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故事

作者&投稿:蒯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和历史学的区别~

历史:history
historical
  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
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考据法,即搜集和考证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计量史学,通常通过一些统计的数据进行计量,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3、口述史学方法,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4、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6、跨学科史学方法,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

扩展资料:
历史研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优势。譬如,人们通常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有兴趣,而兴趣对于研究者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历史研究有弹性,也就是说,它无需固定的时间,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因而有利于研究的开展。但是,历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为历史具有不可复验性。因而无法确定在新的情况下是否会有同样的结果发生,是否会得出与旧情况下相同的结论。此外,历史资料往往难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难以判断。这些局限性恐怕是与人自身的局限性相关的。
参考资料:历史研究法-百度百科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

19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的日子,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

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此时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邓颖超也离开了新婚的小家,到广东区委上班去了。 1927年4月,中国大地上风云突变。原本正在进行合作的国共两大政党,因为蒋介石的叛卖活动突然交恶。

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指挥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大开杀戒,中国大地顿成人间地狱。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动手了———此时的邓颖超正在广州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医院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难产。

邓颖超肚子里的孩子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三天三夜她都生不下来。当时的妇产医院还不能施行剖腹产手术,只能用产钳。孩子头颅受到严重损伤,生下后不幸夭折。邓颖超内心极度痛苦。

这是她和周恩来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周恩来大革命时期随队东征时,被邓颖超私自做主打掉了。那时她心中所想的完全是工作和革命,总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再要小孩子也不迟。邓颖超也许不知道,蒋介石已经悬赏20万银元捕杀周恩来。

周恩来虽然在严重的政治变故当口一直忙于转移干部和组织反击,但他仍然记挂着在广州生孩子的妻子。他想,上海“四·一二”事件绝对不是孤立的,广州也一定不安全。于是,他给广州军委机关发了密电,要邓颖超速离广州到上海来。


当时的广州在军阀陈济棠的统治之下,4月15日,广州也开始了大规模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位于南华银行二楼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机关遭到搜查。幸亏一位同志十分机警,搜查前刚好把才收到的周恩来给邓颖超的电报交给一位工友,让他务必交给邓颖超。

那天刚拂晓的时候,大批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中共中山大学党支部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陈铁军舍命爬过墙头,侥幸逃脱,将事变发生的消息告诉了医院中的邓颖超。此时,邓颖超也刚刚收到了工友送来的周恩来的密电。

形势危急,怎么办?幸亏在这家德国医院的医生王德馨和护士韩日修仗义帮忙,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才躲过军警的严密搜捕。

在王大夫和韩护士的巧妙安排下,她们乘医院到香港购买药品的小火轮,前往香港后辗转来到上海。她和母亲杨振德通过秘密的登报找人的办法,才和周恩来取得了联系。此时已经是5月1日了。

周恩来将邓颖超安排在一家日本福民医院里检查,结果出来了,令周恩来和邓颖超痛悔万分——由于邓颖超生孩子时过度紧张疲劳,产后又没有休息好,她的子宫没有收缩,很可能今后不能再怀孕了……

为了革命事业,周恩来和邓颖超永远失去了做父亲和母亲的机会,这一损失是不能弥补的,可是想到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理想所付出的代价,他们就不再痛苦了,重逢的喜悦充溢在两人彼此的心胸,虽然形势严酷,但心中却依旧甜蜜幸福。

扩展资料:

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八互”

一、互爱

作为革命夫妻,互爱是基础。

二、互敬

古人说相敬如宾。这一点在新婚时是可以做到的,越到后来越要注意,万不可越到后来越看对方的缺点。当众人面前,尤其要注意互相敬重。

三、互勉

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勉励,共同前进。

四、互慰

生活中遇到不痛快的事,双方要互相体贴、温存、安慰,万不可互相指责、埋怨、伤了感情。

五、互让

家庭生活中,难免有不同意见和争执。这时,要懂得让步。非原则性问题,应互相谦让。

六、互谅

夫妻之间,总得相互谅解。倘若有错处,就宽容大度加以原谅。

七、互助

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互相爱护,彼此关心。

八、互学

人都有缺点,也都有长处。多看对方优点和长处,并潜心去学习,彼此互补短长,感情也会愈加巩固。

这“八互”原则,是邓颖超和周恩来一次次谈出来的。先是“四互”,后来加到“五互”,最后才是“八互”,逐渐完整地概括了他们多年夫妻生活的可贵经验。这是他们模范夫妻美满生活的总结,也是他们和谐生活的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邓颖超的惊世爱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八互”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相识的。

  那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周恩来、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

  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别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相互爱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时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颗充满激情的心,却丝毫没有去顾及个人感情,他们一心一意忙着救国,忙着斗争。

  又因为那时社会上封建思想很严重,对于男女之间的社交,"道学家"们攻击更甚,而"觉悟社"的社员们懂得,他们的行动,是对流言与诬蔑最有力的回答。因此,为了斗争,他们都更加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巴黎去进一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他们虽然相隔云山万重,但从来未间断彼此的磷系。凭着鸿雁传书,他们交换着情况,交流着思想。

  此外,国内社友们还常会收到寄自法国的画片或贺年片,其中许多是周恩来寄来的。他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国之便,给已转到天津教书的邓颖超带去了一张附有题诗的贺年片。正是在这种纯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他们的感情逐渐成长了,终于定情。

  1924年7月,周恩来从巴黎动身回国。当时,邓颖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他们虽然在书信往来中间已经定情,但周恩来归国后近一年,却不曾有机会同邓颖超见上一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参加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受周恩来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车,到邓颖超任教的学校去看望她,并带给了她一封信,高君宇的这一次看望,对于他们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君字被邓颖超称之为她与周恩来之间的"红娘"。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相爱篇

  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要在广州结婚。邓颖超乘火车到达广州那天,周恩来因公务缠身,实在不能去接,就将接新娘的"任务"交给了秘书陈赓。周恩来进了一张相片给陈赓,陈一看相片,乐了:"我的周大主任,您这是从哪个博物馆里掏出来的?"周恩来说:"这还是我去法国留学以前她送我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我的眼力,您放心!"陈赓说着走了。

  陈赓来到火车站,瞪圆了眼珠子。注视着从车站走出来的每一个女郎,可是,下车的旅客都走空了,还是没见到他的"准师娘"。

  此时,周恩来住处已是宾客满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看新娘于。陈赓日来一见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丢了,大家不会放过他,于是来了个以攻为守。

  他一进门就嚷道:"没接来,让我把新娘接丢了!不过,这不能怪我,你们大家都看看!'他举着那张旧相片,转着圈儿让大家瞧,"让我拿着几年前的相片去接人--应该怪周主任自己……"。陈赓正在"嫁祸于人",门口忽然走进一位笑眯眯的姑娘,陈赓和她打了个照面,马上愣住了,正是相片上的那位。

  原来,邓颖超在火车站没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来,只好照着通讯地址,径直找到他的住处,周恩来迎上去,拉着邓颖超来到陈赓面前笑着说:"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常在信中提到的陈赓,今天我有了急事,请他去接你,谁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新娘接丢了,还有理瞎嚷!"大家哄地围上去:"罚他!

  周主任,狠狠地罚他!"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陈赓按倒在地给邓颖超磕头。闹过之后陈赓负疚地说:"我认罚,就罚我给周主任操办婚礼吧。"

  作者: 古董洗衣机 2005-6-8 21:47 回复此发言

  --------------------------------------------------------------------------------

  2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

  就这样,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门去的邓颖超成了周恩来的新娘,他们结成了一对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伴侣。

  不论是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经常使周恩来与邓颖超分离,但他们却无论何时,都心心相印,相互夫怀,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在撤退途中,周恩来患病发高烧到40°C。他因抱病安排善后,劳累过度,神志昏迷.由聂荣臻等护送到香港治疗,当他第一次从昏迷中醒来时,便向在身边作护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问道:"不知道邓颖超有没有消息?"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他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志告诉他消息确实,他听后十分高兴。

  1947年3月,国民党把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两翼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强时等国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战场的周恩来,在戎马俊炮之中,于中秋之夜仍抽暇给邓颖超写了倩。这封信辗转托人送到邓颖超手中时,她正在晋察冀边区搞土地改革,和秘书楚平住在一个老乡家里。楚平开玩笑说:"大姐的情书来啦!"邓颖超愉快地间信后,诙谐地说:"什么情书,是形势报告。不信你看!"她大大方方地把信递给楚平,楚平指着"今日中秋,对月怀人"等处说;"这不是情书吗?落款处还特地写明了是旧历中秋写的哩!"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感情故事——相惜篇

  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这时国内家中的庭院里,娇艳的海棠花正值盛开。海棠,是周恩来最喜欢的花。邓颖超赶紧压了一枝,连同原来医好的一片红叶,一同装在信封里寄去。信里还写道:"红叶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周恩来托人带回了压制好的日内瓦出名的芍药花与玫瑰花,作为回很亲人的礼物。这两地的花和叶后来装在一个镜框里保存着,成为一件特殊的工艺品,更是他们情深似海的见证。

  1960年,邓颖超在协和医院做手术,正值暑天,周恩来的外事活动已安排的满满的,无法抽身。他就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手术那天不断同医院取得联系,以便随时知道手术后的情况。有一天,他还利用去机场接外宾之便,顺便到医院去看望。邓颖超见他日程排得那样紧,"还抽身来看望她,于心不忍,反劝他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以她为念。

  周恩来工作的特点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都随时批阅文件。有时没有桌子,他就顺手拿本书垫,但书写起来不太方便。后来他发现用一块小三合板来衬垫就方便多了,从此以后卧室和没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块小三合板,以备随时可用。周恩来盘膝坐在床上垫着三合板,批改文件,实在辛苦。特别是在他高龄,重病之后更是不免感到劳累,为了改善他的工作条件,邓颖超亲自设计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适合周恩来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为了不使文件散落到床上,减少他用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还加了边框。这张作为他们恩爱见证的小床桌,曾出现在周恩来生平事迹展览会上。

  1963年1月,周恩来曾去拜访老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周恩来一边与瘦老交谈,一边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儿全全,逗着她玩,给她糖果吃。周瘦鹃见此情景,老泪盈眶地对周恩来说:"总理,您为中国革命奋斗了几十年,听说还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我这个全全就送给您吧。"周恩来听后,朗声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国万万千千个儿童都是我的孩子,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样,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吗?"

  1972年,周恩来得了癌症,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进医院。在这一年半中,邓颖超不论阴晴风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来,有时还参加医疗组织会议,讨论治疗方案,在需要作手术时,邓颖超总是守候在手术室外边,直到深夜、凌晨……


周恩来的故事:周恩来三平淮安祖坟
希农太公捧出《老八房祭簿》给周恩来看,当他看到樵水公之子云门,云门公之子懋臣(贻能)时,欣然举笔在懋臣公之下写上:“恩来……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周恩来的孝行在绍兴一时被传为佳话。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北京 *** 西花厅召来在京亲属,专门向他们讲述家史:“曾祖樵水公的坟,人家...

初三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课文
导语:《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1988年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邓颖超。下面是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

周恩来爷爷是谁??
他原供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当年是下放淮安,参与了《周总理与故乡》写作组。他是该书的总纂。1989年在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过他研究周恩来的第一本专著——《大鸾——周恩来童年的故事》。此外,他还曾在《党史文萃》(今《世纪风采》前身)等报刊发表多篇关于周恩来童年、家世和亲属等方面的专著。邢...

我想要一些政治小故事(请快点,我有急用,拜托了!对了故事不要太长短一 ...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周...

周恩来的生活资料
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邓老太太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可答...可谏,来者犹可追.""恩来",这是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犹如先人所说: 恩自日边来.父母还给周恩来取了个小名,叫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 的神乌,《说文...

周恩来的生活背景介绍
他在瞻仰祖屋时,亲笔在《老八房祭簿》上续写谱系,凡14条,共248字,有关他本人的一条如下:"恩来,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长子,出继簪臣公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其中的"五十房"便属于绍兴宝佑桥周氏的一个支房。 在历史上,绍兴乃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周恩来...

舞台上出现他演的周恩来,台下的邓颖超,瞬间身体前倾,太像了
邓颖超盯着舞台,这位与周总理风雨同舟51载的老人,似乎又看到了她一生最挚爱的战友。 1979年11月4日,王铁成受邓颖超的邀请西花厅做客。谈到舞台上周总理的形象时,邓颖超说: “恩来的眼睛很大,确实有神采,还有他走路比较快,快而坚稳。” 邓颖超的一句话一下子解开了王铁成两年多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 王铁成说: “...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1937年,抗战爆发了,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参加国共谈判。不久,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成立,生活无着的周劭纲和邓颖超的妈妈杨振德先后来到这里。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周劭纲和杨振德又辗转抵达重庆。在重庆红岩村,周劭纲因年事已高,只做些看看门、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1942年7月,...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