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历史 (拜托各位多一点)

作者&投稿:刁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山”名字的由来拜托各位大神~

中山古称香山.据宋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其境域仅为今五桂山和凤凰山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区.即由石岐至澳门一带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石岐马山岗.南蓢龙穴村等9个镇区共28处.发掘出不少石器.彩陶.夹砂陶等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香山.便有土著古越族人在这里渔猎和半定居. 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民国14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15日.广州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决定.将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示纪念这位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于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又于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正面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两人,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但较具理想色彩,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武力弭平军阀割据,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司法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负面 清末的革命团体普遍只有松散的组织,多数革命起义事实上并非直接由孙中山所领导,而是由黄兴筹画与统帅,时人也多将孙黄两人并列。至于革命党内,认同黄为实际领导革命的党人也不在少数。可惜的是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后,黄的人马被逐渐排除在中国国民党之外,黄的贡献则长期遭到忽视,直到1990年代才重新受到两岸三地重视。孙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执以至与同志反目。例如同盟会时代之章太炎、中华革命党时之黄兴、护法时之岑春煊,皆曾为孙之股肱,而后来反目不相往来。此外,孙对革命的奉献也许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说般远远超过其他革命人士的贡献。但不可否认孙中山在倡导革命思想,组织、领导革命团体都是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孙中山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牺牲与贡献也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些人认为,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例如:二次革命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分裂;护法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革命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6]。而后孙中山因为不满西方列强不支持其广州政权,党内实行集权之外,转向师法列宁俄国,推动联俄容共,国民党组织机构采行列宁式体制,遭到党内反共右派与党外西化民主派颇多批评。孙中山逝世时有三份遗嘱,其中一份遗嘱乃是致函苏联。中国国民党也曾于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甚至考虑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只是未为莫斯科同意。 另有一些研究认为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让给日本。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西藏的情绪相契。(革命党在长江中游等地使用之旗帜即为十八星旗)然而此类主张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组织中相当普通,但今日观之缺乏远见。孙中山为讨袁,企图争取日本反袁。曾在致日本有司小池张造私函中提出与二十一条相匹敌之不利条件。事实上,孙中山革命时期曾颇受日本友人资助,流亡时也曾避居日本。建立共和后企图推动中日合作,曾首先提出大亚洲主义,成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思想根源之一。惟此一战略后来不受日本日趋激进的扩张派势力欢迎,孙中山转向俄国。近代史中,中国领导人于混乱局势下,企图以权宜手段对列强在华权益让步的案例甚多。李鸿章的中俄密约,重庆与延安对德苏互不侵犯、雅尔塔协定、苏日中立友好条约、外蒙古争议性的公投独立等等的沈默,国民政府为求美国支援的让步,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保证苏联支援的让步,后来皆颇多学者批评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1],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2008年中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99元,广东省第4。2008中山GDP增10.5%全市生产总值达1408.52亿元,广东省第5。08年中山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200亿元。 中山景观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市,幅员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142.3万长途电话区号:0760,汽车车牌:号码前都加粤T,邮政编码:528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区松苑路1号。行政区划: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等5个办事处,小榄、古镇、横栏、东升、港口、沙溪、大涌、黄圃、南头、东凤、阜沙、三角、民众、南朗、三乡、坦洲、板芙、神湾等18个镇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火炬开发区。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36亿元,户籍人均生产总值73198元,国地两税收入157.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45亿元,总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7亿元。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清康熙23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加上原来几个分离的岛屿因沙田成陆连接而与顺德、南海陆地相接,因而使农业、商业和交通等骤然发展起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乃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且“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翠亨村诞生。民国后中山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18年(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孙中山)故乡”,“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钜,民智早开,人才辈出”等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50年4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因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而名闻于世。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奖”。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2005年,中山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幅员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243.5万人,户籍人口140.8万人,年平均温度22°C。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为现今的五桂山和凤凰山(今为珠海市)及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地,即石岐至澳门一带的陆地。自唐朝开始,由于珠江水流挟带大量泥沙在这一带不断沉积,逐渐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经过宋、元两代,由大海变为冲积平原的土地约占原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人们把它称为西海十八沙,即今小榄、东升、坦背、横栏等镇区。至明朝,冲积平原继续扩大,此时形成的陆地被称为东海十六沙,即今东凤、南头、黄圃、阜沙、三角、浪网、民众、港口等镇区。至清朝,形成了今港口以南、磨刀门水道以东的板芙、神湾、三乡、坦洲一带的西南部平原。沧海桑田的变化,使石岐以北与顺德和番禺大陆连成一体,成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石岐西区马山,南朗龙穴村等9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石器、彩陶、夹砂陶等器物,表明了中山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

香山岛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海屿之地,秦时属南海郡地,汉代属南海郡之番禺县地,晋属东官郡地,隋属宝安县地,唐代为东莞县地,设为香山镇,境域为现今的石岐、沙溪、大涌、南区、深湾、三乡、神湾、石塘、翠亨、五桂山、南朗、张家边和珠海市的山场、前山、唐家、下栅一带地方。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东莞县令姚孝资用进士陈天觉改镇为县之建议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

香山建县之初,属地是一群互不相连的海岛,只有近万户人口,为落后的半渔半农经济,在南宋、元、明和清中期前的几个朝代均被列为下等县。其间,1553年葡萄牙人入据澳门,实行自治,1849年香山失去对澳门统理权。至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于沙坦的迅速大量淤积,且注重了休养生息,加上中原移民多次迁入,使全县人口大增,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香山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时成为广东的肥沃之区,“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1921年5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宣布军政时期开始,并健全各级政权机构。香山县于夏秋间展开民选县长活动,吴铁城当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以示纪念孙中山。中山(香山)人民在近现代的中国历史上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在那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时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捍卫民族国家的革命精神影响至今。

1911年11月6—7日, 在武昌起义推动下,由中国同盟会南方统筹部澳门总支部直接领导的香山县革命武装从隆都、良都、前山分三路进军县城,占领县衙,成立香山县临时军政府,此即为辛亥香山起义时期。及至龙济光祸粤时期,香山县革命党人任鹤年、林警魂等于1916年发动隆都起义,在石岐海、马山、西河路诸要隘发生多次战役,给龙济光及其在香山的代理人以极大打击,后人立有石岐西山碑以纪念此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继而在1938年2月侵占了中山县七区三灶岛(今属珠海市),中山进入国共联合抗日时期,并在军民共同抗战下,相继取得了1939年横门之战以及横门、张家边之战等战役的胜利。1940年中山沦陷后,中山县人民在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及中共珠江特委的领导下,以五桂山为根据地,组建了中山抗击游击大队,积极展开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又取得了三乡之战、淇澳岛之战、五桂山区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据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山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广东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直接指挥下,同日军进行了140多次的战斗,其领导者林锵云、梁嘉、罗章有等人为中山解放所做出的贡献,一直为后人传颂不已。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发动大规模内战,中共中山特派室为此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49年下半年中共中山县的党组织和中山县的人民武装组织迅速扩大,如9月中旬在中山县长江乡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简称“中山独立团”)等,为中山县的解放做好了充足准备。

1949年10月30日,中山的地方人民武装和五桂山根据地支前群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先头部队在石岐胜利会师,是为中山解放日。1950年8月4日,中山全境解放。

古代的中山(香山),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可以说默默无闻,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处于一个比较滞后的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年间才得到基本好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自此中山的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及至民国时,中山已成为以“鱼米之乡”著称的大县,地方财政收入富足,并在1929年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全国模范县,又在1948年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示范县,在全国一直居于重要地位。

解放后,中山县得到了飞速发展变化。1950年4月,即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此后,中山虽被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顺德、新会等县,但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全省100多个县的前列。1982年,中山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富县之一;1983年12月,中山获准撤县改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步入了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并取得显著成就,于1989年被国家统计局列为我国第一批发部6个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

中山人杰地灵之名由来已久,在科举渐盛的明朝嘉靖年间,全县便出了16位进士、180多名举人,其代表者有著作多达460卷及主修明朝的《广东通志》的主编黄佐和担任南明唐王朝首辅的何吾驺等。到了近代,香山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由于香山特殊的毗邻港澳的地缘和海外华侨众多的人缘条件,“开风气之先”,使香山人迈开了走向世界的脚步,拉近了香山人接触世界的距离,扩大了香山人认同世界文明的层面,开启了香山人迎汇世界潮流的近代思维,孕育了民主革命的思潮,产生了一批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香山人长期反对封建主义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形成了光荣的优良革命传统,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近现代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光辉灿烂的篇章 。

容闳,中国第一位在外国高等学府毕业的学士和博士、中国第一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郑观应,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一个,其所著的《盛世危言》为后来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先导的作用。诞生于翠亨村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香山和香山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他是这场改变中国社会历史命运的革命运动的首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香山同乡始终是他事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程奎光、程耀宸以及陆皓东等都为革命而牺牲。可以说,近代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香山人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大旗,率先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国。 香山还出现了“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北台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朱慕飞(西桠人),香山县因而被誉为“航空之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也出现了华南地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杨匏安、省港大罢工领导人苏兆征、中共六届政治局常委会候补委员兼中共中央军事部长杨殷等,林伟民、李华照、黎炎孟等中山的优秀儿女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斗争中,中山涌现了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等英勇的战斗集体以及英雄战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五桂山区抗日根据地,艰苦奋战,取得了中山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辉煌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坚守五桂山,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最终迎来了中山的解放。 近代香山人以团结爱国、求实创新的精神,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容闳被称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先驱人物之一,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更直接参与了洋务运动的一系列“自强”、“求富”活动,并在兴办实业方面留下了许多创举。中国近现代规模最大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创始人马应彪、郭乐、郭泉、刘锡基、李敏周、蔡昌、蔡兴等均为香山人。

中山人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创造。钟荣光创办了岭南大学,苏曼殊在文学艺术方面可谓独树一帜,阮玲玉在电影表演上享有盛名,萧友梅被誉为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开创者,吕文成成为广东音乐首屈一指的作曲家和演唱家及改革家等,都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某个角度看,这些教育文化事业的香山名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香山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香山学风的鼎盛时期,自幼儿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职业教育、军事教育等均出现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为香山(中山)的模范县形象再添光彩。

中山的先贤名哲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的使命激励我们通过承传中山的历史文化精萃和中山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为中山的新发展作出贡献。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1],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2008年中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999元,广东省第4。2008中山GDP增10.5%全市生产总值达1408.52亿元,广东省第5。08年中山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200亿元。 中山景观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市,幅员面积:1800平方公里。人口:142.3万长途电话区号:0760,汽车车牌:号码前都加粤T,邮政编码:528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区松苑路1号。行政区划: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等5个办事处,小榄、古镇、横栏、东升、港口、沙溪、大涌、黄圃、南头、东凤、阜沙、三角、民众、南朗、三乡、坦洲、板芙、神湾等18个镇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火炬开发区。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下辖1个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2.3万。有祖籍本市的海外华侨和旅居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 中山古称香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建制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83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广东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036亿元,户籍人均生产总值73198元,国地两税收入157.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45亿元,总量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7亿元。 从香山县建县之初起至今已有84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下等县-大县-模范县-特等县-城市几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阶段。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设香山县,隶属广州,由一群海岛组成,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彼此没有陆地相连,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宋、元、明代均被朝廷列为下等县。 明《永乐大典》载:"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清康熙23年(1684年)广东宣布"迁界"令废止,加上原来几个分离的岛屿因沙田成陆连接而与顺德、南海陆地相接,因而使农业、商业和交通等骤然发展起来。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乃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且“户籍殷繁,驾出他邑而上”。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翠亨村诞生。民国后中山县直属广东省。 民国18年(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以“中山县为总理(孙中山)故乡”,“该县为粤中最繁盛之区,岁入甚钜,民智早开,人才辈出”等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易名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1950年4月,中山县以其人口稠密、土地广阔、财税丰厚,被广东省民政厅列为特等县。1983年12月,中山撤县设市,1988年1月1日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中山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因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而名闻于世。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人居奖”。2005年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中山市名列第17位。2005年,中山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幅员1891.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总人口243.5万人,户籍人口140.8万人,年平均温度22°C。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历史最远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属番禺县地,晋至唐初为东官郡地,唐于此设香山镇,为东莞县所辖,唐时,香山繁荣,遂被设县。清嘉庆时,中山繁荣的经济将其由宋、元、明时的下县,推至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的大县。

因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于此,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易名中山,香山之名则源于五桂山上四野飘香的奇花异卉。

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市,1988年1月7日,升中山县级市位地级市,属广东省人民政府。

楼主要多的,可以参考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9842.htm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中山的历史是什么 -
以眨通痹: 中山市历史中山,建制于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县.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后来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中山历史 -
以眨通痹: 中山古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25年香山县易名中山县.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历史介绍 -
以眨通痹: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狄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在当时诸侯争霸,群雄迭起的局面下,中山国不仅能够长期驰骋于大国之间,并且成为仅次于燕、赵、齐、楚、魏、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中山的概况 -
以眨通痹:中山市 中山是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接广州,南连珠海,西通江门,毗邻港澳.全市下设19镇,4个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府所在地东...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谁介绍下广东中山市.如:有哪些旅游的景点?还有历史之类的,谢谢 -
以眨通痹: 中山的旅游景点比较出名的有:孙文公园、孙中山纪念堂、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中山烈士园、泉林山庄、逍遥谷、长江浪漫水城、岭南水乡.中山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中山的历史文化及其特点? -
以眨通痹: 文化名片:孙中山.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求中山古镇的发展历史 -
以眨通痹: 灯饰之都中山古镇的发展历史 近几年,古镇的变化有目工赌,到目前为止,古镇镇已拥有大小企业近1万家,古镇灯饰占国内灯饰市场份额七成以上.如今的古镇,已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的灯饰生产和销售基地.23年前,若有人要给中国评...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中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以眨通痹: 中山历史源远流长,其古称香山,于南宋绍兴22年设立.推荐你看看这份中山旅游景点攻略,上面就有很多中山旅游景点推荐.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广东省中山市历史上发生过地震吗? -
以眨通痹: 1322年,元代,香山县第一次有记录了地震, 跟着明代有九次地震记录. 中山充其量只是位于地震带带的边缘地区.轻微地震那里都可能发生,但是中山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很低.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082683154: 与中山公园有关的历史事件 -
以眨通痹: 辛亥革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