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最有权力的部门是哪个?

作者&投稿:项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沿用了唐宋元三朝的一些制度,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监察体系。早期的明朝监察机关,便沿用了元朝的御史台。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已汲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所以,在建国之前就已设置了与御史台职能相同的监察机构,用以监督文武百官。
洪武十五年,大明江山日渐稳固,朱元璋废除了御史台制,将这一机构改为都察院。自此,朱元璋将军国大政的决策权紧握手中,完成了集权改革。根据文献的记载,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感觉自己年事已高,对每天如山般堆积起的奏疏感到力不从心。
每天困扰他的既有大事又有小情,以至于,朱元璋一度不堪其扰:
“朕一人处此多务,岂能一一周遍?苟致事有失宜,岂惟一姓之害?岂惟一身之忧?将为四海之忧!”
值此之际,朱元璋终于意识到,完全的集权是不存在的。
皇帝是没有办法面面俱到的,仍需让大臣来承担一些责任。当时的御史台已被撤裁,但国家的监察体制却不能废除。集权专制,需要以完善的监察机制进行配套。因此,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建立了都察院,这一机构的体制一直到明朝覆灭都未曾改变。
“都察院”里的“都”字,就是首领的意思。之所以将监察机构取名为“都察院”,正是因为朱元璋希望都察院成为监察机构的首脑、核心。这个机构是惩戒违法乱纪官员的部门,亦是保证其它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
不过,在都察院建立之初,朱元璋仅授予都察御史正七品的官职。而那些坐镇地方的都察御史,仅为正九品职。以小管大向来违背礼教,所以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将都察御史提高到正三品,后来更是将都察院提拔为了正二品衙门,与六部对等。
别看都察御史身居高位,想要成为都察御史却难于登天。即便是跻身都察院,担任副都御史或金都御史,都要经过层层选拔,并不容易。
明廷对都察院官员的第一道选拔标准,便是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明宣宗曾表示:
“己身不正欲正人,得乎?凡在风宪必以洁己为先。”
就是说,连自己都没有良好的品行,又如何来规范别人的言行?想要在风宪机构工作,必须先做到行的端走的正。想要成为一名都察御史,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在监察工作中维护律法,刚正不阿,六亲不认。而对皇权的维护和效忠,更是都察御史最基本的政治立场。
每一名都察御史,都像言官一样,拥有谏诤皇帝的“特权”,又是皇帝监察文武百官的“耳目”,这样的人必定是皇帝的亲信,且拥有忠君爱国的基本素养。
都察御史是个得罪人的工作,在行使弹劾权的过程中,得罪人的情况在所难免。所以,能否在道德与个人利益之间做出取舍,是衡量都察御史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准绳。都察御史不但会得罪权臣,还会得罪皇帝,所以往往会招致杀身之祸。
所以,非魏征一样的悍不畏死的刚正之人,根本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其次,想要成为都察御史,必须具备“明识治体”的基本素养,这是成为御史最基本的业务要求。
都察院的职能比较多,可以说,他们涉猎的工作范围仅次于一国之君。整顿吏治、对文武群臣进行考核和裁定、监察宫廷礼制、参与司法裁决、参与市场管理、监督军事管理。可以说,都察御史的工作涵盖六部,几乎要对每一项工作有深入了解。所以,都察御史必须拥有丰富的阅历,起码要明白各部门的职能及运转方式,知道官员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洪熙元年,明仁宗召见了二十八名于都察院任职的官员,询问了他们的出身。其中,有二十四人是考取了功名的举人、进士。
由此可见,大多都察御史是有学识的饱学之士。
都察院御史拥有许多令百官闻风丧胆的职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弹劾权”。
《诸司职掌》规定都察院御史拥有以下弹劾权:
“凡文武大臣,果系奸邪小人,构党为非,擅作威福,紊乱朝政,致令圣泽不宣,灾异迭见,但有见闻,不避权贵,具奏弹劾;凡百官有司,才不胜任,猥琐阘茸,善政无闻,肆贪坏法者,随即纠劾;凡在外有司,扰害善良,贪赃坏法,致令田野荒芜,民人受害,体访得实,具奏提问;凡学术不正之徒,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求进用,或才德无可称述而挺身自拔者,随即纠劾,以戒奔竟。”
由此可见,官员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都察院御史抓到小辫子。就连学术不正能力不足的官员,都要受到弹劾。
除此之外,官员若想要得到晋升,亦要通过都察院御史的考察。
都察院御史会定期出巡,来到地方抽查官员,根据他们的政绩和作风进行评定。回京述职后,给皇帝提供对该官员进行晋升或免职的建议。
在都察院御史的日常工作中,“照刷文卷”是重要一环。明朝时期的每一个衙门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都会有专门的书记官进行如实记录。都察院御史来到衙门检查工作时,会优先查看这些卷宗。都察院御史会事无巨细地查看衙门中各级官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违法、无作为、乱作为、失职等情况,并监督衙门的工作效率。
有明一朝,读书人高中进士入朝为官,每隔三年都要经历一次考核,是为“考满”。前三年进行第一次“考满”,也就是初考;第六年进行第二次“考满”,即再考;第九年进行第三次“考满”,也就是通考。每一次“考满”,都察院御史都会给出相应的评级,共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每隔九年,朝廷会综合官员三次“考满”的评级,那些连续不称职的官员,必定要遭到罢黜。
或许各位都在电影中看到钦差出巡,参与到地方司法机构的审判中。在明朝,拥有这项职权的正是都察院御史。都察院御史拥有对职官的初审权,及对百姓的复审权。
当都察院御史来到地方,发现某地的司法机构有贪赃枉法的嫌疑,便可随时调阅卷宗传唤人犯,进行复审。有时百姓的请愿会递送到都察院御史手中,例如:地方官在审理民事纠纷时,出现审理不公正的情况,都察院御史有资格对该案件进行复审。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听到的“三司会审”中,亦有都察院的参与。所谓“三司”,便是三大司法机构,分别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职官犯罪,一律由都察院进行主审,刑部、大理寺监督配合。其他刑事案件由刑部主审,都察院和大理寺监督配合。每一起案件的复审流程由大理寺主审,都察院和刑部监督配合。三司会审根据审判的案件不同,三司有主有从,相互制约。所以三司均无法在某案件中自作主张。
在明朝的司法过程中,还存在一种“热审”。由于明代司法流程中冗余繁琐的部分较多,所以罪犯在被批捕后往往要在大牢中关上一段时间。每逢盛夏,监狱里的严酷环境都会使一些罪犯酷暑难耐,死于酷烈。为了清理刑狱,避免罪犯暴死的情况发生,在正德以前每年夏季朝廷都会进行热审。热审同样采取三司会审的方式,由大理寺、刑部及都察院来共同完成。
综上所述,明代都察院御史的选拔流程比其他部门的官员更加严格,且奉行“风宪之任,不可轻授”的原则。在选拔期间,会严格履行选、考、实授的步骤。
之所以明廷对都察院御史有如此高的要求,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监察群臣、纠核及参与司法的大权。文武百官在忌惮都察院御史的同时,会更加忌惮其背后的皇权。所以都察院御史虽起到了监察的作用,却成了统治者用于维护集权统治的利器。
都察院御史的职权几乎覆盖了各个部门,身为都察院御史会掌握每个衙门的办事流程、规章制度,监督官员的行政效率、办公效率。此外,都察院御史还会参与到对群臣的定期考核中,每个官员的升迁、罢黜都有都察院的裁定意见。
明朝是历史上最讲法制的朝代之一,所以拥有司法功能的都察院,在明朝社会的地位不言而喻。在确保了司法程序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都察院拥有独立的审判权。可以说,任何封建朝代的监察制度,都没有明代的监察制度完善。
当然,明代的监察制度虽然完善,却依旧存在缺陷。有机会笔者会为大家讲讲为何明朝中后期会出现百官不察、贪官遍地的原因。


中国史上最有权的十大太监,第一名你猜到了吗?
说道太监,其中一些就是很有权势的,明代的太监就非常的有名,你知道中国史上最有权的十大太监吗,第一名你猜到了吗?安德海是娶老婆的太监。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得海。他非常受宠,他自己还娶了老婆,所以就有人传说他是个假太监,跟慈禧有染。这个不知道真假!李莲英是富贵一生的太监。

明朝时期的第一大太监是魏忠贤吗?
明朝有很多出名的太监,但是第一大太监非魏忠贤莫属,魏忠贤深受天启皇帝器重,把持朝政很多年。魏忠贤是天启年间的大太监,他在天启皇帝当政时期,垄断了朝政,提拔重用自己人,使当时的朝廷没有人敢和他抗衡,民间的百姓也只知道魏忠贤,不知道皇帝,甚至给他建立了生祠,可见魏忠贤的影响力。一、魏忠贤在...

明朝都有哪些特务机构,其中哪一家权利最大?
锦衣卫中有名的南、北镇抚司,就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关押、审讯和判决工作,手掌生杀大权。前者,主要负责各大卫所的军事人员案件;后者则主要负责各藩王,以及朝廷官员的案件。按照明朝的军队制度,以及饷银支出情况推断,锦衣卫的总人数应该在5000人上下。而在传闻中,则有15万锦衣卫之说,其实力之...

历史上哪个太监权力最大!
这三个朝代之中又以明朝宦官专权的程度最为出名。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东西厂的威力了。东厂还好说,因为是皇帝还很牛的时候亲自创建的,因此一贯来说比较规矩(相对西厂而言)。但西厂就不一样了,完全是因为皇帝宠信大太监刘瑾,在没有什么必要的情况下,让刘瑾创办的。但是,明朝最有权力的太监恐怕也...

为什么明朝的内阁首辅会有那么大的权力?
但是如果说到权力最大的首辅,那肯定就是万历在位初期的张居正。在民间传说中,张居正甚至被称为张摄政。那么,张居正当时能够调动多少军队呢?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张居正没有能力取代皇帝,但是换一个人做皇帝的能力还是有的。毕竟内阁和司礼监的关系不错,满足调兵的一切手续。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明朝...

明朝最可怕的“三厂一卫”,指的是哪“三厂一卫”呢?
所以西长城里时间很短就被遣散了。总之西厂的设立一直不稳定,接连经历遣散和恢复,直到明武帝感觉到西厂扰乱政权,最终才永远的废除了西厂。其实内行厂是明朝厂卫中权力最大,时间最短的一个机构,当然设置和管理内行厂的是刘瑾, 主要负责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西厂、监察锦衣卫。 明武...

明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宦官帝国?
明代宦官经历最长,手握大权,在中国宦官史上独占鳌头。宦官问题一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几代人难得处理好这个问题。据说柏杨和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末年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末九世纪;第三次,王镇于公元1435年掌权,直到明朝灭亡。明朝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的宦官勇...

为何说张居正是明朝最后的改革家?
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改革家,前有商鞅,中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公认的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各项措施推行得如水银泻地。然而,就在他死后不久,一切功名利禄尽被削夺。家人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一代名相...

明朝六扇门有权力有多大?与锦衣卫相比怎么样?
首先来说一下六扇门的权利,六扇门是刑部组织的一个秘密组织,专门稽查各种大案要案,小案子全部由刑部处理,虽然这个部门是刑部建立,但是权利非常的大,比如说当时的魏忠贤案件,魏忠贤明朝最大的太监,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是这些在六扇门面前没有任何用处,只要你犯罪六扇门就要抓你,所以权倾...

明朝时期宦官干政的现象有多严重?权势有多大?
但明朝的宦官在文化水平这几个方面,很明显就高于其他朝代,这是因为明朝出现了太多了懒政怠政的奇葩皇帝,而他们一旦不愿意处理政务,就只能够将权力下放给信得过的宦官,让其代行“批红”的权力。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了,最起码要识字,要不然连奏章都看不明白,怎么能够替皇帝代行“批红...

晴隆县15518127671: 明朝最高行政机构是哪里 -
鲁是永瑞: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晴隆县15518127671: 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
鲁是永瑞:[答案] 大秦朝中枢权力机构是秦始皇设置的大秦廷尉府.大隋朝中央权力机构是隋文帝杨坚亲设的中书省.大明朝中央权力机构是明太祖尚书省,明太祖自胡惟庸案件之后废除宰相制.尚书省成为中中枢权力机构.大清朝最先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期军机处成...

晴隆县15518127671: 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是明朝四大特务组织,哪个更加厉害? -
鲁是永瑞: ‍‍明朝最厉害的神秘组织是内行厂,虽然只存在5年,但是它却凌驾于所有组织之上,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全部都要受到它的监督和管辖.从职权大小来排名的话:内行厂>西厂>东厂>锦衣卫>六扇门. 01、早在唐朝就成立的六扇门...

晴隆县15518127671: 明朝实际上行驶相权的机构是什么? -
鲁是永瑞: 机构是内阁,其中最有权力的就是内阁一品大学士

晴隆县15518127671: 秦朝、隋朝、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
鲁是永瑞: 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隋朝: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严格来说,秦朝由于刚刚建立大一统国家,机构并不完备;而明清由于皇权的加强,内阁和军机处只是跑腿机构

晴隆县15518127671: 明朝的锦衣卫是不是古代最厉害的部门了?古代历史上还有比锦衣卫更厉害的吗? -
鲁是永瑞: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晴隆县15518127671: 为什么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鲁是永瑞: 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最有名的两个部门,一东厂,二是锦衣卫.东厂内全是太监,而且其中明朝有多位小皇帝,更出现宦官专权,操纵朝政.所以说太监在明朝的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晴隆县15518127671: 古代部门哪个权力最大 -
鲁是永瑞: 唐朝三省六部制行成,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如果非要说谁最大,我觉得应该是兵部.明朝应该就是厂卫机构了,清朝康熙年间是南书房,雍正年间是军机处.

晴隆县15518127671: 明朝的什么机构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门下省? -
鲁是永瑞: 明朝废除了三省制原来尚书省下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原来主管决策的中书省和复核的门下省都不带玩儿了,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皇帝的秘书机构是内阁,后来内阁逐渐权势熏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