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什么意思唉

作者&投稿:濮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文学特点是什么?~

魏晋以后,佛教在中国成为势力最大的宗教,不少文人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①,中
国人民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含有浓厚的佛教成分。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自然也要受到
佛教的影响。关于佛教在中国正统文学中所起的作用,要精确地估计是困难的。一个原
因是,佛教教义经过长期的宣扬、传播,其中一部分已经同中国的传统思想融合到一起,
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的表现可以是显露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
是强烈的,也可以是细微的。如果是含蓄的或细微的,那就比较难于辨认。另一个原因
是,中国的正统文学,从魏晋算起,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其中包括无数的作家,不同
的文体,要将这些巨细不遗地指出来是做不到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对于中
国的正统文学,佛教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持久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仔细分析,
许多表面看来与佛教无关的作品,其实是长期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

文艺复兴以来,始终存在着对宗教进行严厉批判、妄想消灭宗教的思潮和代表人物。但宗教始终没能被消灭。事实上,除了象道教这样缺乏改革冲动的宗教以外,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不但没有衰亡,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象基督教神学在二十世纪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思想家。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曾经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但他们的论点不但从学理上站不住脚,而且也已为历史事实所击碎。值得注意的倒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吕澄、李淑同和刘小枫等美学家和艺术家从美育走向了宗教。这说明了宗教有其本身不可代替的价值。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摧毁宗教,其他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取代宗教。
宗教是不可以被取代的。我们不能设想没有宗教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假如阿拉伯人没有伊斯兰教,假如西方人没有基督教,假如中国人没有佛教,那么他们的文化会是什么样子?设想有一种文化会脱离了宗教而发展是愚蠢的。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蠢事是不可能成功的。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因而与人的生存本质相关。历史上的宗教可能被意识形态的毒质所污染,但宗教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宗教的本质是永远是纯净的。它既在于它自身之中,又内在于一切文化形式中。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皆不能摆脱宗教。
回顾一个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研究历程,可以看到宗教与文学的关联。我们可以列举出相当一批与宗教文化关系密切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现代中国的重要作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许地山、丰子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沈从文、艾青、徐志摩、戴望舒、朱自清、林语堂、废名、张爱玲、庐隐、萧乾、宗白华、夏沔尊、冯至、施蛰存、张资平、何其芳、孙犁……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各不同时期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都与宗教文化有着某种关联。”(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3页)这种关联的发生是很自然的。尽管五四时代及其以后的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占有压倒优势,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宗教情结却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近代传入的基督教和固有的儒、佛、道传统合流,在新的历史情境下维系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并若隐若现地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在观念层次上,尽管与日本、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也还是不乏对宗教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当属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冲突,对它的影响要做正确的评价和分析。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基督教激活了中国人已经气息奄奄的信仰精神,使中国人从委顿中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一如当初佛教初传时候一样。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们就已经注视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作用和价值。陈独秀1920年2月1日在《新青年》第七卷第3号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对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牺牲奋进、至上人格、反思忏悔等精神品格表示了热烈的颂扬。在他看来,“基督教是爱的哲学”,“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只是信与爱,别的都是枝叶”。他呼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如果说陈独秀还主要限于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来鼓吹基督精神的话,那么鲁迅则直接切入了文化和文学的内核。他在著名的《摩罗诗力说》里高度评价了希伯来文学的殊胜意义:“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他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在中国的出现,这里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基督教精神。周作人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以人道主义的“爱的哲学”通向了基督教的“博爱”主题。他说:“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近代文艺上人道主义思想的源泉,一半便在这里。”(《圣书与中国文学》)还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肯定“文学与宗教确有关系”,“文学的发达,大部出于宗教”。“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艺术必须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
从创作实践来看,新文学中出现了一批深刻体现基督教精神的作家和作品。冰心 作品中的“爱”的主题,明显来自作者对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体认。而随着新文 学的不断深化,基督教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郁 达夫作品中无休止的忏悔意念,曹禺作品中摆不脱的原罪倾向,巴金作品中醇厚执着 的人道主义责任感,老舍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平民意识,以及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等等, 这些蕴涵着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艺术思考,无疑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内涵方面具有了 某种新的文化特质。”(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

佛教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影响也许更加值得我们注意。以杨仁山先生为首的佛教居 士和僧人,使中国佛教从明末以来的极度式微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复兴之 路,给中国近代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佛教中本来所有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进取精 神和牺牲精神与近代西方文化的自由精神相结合,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重 新焕发了活力。一方面是新的具有入世精神的“人间佛教”佛教的形成和发展,另方面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的佛教精神的新展现。以鲁迅为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作家 中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最深刻的人物。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而他对日常生 活中的平庸和卑微的小人物的描写,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他关注人的苦难,关注中 国人的国民性,其实都与他对佛教的偏好有关。佛教本来就起源于解脱人生苦难的要 求,而人生最难摆脱的当然是死亡的威胁。鲁迅从自身的苦难中体会到了人的生存的 严酷,从而孳生出解脱的大愿。他探寻过多种道路,包括外在社会政治革命。但鲁迅对政治革命实际上并不报多大的希望。《阿Q正传》典型地表明了这一点。所谓的“国民的劣根性”其实植根于人性的黑暗中,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始无明”中。所以鲁迅始终是很悲观的,这使他既摆脱了一般作家的肤浅的乐观主义,也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穿人生的苦难,与政治操作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其他一些人那里,佛教文化的表现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苏曼殊的作品尽管不多, 却能以惊才绝艳的文笔,写出佛法追求与爱欲之间的深刻纠缠,突显了悲剧性的意味。而周作人、废名、丰子恺等人则以从容而优雅的笔触,表现了一种禅的精神。宁静淡泊、清幽旷远的人生境地和舒缓雅洁、坦荡从容的心绪,使读者在动荡混乱中依稀看到了一片古老的精神家园。但这决不是对传统佛教和禅宗的简单回归,而是灌注了近代文化精髓、荡涤了传统文化渣滓的新的精神意向。其他的作者如许地山、沈从文等则表现了一种把多种宗教结合起来的意向。许地山的《债》里即包含着三层意蕴:第一层是还债人的佛家慈悲为怀的心肠和儒家高度自觉的忧患意识;第二层是岳母所信奉的顺着境遇做人,弃绝非分之想的道家人生哲学;第三层则是“还债人”那种深刻而莫名的基督教的忏悔意识和献身精神。这种多重宗教意蕴还可以在林语堂等人那里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不止体现在宗教情结上,还体现在叙事结构、艺术语言和艺术意境上。中国现代文学的浓烈的抒情性和深层次的隐喻性,显然来自基督教文学的刺激。佛教文化对现代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而艺术氛围和意境的营造,则与宗教意识的流注密不可分。
文学与宗教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对宗教采取了极端的态度,但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又明显地呈现出自身固有的活力。在作家的笔下,宗教精神和宗教意识也多姿多彩地表现出来。贾平凹、张承志、张炜等人的创作,显然自觉地走向了某种宗教追求。尤其是张承志的《心灵史》,极其悲壮地展示了一个民族为信仰而战的历史,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震撼性意义。这也许象征着未来中国的精神路向。

此为金刚经里的经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我”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我呀,令这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入到,无余涅盘里去。“而灭度之”:我把他们都度脱,令他们都得到无余涅盘。“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我,虽然把所有的众生,也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我都令他们灭度。那么要往真实来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众生,是我度的。这是,众生的自性自度,并不是我把他们度的。
总的说来是:
非我度众生,而是众生自度!
主要是要知道众生本来是佛!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众生,灭度,皆是幻妄,而实无有所生之处,如空花、水月、梦境、镜中相,皆是无所有 毕竟空 不可得。


请教各位高手,有一句佛经是“一切胎生、卵生、虚生,来自虚空来,还归虚...
"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金刚经》中有这么一句,虚生好像没提到,虚生应该是虚度年华的意思,和前面的四种投身形态不一样。

佛有贪念:佛欲众生皆悟、皆觉、皆成佛,何其大贪!众生皆成佛,欲灭我佛...
请不要篡改佛经,那是魔鬼子孙的做为。佛在金刚经中,是这样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说的是:“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而你却篡改为:“佛欲众生皆悟、皆觉、皆成佛,何其大贪”。你却故意篡改佛经,只取其...

佛陀到底是神,还是人
1、佛拥有超越时代人的智慧,它对自然对社会有清楚的认知,所以说佛是个智者。2、佛付嘱信徒要普度众生,并且把“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做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目标,如此证明佛是个仁者。3、佛对自然对人类和社会未来发展有很好的预知,即他能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

请教各位高手,有一句佛经是“一切胎生,卵生,虚生
请教各位高手,有一句佛经是“一切胎生、卵生、虚生,来自虚空来,还归虚空去…”是出自哪部经文的? " 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金刚经》中有这么一句,虚生好像没提到,虚生应该是虚度年华的意思,...

想度众生 就是个妄念
        怎么度?“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就是所谓 观空 的方法,即观“无余涅槃”,观念与念之间,最后达到舍观为空,成为无余涅槃,成为念与念之间,而彻底灭度,包括“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的 我自己 。        ...

求《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全文
佛告妙生:“若有发趣菩萨乘者,当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尽诸世界所有众生,如是一切,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虽令如是无量众生证圆寂已,而无有一众生入圆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萨有众生想者,则不名菩萨。所以者何?由...

孙悟空到底是谁?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一切众生,无论是哪种生育方式而来,无论有无思想,都在应度之列。在这里,没有级别的排序,胎生之人并不比卵生、湿生、化生之物...

什么叫做‘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无余涅槃是指阿罗汉无常色身已坏灭,所作已做,不受后有,是真正的脱离轮回!有余涅槃可以理解为有无常色身存在,但自知不受后有,和无余涅磐是一样的去向!涅槃只能于阿罗汉,别的果位都无资格!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那么为什么还要让众生六道轮回
轮回是和生病一样的,自作只能自受。佛是教导方法让我们离苦得乐,出轮回换个金刚不坏身。阿弥陀佛!

心念一转,极乐就在您眼前
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着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

勐海县19810451915: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 -
拔征金芪:[答案] 首先,我对“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理解与你不同.我认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并非指众生自己度自己,而是佛在点醒弟子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当然这个所谓的'真实'也是假立).佛法认为大千世界(现象界)因妄而有...

勐海县19810451915: 佛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灭度,什么意思 -
拔征金芪: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我”呀,这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是,我呀,令这所有一切的众生都入到,无余涅盘里去.“而灭度之”:我把他们都度脱,令他们都得到无余涅盘.“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我,虽然把所有的众生,也没有数...

勐海县19810451915: 佛经上「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做何解?? -
拔征金芪: 佛经上「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做何解?这一句话,在佛法里面,非常的重要.如果解释起来,也是需要很多篇幅的.修习佛法,不仅仅是我们,诸佛也都是一样.要发愿为先.「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乃佛所发的誓愿.佛法中:...

勐海县19810451915: 经研究:(十二)什么叫做'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
拔征金芪: 无余涅槃及灭度这两句是佛教中专用的译名.涅槃是印度梵文 NIRVANA 的音译,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生也就不灭,所以不生不灭的境界叫做涅槃.我们人有烦恼,烦恼会忽然生起,也会消灭,因此烦恼不是涅槃.人的肉体会从娘胎出来,出...

勐海县19810451915: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这句佛经怎么解释? -
拔征金芪: 世尊告诉须菩提:“凡是趣入大乘发菩提心的人,应该这样发心修持降伏自心:所有一切有情类所摄,包括从卵而生,从母胎而生,以及湿生、化生的众生;或者有色、无色界所摄的众生;乃至有想天,无想天,非非想天的众生;三界轮回的一切有情我皆度化,使他们离开轮回的痛苦,获得最殊胜究竟圆满的涅槃.虽然这样度化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何众生灭度.”

勐海县19810451915: 金刚经译文 -
拔征金芪: 原发布者:粗面xiexie金刚经全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

勐海县19810451915: 金刚经全文翻译 -
拔征金芪: 金刚经原文+翻译上边是翻译下边是全文金刚经(译文)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

勐海县19810451915: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段佛经? -
拔征金芪: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

勐海县19810451915: ...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 -
拔征金芪:[答案]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

勐海县19810451915: 从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的一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起的理解和疑问 -
拔征金芪: 首先,我对“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理解与你不同.我认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并非指众生自己度自己,而是佛在点醒弟子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一面(当然这个所谓的'真实'也是假立).佛法认为大千世界(现象界)因妄而有,“众生”,“灭度”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妄的一部分,在真实的观念下,大千世界这个'妄'中的众生有灭度之类'妄'不过也是妄想而已,实际上哪有什么灭度可言呢?就如同梦中说梦一样啊.至于佛所谓知道过去未来,我认为那是对'妄'的一种整体把握,并非宿命,而是对妄本质的完全了知的体现.至于妄的具体变化,比如今天你会先穿哪只脚的鞋,佛是不知道的.佛要想知道这个,得用世间智来推断,准确性也不会10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