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面对的三个世界性难题逻辑难题:为什么

作者&投稿:直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诡辩论谈起,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

本文源于与志宇断断续续的的讨论,因受从网近日对于中国人缺乏逻辑的讨论感染,信手写了下来。 有个讲诡辩论的小例子: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作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很脏。我请这两个人去洗澡。他们两个人中谁会去洗呢? 可以回答干净人,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如果回答脏人,是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是脏人去洗澡,还是干净人洗澡?亦或是都洗,或都不洗?为什么会出现矛盾?这用我们熟悉的言说方式解释,就是诡辩论臆造了不存在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本来,若A,则不一定B,但诡辩论通过巧妙架构的语句,令读者误以为若A,则一定B。(有时候,若A,则C,但B和C之间互斥,于是就推出了看似矛盾的结果)具体地说,“如果一个人身上脏,那么他回去洗澡”和“如果一个人有洗澡的习惯,那么他会去洗澡”都是错误推论,一个人去洗澡的充要条件包括:他需要洗澡,他愿意洗澡,主人家里有盥洗室,主人家的盥洗室里没停水,主人家里的盥洗室里的水温能调到合适度数,主人家没停电,主人家的盥洗室没有被三百只老鼠占据……之类之类,不胜枚举。只有我们考虑并确认了这n项条件都满足时,我们才能够正确推出客人要去洗澡,引号中的句子反映的矛盾源于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不充分。 但诡辩论何以蒙蔽读者呢?何以让读者意识不到论证过程的不严密呢?事实上,一百个身上脏的人中有99个会成功地去洗澡。于是我们用直觉将经验套入了预测中,预测洗澡的结论会成立。构造一个成功的诡辩论的难度就在于这里:你要是说:“他今天出门了,那么他会因车祸而死。”当然没有人会觉得论证严密,因为经验中A事件与B事件同时出现的几率着实不高,所以直觉告诉我们此句荒谬,理智才能趁机告诉我们,A之外,我们必须找到很多个条件,才能使B出现。(事实上,“他出门”和“他身上脏”在逻辑地位上是相同的,都只是必要条件)诡辩的架构不能用这样的句子,而需要“如果一个人身上脏,那么他回去洗澡”和“如果一个人有洗澡的习惯,那么他会去洗澡”这样的两句或以上的符合受众的源自经验的直觉的论证,以使这多个结论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呈现出矛盾的假象。 在上一段中,我其实已经把问题引向了直觉——直觉源自“若A,则B以极大概率出现”的经验,可能让我们忽视A与B之间可能并不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直觉并不是一种思维过程,我们运用直觉时并不会想到具象化的语言表述,直觉类似条件反射,而且在生活中,我们运用直觉的次数似乎远超运用逻辑的次数。志宇启发我思考直觉的来源,作为非理性的,被广泛使用的,绝对可说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的直觉的来源。一百个身上脏的人中有99个会成功地去洗澡,一千次见到老虎,会有998次老虎试图干掉原始人。若运用逻辑,我们会试图找到足够充分的条件来论证老虎会不会对我有威胁,会考虑这是只病虎吗?这老虎心情好吗?我和老虎之间会不会有玻璃幕墙呢?等考虑完,很可能你早就完了。所以原始人发展出了这样一种本能趋向,不经思考地对某些已得到经验(直接或间接)证实的现象的出现做出本能的反应,这就是直觉。直觉无需思考,也就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这种缩短固然会因非逻辑性而导致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比如老虎不追赶原始人的那两次,原始人就白白消耗了体力,但一千次同类事件中,998个原始人保全性命的几率提高了,只有两个原始人消耗了无必要的体力,孰轻孰重,自然选择会帮助作为物种的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方面,直觉具有这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逻辑具有无必要性,并因此可能增加无必要的消耗。后一方面才终于和“中国人为什么缺乏逻辑”挂上了钩。 原始部落生活的范围很小,身边的动植物、会遇到的情况很少,总共就那么几种叶子和果子能吃,那么几种动物需要被害怕,于是逻辑变得一无用处,看到果子,直觉地去吃就行了,看到异性,直觉地去追就行了,无须逻辑分析。在这一阶段,全世界的野蛮人都没有逻辑,也都不需要,更不想要逻辑。可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变化。中国的社会呈现着极强的乡土性,对土地的依赖造成了经年累月居住在一个地方,费孝通先生说:“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覆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乡土中国因其稳定无新意而保存了逻辑的无必要性,正如它保存了文字和记忆的无必要性(费孝通《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谈了文字之无用),也就保存了直觉的优越性。反观希腊,作为地贫之所,不得不早早开拓海洋,把小帆船开得满地中海都是,各个地方的不同地理环境使希腊人不断遇到经验所不可及的新情况,在应对新情况的过程中,直觉再不能体现优越性,逻辑则因有助于克服成见,分析崭新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会产生的必然后果,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迅速崛起。因而,自觉的逻辑学的产生之地也是古希腊,诡辩论的产生并不能说明逻辑的落后,而这种构建特殊矛盾的思维游戏恰恰反映了希腊人对逻辑思考的追求和进步。轴心时代的伟大东西方哲人,就这样分道扬镳了,希腊的传统后来拓展成为了整个西方思维方式的重要来源。 所以,我们找到了一种解释:中国人缺乏逻辑,是因为漫长的小农经济时代使中国人不需要逻辑。接下来,我们告别马林诺夫斯基,告别功能主义,诘问下去:国门被迫打开,工业化开始也这么多年了,作为面对无穷新现状现代人,我们需要逻辑,但我们为什么还是缺乏逻辑?(曾有利于原始人的本能的直觉往往造成现代人的困扰,我们在与本能作战。举两个例子,对于原始人,黑暗意味着很大的未知危险,于是原始人发展出了畏避黑暗的直觉,但对于现代人,逻辑会告诉我们黑暗中的危险恐怕几率很低。再比如,原始人没有精密的政治-传媒系统,但对于现代人,政治传媒利用直觉所造成的误导却可能极大影响公共利益) David Strand说:辛亥革命给中国留下了旷日持久的共和主义政治文化,它以鼓舞人心的演讲,喧闹的集会以及粗矿的示威为特征。这种谁声音大谁牛逼的政治文化可能起源于辛亥革命,但真正被发扬到国人内心里,则是在1949以后了。这个执政党以动员底层群众为特征,通过一次次大动员破坏掉理性较强的知识阶层,而民众事实上也并非成为了真正的政治主体,政党动员是群众唯一的指挥棒。虽然唯一的力量仅仅是政党和动员,但政治生态的体现者却是作为群情激奋者的乌合之众。这就又要扯勒庞了,群体的非理性事实上就是非逻辑性,直觉性,跟着声音最高,说的话看似最正确的那个人走的性质。群众运动中,你没必要严密论证你的观点,群众没耐心听的,你需要的是几个华丽简短的口号一只高音喇叭。知识阶层可能可以保持逻辑性,但知识阶层的话语权已经被消弭掉了。文革彻底打乱了逻辑世界,让已经群情激奋了一百年的中国人几乎彻底失去了在政治参与中保持逻辑性的能力。(逻辑的施展需要温和的心态来排除感性的干扰,群众运动的大行其道所破坏的正是这种心态。熊十力文革时在上海的公园里一遍遍自然自语:“中国文化亡了。”可见至少儒家在心态上是适于逻辑活动的)又加之互联网文化中天然的反逻辑性(微博140个字,你怎么严密举出令结论成立的诸种条件?而喊口号最能吸引来浅阅读成性粉丝),中国网络的非逻辑性便体现得尤其严重了。 不喜欢谈政治,那就这样吧。我觉得我怎么文风变得这么絮絮叨叨?

(1)中项【精通法律】,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2)大项【起带头作用】,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词语【中国人】,在两个前提中属于不同的概念,即产生了4个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4)中项【大学生】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关于中国科学创新能力问题的思考吕陈君 1.“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我们所要讨论的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在学术与知识领域内一种根本性的创造力,其核心问题是基础科学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自然科学,但有些问题也会涉及人文及社会科学。所谓科学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指由我们自己在科学研究上提出一些新的有生命力的方向,并且能吸引西方科学家跟着我们提出的方向来做,这是最基本的定义;其次,如果我们能在西方科学家提出的方向上解决了重大的科学问题,也是一种创新。但在科学研究上,提出重大问题往往比解决重大问题更有价值。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只有科技而没有科学,近代科学知识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科学这个概念是具有特定涵义的:它是指建立在逻辑—数学推理基础上的一种抽象构造的世界观。如果按照上述定义来看,中国至今还鲜有重大的科学创新,尤其是方向上的创新可以说根本没有。中国人到了欧美以后有不少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就,而只能说明人家的成就,关键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来。正如陈省身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的:“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位英国先生跟我说,你们中国还没有自己训练成的第一流科学家。李济之先生也说过,科学在中国没有生根,我都有同感。其实中国训练成的第二、三流科学家有几人?”(《九十初度说数学》)甚至还有人断言,中国科学的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是在逐渐退步的,以前我们还能培养出一个陈景润,而现在连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也培养不出来了。总之,中国人缺乏重大的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这就说明阻碍我们科学创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根本没有解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的科学创新呢?众所周知,在科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科学(实用)技术和经济水平一直遥遥领先于欧洲,那么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诞生,它仅仅只发生在17世纪的欧洲?这个问题实质上与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即为什么中国人缺乏重大的科学创新能力,同时也说明了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和经济方面。因此,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实力发展上去了,中国人的科学创新能力就一定会跟着提高,甚至超过西方的水平。很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日本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上会不断缩小距离,但在重大科学创新能力(即科学核心竞争力)和科学思想上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形象地说,就是我们只能跟着人家跑,尽管有时也会追上他们,但是由于我们不会去探索新的方向,只能跟着人家开辟的方向跑,这样就会永远处于落后的地位,尽管也不至于落后太远,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落后感就很难克服掉。根据有关文献,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讨中国科学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源何在。第一种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本就缺乏西方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因此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缺乏科学思维的习惯及观念。这一点亦为对传统文化持最保守立场的新儒家们所承认:“此种科学之精神,毕竟为中国先哲之所缺。”(牟宗三等:《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西方近代科学具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简单地说,科学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概念及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分析之能力,这就是科学的方法论。另一个来源是基督教精神,尤其是新教伦理要求每个人的灵魂直接面对上帝之教义,对西方科学家的精神人格是影响巨大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在西方“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间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正是这种宗教意识促使他们能够深入地去探索上帝创造世界的奥秘之所在,这就是进行科学探索的“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科学的宗教精神》)默顿在谈到17世纪英国科学的发展时也指出:“总的来说,清教和禁欲主义新教教派,是作为一种在情感上首尾一贯的信仰、观点和行为的系统而出现的,这个系统对于激发科学上的持久兴趣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恰好缺乏这种科学的方法论和宗教感,它所强调的是实用哲学与道德实践,中国人对外在世界的思考仅只达到经验认知的层面,在精神上不能深入进去,也就是说我们缺乏提出概念及假说的能力,而只是仅仅满足于描述经验上的关系,也就是孔子讲的“述而不作”;其次,由于近百年以来,中国一直都在向西方学习,因此在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自卑感,潜意识里自认为不如西方者居多,所以我们总是热衷于繁琐地复述西方的理论体系,而鲜有人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即使提出来也是不很自信的。这种精神上的难言之隐痛,以及面对未知世界时内心惶惶而无所寄托感,我们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差距并不是智力上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缺乏他们那种对科学的认真而虔诚的“天职”精神,这是阻碍我们科学创新的一个根本症结所在。第二种解释是从制度方面来考虑的。李约瑟本人就是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中国之所以没有诞生近代科学,“这是因为中国与西方之间具有很不相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中国官僚机构在其早期阶段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仅仅在其后期阶段,它才妨碍科学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妨碍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突破。”(《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英文版序言)现在国家对科学不能说不重视,亦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却成效甚微,国家科学与技术一等奖已连年空缺,相反学术腐败却层出不穷,这就说明经济的发展并未提高我们科学创新的能力。这个症结何在?关于在于制度。当前中国科学制度还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社会上对科学仍然抱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态度,根本阻碍了我们发扬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创新不是说只要给你钱和设备,然后就要求你做出成果来,而是要创造出一种气氛,鼓励很多聪明人来做,大家都能自由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有可能激发出创造性的重大科学发现。最主要的是要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一流的人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做一流的研究工作。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科学。所以,科学研究不能单纯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当前科学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推动思想创新。而制度创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千万不要再把意识形态问题介入到科学思想领域中来了。其次,在体制内还难以产生科学创新的情况下,就应该多鼓励体制外的科学研究活动,支持民间资金投入这一领域,逐渐形成多元化的科学创新体系。中国科学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要我们朝着一个理性的方向去努力,最终问题的解决就会水到渠成;而如果我们缺乏一种建设性的态度,那么体制内的惰性就会越来越强,最终就会使得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升温,逐有人提出中国应由文化输入国变成文化输出国,西方文化亦有向中国文化学习之必要,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等等。然而,纵观历来有关中西方文化的论争,都只是清议空谈而已,根本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这些论争本身就是一种缺乏创新能力的心理浮躁表现。现代文明的核心就是科学,而这一点恰好是中国文化所缺陷的。没有创新,遑论输出,因为文化输出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西方人对你输去的东西真正敬佩,而不是像欣赏文物那样,必须是活的思维,而唯一能让西方人信服的只有科学,只有在他们最强大的地方超过他们,才能让他们由衷地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其实都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我们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时,西方人才会尊重我们,到那时他们才会来真正理解我们的文化,否则就只是欣赏,不可能进行平等对话。而且,只有科学创新才能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只有征服科学,中国文化才能征服世界。所以,我们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去推动中国科学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起我们的自信,克服自卑心理以及枉自尊大的弊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创新又何其艰难矣!非坚毅卓绝不可。 2.进一步的思考中国人缺乏科学思维的习惯和科学精神的传统,这是导致科学创新能力疲乏不振的根本原因。从本质来说,科学是指运用逻辑—数学方法抽象构造起来的世界观,它大致可以用如下的术语来描述:首先,要把观察到的经验素材进行精确的分类,即把直观到的不同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逻辑的基础就是分类,不同的类通过关系就构成某种结构或模型,但类在逻辑上是一种虚构的概念,人们只能观察到一匹具体的马,却无法观察到一匹抽象的马或马的“共相”,在科学研究上,最重要的创造力就是要把研究对象归结为某种抽象的结构或模型的能力;下一步,就是要对提出的逻辑模型进行更为抽象的纯粹演算,即建立起数学模型,罗素把数简洁地定义为:“一个类的数是所有与之相似的类的类”(《数理哲学导论》),在康托的定义中,将“直觉或思维能够明确区分的对象”进行两次抽象后就可以得到基数的概念(《超穷数理论基础文稿》),也就是说,数比类更抽象,数是“类的类”,从经验到逻辑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从逻辑到数学是思维的又一次飞跃,因此,建立在逻辑—数学推理基础上的科学世界观就是完全虚构的一种世界观,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作为一方,以那些必须同我们的经验发生关系的结论作为另一方,两者之间在思维上的距离也就愈来愈大了。”(《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简单地说,科学研究就是虚构出现实世界的逻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纯粹的数学演算。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却与此大不相同,中国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相信抽象的东西,所以尽管我们非常佩服西方科学的精确性,但内心深处仍不相信这些东西是真实的。西方科学求真,而中国哲学求真实,两者的趣味和气质差异很大。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学术传统,而传统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但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来进行创新。中国人最初是被迫接受西方科学的,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学者其实一直在接受西方的科学观念与固守自己的学术传统之间犹豫徘徊。王国维的一段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这种矛盾的文化情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可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所以,在中国本土很难产生像西方意义上的那种科学大师,因为即使产生了也很难获得普遍的承认。对科学的理解是比科学本身更基本的东西,如果科学精神还没有被中国文化所完全融解吸摄,那么在中国就很难产生适合科学繁荣的土壤及环境。深入地思考中国科学创新能力问题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一系列的问题状况,供进一步详细研究之备用:1)科学认知的本质是什么?现代科学越来越倾向于基本概念的抽象性和基本定律的纯分析性,那么它所描述的世界体系是真实的世界图像吗?如果不是真实的,那么这两者之间为什么又存在着如此惊人的一致性呢?2)中国传统哲学对科学研究究竟有无价值?现代科学也面临着困境,它并未增加人的确定感和幸福感,在这一方面,中国哲学确实具有某种独到而圆润的智慧,这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吸摄吗?3)会不会有这种可能,中国人也有作出过重大科学创新的,但由于自卑感或缺乏认同感,而使这些新思想从未被注意过以致湮没无闻?我们是不是缺乏一种对自己创新思想的认同感?4)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对西方学术思想却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意识,这种现象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尤为严重。中国科学是不是已经被西方殖民化呢?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科学创新体系?5)科学创新的标准是什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促使西方人来理解我们的现代性思想?6)中国人是不是根本缺乏科学创新能力?又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主要是经济的、文化的还是制度的原因?7)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如何具体安排的?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8)中国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科学研究各有什么样的特点?两者之间有何互动关系?9)当前中国科学制度有何弊端?如何来进行改革?10)中国本土怎样才能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大师?科学创新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复兴有何重大意义?2003年


影响国人思想的三个教派
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

三个未据守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只有哪一个让国人自豪?
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燕国边境分布着线密密麻麻的长城 之后的汉朝,晋朝,北魏,隋朝都曾修建长城抵御外族的入侵。从宋到明,汉人和北方的鞑靼都是直接对立直接争夺利益,尤其是明朝,修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这样仔细盘点,中国历史上只有3个朝代没有修建过长城,分别是:唐朝,元朝和清朝。明长城...

春节国人去了68个国家和地区,你愿意在国外旅游过年吗?
人无论是年幼还是年长,都始终不能停止成长,多出去见一见外面的世界总没有坏处的,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你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时间长了,思维便没那么开阔了。第三,在国内过年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充满压抑感。特别是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尬聊,真的特别想逃跑。这一点在...

美前总统关于中国的三大预言:两个已经实现,第三个让国人兴奋
经济实力 从上述两个预言来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前三强国,但是这还不算完,因为尼克松的第三个预言为中国在未来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看到这个预言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在当时,美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难有人能出其右,而我国有...

人需要有主见的作文范文
随着时光的飞逝,在现今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导下,在每一个莘莘学子的心中打下了一个坚实的信念。 若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需要4个字———“出人头地”,所以便产生了一个浓郁的竞争氛围。 世界上虽然没有常胜的将军,但是回想起自己那一次次的“滑铁卢”,失落之情便会慢慢袭上心头,特别是进入高三,面对...

袁隆平的故事作文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就应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

英国分为哪三个岛?
英国分为英格兰岛,苏格兰岛,北爱尔兰岛三个岛。除了英伦三岛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1,英格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主体,因此习惯上英格兰一词也泛指英国。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南部,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英国面积最大...

全世界为何只卖中美韩三国的手机,其他国家的手机都去哪了?
这三个国家的科技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很可惜的就是,在手机行业没能够有很大的作为,基本上这三个国家本土品牌都被中美韩手机品牌打压下去了,市场分割基本被占领。5、印度的手机。印度是地球上第二大人口国,但是印度的手机市场已经被小米所占领了。虽然印度本土品牌也出过很多,但是直接被印度自己的国...

请列出世界上最无耻的3个国家
美国(成天标榜民主和自由,时时处处为了它自身利益以此要挟别人,尽管它是民主国家),日本人(你弱时它时刻想吃掉你,你强时它时刻惧怕你,但处处包藏祸心。)泰国人(以色情致富的国家,用婊子和人妖来繁荣经济,养活国人)。

语文读书笔记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

历城区19175533824: 中国人面对的三个世界性难题看不懂 有高人解释一下吗 -
钱蚁妇炎: 我认为实际是学历比房子值钱,如果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读到好的学校.有良好的教育.这些充分反映了多数人还是内心认可知识的重要性.第二个是房产泡沫巨大,只是房产泡沫没有崩塌前的假象而已.第3个网友评论的也是我们目前社会的真实现象 还是因为房产泡沫所导致扭曲的现象,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这种假象.但终归还是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让时间去鉴定吧!我们是有可能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拥有多套房产的的朋友是不愿意看到的,可是很多东西都是从不相信,到怀疑自己,再到接受现实的过程.只是时间问题.

历城区19175533824: 现代社会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问题是什么? -
钱蚁妇炎: 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攀增 传统能源不可再生和无节制的大量开采

历城区19175533824: 在修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青藏铁路工程中,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破解并攻克了三大世界性难题,下列不属于这三大难题的是() -
钱蚁妇炎:[选项] A. 多年冻土 B. 高寒缺氧 C. 生态脆弱 D. 紫外线辐射强烈

历城区19175533824: 我国铁路工作者在修筑青藏铁路时遇到哪些世界性难题?他们又是怎样克服这些世界性难题的? -
钱蚁妇炎: 遇到并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 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施工人员背着5公斤重的氧气瓶,边吸氧边工作.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发扬 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 的精神,与天地争,与风雪...

历城区19175533824: 求几道世界逻辑难题 -
钱蚁妇炎: 世界级逻辑难题 真诚拜求答案有甲、乙、丙三个精灵,其中一个只说真话,另外一个只说假话.还有一个随机地决定何时说真话,何时说假话.你可以向这三个精灵发问三条是非题,每条问题只能问其中一个精灵.你的任务是从他们的答案找出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是随机答话.这个难题困难的地方是这些精灵会以“Da”或“Ja”回答,但你并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只知道其中一个字代表“对”,另外一个字代表“错”.你应该问那三条问题呢?

历城区19175533824: 哲学的三大难题为何称为难题? -
钱蚁妇炎: 唯物三个问题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问题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哪里去难的角度表现在极端的层次,把这些问题彻底搞清楚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永远找不到答案.只有传说的造物主才能解答.

历城区19175533824: 我们在民族问题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谈论 -
钱蚁妇炎: 我国当前面临的民族问题,十分重要,又相当复杂,因此,只有运用世界的宽广眼光,深刻把握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世界民族问题的时代特征,善于从国际大环境中观察和思考我国的民族问题,才能看得更深刻、更全面、更...

历城区19175533824: 高效实用的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钱蚁妇炎: 学习是一个不断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经相同,也许自己的学习方... 破难题:提升应对力如何应对“题梗阻”?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很正常,有些同...

历城区19175533824: 21世纪人类面临四大难题希望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解决的希望
钱蚁妇炎: 人类面临的“四大难题”是资源耗竭、环境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口猛增以及由上述三个问题而产生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解决的希望寄托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等基础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