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应该怎样教育?

作者&投稿:驹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公主应该怎样教育~

中国古代,除了“母仪天下”的后妃,最为人所羡慕的女人,恐怕就是公主了。嗯,不对。其实公主更值得大家羡慕。至少皇帝是她的爹爹、兄弟,舍得对大小老婆下刀子的皇帝一抓一大把,但是向女儿姐妹下手的皇帝倒还真是不多。至少,公主们不用跟三千佳丽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可不一定就咋地呀,定陵地宫被挖开以后,大家才发现,万历皇帝就是一个个子不高的跛脚。

公主们只要满意包办婚姻、不掺和政事、不赶上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倒霉年头,日子过得实在是很不错的。故纸堆的背后,荣耀与奢华的下面,一群群留连哀伤、辗转难去的身影,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不绝的感叹!

【章节选读】  

化竹的公主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公羊传》写道:“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战国以后,“公主”的称谓开始被公认。当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汉朝时最后定制: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古代皇子公主们上课详情:
一、皇族教育在制度上逐渐完善、正规
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
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 ”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二、古代皇家的教育无论是在读书时间,还是学习内容上都极为严苛
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一般2、3岁开始,就开始了“早教”,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背起来,4岁小儿背个上百首不在话下。6岁,皇子们便要上书房,和现在孩子的读书年纪差不多。比如在清代,要求皇子上书房是“卯入申出”,即凌晨五点上课,下午三四点下课。

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
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
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
三、皇帝、皇子对教学师傅非常尊重
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
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扩展资料
宋朝皇储培养制度:
一、培养阶段
1、资善堂
所有皇子未出阁前均在此就读,资善堂的官员及僚属们承担教育皇子、陪伴皇子读书及保护皇子的任务。
2、东宫属
皇储封王、出阁后,皇帝为其选择东宫属官,以培养其各方面素质,并未其配备即位后的政治班底。
二、学习课程
一般经、史、诗赋、书法都要涉猎,大多把儒家经典作为重要的学习科目,对武事则不是很重视,比如,宋仁宗赵祯当皇储前后,先后在资善堂学习了《孝经》、《论语》,宋让宋仁宗既学习儒家经典,又注意对实际能力的把握和对前朝政治的了解。
其他皇子学习的有《孟子》、《尚书》、《周易》、《礼记》、《左传》、《春秋》、《周礼》、《唐鉴》、《毛诗》、《陆贽奏议》、《三朝宝训》等书,杨万里作为赵惇的属官,还为其编撰了《东宫劝读录》作为太子学习的课本。
三、从政训练
除了文化课程,宋朝的皇帝们还十分注重培养皇储们的从政能力。比如,赵真宗赵恒在被立为皇储钱曾做过开封尹、总领开封府事宜;宋钦宗在做皇储时曾任开封牧;等等。

由于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并定位为相夫教子,所以女子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只能通过男子间接体现。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均属此类。而求学途径,则多受教于父兄,属家庭教育模式。此外,还有类似职业教育的秦楼楚馆的师徒授受。当然,还有佛寺道观中对尼姑、道姑的宗教教育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女子受教育的情况开始出现变化。现分别予以探讨。
  1、家庭教育
  考察古代才女的出身和作为不难发现,青史留名并有著述作品传世的女子多为世家出身,由父兄启蒙并因家世而知名于天下。如前述之班昭、得益于其父班彪与其兄班固;蔡文姬则受教于其父蔡邕,李清照受教于其父李格非,均属此类。
  2、青楼教育
  沦落为风尘艺流之女子,多貌美聪慧却出身微寒,其受教方式是以师徒授受方式而传其才艺,使之不绝。赛金花之才艺,便依此途径而习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男尊女卑的理念,剥夺了一般女子受正规教育的权利的结果。
  3、寺观教育
  在中国古代,不少失意女子遁入空门,青灯黄卷,伴随着信仰,靠坐禅、诵经打发时日,消磨青春。读经需识字,所以寺中老尼兼有教师之角色。自金元时期,全真道创立,道观中道姑之生活内容与佛寺尼姑大体近之,只是所诵经书不同,修道内容有异而已。由于佛道信众之出世取向,使其才华多不显露于俗界,故而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较上述两途为小。
  4、学校教育
  直至当今,世人仍多认为女子学校教育出现于清末。其实,早在明末,特立独行的“狂人”李贽就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才子袁枚,作园于江宁小仓山下,曰随园,世称随园老人。他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数十人,并亲自编辑《随园女弟子诗选》,收女弟子28人之诗。其中最为知名者有席佩兰、孙云凤、孙云鹤等。与袁枚同时代的诗人陈文述,亦招收女弟子,其女弟子诗有《碧需仙馆女弟子诗》。陈文述女弟子中,尤以吴藻最为有名。吴藻,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派中著名女词人,著有《花帘词》。由于知识女性群体的壮大,清代女子还曾创办文学团体。康熙年间,顾之琼创建蕉园诗社,成员主要有顾姒、
  紫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云仪,史称“蕉园五子”。清中叶,女诗人张清溪曾创办清溪吟社,成员均为吴中人,被称为“吴中十子”。这些结社赋诗等社会活动,尽管屡遭保守势力的抨击,但也得到过开明士大夫的大力支持,并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红楼梦》中描写的菊花赋诗、海棠结社、怡红行令、潇湘论文的情景,便是清代贵族女子文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仔细考察中国历史上女子教育落后与凋敝之原因,将女子排斥于科举取士之外的作法,当是最大的负面影响因素。隋唐时期兴起值清末废止的科举考试,是古代知识分子获取功名、向上攀升的主要途径。然其规制虽一直在变化之中,但不准女子应试,却是一以贯之的传统。致使科举英才的行列中,竟无一巾帼之人,真乃令人抱恨。清人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颜氏》,描写有颜姓女子出身文化世家,聪颖过人。其夫屡试不第,她声言若应试,必能题名,其夫颇不以为然。后颜氏女伴男装,二人以兄弟相称,回到原籍,世人皆不知真相。颜氏应乡试,“中顺天第四。明年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明鼎革,天下大乱。乃告嫂曰: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阘茸,不能自立,负气自为之。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贻笑海内耳。嫂不信。脱靴而示之足,始愕,视靴中则絮满焉”。随属传闻,不可确定真伪,但亦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在明清时代,簪缨之家、书香门第,女子读书已蔚为风气,对女性才华的开发被看作是对其未来婚姻的一项重要投资。毛奇龄、袁枚、陈文述等文人还招收女弟子,诸多诗人也由衷欣赏女性的创作,赞美女性的才华。才女辈出成为明清两代文坛十分引人注目的景观。
  时至清末,事变日亟。随着西方进步理念的引入,社会进步提速,科举制度被废除,女子受正规教育的人数大增。新中国成立,中国女子因数千年压抑而蓄积的巨大能量在数十年内爆发,在诸多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足可与须眉抗衡媲美。真乃才女满赤县,名媛遍九州,令世人刮目相看。社会的进步,往往与女子受教育程度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当今,男女在受教育方面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民族的大幸大吉。

皇宫里一般会有专门的夫子(老师)到公主殿授课。琴棋书画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公主天赋异禀,自己的爱好或者其他原因,会学其他的,比如:舞蹈、刺绣等等,甚至有的公主还学骑马射箭武术呢!

  你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想过啦,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回顾历史,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2500年前孔子提出并躬身施行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先进理念。然而对“类”的理解,却被长期限制在不同阶层、不同出身、不同才质等方面,而对占人口一半的女子,则一直未能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接受教育并由此获得发展的权利。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大缺憾。
  但考察历史不难发现,虽然中国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但女子的才华一直是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美谈,淑媛才女更是其赞美的偶像,倾慕之好逑。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卓越才华的表现和传播远较男性困难,诸多闺秀诗人、画家的成就被无情埋没,能得展露者屈指可数。而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也正因是凤毛麟角,方可成千秋美谈。
  一、历史上才女的分野:
  在历史上,才女之分野大致有二,一是大家闺秀,二是风尘女子。以出身不同,所以地位有异。现予以简要归纳。
  (一)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是指家庭出身名门,受教育机会来自家学传承的女中俊彦。在此行列中,为后世瞩目者历代皆有,现聊举数例以示之。
  1、首席女史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因家学渊源,极擅文采。其父班彪,乃东汉大文豪,兄长班固和班超,亦颇有名于当时。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与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称“曹大家”。
  班昭的贡献,首为助班固修《汉书》,其中最为棘手的是《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是班昭在班固去世后独立完成。班昭另一兄长班超,志在万里,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因他而出现并流传至今。
  班昭的文采和理念,存留于她所撰写的《女戒》之中。《七戒》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等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争相抄诵,不久便风靡宇内。就内容而言,是开“男尊女卑”理论系统教育之先河。由此可见,班昭不仅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两千年来中国才女第一人。
  2、旷世才女蔡琰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其父蔡邕是东汉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 文姬自幼耳濡目染,博学能文,又善诗赋,通音律,兼长于辩。
  文姬命运坎坷,一生三嫁。先远嫁河东卫家,其夫卫仲道,为著名才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足一年,仲道便因咯血而死。
  不久匈奴南侵。战乱中文姬与许多被掳妇女一齐被掠至北地。她被迫嫁与左贤王,饱尝了流落异族异乡而屈从异俗之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二子,也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并粗通当地语言。十二年后,曹操任丞相,思及恩师蔡邕唯独女被掠北地,便派使者将文姬赎回。文姬一方面结束了多年来离乡背井的痛苦的,但另一方面又要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真是悲喜交加,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文姬回到故乡后,奉曹操之命,嫁与校尉董祀。董祀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迫于丞相授意,无可奈何地接纳了文姬。后董祀犯罪当死,文姬多方奔走,终于使曹操生怜悯之心,董祀保住性命。此后,董祀感念文姬恩德,夫妻比翼双飞,溯洛水而上,长居于林木繁茂的山间。文姬传世作品除《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酸楚激昂,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3、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才女。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李格非,字文叔,北宋文章名流。清照自幼便显露出过人才华。十八岁,嫁与名士赵明诚。明诚对钟鼎铜器、古董文字和石刻碑文考证下过极深的功夫,所著的《金石录》,深受后世文史学者重视。二人志同道合,恩爱融洽,美满幸福,共立“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就文学天赋而言,清照胜过明诚。填词多描写悠闲生活,,意境清新。起初明诚不服。一年重阳节,明诚又出公差,清照思念丈夫,填《醉花阴》词一首寄与明诚。明诚叹赏之余,忽然心生一计,穷三天三夜之功,填词十五首,并与清照词一起同人品评。陆德夫品味再三,正色道:“其中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是清照词句,明诚自此甘拜下风。
  好景不长,不久金兵入据中原。夫妇二人流寓南方,明诚病逝,清照境遇孤苦。此后所作词章,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不时流露出对中原之怀念。于形式上多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被词界尊为“一代词宗”。
  4、南宋诗人朱淑真
  朱淑真,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二卷,《断肠词》一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因个人遭遇,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句,长期以来被认为朱淑真所作。
  朱淑真书画造诣甚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有《梅竹图》传世,才华足可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除上述四位大家之外,还有不少才女也青史留名,并有作品传世。如西晋才女左芬,文学大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作文,有文名,晋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272年)拜修仪,后为贵嫔,因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弱多病,常居薄室。每有方物异宝,帝必诏为赋颂,由是屡获恩赐。今存诗、赋、颂、赞、诔等二十余篇,大多是应诏之作。原有《左九嫔集》四卷,已佚。东晋女诗人谢道蕴,安西将军谢奕之女,著名政治家谢安之侄女,王凝之之妻。聪明有才智,所作诗赋颇有名,“咏絮”之典,便出自道蕴。
  (二)风尘女子
  所谓风尘女子,是指沦落于秦楼楚馆中的不幸女子。其中不乏学问淹通、有作品传世的才子。现举其要以展示之。
  1、唐代女才子薛涛,字洪度。父薛郧为京都小吏。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十四岁时,薛郧逝世,薛涛与母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风月场中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当时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元稹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尤其是元稹,曾与薛涛在蜀地共度了一年时光。薛涛还精造纸之术。她在闲雅之余,常把乐山特产的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玉津井水,制成粉红色的特殊纸笺,纸面上呈现出不规则的松花纹路,煞是清雅别致,她便用这种纸来誊写诗作,有时也送些诗笺给友人,人们把这种纸笺称“薛涛笺”。薛涛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可惜未流传下来。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
  2、唐代女诗人鱼玄机,长安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时,李亿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但她对李却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怀;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北梦琐言》云其“自是纵怀,乃娼妇也。”她曾与文士温飞卿等交往甚密,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以极刑,死于非命。此外,宋代名媛李师师,明末才女柳如是等,也属于风尘中人,她们不仅花容月貌,且才高八斗,皆才女中之佼佼者也。
  3、清代奇女子赛金花,原名赵灵飞,安徽黟县人。十二岁时,随父亲居苏州。因家道衰败,身落娼门,化名傅彩云,沦为“清倌人”即卖艺不卖身之艺妓。因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成为一时花中魁首。光绪十年(1884年),45岁的状元公洪钧因母丧而回苏州守孝,邂逅豆蔻年华的傅彩云,二人一见钟情,从此与这位姑苏才女结下不解之缘,并将其收为三姨太,改名赵梦鸾。不久,洪状元被任命为驻外使臣,需偕夫人同行。而洪钧正妻惧怕出洋,更怕洋人拥抱接吻之礼仪,故不能与之同复王命,这无疑为赵梦鸾提供了发展的机缘。赵梦鸾以公使夫人身份出使欧洲四国,从此风光无限,光彩照人。民间广为流传着“男状元迎娶女状元”之风月故事,为世人演绎出一段爱情绝唱。
  外交事务多需应酬,而此行当正为赵梦鸾所擅长与喜好。于是她努力学习外语,并频繁出入于欧洲上流社会各种社交场所,凭借其美貌、气质和风度,赢得了欧洲人的普遍好感,曾被德国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当时的德国青年军官,后来成为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为后来在庚子年间所谓“救国义举”埋下伏笔。
  二、古代中国女子教育模式
  由于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并定位为相夫教子,所以女子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只能通过男子间接体现。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均属此类。而求学途径,则多受教于父兄,属家庭教育模式。此外,还有类似职业教育的秦楼楚馆的师徒授受。当然,还有佛寺道观中对尼姑、道姑的宗教教育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女子受教育的情况开始出现变化。现分别予以探讨。
  1、家庭教育
  考察古代才女的出身和作为不难发现,青史留名并有著述作品传世的女子多为世家出身,由父兄启蒙并因家世而知名于天下。如前述之班昭、得益于其父班彪与其兄班固;蔡文姬则受教于其父蔡邕,李清照受教于其父李格非,均属此类。
  2、青楼教育
  沦落为风尘艺流之女子,多貌美聪慧却出身微寒,其受教方式是以师徒授受方式而传其才艺,使之不绝。赛金花之才艺,便依此途径而习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男尊女卑的理念,剥夺了一般女子受正规教育的权利的结果。
  3、寺观教育
  在中国古代,不少失意女子遁入空门,青灯黄卷,伴随着信仰,靠坐禅、诵经打发时日,消磨青春。读经需识字,所以寺中老尼兼有教师之角色。自金元时期,全真道创立,道观中道姑之生活内容与佛寺尼姑大体近之,只是所诵经书不同,修道内容有异而已。由于佛道信众之出世取向,使其才华多不显露于俗界,故而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较上述两途为小。
  4、学校教育
  直至当今,世人仍多认为女子学校教育出现于清末。其实,早在明末,特立独行的“狂人”李贽就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清代“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著名才子袁枚,作园于江宁小仓山下,曰随园,世称随园老人。他曾公开招收女弟子数十人,并亲自编辑《随园女弟子诗选》,收女弟子28人之诗。其中最为知名者有席佩兰、孙云凤、孙云鹤等。与袁枚同时代的诗人陈文述,亦招收女弟子,其女弟子诗有《碧需仙馆女弟子诗》。陈文述女弟子中,尤以吴藻最为有名。吴藻,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派中著名女词人,著有《花帘词》。由于知识女性群体的壮大,清代女子还曾创办文学团体。康熙年间,顾之琼创建蕉园诗社,成员主要有顾姒、
  紫静仪、朱柔则、林以宁、钱云仪,史称“蕉园五子”。清中叶,女诗人张清溪曾创办清溪吟社,成员均为吴中人,被称为“吴中十子”。这些结社赋诗等社会活动,尽管屡遭保守势力的抨击,但也得到过开明士大夫的大力支持,并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红楼梦》中描写的菊花赋诗、海棠结社、怡红行令、潇湘论文的情景,便是清代贵族女子文学活动的生动写照。
  仔细考察中国历史上女子教育落后与凋敝之原因,将女子排斥于科举取士之外的作法,当是最大的负面影响因素。隋唐时期兴起值清末废止的科举考试,是古代知识分子获取功名、向上攀升的主要途径。然其规制虽一直在变化之中,但不准女子应试,却是一以贯之的传统。致使科举英才的行列中,竟无一巾帼之人,真乃令人抱恨。清人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颜氏》,描写有颜姓女子出身文化世家,聪颖过人。其夫屡试不第,她声言若应试,必能题名,其夫颇不以为然。后颜氏女伴男装,二人以兄弟相称,回到原籍,世人皆不知真相。颜氏应乡试,“中顺天第四。明年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明鼎革,天下大乱。乃告嫂曰: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阘茸,不能自立,负气自为之。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贻笑海内耳。嫂不信。脱靴而示之足,始愕,视靴中则絮满焉”。随属传闻,不可确定真伪,但亦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在明清时代,簪缨之家、书香门第,女子读书已蔚为风气,对女性才华的开发被看作是对其未来婚姻的一项重要投资。毛奇龄、袁枚、陈文述等文人还招收女弟子,诸多诗人也由衷欣赏女性的创作,赞美女性的才华。才女辈出成为明清两代文坛十分引人注目的景观。
  时至清末,事变日亟。随着西方进步理念的引入,社会进步提速,科举制度被废除,女子受正规教育的人数大增。新中国成立,中国女子因数千年压抑而蓄积的巨大能量在数十年内爆发,在诸多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足可与须眉抗衡媲美。真乃才女满赤县,名媛遍九州,令世人刮目相看。社会的进步,往往与女子受教育程度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当今,男女在受教育方面并驾齐驱,平分秋色,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民族的大幸大吉。

中国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但女子的才华一直是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美谈,淑媛才女更是其赞美的偶像,倾慕之好逑。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卓越才华的表现和传播远较男性困难,诸多闺秀诗人、画家的成就被无情埋没,能得展露者屈指可数。而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也正因是凤毛麟角,方可成千秋美谈。

出身名门,受教育机会来自家学传承的女中俊彦。


《薛平贵与王宝钏》代战公主当了几年皇后?
代战公主只做了18天的皇后,就逝世了。薛平贵心里的其实应该是代战,年少时的爱情虽会刻骨铭心,但终会忘却,剧中,娶了代战的薛平贵也的确是真心实意的去待代战的,可是,大男子主义终是不忍王宝钏为自己受了那么多苦,对王宝钏的愧疚远远大于爱。王宝钏只做了18天的皇后,就逝世了,也可以...

唐朝的公主的地位有多高,跟其它朝代的公主相比呢?
在封建统治社会下女子都是学习这些的,而公主作为皇家女子中的贵族女更是不可少的。但是在唐朝,很多女性在家里面都是要读书学习的,不过,数字号明白很多道理,尤其是唐朝更是出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朝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甚至于在政治方面都有女性的一席之地,太平公主、上官婉儿、...

秦始皇中的敏代公主真有这个人吗?
并非基于真实历史。总的来说,敏代公主作为电视剧《秦始皇》中的虚构人物,虽然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她的形象和故事都是基于编剧的创意和虚构,旨在丰富剧情和展现古代女子的美德。因此,在探讨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我们应将敏代公主视为虚构人物,而非真实存在的人物。

相比其它朝代,为何唐朝早期的公主们能那么有权势?
因此,许多厉害的女性也会像男性一样入朝为官。女子不得过问政治的要求也变得不那么严格。女性意识的崛起。尤其在唐朝出现了一位更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后,许多女性被鼓舞,努力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唐朝在政治上占一席之地的女性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平阳公主、太平公主、...

代战公主怎么死的?
代战公主在古装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中并未遭遇死亡的命运。作为剧中的关键角色,楼安琪和馨子分别塑造了这位西凉国的公主形象,她年轻、英勇、聪明,是位巾帼英雄。代战与薛平贵共度了18年,育有一子一女,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的“第三者”。当薛平贵决定回归原配王宝钏身边时,代战的情感世界...

渣男薛平贵靠女人上位,为何却让王宝钏和代战公主爱得死去活来?_百度知 ...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渣男却让王宝钏和代战公主爱的死去活来,也是反映了在当实的社会上女性意识没有崛起的一个表现。在如今的社会上,女孩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这也导致了如今的一些女孩自己的思想意识崛起了,并不像以前那么为家庭付出一切,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思想以及爱情,所以如今的一些有思想...

惯子如杀子,骄纵的馆陶公主怎么惯坏了后代?
后来导致刘彻喜欢上卫子夫。馆陶公主没有做到作为母亲的应有的职责,最后也害得她的儿女跟她一样。馆陶公主刘嫖,以及她的两子一女,可谓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因为教养不当招惹了无数的是非祸患。这与做母亲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她那填不满的私欲和不知收敛的性格,害了自己也害了子孙后代。

历史上真的有代战公主吗? 代战公主真的下嫁唐朝吗? 薛平贵和王宝钏的...
代战公主是虚构人物,所以下嫁唐朝也是虚构的。同样,薛平贵也是虚构人物,当然也就不是皇帝。没有代战公主这个人,代战公主只是因为虚构出来的人物 罢了。小说中,代战是西凉国王后的女儿,代战公主嫁给了薛平贵。代站的妈妈封薛平贵为皇上,十八年,恩恩爱爱 ,举案齐眉,为着这夫君,尽心竭力。一朝...

古代男子如何教圆房
东汉时期,汉章帝曾经组织过一次全国性的性问题研讨会,当时贵族子弟也有性教育课,具体怎么上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公开进行性教育活动的牛人则是唐太宗。他妹子丹阳公主的驸马在房事上不太行,把丹阳公主搞得快性冷淡了。唐太宗知道后,把18个妹夫都叫了过来,上了一堂空前绝后的性教育课。从那之后...

格格和其他朝代的公主有什么区别?在清朝应该叫什么?
我希望你喜欢它。其实在清朝以前,凡是皇帝的女儿都叫“公主”,但是到了清朝,又多了一个称呼叫“格格”。事实上,在整个清朝,葛并不是唯一的名字。清朝虽然是满人掌权,但是他们也延续了很多汉人的传统,使得管理和统一更加方便。毕竟在洋人一统天下的时候,如何让汉人服从你才是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如...

雷州市18454348397: 古代公主要遵守的礼仪 -
出炎凯甫: 清朝公主的礼仪 1、皇帝的姐妹 (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

雷州市18454348397: 古代皇子公主们是如何上课的? -
出炎凯甫: 只详细知道清朝的——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

雷州市18454348397: 如何才能让人有公主气质?
出炎凯甫: 在古代,公主的生活背景很好,教育自然会好,教育好了,当然说话走路要有一定的规矩

雷州市18454348397: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 --为什么? -
出炎凯甫: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人的自利行为驱使男人们总想攀龙附凤.能够娶皇帝的女儿为妻,意味着一生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能光宗耀祖.而且,皇帝的儿女能享有同时代最好的教育.中国古代的公主,除了相貌出众,多数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也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雷州市18454348397: 历代驸马公主婚后如何生活,即为了维护皇家尊严,历代有哪些规矩 -
出炎凯甫: 唐以前的公主很难嫁出去,所以皇家对公主婚后生活应该要求不高(我猜的) 举个例子: 郑颢,唐宣宗执政时担任过校书郎一职,根本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当时担任宰相 同平章事 白敏中觉得此子生得俊秀,就向皇帝推荐他当皇上的东床快婿,...

雷州市18454348397: 中国古代的公主嫁给谁?性格怎么样?她们老公是不是都是妻管严? -
出炎凯甫: 古代的公主确实实在是太多了,要说都嫁给了谁,性格如何,也确实不大好说,但他们的老公肯定不都是妻管严,古代教育女子的三从四德似的她们的性格肯定...

雷州市18454348397: 古代公主学习 - 古代称呼中"公主"与"长公主"有什么区别,都和皇帝有什么关系
出炎凯甫: 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长公主”简称“长主”,是皇帝姐妹的称号.《汉书.外戚传.孝文窦皇后》:“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颜师古注:“年最长,故谓长公主.”又《孝昭上官皇后》:“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主欢,有诏外人侍长主.”《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后]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

雷州市18454348397: 清朝公主出嫁后十之八九不幸福是真的吗?
出炎凯甫: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的女儿金枝玉叶,锦衣玉食,应该过着无忧 无虑的生活.但是,有谁相信,天家骨血竟然有那流不尽的女儿泪呢! 都知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怎么...

雷州市18454348397: 如何做淑女 -
出炎凯甫: 淑女,不只是一个人,作为一个词,它是由许许多多女子的生命演绎的.她们的身影错落地掩映在岁月的光晕中,等待着回忆、想象或者是欣赏的目光……也许是一张眉弯目秀的脸,望着壁炉的文火,静静地想心事,...

雷州市18454348397: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
出炎凯甫: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 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奥林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