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意象的指什么 用它代指哪些东西

作者&投稿:徭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1、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飞逝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2、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3、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意思是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4、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唐代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听见杜鹃鸟在月夜啼叫,仿佛是对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
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人们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关于子规的神话故事:
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规

1. 三月三十夜闻杜宇?陆游(宋)
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2.浣溪沙 ·苏轼 (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 惜春?杜牧(唐)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4.苏轼《西江月》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5.朱淑真《伤春》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6.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7.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子规常夜鸣,凄婉哀怨。其像意低沉消弭悲切。常指:情绪低沉,悲痛或令人升起哀怜情的事物。

子规常夜鸣,凄婉哀怨。其像意低沉消弭悲切。常指:情绪低沉,悲痛或令人升起哀怜情的事物

“子规”指杜鹃鸟,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子规意象”指的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迟迟未完成自己的梦想又不好意思回家,思乡情更浓。

子规,即杜鹃,啼声哀怨,代指忧愁凄凉的心境,如思人之感,思乡之痛,亡国之悲,离别之愁。

杜鹃意象包含了三层意蕴

:

第一

,

声音

,

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第二

,

身份

,

亡国的冤屈帝王

;

第三

,

行为

,

啼血化魂。唐诗中的杜鹃意象便沿着这些意蕴拓展开来

,

或来自游子思乡之诗

,

陈述凄惨的身世之痛

;

或来自故人送别之诗

,

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

;

或作为冤禽

,

诉说冤屈之愤

;

或与梦蝶意象组合

,

共奏离恨悲情怨曲

,

从而使杜鹃这一自然物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意蕴不断丰富起来。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子规意象的指什么 用它代指哪些东西 -
政谦帕夫: 子规常夜鸣,凄婉哀怨.其像意低沉消弭悲切.常指:情绪低沉,悲痛或令人升起哀怜情的事物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子规意象的含义 -
政谦帕夫: 子规,又名杜鹃,杜宇.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号称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锦瑟》里面有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化蝶,望帝化鹃,前句透露出人生的空幻和惘然,后句则带着凄清的悲情.在这里,杜鹃啼血的意象,寄托着望帝的“春心”,他对于春天的伤感和怅然,和无比的冤恨.也寄托着作者忧时伤国、感怀身世之情.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
政谦帕夫: 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 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
政谦帕夫: 一,借“子规”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表达惜时之意 . 《送春 / 春晚》宋代: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白话文释义: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只那眷恋春光的杜...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中 子规的意象是什么??? -
政谦帕夫: 子规,即杜鹃,又称布谷鸟.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本篇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送春诗中的子规是指什么? -
政谦帕夫: 诗中“子规”的意象: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人们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门外子规啼未休 ”中 “子规”意象的含义 -
政谦帕夫: 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山村中仍旧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我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求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里面第一句,子规,意象的含义 -
政谦帕夫: 子规 是杜鹃鸟,在古诗词中常常用“子规”这个意象来表达愁苦的情绪.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陈与义的《送故人归京》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政谦帕夫: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阿克苏地区18240841448: 杨花和子规各指什么 -
政谦帕夫: “杨花”和“子规”各指柳絮和杜鹃鸟. “杨花”和“子规”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柳絮落完杜鹃鸟啼鸣之时,我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