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话概括 诸葛亮的出师表 都写了什么

作者&投稿:冷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自己的话概括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老将死了一大批,国力不济,但俺还是要北伐,不北伐不行,这就是现实。

当时刘备以去世,诸葛亮为了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光复汉室,于是决定出兵北伐,为了表明自己出兵的原因,决心以及为了防止在自己离开之后,刘禅为小人所煽动扰乱后方,向刘禅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刘禅能坚定地支持自己北伐,于是写下了《出师表》

希望采纳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说了些废话,他明知道蜀国即将走向亡国之路,还偏偏嘴硬,死不服输!

出师的理由

功绩 想法 遗言


东兴市1347691531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师表的主题思想 -
笃仇康炎:[答案]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东兴市13476915318: 用自己的话概括后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
笃仇康炎:[答案]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

东兴市13476915318: 由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忠陛下”之“忠”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Ps: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自己的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和以身许国的经过,... -
笃仇康炎:[答案] 表示自己感恩刘备,并且因此会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帝以及他还有整个蜀国曾经所在的努力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因而“陛下”应该信任诸葛亮同时也要完成整个蜀国的,也是先帝的宏愿.支持他出师北伐! 我觉得大体就是这样了,你...

东兴市13476915318: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师表》的主题思想 -
笃仇康炎: 建兴五年(copy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2113前上此表文,给后主5261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4102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1653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东兴市13476915318: 能不能概括一下《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是时最好不要超过60个字,知道的讲下.本人在此谢过! -
笃仇康炎:[答案]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

东兴市13476915318: 《出师表》中,出师前,诸葛亮归纳了各方面的责任,结合用原文概括! -
笃仇康炎: 1. 臣(即诸葛亮):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 攸之、祎、允等: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 陛下:托臣(即诸葛丞相)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不知您满意可否?)

东兴市13476915318: 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评论 -
笃仇康炎: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

东兴市13476915318: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隆中对》和《出师表》的大意 -
笃仇康炎:[答案] 《出师表》:诸葛亮自述经历《隆中对》: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东兴市13476915318: 看完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什么感悟 -
笃仇康炎: 《出师表》表现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托孤重臣的赤胆忠心和殷切希望.而这个忠臣不是别人,正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诸葛亮.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其智谋出众,治国有方,更重要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这是统治者们最想看到的.《出...

东兴市13476915318: 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
笃仇康炎: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