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头戴的帽子是什么做的

作者&投稿:容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官员的帽子有两种样式,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暖帽属于清代服饰,多为圆型。
清代官员夏日所用官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
2、特点不同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
凉帽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左为冷帽,右为暖帽。
扩展资料:
暖帽中间还装有红色帽纬,或以丝制等。帽子的最高部分,装有顶珠,材质多以红、兰、白、金等色宝石。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
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帽

清朝官员头顶上带的帽子叫花翎
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除贝子、固伦、额驸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外,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
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戴”或称为“顶子”。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湖色或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一般官员只可用黄貂,高等的可以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清用以区别官

里面的模应该是用软木做的,外面就要看是否有钱了,有钱人当然是用好的材料了

鸡毛,嘻嘻

貂毛,成语:狗尾续貂,可以得知。


乌纱帽什么意思 乌纱帽的意思
乌纱帽本义是古代官员戴的帽子,后来用来比喻官位。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当时皇帝让宫中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到南朝刘宋时期,一位宗室子弟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帽边的帽子,由于制作简单、样式大方,很快在民间流行。到了唐朝,皇帝和官员...

乌纱帽是一种什么帽子 乌纱帽简介
1、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2、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乌纱帽按照官阶在材质和式样上是有区别的。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3、乌纱帽...

乌纱帽指的是什么意思
1. 乌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一种帽子,起初是民间常见的便帽。2. 官员头戴乌纱帽的习俗始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部分,这一制度始于隋朝,在唐朝达到鼎盛,宋朝时在帽子两侧增加了“双翅”。3. 到了明朝以后,乌纱帽开始成为官职的象征,并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官位的代名词。4. 在隋朝,乌纱帽上的玉饰...

乌纱帽是什么意思 乌纱帽解释
1、乌纱帽(black gauze cap),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2、乌纱帽定为“官帽”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据《明史·...

古代男子束发的头饰叫什么
3、冠:冠是古代专门供贵族佩戴的帽子。在中国古代,头戴的装饰品被称为“头衣”。到了汉代,冠的种类变得非常多样。4、弁:弁是古代一种官帽,通常与礼服一起使用(吉礼时佩戴冕)。用赤黑色布制作的称为爵弁,是文官的帽子;用白鹿皮制作的称为皮弁,是武官的帽子。后来,弁这个词泛指帽子。5、...

把“乌纱帽”定为“官帽”始于哪个朝代?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

为什么古代的官员上朝都要在头上戴一顶帽子?
官员上朝的帽子还有一种作用,就是防止交头接耳,就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改进的帽子,他在帽子上加了一种用铁片和薄竹来做骨架 ,只要官员相互之间交头接耳就会互相打脸,所以官员不能小声说话也不能面对面交流,主要是因为赵匡胤怕官员之间相互议论,影响自己的权威。总之,帽子之间还有很多的讲究,通过帽子...

在官场是“乌纱帽”指的是什么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

文官头戴乌纱帽成为做官的标志从哪本书开始?
乌纱帽,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1.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东晋成帝时(公元334年),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乌纱帽”。后来到南朝刘宋时,有一位宗室叫刘休仁的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扎帽边的帽子,也叫“乌纱帽”。由于材料便宜、...

《清平乐》里官员的帽翅为何又长又直?
实际上《清平乐》里男性戴的帽子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幞头。 幞头起源于汉朝,一开始的名字叫做幅巾或者帕头。幅巾是用丝帛从额头处向脑后包裹头发,包裹后剩余的丝帛就垂下来到后背。平民庶人多用葛布作幅巾,而文人雅士则用丝帛细绢作幅巾。后来幅巾流传到南北朝时,受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吸收了鲜卑族的风帽特...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官帽的顶戴都是什么做的? -
亥夏依立: 顶戴,清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以红宝石为最高,依次为珊瑚、蓝宝石、青宝石、水晶、砗磲、素金、镂花阴文金顶、镂花阳文金顶.革职或降职时,即革除或摘去所戴顶子.朝冠与吉服冠在三品以上略有区别,如红宝石仅用文武一品官朝...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的官帽是什么做成的 -
亥夏依立: 清朝官帽分为夏冬两种服冠: 夏常服冠:(斗笠形) 每岁农历三月十五日改御夏朝服,本藏品属夏季帽式,夏式帽冠也称为凉帽,夏帽冠檐并不上折而敞直,夏季官帽用的村料和尺吋多变,绩玉草或藤丝,竹丝为质,帽表裹以罗绢,帽体呈...

定结县17077062101: 请问;清朝官员帽子结构
亥夏依立: 清朝官员戴的礼帽,又称为大帽,有冬季戴的“暖帽”和夏季戴的“凉帽”两种款式.依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暖帽大多为圆形样式,中间饰以红缨,冠顶有顶珠,帽檐反折向上,檐面质料多为皮质,也有呢料、绒布、绸缎等.凉帽多为圆锥形的笠帽,用玉草、竹丝或藤丝编织而成,外罩绫罗,多为白色,亦有湖蓝色、黄色,顶上缀有红缨、顶珠.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二品官帽顶为什么样的? -
亥夏依立: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官员帽子上的东西叫啥?
亥夏依立: 清朝顶戴花翎 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高于一品的官员是什么顶戴 -
亥夏依立: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初亲王不戴花翎,那他们戴的是什么 -
亥夏依立: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子”或称为“顶戴”、“顶戴花翎”.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职官礼冠有什么发展过程?
亥夏依立: 清代男子的冠帽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礼冠,一 种为便帽.礼冠又称大帽子,其制有二:一为冬春 所戴,叫暖帽;一为夏秋所戴,叫凉帽.按礼部规 定,换季之日须统一,...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官员带红帽子 -
亥夏依立: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

定结县17077062101: 清朝人的官帽的形状问题 -
亥夏依立: 清代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顶珠之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则用鹖羽制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