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中 任选一篇内容概括(除道士塔 莫高窟)急求,在线等。

作者&投稿:爱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道士塔内容概括100字。还有文章是什么意思?帮忙回答一下好吗?对我有帮助~

概括:清末,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偶然发现大量经卷,但他不懂艺术,先是自己糊里糊涂地破坏了一些文物,后来外国探险者入侵,通过威逼利诱,从王道士那儿买卖和掠夺了大量经卷和壁画,使敦煌这座艺术宝库毁于一旦,时至今日,只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愤慨。
意思是:对外国入侵者的强烈愤慨和对当时王道士之类的麻木不仁的民众的无语,再深一层是对中华文化流失和破坏的遗憾。

《莫高窟》是余秋雨“苦旅散文系列”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莫高窟》全文四个部分。作品从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开凿时间写起。用充满激情地勾勒了莫高窟艺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意犹未尽、无以忘怀的感情。
人离开了敦煌,离开了莫高窟,但心情却无法平静。到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旅行,仍然想莫高窟,进一步点出莫高窟艺术给自己带来的强烈的震撼。也告诉读者:尽管中国古代文明曾屡遭不幸,但这个民族毕竟有着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最灿烂的文化。
这种文化凝聚成的生命精神,孕育了它的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因此,莫高窟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至今仍然笑傲世界。

扩展资料
文章开篇以三危山作映衬,将视角上溯到华夏文明的源头,在时空上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接着写到乐樽和尚建窟的传说,写到远来朝圣者的顶礼膜拜,写到莫高窟傲视异邦古迹的层层累聚,写到窟中变化万千的色泽,从而加深其莫测的神秘感。
在赞佩和敬畏中,作者开始在莫高窟身上寻找到“民族心底”的“梦幻”,看到“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狂欢、释放,达到“神人交融、时空飞腾”的“自由的殿堂”。
在文中,作者把人、历史、自然融为一体,在莫高窟这个具有深刻文化印迹的“人文景观”上,罩上沉重的历史气压,让读者在沉郁凝重的气氛中,去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文化,其实说到底,是去了解自己的民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高窟 (余秋雨著散文)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常常象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满脑空白。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仁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滩地交融在一起了,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我已经料到,写出来的会是一些无法统一风格、无法划定体裁的奇怪篇什。没有料到的是,我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自序>>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道士塔>>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当工匠们正在这些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莫高窟》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阳关雪》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沙原隐泉》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复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
《 柳侯祠》
山水还在,古迹还在,似乎精魂也有些许留存。最近一次去苏州,重游寒山寺,撞了几下钟,因俞樾题写的诗碑而想到曲园。曲园为新开,因有平伯先生等后人捐赠,原物原貌,适人心怀。曲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当时的苏州十分沉静,但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存了风韵的核心。
《白发苏州》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航船来了,船夫看到岸边屋舍,就用木棍敲着船帮,召唤着准备远行的客人。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夜航船》
水寒彻骨,浑身颤抖。先砍去那些芦苇,那些世上最美的芦苇,那些离不开太湖、太湖也离不开它们的芦苇。留在湖底的芦苇根利如刀戟,大多数人的脚被扎出血来。浑浊的殷红一股股地回旋在湖水间,就像太湖在流血。
挖思想、排疑点、理线索、定重点,炊事班每天打出的饭菜,开始有了剩余。好几个小集团被清查出来了,大会上,报告者的口气越来越凶。后来,终于点出了一些名字。罪行最严重的是一个漂亮热情、善于交际的女学生,她在下农场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中,被几个男同学戏称为“外交部长”。她竟然笑了笑,没有拒绝,也没有向领导揭发。“这样的反动小集团连职位都分好了,不为夺权为什么!”报告者的推断极其雄辩。
一天傍晚,传来警报,正在受审查的她失踪了。上级命令全体人员分头追寻,几个男学生在湖边找到了她的纱头巾。
把她打捞上来时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一个胖乎乎的男卫生员连忙做人工呼吸。折腾了一会毫无效果,卫生员决定直接给心脏注射强心针。她的衣衫被撕开了,赤裸裸地仰卧在岸草之间。月光把她照得浑身银白,她真正成了太湖的女儿。
《吴江船》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文化苦旅的全章内容概括 -
洪变鞣酸: 《文化苦旅》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选入人教版中学教材)《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请概括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中的指定篇目. -
洪变鞣酸: 这段文字收录在余秋雨《文化苦旅》之《一王朝的背影》中,希望可以帮到你!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拜托各位帮忙写一点《文化苦旅·道士塔》的内容概括,不用很多字,几十个即可 -
洪变鞣酸: 道士塔的主人是一个姓王的道士,他是莫高窟的罪人(历史上有记载),原本是个农民的他辗转逃荒到了甘肃,作了道士,最后这个道士竟然当了佛教圣地的莫高窟的家.他的形象想必看过相关资料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土布的棉衣,手缩在袖...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求《文化苦旅》内容梗概 -
洪变鞣酸: 浅品《文化苦旅》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谁知到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内容梗概?内容既要详细又要言简意赅,内容有关我的作业, -
洪变鞣酸:[答案]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选入人教版中学教材...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文化苦旅》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
洪变鞣酸: 若是把余秋雨的“苦旅”总结成一句话,我或许会很气恼,他竟把我眼中如此绚丽的文化描绘的那么苦.但若稍加仔细的阅读一番,我不得不敬佩,也不得不漠然.敬佩余老充满灵气的笔锋,漠然他狼毫下悲凉的“苦旅”.第一次看《道士塔》...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文化苦旅40篇好段要200多字 -
洪变鞣酸: 文化苦旅读后感200字(一)深夜暗淡的灯光下,我轻轻地合上了泛黄的书页,结束了假期的“文化苦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罢便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沧桑潇洒的文字是人、历史、自然...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任意六篇读后感 -
洪变鞣酸: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文化苦旅每章章读书笔记 -
洪变鞣酸: 漂泊的旅程中,是谁在孕育千年文化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探索的足迹? ——题记接触《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它在整本书当中也是堪称经典.荒茫大漠中,一个古老的意象,记载了敦煌文明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没落王朝...

大理白族自治州13496864895: 急急急!!!!!!!!!!!《文化苦旅》中文章的内容选材可分为三个方面:1.在蒙昧的历史 旅程中艰 -
洪变鞣酸: 天一阁 开封、南京、成都、兰州、广州(五城记) 西湖 2.它的美学意义在于大胆突破一切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的运用了一系列包含着作家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方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