吴王的下人,在吴国伺候了吴王三年,这才被释放回国。

越王回国之后采纳了文种的伐吴九术,开始卧薪尝胆,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下文种的伐吴九术。

伐吴九术:第一术、尊天地,事鬼神;第二术、重财币,以遗其君;第三术、贵籴粟槁,以空其邦;第四术、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第五术、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第六术、遗其谀臣,使之易伐;第七术、疆其谏臣,使之自杀;第八术、邦家富而备器;第九术、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纵观伐吴九术其中心思想就是弱化敌人,强化自身。如果把吴国当成主要对象,那就是伐吴九术。如果把越国当成主要对象,那就是伐越九术。越国用这九术对付吴国,那楚国又何尝不是用这九术对付越国?

越国用金钱购买吴国的粮食,以空其邦;楚国收越国保护费,以空其邦。

越国给吴国能工巧匠,消耗其国力;楚国给越国将军,消耗其国力。

越国养精蓄锐,以承其弊;楚国同样也是养精蓄锐,以承其弊。

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把越国、吴国、楚国代入其中,就会变成越国灭吴,楚国在后。楚国扶持越国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石二鸟之计,通过挑起吴越矛盾让东南两大敌人自相残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3.越国灭吴后国际关系剧烈变化导致文种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勾践用伐吴九术迅速强大自己,弱化敌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勾践起兵伐吴,史书记载发习流(罪人)二千人,教士(士兵)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军官)千人,这四个兵种有三个兵种很好理解,唯独君子六千这个兵种不好理解。这个君子在这里是指君王亲近的人,但是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称呼,吴国称这种人为贤良、齐国称这种人为士。什么国家称这种人为君子?楚国!

史书曾记载楚沈尹戌帅都君子以济师,沈尹戌是楚国高级将领,这里的君子也是楚人。为什么楚人会出现在越国?

《吴越春秋》: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意思就是越国借用楚国的兵力伐吴。虽然很多人对《吴越春秋》有一些偏见,认为这本书可信度不高,但是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有其他史书佐证。

《韩非子·说林下》: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楚)而攻晋越国在灭吴之后又想借楚国兵力攻打晋国,这个又字代表什么意思,想必不用我解释了吧。越国在灭吴之前一定借过楚兵,越国不可能借楚兵攻打楚国,他只有可能借楚兵攻打吴国。

君子六千如果是越国人,那根本就没必要写明是君子,是士兵就列入教士中,是军官就列入诸御中。不写入士兵和诸御就恰恰证明了君子有极大可能不是越国人,结合楚国有养君子的习惯,外加上越国也有借兵的记载,我个人认为君子六千很有可能就是六千楚人。

越国灭吴之后楚国态度迅速变化,当时越国再次借兵攻打晋国。楚国高层直接说:越国此举并不是真心攻打晋国,而是做做样子,让我们以为越国并没有什么大损伤。实际上他们已经快残废了,我们应该趁机瓜分越国的战果(吴国土地)之后楚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勃然大怒,试图攻打楚国。文种出来说我们已经残废了,所以别打了,干脆割地吧。于是越国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楚国),经过这一次割地越国醒悟了,楚越蜜月期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楚越刀兵相向的日子。

之后勾践开始清理内奸,避免国内机密泄露。什么人最有可能是内奸?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国内机密消息,只有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才能做到。在这个时候楚人以及亲楚人士就成了首要打击对象,提前洞悉勾践想法的范蠡早就跑了,而跑的晚的文种就成了国际关系恶化的牺牲品。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如果你是勾践,你会忍住不杀文种吗?我估计你都忍不住不杀他。一个可能是内奸的人,你会放心的委以重任吗?越国什么动态楚国都了如指掌,楚国比勾践还熟悉越国几斤几两,没有内奸通风报信,你信吗?当勾践决心清理国内亲楚人士的时候文种只有两种保命方法,一、跑路;二、与楚国划清界限,积极反楚。但是文种都没做,这就注定了他的命运。(ps:可能会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小肚鸡肠,但我告诉你,这就是政治!统治者为了安稳统治会不惜一切代价,这一条铁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卷四十》

左史倚相谓荆王曰:夫越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不如起师与分吴。荆王曰:善。因起师而从越。越王怒,将击之。大夫种曰:不可。吾豪士尽,大甲伤。我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露山之阴五百里以赂之。《韩非子·说林下》

4.为什么群众被误导,认为文种死于鸟尽弓藏?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群众因为《史记》的记载认为文种是死于鸟尽弓藏。但是鸟尽弓藏这件事在《左传》、《国语》都没有记载,可以说这件事纯粹属于司马迁脑补的画面,根本就没有历史依据。但是为什么司马迁脑补的这么丰富?很简单,汉初的时候上演了一幕屠杀功臣的历史,刘邦和吕雉残害功臣韩信。当时张良为了避难选择辞官,这种行为和范蠡连夜跑路极为相似。

把角色对比一下,张良看(范蠡)出刘邦(勾践)不是共富贵的人,所以提前辞官跑路。而韩信(文种)没能看出来,最后落得个被杀死的结局。多么相似的画面啊,看到这里你认为司马迁写鸟尽弓藏是说勾践,还是借古讽今,讽刺刘邦?另外当时越国北有齐国,西有楚国,正是用人之际怎么可能会到鸟尽的地步?没有鸟尽,何谈弓藏?还有司马迁对勾践的评价十分高,司马迁认为勾践有大禹的影子(盖有禹之遗烈焉),这一句评价就肯定了勾践的能力和贡献。勾践虽然有一些弊病,但仍是一代霸主。看到这里,你还认为文种是死于鸟尽弓藏吗?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
文种的杀身之祸是源于帮助勾践的过程中显示的智慧,这种智慧已经构成了对勾践的潜在威胁。勾践只是害怕他可能作乱,故而杀之。帮了勾践却害了自己,这不是《农夫与蛇》的中国版本吗?文种真是死得无辜,死得不值啊!客观地看,文种的智慧还是有缺陷的,他未能及早地识破勾践的为人。这种缺陷又是他对勾践的忠诚和信任造...

文种的七个计谋
苟践采用了这三个: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文种之死:越王素知文种之才能,以为灭吴之后,无所用之。恐其一旦为乱,无人可制。欲除之.越王忽一日往视文种之疾,种为病状,强迎王入。王乃解剑而坐,谓曰:“寡人闻之:...

文种的故事
当他的战略见解与越王发生分歧时,文种以“为国吊丧”、“寡妇三哭”的极端手法而谏,不仅招致越王的震怒,更令主战的将领们强烈反感,力主杀他而稳定军心。 文种再次被下大狱,这位忠耿的大夫竟以绝食之法而迫使勾践见他。此时,越军战败,他不顾个人性命及形势险恶,自请为说客,又深陷囹圄! 越王入吴为奴后,文种...

详细介绍越王勾践
文种不听,被越王杀害。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后二十余世,至於允常。句践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名菼执,勾践、鸠浅同声相通。(一九六五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曾出土越王勾践剑,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用...

范蠡有哪些故事 在历史上范蠡是怎么死的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其实评价得十分中肯。文种与范蠡同为勾践做事,文种最后却被勾践赐死,而范蠡最后得以 善终,没人说得清个中原因,或许历史原本就没有对错只有真相。文种三请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道学家。

文种的生平
文种借此把他和范蠡对家国历年来的构想一一付诸实行,在勾践为奴隶的数年里,越国不单没有沦陷,反过来极速复原,更为将来的强盛立下丰厚的基础。 勾践成功灭吴重振越国,范蠡苦劝文种要功成身退,文种不相信勾践会忘恩负义。不料就在范蠡离开不久,勾践赐文种短剑──要他自杀! 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今湖北省江陵北)...

匀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显英雄本色
他为了一报己仇,在韬光养晦中已牺牲了无数人的幸福和时光,范蠡就是前例,而他此中的隐忍,却造就了一个偏僻、古怪、冷血的人物,他沉默成功后却狂性大发,复仇杀戮无所不为,他这种已经因长期受辱而心态受偏的人当然狐腹多疑了,兔死狗烹的悲剧再次上演,文种就是前例。

范蠡为什么辅佐勾践,最后又离开他?
自古君王都是过河折桥,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日后发达时的隐患,这个范蠡很清楚,所以功成身退,二者,貌似有人跟他提醒过勾践是可共难不可共享福之人,范蠡又是一个极精明的人,伍子胥就是他设计被杀的,他自己清楚如果继续留下来的下场。伍子胥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

老实人和聪明人的区别
但文种舍不得眼前的名利,还自觉功高,处处想邀名利,甚至请假不去上朝。于是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了谗言,将文种赐死了。 正如《省心杂言》中所说:“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务名者,杀其身;多财者,祸其后。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远离名誉,不敢为天下先,在不争中去争,...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什么意思?
所以,士大夫犯法,也要受刑。举个例子,秦昭襄王要杀白起,勾践杀文种,都是赐了一把剑,赐死的。商鞅变法开始的时候,太子触犯了法令,商鞅认为法令的不到践行,就是因为上位者触犯法令而得不到制裁,于是就对太子的师傅用了刑,一个是割鼻子,一个是在脸上刻字。

桂平市19572396677: 战国夫差勾践勾践为什么杀文种 -
敞树艾狄: 越国一举灭吴后,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仍滞留于越国为相.在要和平还是要成霸的战略方针上,主张养民的文种与勾践又发生了最为强烈的冲突!当勾践以夫差赐死伍子胥的同样方法赐文种死时,文种仍“执迷不悟”.他只怨勾践无情无义,却不知自己的心境与识见,已与越王相去甚远.某种程度上说,文种之死无可避免!是“王者之道”与人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结果.

桂平市19572396677: 越王勾践在成功灭掉吴国雪耻后,为什么最终将功臣文种诛杀 ? -
敞树艾狄: 因为勾践是那种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坏人 这个人非常的坏你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就是勾践 杀文种还有一个原因是功高盖主没办法在封赏了 勾践做的坏事文种最清楚

桂平市19572396677: 勾践为何杀害文种? -
敞树艾狄: 勾践是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人.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走兔死走狗烹.勾践认为文种威胁到了他的地位,杀了很正常

桂平市19572396677: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杀掉谋臣文种 -
敞树艾狄: 不能用简单的鸟尽弓藏来解释.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内部存在一个二级封建化的问题.就是公卿不断获得封地,实力越来越强,甚至凌驾于国君之上,最终引起政局不稳.比如当时的晋国,权力已经掌握在智、韩、赵、魏四家手中;在齐国,田氏独揽大权,国君完全成了傀儡;鲁国,三桓与公室争斗了上百年.所以勾践大概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会杀文种.

桂平市19572396677: 勾践灭吴国之后为什么要杀文种? -
敞树艾狄: 我想是越王经过几次大起大落和挫折灾难,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本性,试想一个受辱三年又励精图治自虐20年的人,他的心理,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吗,纵使文种机变百出,玲珑剔透,却还是知道太多秘密又碍于耿直而惨遭殒命. 所以谋略治国之道,文种略胜三分,但论看透人性,晓彻心理来说,范蠡尚高一筹!

桂平市19572396677: 文种为何被勾践赐死? -
敞树艾狄: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范蠡逃跑,并留下信给文种,劝他逃跑. 范蠡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桂平市19572396677: 越王勾践为何杀文种? -
敞树艾狄: 当时已身为霸主的勾践是不能被以前的事拖累的,也不想让人知道他有做过奴隶的事和他在吴国的经过一些不好的事,因此便“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桂平市19572396677: 大夫文种为何被勾践处死? -
敞树艾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此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先生何不快快离去.这是范蠡成功逃离越国后给文种指出的求生之路.也恰当的反映了越王此人的行事风格,其实也是历代帝王的通病.没有人愿意把功高可震主的人留在身边,这会让他寝食不安,所以铲除功臣的历史悲剧一直在上演,无论他有没有谋反之心,他都不能活

桂平市19572396677: 勾践杀文种是怎么回事 -
敞树艾狄: 狡兔死 走狗烹 飞鸟尽 良弓藏勾践杀文种是不争的事实.《史记》中说,范蠡离开后,从齐国给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收到信后,称病不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作乱,越王给文种赐剑说:“你交给我七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用了其中三样就打败吴国,还有四种在你那里,你为我到先王那里试用这些计谋吧.”文种便自杀了.

桂平市19572396677: 越王勾践为什么杀文种?,越王勾践为什么不用文总打江山呢? -
敞树艾狄: 越王打败吴国以后大将范蠡便辞官不做了,据说是领着美女西施隐居到了别国.范蠡临走之前劝说文种和他一起辞官,因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可是文种自恃功高把范蠡的话不当回事.范蠡走后有一次越王召见文种,问文种:你献给我了7条灭吴妙计,我只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灭了,还有四条你自己留着着,我看你还不如带着你的四条妙计去找吴王去吧,看看你的妙计能不能救他们.听完此话文种立马明白了,越王这是要兔死狗烹杀自己了.此时的文种后悔没有和范蠡一样提前隐居,只好无奈的自杀了.文种之死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太骄傲,当你的功劳太大了就会引起上司的提防.细看历代帝王杀功臣,哪个不是功高盖主,哪个都是不知进退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