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胜而得者 "而“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琦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战胜而得者”的 “而”是什么意思?~

1.是修饰。方式状语。战胜”是“得”的方式;
2.承接关系——战胜了以后得到的。
一、原文出处
《六国论》
宋·苏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二、原文赏析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
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
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们的愿望。
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洵对此并非不知,他在文中也承认这一点:“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然而作者用意不在此,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
出自
六国论【作者】苏洵 【朝代】宋。原文节选: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译文: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秦国从六国得到的土地很多并不是靠打胜仗而夺取的,是六国争相贿赂秦国的,比起打胜仗获得的土地,二者相差百倍之巨;与就是和的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楼主关于这个词的解释有两种:

1、是修饰。方式状语。战胜”是“得”的方式。

2、承接关系——战胜了以后得到的。

楼主可以根据全文的理解选择 个人认为第2种更好点~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连词,承接关系

应为修饰,将被贿赂所得到的与战胜所得到的比较,强调的是得到城池的方式,所以应为修饰。

承接关系——战胜了以后得到的


余杭区19759904702: “与战胜而得者”的 “而”是什么意思?
闳胡苏子: 1.是修饰.方式状语.战胜”是“得”的方式;2.承接关系——战胜了以后得到的....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余杭区19759904702: 较秦之所得而与战胜而得者的 而 -
闳胡苏子: 表示并列

余杭区1975990470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连词) -
闳胡苏子:[选项] A. 与与尔三矢(给予,动词)与战胜而得者(跟,同,介词)皆被发文身(刺画花纹,动词) B. 文其文漫灭(文章,指碑文,名词)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指碑文,名词)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C. 鼓微风鼓浪(鼓动,动词)填然鼓之(击鼓,动词)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动词) D. 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报告,动词)赏施于告奸(告发,动词)

余杭区19759904702: 与战胜而得者的与是什么意?与战胜而得者的与是什么意思
闳胡苏子: “与”是介词,用法相当“于”

余杭区19759904702: 古今意义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其实的古今意至于颠覆至于的古今意 -
闳胡苏子:[答案]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其实:他(所获得)的利益(成果、好处) 其为代词,表示“他/它”的意思;实为名词,表示利益、成果、好处. 至于颠覆 至于:连词,到了后来…… 至;达到;于,助词,无义 今意: 其实:连词,承上文转折,表示...

余杭区19759904702: 分别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 1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 百倍古义: - ________ - 今义 - ________ - ( 2 )思厥先 祖父 古义: - ________ - ... -
闳胡苏子:[答案] 答案:(1)那实际上 副词,承上文转折 (2)泛指祖辈 父亲的父亲 (3)以至于 表示另起话题的发语词 (4)智谋和力量 智慧 (5)旧例 有情节的事情 提示: 此题考察的是古今异义词.

余杭区19759904702: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连词) A、与 与 尔三矢(给予,动词) 与 战胜而得者(跟,同 -
闳胡苏子: C

余杭区1975990470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
闳胡苏子: 应该是评论秦灭六国 我翻译翻译 才疏学浅 不周之处 望谅解 : 六国比秦来说 六国的实力在秦国之上 虽然六国实力强大 还是败给了秦军 秦国最希望的是兵出涵谷关灭六国 这正是六国最害怕的 所以不敢和秦国交锋 以求自保 百倍可以翻译为实力强大的意思 之所翻译为之所以 但翻译文言文 我们不能去咬文爵子 要结合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了解含义

余杭区19759904702: 六国论中的秦以功取之外后面一句是什麽? -
闳胡苏子: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